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1年,泰国政府为推广传统手工艺业和特色农业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开始推行“一村一品”项目,该项目的核心发展区域即是泰国北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富的清迈和清莱地区。而彼时的我们,新时期“新农村建设”还尚未启动。11年后的十八大,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政策推出,成为中国乡村发展的一剂良药。
如今,清迈已经成为泰国手工艺产业发展的龙头地区,全球最大的手工艺品制造中心之一。以博桑雨伞村、班塔外木雕村为首的手工艺村成为泰国手工艺品最大的集散地。
Q1:清迈的传统手工艺为什么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
Q2:泰国的一村一品发展与日本有何不同?
Q3:一个泰国北部小城为何成为令人趋之若鹜的文艺旅游地?
Q4:遍布小城的各类创意商业是自发而成还是有意而为?
......
带着许多的疑惑与好奇,我在邓丽君空灵清亮的歌声里踏上了去清迈的旅程。看庙、滑索、骑大象,对我来说都毫无吸引力,在抵达后的次日早晨我便迫不及待包车前往博桑雨伞村。
博桑村(BOSANG)位于清迈市区的东部,从古城中心出发大约需要半小时车程。这个村落有着上百年的油纸伞生产历史,主要采用传统的SAA纸(桑树皮)制作雨伞。1941年,村民自发组成了制作雨伞的合作社。由于其销售状况良好,到1957年,生产雨伞的村民不断扩大且开始尝试在原材料上进行突破。
2001年,清迈开始推行一村一品。博桑及其周边的村民都纷纷在政府支持下成立家庭作坊,并在官方及民间创意机构的支持下,实现了制伞原料、花卉图案的创新和突破,商品品类也从单一的雨伞拓展到了相关的工艺品。这些商品不仅远销海外,在泰国国内的各大商业空间也被广泛利用,俨然成为了清迈和泰国的文化象征。
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博桑雨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和博桑村的品牌影响力,每年1月下旬都会举办盛大的博桑伞节。除了展销各类手工伞以外,节日中还会举行博桑选美自行车游行。当地的女士们会穿着泰国传统服装,撑着手工雨伞,骑着自行车环游村庄,展示她们的骄傲和欢乐。这个节日也成为冬季清迈旅游的重要吸引力,数以万计的海外游客专程到访,感受这个因“创意而生”的传统节日的魅力。
如果说五彩缤纷的雨伞把博桑村装点成了一位明媚优雅的女子,那么,与她和古城成三角之势,位于南边的班塔外(Baan Tawai)木雕村则像一位深沉稳健的男子。
木雕村的入口道路两侧矗立着刻有图腾的木柱,让人不由心生敬畏。进入村子,布满各类木雕工艺品的店铺沿狭小的河道两侧一致排开,俨然一座木雕艺术博物馆。从包花板、金箔画、木制摆设、木质花瓶、家具等丰富多样木制品到藤艺、瓷器、陶器、古董、漆器、金箔画等工艺品应有尽有。河道上大概每一米会架起一个亭子,村民们席地而坐、雕琢着他们的作品。在这些工作室中间,偶有几处休憩的座椅,桌前摆着泰国象棋,想来应该是村民在创作之余的娱乐活动。
除了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店,村落里还散布着小巧精致的咖啡馆。在这里,咖啡馆成为了体验木制家居艺术的空间,目之所及、身之所处尽是木雕艺术品。吧台上摆放着村子的旅游地图、购物指南,方便购物游客取阅。
村口有一家布满了各类木雕工艺品的颇有奇幻感的园子,店主似乎是个名人。我去的时候,他正在接受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一位女店主招呼我进到屋内参观。当我穿过布满了各类木雕佛像、木雕动物、木雕花卉植物的园子时,不禁惊呼起来,这简直就是一个艺术世界,光这个园子就可以评个4A景区了,当然,按照中国标准,面积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果然是大户,女店主英文十分流利。她的工作台上有许多他们与各族面孔的合影,我虽不认识但隐约感觉应该都是购买他们木雕的名人。据说这个村子的木雕历史已有40年,在泰国和东南亚各国夜市里看到的各类木雕工艺品均出自这里,是泰国最大的手工艺集散地。
这个村子还有包含英文、德文的官方网站,介绍他们所有的手工作坊及其商品信息,并提供全球的物流服务和支持各类金融支付方式。一个泰国北部落后山区的村子,发展到如此国际化、互联网化的程度,也着实值得学习。
以上两个手工艺村都是泰国的一村一品战略OTOP(One Tambon One Product,简称OTOP)的重要实践区。它重在鼓励每个乡村发展自己的特色产品,支持当地的一些农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本土材料,生产他们的产品,然后销售到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
