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美国轰炸机地毯式轰炸下的绝望挣扎 二战日本帝国重型高射炮大盘点

日本陆军的高射炮

11式75mm高射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已经注意到飞机的巨大威胁,便展开了一种专门的高射炮的设计工作。结果就是大正11式75mm高射炮,它大量借鉴了明治38式野战炮。它有一个较长的炮管,这给了它稍高的初速,并安装在一个基座上来实现高角度射击。制造的数量不确定,但不太可能超过四五十门。从1922年开始,全部由大阪兵工厂生产。除了在千岛要塞的一个炮台外,它们全都留在了大阪。由于效率低下,它们在战争开始后被用作训练炮。

明治38式野战炮

演习当中使用的11式75mm高射炮

演习当中使用的11式75mm高射炮

14式105mm高射炮

1925年,另一种更重的型号高射炮被推出,称为大正14式105mm高射炮。它只不过是11式的放大版,并且也不受欢迎。大概制造了二十多门,大部分用作训练。战争后期18门该炮被从训练任务中撤下用于防空作战。

防空演习时使用的14式105mm高射炮

战争结束时缴获的14式105mm高射炮

88式75毫米高射炮

在20世纪20年代,飞机设计的进步促使许多国家开发了新的75毫米高射炮,日本也不例外。他们努力的结果是在1928年推出的88式75毫米高射炮。88式与11式差别不大,除了一个更长的炮管。它被安装在一个单轴装置上携带橡胶轮胎以加速公路机动,并配有半自动的后膛。而最重要的是,它配有更强大的弹药,弹壳长489毫米,而不是从野战火炮继承的292mm版本。20世纪30开始生产,一开始产量很低。1940年开始,随着各种组件的分包商的引入而扩大生产,88式在整个战争中一直是日本陆军的标准野战高射炮。

一门88式75毫米高射炮在防空阵地上,具有混凝土底座,位置在长崎城外

一门88式75毫米高射炮在战斗后遭到摧毁

88式的主要弹药是90式防空高爆弹,填充有385克TNT并配备89式引信。89式引信有几个缺点,其中最显著的是设计阶段的失败,未能充分考虑到在高海拔减少的氧气含量和大气压力。因此,当用于对抗高空目标时,火药链的燃烧变得有点不稳定和不可靠,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熄灭,导致哑弹。

4式75毫米高射炮

侵华日军1938年在中国缴获了一门博福斯75毫米高射炮。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4式75mm高速射炮。该炮作为仿制武器是日本当时最先进的75mm口径野战高射炮,全部都部署在日本本土,但由于大规模生产太晚而数量十分有限。战争后期该炮还作为日本四式和五式中战车的主炮,其威力足以摧毁盟军重型坦克。

发射状态的4式75mm高射炮

机动状态的4式75mm高射炮

99式88mm高射炮

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大多数国家都认为75毫米口径高射炮已经达到了其有效性的极限。这种口径的弹丸的弹道系数使它失去了太多的速度,无法在合理的时间内达到一个有用的高度。然而,这一认识产生的武器迭代在日本被推迟了,日本陆军高射炮发展上仍然落后一步。当其他国家部署85-94毫米防空武器时,日本陆军仍然使用1920年代的老式75毫米高射炮进行野战防空。

88式高射炮使用的97式指挥型火控系统

88式高射炮使用的目标与航向计算器,被用来替代指挥型火控系统

侵华战争初期,日军缴获了几门卖给中国的德国88毫米高射炮。这些不是著名的可以平射打击重型坦克的88毫米高射炮,而是88毫米SKC/30海陆两用型号。这些武器的炮管比众所周知的88毫米炮要短。所有20门都被日本人缴获,并被重复利用。日本人并将其命名为99式88mm高射炮,为其开发了特殊的100式高爆弹,该弹携带900克TNT炸药,配备新的100式爆炸时间引信。

