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农村老人一辈子爱做手工艺品,能卖到法国日本,手艺要失传真可惜

关于民间的艺术,作者曾跑过很多地方做过采访和报道。其中河南省三门峡灵宝焦村镇沟东村民间艺人崔荣清老人制作面塑的手艺,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先取面粉用水和匀,放到锅里蒸八分熟,再加水,和面,然后加少许江米面,再和,直到面筋道为止。” 这是2011年时作者在灵宝市焦村镇沟东村采访时,民间艺人崔荣清告诉记者制作面塑前要做的准备工作。 如果这些活儿做不好,捏出来的面塑作品容易生虫,不易保存。

那年80岁的崔荣清是灵宝市焦村镇沟东村的一位农民。小时候,受家庭影响,崔荣清对各种民间工艺品非常喜爱。12岁时,她开始跟着母亲、祖母学习面塑和布艺。虽然当时家里条件艰苦,但在母亲和祖母的言传身教下,崔荣清很快就掌握了这些工艺品的制作手艺。

慢慢地,东家有老人过生日,西家的姑娘要出嫁,谁家小孩儿过满月,都要请崔荣清为他们做些面塑,以示吉祥。每逢村里的古庙会,崔荣清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她要和村里的其他艺人做一个两尺多高的面塑作品,不但费时,而且费力。崔荣清告诉作者,每逢古庙会,她都要和艺人们早做准备,连夜和面,备料制作,忙起来连饭都顾不得吃一口。

各种各样的面塑也成了古庙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听崔荣清的邻居说,她不但在面塑制作方面很精通,在布艺方面手艺更绝。作者提出要看老人家的布艺作品,她的儿子、儿媳妇立即从屋里翻出了一纸箱母亲的作品让作者看。栩栩如生的鸽子、威武凶猛的老虎、活灵活现的猴子,简直就是一个“动物世界”。

在采访中作者了解到,崔荣清在制作布艺的过程中不满足于传统的表现手法,对很多布艺作品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改变了原来的染色工艺,采用多种颜色、不同质地的布来做。她对布艺品种也作了大量创新,制作出了几十种不同规格、惹人喜爱的动物造型,受到专家一致好评。

上世纪80年代,崔荣清的布艺作品不但在当地享有很大名气,在国外影响也很大。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民间艺术考察团多次到她家中参观考察,并购买了大量作品。1988年,法国民间艺术团的吉菜姆先生来到崔荣清家中,购买了各种布艺作品后,又多次托人前来定货,并对老人家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收藏了老人家很多精品之作。

1990年,崔荣清创作的布制老虎在第二届河南民间艺术精品展中荣获二等奖,并被载入《中国民间名人录(上卷)》。同年,崔荣清的作品又在广州百色博览会展出。

1994年,她的作品《布狮》入选“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一绝大展”荣誉证书。老人家的许多作品还先后被北京、河南、台湾及日本、新加坡等博物馆作为精品珍藏……一晃近十年过去了,不知道崔老现在可好,但这门手艺现在的年轻人都很人有人会做,能达到崔老这样的造诣也非常不容易。也许有一天,就真的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