日本的一村一品战略实施比泰国早22年,但日本主要以村落环境整治与设施提升为切入点,同时支持发展特色产业以推动就业机会的增加、村民返乡创业和经济收入的增长。而在泰国一村一品的发展策略中,环境与设施优化并未得到重视,准确说是并不富裕的泰国政府拿不出太多钱来做环境。就如同中国也只有浙江这样的发达省份才敢搞和搞得起“万村景区化”工程。
因此,泰国把“一品”的执行策略更多聚焦在了农工旅并进上,把重点放在了以人为基的手作及创意上,以软手段谋求大增值。这一举措恰到好处的平衡了环境设施不足的问题,又满足了后工业时代对创意手作的价值认定和消费需求。
中国大多数的乡村,是没有经济条件去学日本和浙江做村落环境优化的,那么,就不妨学学泰国,把握住了特色的产业并以创意激活传统工艺,也能实现“振兴”。
泰国政府要求一村一品项目涉及的村落家庭作坊遵循“原创设计、重视环保、本地保障(即必须是本地村民组成的家庭作坊)”三大原则,同时,对研发和制作的商品还需要通过质量测试和TCDC(创意与设计中心)专家评审。在这一策略中,我们不难发现,创意设计被摆到了首要位置。
事实上,“创意经济”近年来已经成为泰国的国家战略。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都有三个阶段:资源驱动型增长、效率驱动型增长和创新驱动型增长。而泰国政府认为,能把泰国推向高收入经济的唯一途径是实现发展的第三阶段——以创新为导向的增长:
2004年
泰国设立了创意与设计中心(TCDC),作为一个官方的支持和促进创意经济知识的组织存在。
2010年
清迈发起 “清迈创意城(CCM)”的项目,希望通过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的合作,以手工艺创意为龙头,把清迈建设成为创意城市,并推出创意产业文明村发展计划。
2013年
TCDC在清迈开设分支机构,致力于以“Thainess”为基础的文化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例如文化旅游、传统泰国工艺品、药物、泰国按摩、泰国食品以及泰国设计。
2014年
英国文化协会与CCM达成合作,重点推动旅游+手工业的创意产业发展。英国文化委员会从其创意和文化经济计划基金中投资拨款,并选拔英国的一系列专家帮助塑造和发展该计划,从创意设计、科技、互联网、营销、人才等方面推动清迈旅游+手工艺的发展。
2015年
清迈继续推进更多支持性政策:如为从英国、新加坡、曼谷引进的创意工作者提供免费的创造性劳动空间、并在社会福利上给予文创工作者更多的支持、加大对创意型工作室团队和小型企业的低息贷款等。
在这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和自下而上的行业助推下,清迈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中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与曼谷并驾齐驱的创意产业中心区域。
而令我国众多年轻人趋之若鹜的那些网红咖啡馆、手工艺品店、画廊、甜品店也因此越来越多的成为了开放式的文化旅游景点,为清迈这座城市注入了浓厚的文艺气息和区别于东南亚地区其他城市的独特吸引力。
我总算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也总算明白了这个小国小城的国际魅力源自何处。清迈,无论是城市的商业空间还是乡村的产业空间,都在不遗余力地,让全世界为他的创意,买单!
跨越了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正在大踏步走向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的我们和我们的那些城、那些村,是不是也深刻认识到了创意经济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持续经济成功的关键?
当世界跨越了装配线上规模化生产的工业资本主义,踏入非物质产品微观生产的认知资本主义时代,政府的引导策略也罢、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好,都必然需要转向创造力上,以无形的手去推动前进的车轮。从这个视角上来说,浙江的万村景区化和风靡全国的景区创建,倘若最终仅仅只是把各类基础设施硬件玩成了发达城市商业区的模样,那么,我们或许终将被即将到来的创意经济时代所淘汰!
作者 | 彭婷婷
图源 | 部分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
本文由婷指的风景原创发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感谢阅读,Thanks~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你喜欢公众号的文章,欢迎关注婷指的风景✬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灰常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