带有护盾99式88毫米重型高射炮

没有护盾的99式88毫米重型高射炮

88毫米99式高射炮配有护盾,有一个底座适合埋入混凝土中用于陆地使用。这也许是日本人在20世纪30年代末面对空中威胁时绝望的一种表现。SKC/30是一种过时的,炮管较短的高射炮,其性能在30年代后期低于国际标准,只适合静态防御任务。该炮的特点是没有滑环,所以在承载射击数据的电缆阻止进一步移动之前,底座只能在方位角上完成两个完整的旋转。该炮在1939年开始服役,1942年开始被安置在海外作战,大约六门被派往仰光,八门派往新加坡。

99式高射炮使用的2型mod1指挥型火控系统,97式指挥型火控系统的改进版本

2型mod3指挥型火控系统可以配合多种大口径高射炮使用

与火控系统配合使用的3米型测高仪,其误差为1万米高空105米,2万米高空140米

与火控系统配合使用的2米型测高仪,其重量相较于3米型大幅降低

3式120mm高射炮与150mm高射炮

受到1939/40年代欧洲出现的现代化轰炸机的刺激。日本陆军的的反应是研发一种120毫米高射炮。成果便是3式120mm高射炮。是唯一进入陆军服役的拥有电力控制能力的火炮,并在装填盘上使用动力撞击和半自动引信设置,类似海军的100毫米98式舰炮。这是一种现代武器,是迄今为止陆军最好的重型高射炮,尽管使用受到大型混凝土支架的需求的限制,只能在本土岛屿使用。

日本陆军3式120mm高射炮

由于害怕B29的高空轰炸,日本陆军开始努力设计3式高射炮扩大版本的重型高射炮,主要要求是拥有20000米的有效打击高度。根据这一要求,日本人日计算出他们需要150mm的怪兽级高射炮,并于1944年5月开始了该口径高射炮的设计工作。令人惊讶的是,该武器使用的是定装弹药,一枚完整的弹药重全重84公斤,需要两名人员将其搬运到枪的装填托盘上。即便如此,射速也会比120毫米口径的火炮慢,当然,也比更小的火炮慢,但他们的计算表明,每次炮弹爆炸的致命杀伤范围足以弥补这一点。

巨大的3式120mm高射炮是陆军重型高射炮中最好的

当发现120mm的3式高射炮也有能力打击B29时,计划生产的150mm高射炮被减少到只有6门,没有完整的火控系统。无论如何,只有两门在战争结束前生产完成,它们被安置在东京的西部。炮管寿命很短,大约300-400发后炮管就会报废,但除此之外,日本人宣称他们对这种武器很满意。

日本用于国土防空的重型高射炮射击效能列表


88式75mm高射炮

4式75mm高射炮

88mm高射炮

120mm高射炮

150mm高射炮

最大高度(米)

9000

10000

10000

15000

20000

有效高度(米)

7000

8000

8000

12000

16000

弹片破裂半径(米)

5

5

7

15

30

弹片破裂体积(平方米)

125

125

343

3375

27000

日本海军的重型高射炮

3式76mm高射炮

日本海军几乎只使用舰载武器改装为地面设备用于海港防御,其中最常见的是一种76毫米口径的高射炮,它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名称,包括3式76mm高射炮或40式76mm口径双用途炮不管它的名称是什么,它都是一个过时的设计,可以追溯到一战。 尽管有明显的限制,但建造它的生产线十分完善,并一直在生产,在1931年至1944年间每年交付50-70门。它们在太平洋地区很常见,它们的重量轻,使它们很容易部署到岛屿上,而且它们不需要电力来操作的事实使它们很有吸引力。它们在本土岛屿上不太常见,但到战争结束时,在本土陆地上部署了116门,约占本土海军防空武器的12%。

3式76mm高射炮

在中国作战的一门3式76mm口径双用途炮高射炮,操作人员为日本海军陆战队

从陆地发射的3式高射炮炮弹与舰上版本使用的弹药不同,使用定装弹药来加快射速,舰炮版本则使用分装弹药。一个弹壳携带927克推进药,高于舰炮版本的900克。然而,即使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它的动能也严重不足,而且它的长飞行时间通常使其对高速飞机无计可施。

日本帝国海军战时重型高射炮生产情况列表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3式76mm高射炮

