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东南亚的许多城市附近,有这样的一些墓地。它们远离公墓,独立成片,往往破败不堪,杂草丛生,里头的墓碑也大多十分矮小,墓碑上面写的都是中文,但你可别误会这是客死南洋的中国人的坟墓,因为这些墓碑全都是日本人的,而且还都是日本女人的。
缅甸仰光附近的一座日本墓园
这些墓碑埋葬的,是一段让日本人难堪的历史。
1974年,日本电影《望乡》上映,讲述20世纪初,年轻的日本女孩阿崎为了让自己的家庭摆脱贫困,听信谎言,被拐卖至东南亚卖身的故事。这部电影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议。日本国内的右翼分子,甚至派人打砸电影院,禁止播放这部电影,因为这些被遗忘的日本女性的悲惨历史,结结实实打了全日本一个巴掌。
电影《望乡》引起中国时的海报
1978年,《望乡》引入中国大陆,成为继《追捕》后第二部在中国大陆公映的日本电影,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不亚于在日本引起的震荡。这部电影由于题材,被当年被风气还很保守的中国人视作“情色电影”而讳莫如深,然而精益求精的电影质量和极具震撼力的历史故事,依旧打动了一代中国人。
这些被或是自愿,或是被迫到东南亚卖春的日本女性,被称之为“南洋姐”。这一段唏嘘、坎坷的历史,注定被人们遗忘,不会见之于任何国家的历史教科书。然而那些曾经鲜活的日本女孩的坟墓,却仍然在无声地向世人叙述着那一段历史。
位于新加坡的日本墓地,这里头埋葬的侵略新加坡的日军士兵和曾经在新加坡的南洋姐
中国作家沈从文写过一篇名为《丈夫》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湖南湘西地区在民国时期的一个“陋习”,当时的农村家庭普遍贫穷,丈夫会在农村种地,而妻子会去城市里“做工”补贴家用,所谓的“做工”,就是卖身为妓。这个故事,和《望乡》有着异曲同工的内核。
沈从文,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学者
那么,为什么日本会有南洋姐去东南亚为妓呢?原因很简单,贫穷就是原罪。
1904年,英国记者镜头中的日本南洋姐
南洋姐绝大部分是被拐卖至东南亚的日本贫穷家庭的女孩,她们幻想着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为家人带来良好的生活,事实上,南洋姐确实为近代的日本提供了大量用于工业化的资金,然而,她们的祖国却在她们耗尽了青春和生命之后,抛弃了她们,这些“为国卖身”的日本女性成为了被所有日本人唾弃的群体。
1853年,美国军舰闯入日本江户湾,以武力迫使日本打开国门,史称“黑船事件”。此后的日本认识到了西方列强的强大与富裕,决心“脱亚入欧”,全盘西化,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
日本画家笔下的黑船事件
1868年,日本经历“倒幕运动”,武士阶层推翻了腐朽的幕府,扶持天皇重掌大权,当时的日本天皇是明治,他认识到近代工业化的必要性,于是掀起了改变日本国运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在极短时间内提升了日本的国力,大量铁路、工厂冒了出来,日本的工业产值提高了近20倍。
明治天皇
然而,普通的日本百姓生活依旧困顿不堪,特别是乡村地区的农民,由于被政府强行征地或借高利贷而纷纷破产,走向赤贫。当时的日本人多地少,为了谋生,有一大批日本人就想出海,日本的长崎早在“闭关锁国”的幕府时代就是日本唯一的出海口,许多人就涌向了长崎。
长崎位于日本西南部地区,是日本传统的海港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原子弹轰炸
长崎是日本当时最大的通商口岸,也是最大的“人口贩卖基地”,长崎有一个不光彩的群体,叫作“游女”,也就是专门向外国商人和水手卖春的日本娼妓,收益很好。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盯上了这一“生意”,便开始招揽、拐骗许多贫穷家庭的女性出国“做工”。
人贩子们会给这些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年轻女孩子“画大饼”,似乎只要一出日本,就能赚回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望乡》中的阿崎就是为了给哥哥娶媳妇才决定出国的。
南洋姐
许多女孩就此签下了“卖身契”,然而等待她们的却不是幻想中干净明亮、富裕繁华的欧洲或美国,而是潮湿闷热的东南亚。1870年,日本第一次出现组织大规模的女性群体前往东南亚的行为,这些姑娘就是被卖身为妓,她们之中的绝大部分人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故乡。
二战前的东南亚殖民地分布图
为什么是东南亚?
