X

二战时英军战俘在泰国修“死亡铁路”,每四米就有一人死亡

二战时期发生了一件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1942年2月,日军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就攻破了英国当时的殖民地新加坡。英军帕西瓦尔中将率领的13万人的部队全部向日军山下奉文中将的部队投降,而日军当时只有3万人。不少英军战俘被日军送到泰国去修“死亡铁路”。

说到泰国的“死亡铁路”,相信很多人会想到一部曾获过奥斯卡奖项的很有名的电影——《桂河大桥》。

电影《桂河大桥》海报

《桂河大桥》是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与1957年出品的战争片,讲述了二战时期英国军官被迫为日军建造“死亡铁路”上的桂河大桥,之后全力阻止大桥被英国突击队炸毁的故事。

“死亡铁路”,英译名是Death Railway,又称缅甸铁路或泰缅铁路,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占领缅甸修建连结泰国曼谷和缅甸仰光的铁路。“死亡铁路”的名字来自建设时工人的死亡率。修建这条铁路的工人约40万人,其中有12000名日军(第五铁道联队)、盟军俘虏62000人、数万泰国人、18万缅甸人(4万人死亡)、8万马来亚人(4万2千人死亡)、4万5千印尼人进行施工。据不完全统计,在修建这条铁路的过程中,先后有10多万人死亡。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占领泰国和缅甸,在无法安全使用马六甲海峡之后,运往缅甸的军队以及后续补给必须靠陆路维持;20世纪初,英国曾勘测一条通泰国和缅甸的铁路,因建设难度太高而放弃。1942年6月,

日本因为战争需要,为了获取东南亚的石油、橡胶和铁矿石等必需的战略物质,必须修建一条铁路。日本采取了英国人的探勘路线开始修建铁路,工程在泰国和缅甸两边一起开工,泰国的工程起点为北碧府(Kan-chanaburi),缅甸的起点为丹彪扎亚(Thanbyuzayat),铁路经由三塔山口连结两国,沿途经过桂河大桥、塔基兰、探卡赛和王坡等站,铁路全长约415公里。从铁轨的记号显示泰缅铁路的建材来自从爪哇、马来西亚等地拆毁的不列颠马来亚联邦铁路。开始时盟军经常空袭路途,但是以后盟军得知修路的工人中有很多战俘,只好停止轰炸。

当时,泰国北碧府西部地区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山区,气候炎热、瘴气笼罩。日军用刺刀逼迫战俘和劳工日夜施工,而粮食和饮水却供应不上,使大批战俘和劳工死在工地和路旁。一位幸存战俘回忆说,他眼看着同伴一个接一个地倒在地上,整个工地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由于当时战事紧急,日本的战略物资严重短缺,于是就将预计6年完工的工期,压缩到17个月。修路者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低的不可想象,再加上高强度的繁重体力劳动,约25%的战俘因过度疲劳,营养不良,虐待或各种传染病(如霍乱、疟疾及痢疾)丧生。亚洲工人死亡率更高,但是日军没有详细记录。据不完全统计,在修建这条铁路过程中先后有10多万人死亡。记者大体算了一下,平均每修建一公里铁路就大约有250人丧生,大体上是平均每四米就死亡一人,因此,这条铁路又被称为“死亡铁路”。

铁路竣工之后,大部分战俘被转到日本本土,剩下的维修者不但生活恶劣,还不时遭到盟军空袭。

二战过后,该条铁路几乎已经完全报废了。如今,泰国政府重建了泰国部分的所有铁路,包括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宽了铁路,所以这条铁路成为了泰国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沿途依旧保持着当时的样子,火车还是破旧不堪的,火车上没有扶手和空调,一切都保持着原始的简陋。

这条铁路如今成为泰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铁路上最著名的地点,就是因电影《桂河大桥》迩闻名世界的桂河大桥。桂河大桥于1943年2月建成,起初是一座木桥,同年6月又建成钢筋水泥桥。两座桥都在1945年4月2日被炸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泰国政府在原址重修的纪念性建筑。桥墩是在日本制造的,送到泰国用于战争赔偿。每年年底,泰国政府都要组织开展“桂河大桥周”系列纪念活动。许多盟军后裔和华侨华人纷纷从世界各地赶来凭吊英烈,缅怀先人,重温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

如今的桂河大桥

参考资料:

《探访泰国“死亡铁路”》 凤凰资讯 2007年8月23日

《骇人听闻的泰国死亡铁路,死亡人数超过10万》搜狐网 2018年6月17 日

《泰国“死亡铁路”,一场有惊无险的旅程》 新浪网 2018年1月22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