50

70

60

60

10

98式76mm高射炮

4

8

4

1

0

98式100mm高射炮

10

40

70

40

10

10式120mm高射炮

0

35

500

1600

185

89式127mm高射炮

95

150

300

300

50

10式120mm型双用途高射炮

为了应对76mm高射炮无法应对的目标,海军发展了10式120mm型双用途高射炮。为了在陆地上使用,基座环可以被简单地嵌在混凝土中或连接到填满泥土的木槽上。火炮通常由一个火控指挥控制系统控制,但如果缺乏火控系统,它也拥有一个车载速度环瞄准具。10式120mm型双用途高射炮拥有一个10毫米的三面炮盾用于保护操作人员,但很少在陆地上装备。

被美国人缴获的10式120mm型双用途高射炮

10式120mm型双用途高射炮,展示了在覆盖上泥土之前很容易制作的“蜘蛛底座”。

该炮的一些特点揭示了它的设计年代:横移和仰角都是手动的,如此大的一门炮,其横移速度只有10°/秒,仰角6.5°/秒。虽然在后坐力的往复作用下可以让炮膛闩锁快速打开并弹射空弹壳,但它缺乏任何辅助装填机械,所以射速很一般。炮口初速在问世时还不错,但很快被更新的高射炮超越,更重要的是难以应对更快的飞机。另一方面,它的发射弹药非常优秀,操作和制造都很简单,所以一直生产到战争结束。事实上,在战争期间,它的产量大幅提高,所以在1943年海军兵工厂生产了不少于500门(包括舰载版本)。10式120mm型双用途高射炮被广泛使用在整个太平洋战场。到战争结束时,40%的本土海军防空单位在装备这种高炮。

在韩国检查10式120mm型双用途高射炮的美军人员展示了这种大型手动武器的尺寸。

与10式120mm型双用途高射炮一起使用的4.5米测高仪

10式的弹药是定装的,推进药重达5.5公斤以获得更大的初速度。弹头为1.8公斤的高爆弹药。这些炮弹装备88式引信用于地面目标和91式引信用于空中目标。还有一种空中燃烧弹片版本的炮弹,可携带48个37毫米长、22毫米直径的小铁筒,充满易燃剂并由91式引信在半空中爆炸开。虽然是作为防空炮火设计的,但它们在1945年2月对马尼拉的炮击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时小铁筒被证明能够穿透屋顶,从内部点燃建筑物。

89式127毫米高射炮

127mm L/50火炮的设计工作在1914年就开始了,但一直被搁置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才重新开始,最终它成为了3式127mm双用途单管高射炮塔和双管高射炮。这种武器在战争期间作为大多数日本驱逐舰的主炮来使用,大约生产了700门,但没有一门被安装在陆地上。

显然,战列舰和巡洋舰,不需要如此沉重的武器来增加排水量,因此日本海军在1929年采用了89式127毫米高射炮,作为巡洋舰和战列舰的二级武器。相比于3式的32吨,它更轻一些,全重24.5吨,双联装,它省去了完整的炮塔,使用较短的炮管,同样的炮弹将初速从910米/秒降低到725米/秒。

89式127毫米高射炮

该武器在当时是先进的,具有电动力操作和分开的炮房来保护炮组。使用电动力弹药托盘输弹,使用弹簧压缩后坐力,拥有8-10发/分钟的射速。然而,在设计中做了一些妥协。一种是使用小型、紧凑的发动机,在陆地安装时仅能以6°/秒的速度旋转挂载架,比同等的美国127mm双联装高射炮的转动速度要慢,而且炮口初速度不够快,无法打击20世纪30年代末的空中目标。另一种是采用相对较短的L/40枪管,导致弹道性能平庸。因此,该炮在低和中高度有跟踪目标的麻烦。然而,它威力强大,并一直生产到1945年,用于舰载和陆地使用。

89式127毫米高射炮后视图,注意右侧的装填手位置

89式127毫米高射炮被用于太平洋那些可以提供牢固基地和所需电力的战场环境,通常是战前或战争早期修建的设施,在珊瑚环礁上,它经常作为高平两用武器使用。最终,它占有日本本土海军重型防空力量的32%左右。

