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致 清华大学百十校庆•校友说

春回大地,丁香绽放、紫荆飘香。4月25日,清华大学迎来建校110周年。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体职工,祝福清华大学110岁生日快乐!

“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110年来,清华大学校友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在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上发光发热,屡创佳绩。当年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校友们,现在有很多人奋战在一线。他们曾经是青葱少年,历经严冬酷暑,完成严苛的临床训练,如今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卫士,冲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方。日前,我们采访了任职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几位校友,请他们讲一讲,这些年的成长和收获......

刘晶哲

2007年入学,2011年毕业,临床医学博士;现任一附院放射影像科主任医师、教授。

清华大学的学习经历让我深刻感悟到应该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内在追求,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勤奋钻研的毅力,努力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不断掌握新本领,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工作能力。我现在仍然喜欢听清华大学的讲座,包括一些非医学方面的知识,学习中自己仿佛又成为青春飞扬的学生。

清华大学和一附院给予我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临床、教学、科研以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平台。我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特别希望能够做一些让自己年老后值得回味和珍藏的事情,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目标,也会面临压力和挑战,如果总是贪图安逸满足现状,进步成长的速度就会放慢。在一附院我能够非常顺利地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我享受现在的工作状态。

秉承“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校训,我希望在努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我们最大的潜能和力量!愿清华大学和一附院的明天更美好!

江河

2011年入学,2016年毕业,临床医学博士;现任一附院心脏中心小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师从国内外著名儿童电生理专家李小梅教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大学校训始终伴随着我的求学生涯,特别是当科研一筹莫展的时候,给了我追求光明与真理的动力和勇气。求学期间,我从“零基础”做起,工作之余,从开始编制预算搭建实验平台,到后来开展基础实验解决临床科研问题,经历了各种困难。我周末经常从早上5点做实验直到深夜11~12点,偌大的实验室只有我一个人。尽管比较艰辛,但有收获,没有辜负那段时光的付出。

毕业之后,我在一附院心脏中心小儿科,从事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工作,利用所学服务于病患。先后协助科室开展了国内首例儿童希氏束旁旁路冷冻消融、儿童LINQ植入、ICD植入与优化、儿童希蒲系统起搏、经脐静脉临时起搏、儿童导管消融低辐射技术等开创性工作。2017年荣获“首都百佳青年医生”称号,2018年荣获北京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019年荣获“清华大学先进个人”称号。先后主持及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基金,在国内及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篇。我在临床和科研上取得的成绩,与当年清华大学博士生教育分不开,“行胜于言”的座右铭始终激励我在专业领域求真务实,砥砺前行。

恰逢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面对日新月异的医疗科技浪潮,我要继续积极钻研,努力攻克各种儿童心律学疑难杂症,为患儿健康保驾护航,为清华医学和一附院优势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李非

2007年入学,2011年毕业,外科学博士;现任一附院骨科运动医学专业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清华大学非常注重体育运动,特别是蒋南翔校长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影响了几代清华学子。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我不仅在学业上收获颇丰,连续三年获得清华大学综合二等奖学金,也延续着自己的乒乓球兴趣,在2010年度清华大学“马约翰”乒乓球乙组男子双打比赛中荣获冠军。作为医生,首先自己要有正确的健康观,才会更好地理解患者。因此重视体育、崇尚体育精神将是我一生追求的理念。

在一附院工作后,我得到较快成长,首先是从发现、解决科学研究问题到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方式转变,其次是从校园生活的认识到对社会现实的理解转变。我将在工作中一直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以正直勤奋的姿态迎接新挑战!

胡畅

2012年入学,2016年毕业,临床医学博士;现任一附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

胡畅(左)与吴清玉教授

师从国内外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吴清玉教授。上学期间,“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生哲理深深指引着我。我毕业后来到一附院工作,同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先后担任器械设备处副主任、器械设备处主任、科教处主任,同时作为一名血管外科医师,坚持做好临床工作,负责院内会诊及专家门诊和部分手术。在清华大学校训的影响下,在院领导及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临床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都得到长足进步和提高。

饮水思源,我深切感激母校的栽培,也密切关注着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时刻希望能有机会为母校贡献绵薄之力。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祝愿母校积历史之厚蕴,宏图更展,再谱华章!同时祝愿一附院的发展日新月异,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创造新辉煌!

