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际旅行大概率是不能恢复了,如何吸引本地游客就成了商家和景点的重中之重,旅游转型悄然而至。
新加坡的大多数旅游景点的客源,一般来说由80%的外国游客和20%的本地游客组成,自国际间旅行中断后,商家开始想办法吸引本地消费者。
新加坡不像其他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更多的是游乐设施和文化体验,所以商家目前的措施大体一致,就是进行线上和线下的门票及餐饮促销。
以新加坡飞行体验为例,以往的飞行模拟器有70%的顾客是外国游客,但该景点于2019年11月随着摩天观景轮关闭后就展开线上促销来吸引本地人前去。
小编在某OTA上看到Ifly目前的促销价格是67新币,原价是119新币,相当于半价,优惠力度还是很大的。
这对于很多有小孩的家庭或者年轻人来说,如此优惠的价格会促使他们产生所谓“担心错过的心里”,自然而然的就会掏钱购买。
景点的负责人表示,尽管线上促销带来的盈利不足以支付所有开销,但这部分收入还是可以帮助集团保住员工的饭碗,未来也会继续推出更多的促销来吸引顾客。
价格从来是刺激消费的一个重点,但也并不是通用的招数。
例如特丽爱3D美术馆和杜莎夫人蜡像馆,在推出相应的线上促销后,游客依然寥寥。
杜莎夫人蜡像馆目前门票的价格是23.5新币,是平时的一半,但是购买的人却很少。3D美术馆在7月11日重开后,周一至周五平均会有20位访客,周末则会有90人,处于历史以来最低水平。
其实这个情况也不算稀奇,对于很多本地的新加坡人来说,这些景点从来也不在他们的计划之内,就算是环球影城有些人也不会去超过3次,更不用说像蜡像馆或者海洋馆这种地方。
尽管本地的很多人士认为吸引本地游客的关键点在于重塑品牌,但是要考虑到新加坡自身的地理因素以及多年来行程的旅游习惯,想要转型成功,吸引本地游客在新加坡进行“打卡式”的景点消费,相信会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旦国际间的旅行恢复,新加坡人还是会迫不及待的离开这里,开启以往的旅游模式。
而在国内游转型这一点上,一些自身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面临着不同的考验。
以中国为例,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极其丰富,即使不出国,也可以在国内找到心仪的旅行地,但是在疫情之下,很多人仍然在观望,导致很多地方的旅游业也面临着极大的冲击。
于是各地的政府和旅游局都开始想尽办法吸引游客,就拿湖北来说,8月7日,湖北省宣布,全省近400家A级旅游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这样的优惠举措无论规模和力度,都称得上是空前的。
河南也明确鼓励全省A级以上景区2020年12月31日前,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间对全国游客减免门票,各地对采取门票减免措施的景区景点给予适当补贴。
青岛,安徽黄山、山西、内蒙古等地也已纷纷推出门票优惠举措。
有人预测,这是中国国内游门票经济转型的第一步。
门票是中国国内游最大的槽点之一,动辄几十块,上百块的门票占据了游客出行预算的一大部分,于是就不得不将花在旅游周边,例如住宿,购物和娱乐的部分减少。
于是我们看到在各个省市的门票减免政策出台之后,各地的景区门票预约量呈现1.5倍或者是2倍的增长,周边的民宿和酒店的预定量也相应增加。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游客每年在海外消费的总额大约在2600亿美元,如果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国内旅游的内需不断增加,创造的产值将达万亿人民币。
但是这也是在中国国内旅游行业转型成功的基础上来实现的,虽然中国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景区的配套设施跟不上和定价过高的餐饮、住宿依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免除门票是第一步,如何提升游客的体验才是值得当地政府和景区管理者思考的问题,否则内需的拉动将是空谈。
旅游的转型,其实更侧重的是因地因时制宜,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疫情将带来旅游业的大洗盘,这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