89式127毫米高射炮使用定装弹药,弹头固定在黄铜弹壳。高爆弹携带1.79公斤的苦味酸炸药,而燃烧弹则含有162克苦味酸炸药,以爆炸出43个长50毫米、直径20毫米的燃烧钢弹,其内填充有镁和二氧化钡混合等燃烧剂。

配合89式127毫米高射炮使用的海军版本2型指挥型火控系统

98式100mm高射炮

最现代化的日本海军防空炮是在1930年代中后期设计的,并在1938年被分别命名为 98式76mm高射炮和98式100mm高射炮。98式76毫米高射炮就其口径而言是一种非常好的武器,但是被专门优化用于舰载使用。因此,只有两座双联装的被部署在陆地上,用于保护舞鹤地区。

98式100mm高射炮

98式100mm高射炮被广泛认为是日本最好的防空武器。它威力强大,射击迅速,可以跟踪快速移动的目标。较高的初速和快速的射速会很快烧毁炮管,但这是该炮唯一的缺陷。唯一的弹药是一种定装的高爆弹,13.2公斤的炮弹塞进了5.7公斤推进药,弹头携带1.4公斤TNT和98式引信,尽管88式引信也能被发射用于舰载对抗水面目标。

当然,当用作陆基武器时,它需要大量的建造工作来准备安装,这限制了它的静态防御作用。最终,32座被部署在本土,另外3座在硫磺岛上,还有2座在巴厘巴潘群岛。

海军短管炮

为了应对有限的工业资源,海军在1944年左右开发了三种短管舰炮用于商船,而最终只有两种较大口径的舰炮被使用。他们有非常短的炮管,几乎是迫击炮的长度。它们名义上是两用武器,对飞机和潜艇都有用。

120毫米和200毫米短炮的基本弹药都是高爆弹。使用的推进药很少,120mm炮的推进药为0.5公斤,弹道非常弯曲。而200mm的炮弹实际上在弹壳中有两个装药,以便于灌顶射击。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炮的作用之一就是摧毁潜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些高爆弹可以配备一种特殊的反潜引信,该引信设置为对水面上的目标瞬时引爆,或者按照计划,在爆炸前,可以有5秒的延迟,从而进入水中约25米。这些弹药也能配备一枚88式引信用于水面目标或一枚100式引信用于对空使用,后者是91式引信的一种改进。这些炮的低初速意味着炮弹壁可以被做得很薄,只有12毫米,这样就可以装更多炸药,2.5公斤。

左边是200mm短管炮,右边是120mm短管炮

一名美军士兵展示了在200mm短炮上装填粗短弹丸的过程。

这些短炮的主要防空弹是弹幕弹。这利用一枚100式定时引信启动一个排爆装药,在一对降落伞下部署一枚炸药和燃烧弹。炮弹以5米/秒的速度下降,并在80秒后激活自毁引信。两者实际上都不是一种有效的防空武器,无论是高爆弹还是弹幕弹。从1944年开始,它们被部署在陆地上,可以用于防空和海岸防御。

日本海军1943年8月开始接收短炮,虽然直到9月1日才正式接受服役,到1944年底每月交付约50门,到年底交付量下降到一半,然后几乎停止,总共接收了大约800门,其中大部分安装在船上。战争结束时,日本国内80mmm短炮有34门,120mm短炮有163门,200mm短炮有39门。

该武器使用半自动水平滑动炮闩,手动关闭,但在发射后自动弹出弹壳。射速是每分钟15发,虽然这可能很难实现。

总结

日本帝国相较于二战中的美国是一个资源贫乏武器装备产能低下的国家。而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日本陆海军的各种容易遭受美国重型轰炸机轰炸摧毁的目标遍布太平洋的大小岛屿与日本本土。这实际上是一个十分骇人的防御范围。而日本帝国手中的这些性能参差不齐数量又十分有限的大口径高射炮在面对美国人铺天盖地的轰炸机时就显得十分无力,根本无法阻止一座座基地与城市在美国人的炸弹下化为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