19世纪的东南亚已经彻底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为欧美提供原料,殖民当局为了开采原料,从印度、非洲和中国招揽了许多劳工,中国广东和福建地区就有超过20万人“下南洋”。这些劳工全都是青壮年男性,而且大多是单身汉,长期从事高负荷的体力劳动,又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让殖民当局很害怕,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马来西亚的印度裔人口
于是,殖民政府就和当时急缺外汇的日本政府达成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协议,要求这些日本女性在东南亚充当性工作者,日本政府答应了。于是,大量日式妓院在东南亚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这些妓院被姑娘们叫作“魔窟”。
最早到达东南亚的日本女性,大多还只是民间行为,许多人是被骗过去的,最早的一批只有3400多人,但是她们一年寄回的钱却足足有180多万美元,日本政府尝到了甜头之后,随即开始默许,甚至是鼓励国内贫穷的女孩到东南亚卖身。
南洋姐
殖民政府很满意这些日本娼妇的“作用”,她们很好地平息了劳工的怒火,维持了殖民者的统治,因此殖民政府不但不收这些日式妓院的税,还给补贴。当时,一个日本妇女在东南亚一个月就能挣大约70美元的钱,这笔钱比日本国内的平均工资的2倍还多,甚至比东南亚的男性劳工工资还高,可谓是一个女人就可以养活一个家庭。
新加坡
据不完全统计,光是1900年,就有35000多个日本妇女在东南亚成为“南洋姐”,而从1870年到1912年的42年内,有超过12万日本妇女被拐骗至东南亚、俄罗斯远东和美国西海岸各地,她们都沦为了娼妓。
新加坡是南洋姐最集中、最多的东南亚城市。1903年,新加坡的日本人只有不到1000人,而南洋姐的数量却高达600人,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穿着日式和服的女性用夹杂着日语的英语或华语招揽客人的情况。“南洋姐”必须要依附于日本妓院老板和“工会”,否则就是“无业南洋姐”,就是非法的娼妓,因此这些姑娘必须要承受妓院和所谓“工会”的剥削。
被新加坡警察抓捕的“无业南洋姐”
南洋姐为日本送去了大量外汇,日本的工业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02年,日本全国的外汇高达1000亿日元,其中南洋姐送去的钱成为了第五大来源,以至于当时的日本经济学家都惊呼“日本将会是在女人身体上发展起来的工业强国”。
1901年,中国厦门某地的“猪仔馆”
同时代,两个东亚人口大国都被迫成了对外人口输出的大国,中国输出的是劳动力,而日本输出的是“娼妇”。都是难以启齿的历史,当时的许多华工被卖到东南亚,本质上和南洋姐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西方列强对亚洲国家殖民压迫的历史缩影。
大量“南洋姐”不止将钱寄给日本,还帮助日本的企业在东南亚打开了市场,依托日式妓院,大量日式杂货店、工厂、照相馆和医院在东南亚遍地开花,而且日本军队还有意无意在南洋姐之间安插了大量日本间谍,渗透到东南亚殖民地的各行各业。
进入20世纪后,日本的国力大有提升,甚至敢和欧美老牌帝国主义列强叫板了。1905年更是战胜了沙俄,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野心开始疯狂膨胀。然而,在英国人、法国人眼里,“南洋姐”就是日本永远的黑料。
这让日本人的民族自尊心非常受伤,卖春业本身就是不光彩的事情,而日本却向外输出了多达10万多人的“南洋姐”,渐渐地,日本国内开始对这些默默付出的可怜女性产生了厌恶。1910年,世界各国缔结条约,正式取缔卖淫行业,1914年英国殖民当局驱逐了14个日本妓院老板,这让日本非常难堪。
许多日本女性在东南亚也开了眼界,不再总是穿着和服
一战结束后,欧洲打烂了,西方列强对东南亚的控制大不如前,日本的金融资本开始疯狂向东南亚输出,东南亚出现了大量日资企业,到了这个时候,日本政府便开始卸磨杀驴。1919年,日本正式宣布废除“娼妓”,甚至不愿意承认这些南洋姐的“日本身份”,声称她们都是偷渡出去卖春的,跟日本官方没有任何关系。
日本主流媒体将这些姑娘称为“帝国的耻辱”。
日本社会的风向标迅速变化,过去人人艳羡的南洋姐,成了过街老鼠,甚至连她们受了最大恩惠的家人们都不愿意认她们。最可怜的是,南洋姐往往会把所有的收入都寄给在日本的家人,自己不留分文,如今东南亚的日式妓院纷纷被取缔,她们失去了生活来源,流落街头,不少姑娘染上了性病,在饥寒交迫中孤独地死在了千里之遥的异乡。
死后的南洋姐,只能在其他姐妹的帮衬或者好心的妓院老板帮忙,才能下葬。
这些碾碎自己生命和尊严,为国家换取资本,为家人寄去钱财的日本女性,最终被自己的故乡和历史所抛弃。她们之中的大部分人不为家人接受,无法回到故乡,而碍于不光彩的历史,连丈夫都找不到,只能孤独终老。
有些南洋姐就算侥幸回到了日本,也会遭遇“六亲不认”的悲惨情况,她们会被家人赶走,无法居住在用她们卖身钱购置的房屋里头,而她们的事迹也会被政府“宣传”,弄得人尽皆知,找不到工作,找不到丈夫。有些南洋姐会想和华侨或印度工人结婚,但往往也不尽如人意。
从1870年,南洋姐第一次踏上东南亚的土地,到1920年日本政府正式取缔“娼妓”,这50年内,有超过12万日本姑娘远渡重洋,去从事最耻辱的事情,然而结局却似乎注定是悲剧。
这些可怜的日本姑娘,最终被所有人不齿,被所有人遗忘,尽管她们曾经为国家付出了生命。不少受尽冷眼的南洋姐,甚至会选择离开日本,回到东南亚,而她们死前的唯一遗嘱往往惊人的出奇一致——墓碑背向日本。
原因很简单,不是因为羞耻,而是因为她们记恨,恨这个视她们为草芥的祖国。
尽管日本政府和社会一直不承认、掩盖这些南洋姐的存在,但是1974年的电影《望乡》还是为世人揭露了这一切,但最重要的是,那些掩盖在东南亚层层杂草里的无言的低矮的墓碑,仍然在无声地叙述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