潘丽洁

2006年入学,2009年毕业,外科学硕士;现任一附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在清华大学学习的三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被深深地烙在我心中。这句话并不是句口号,已切实融入“清华人”的血液里。我上学时的专业类型是外科学(科研型),三年来我最大的收获是科研的思维,在这个时代,医学能和任何学科结合。扎实的理论知识,加之各种各样的应用和实践,才能使知识得以厚积而薄发,服务人民大众。

在工作中,我牢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勤学、多练,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能独立完成普外科常规手术及乳腺、甲状腺专业领域常见4级手术,在科主任领导下积极开展新业务,获得“华信好医生”称号。积极参加带教,作为普外科科教干事,连续多年获得“华信医院优秀带教老师”荣誉,得到实习、轮转及进修医师的好评。积极加强业务学习,多次利用周末及节假日休息时间参加国内本专业学术会议,并担任多项社会兼职。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参与发表中英文期刊论文多篇。

经历了110年的峥嵘岁月,清华大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广阔的胸怀兢兢业业地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才。在这丁香绽放、紫荆飘香的时节,祝福母校生日快乐,桃李满遍九州!

罗朝峰

2006年入学,2009年毕业,外科学硕士;现任一附院放射影像科副主任医师。

在清华大学期间,我感受了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优越的学习条件,朝气蓬勃的同学,行胜于言的校风,尤其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这些都深深影响着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在一附院工作期间,我从一名医学生逐步成长为具备一定经验的放射影像科诊断医师, 这些都得益于医院注重对青年医生的培养。祝愿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快乐!也期盼医院乘着学校快速发展医学的东风,事业取得更大进步!

李慧先

2011年入学,2014毕业,麻醉学硕士;现任一附院麻醉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师从一附院副院长兼麻醉科主任张东亚。在清华大学上学期间,我对学校的历史、文化、校园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我感受更多的是自己的差距,这种差距感让我觉得羞愧,但同时也鞭策着我,让我不纠缠于日常的纷繁与琐碎,不迷失于眼前的茫茫,更加坚定追寻心中的理想。我为在清华大学求学的岁月而感到自豪,期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她也能够以我为荣!

希望清华大学和我们的一附院一起昂扬前进!

靳永强

2014年入学,2017年毕业,心血管外科硕士;现任一附院心脏中心外科主治医师。

师从国内外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吴清玉教授。在清华园的学习岁月虽然不长,却留下了一段深刻而难忘的回忆。清华大学“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在我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老师们学识渊博、才高八斗,他们的精心授课和熏陶,不仅拓宽了我的专业知识,也提升了我的思路和眼界,令我终生受益。

弹指一挥间,我在一附院工作已十余载,以“再塑生命,从‘心’开始,争为天下先”为宗旨,在吴清玉教授潜移默化的影响和鞭策下,在各位领导及前辈们的指导和鼓励下,我收获颇多。回想这些年,我从开始对心脏外科的陌生,到后来热爱这个专业,再到能够在小儿心外科领域做一些自己的开创性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默契配合,让一个个患儿重返健康与活力,我内心充满激动和感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祝愿清华大学和一附院,共创未来、再谱华章!

王文佳

2013年入学,2018年毕业,临床医学博士;现任一附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在清华大学读博的几年里,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受到了清华大学深厚的文化熏陶。她给了我一个更广阔的科研平台,使我有机会能够在学期间去新加坡、去美国、去欧洲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学习。在清华园,老师们常常教导我们:读博是丰富而漫长的过程,并不只是简单地做实验、发文章,更是对科研综合能力和素养的锤炼。在清华园,我时刻谨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收获了受益终身的视野,更学会了如何脚踏实地、坚韧不拔。

在一附院工作期间,在上级医师的指导和医院的培养下,我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泌尿外科专科医师,能够独立开展一些常规手术。这几年的临床工作也使我明白,医生的天职就是“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严谨为医,诚信为人”的信念有时比高超的技术更加重要。

值此母校110周年华诞,我心怀感恩之情,向母校致以无比的敬意,祝母校繁荣昌盛!同时也感谢一附院多年来的悉心培养,祝一附院更加灿烂辉煌,越来越好!

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严谨为医,诚信为人”的“华信人”将永远保持奋进的姿态,以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附属医院为目标,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医院改革,努力开拓学校和医院发展新格局,更自信、更从容地续写崭新华章,以优异成绩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