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加坡发展自贸港的背景
靠自身资源无法生存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新加坡开始发展之初,人口少、市场小、国家小,靠自身的资源没办法生存。
怎么能够在生存的基础之上快速发展?新加坡选择了自由贸易港的战略。自由贸易港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全方位的开放,跟世界全方位的接轨。通过这样一个开放的渠道,向世界获取人才,获取资源,也走向全世界的市场。同时,通过自由贸易港,向全世界学习先进的经验,很快就赶上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2
新加坡发展自贸港的政策措施
把自贸港跟整个国家其它关键性战略连在一起
新加坡自由贸易港为新加坡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早期主要是摹仿世界先进国家的做法,解决就业问题。后来逐渐成熟,开始走向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和先进的服务业。
除了一些通常的税收减免、土地供应这些优惠政策以外,新加坡的主要措施就是采取一种综合性的战略。不把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当成一种孤立的事物,而是跟整个国家其它关键性战略连在一起。把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跟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综合的配套发展结合在一起,于是新加坡逐渐成为一个全球大都市,为区域发展服务,为全球发展服务,成为金融中心、总部经济中心、贸易中心、投资中心。
在此过程中,人才最重要,没有人才一切都没法设计。所以新加坡制定了一方面要吸引人才,另一方面培养本地人才的战略和政策措施。这些战略和措施迅速为新加坡吸引到全球的人才,也加速了本地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各个行业的管理人才,使得新加坡的管理水平与国际对接。
另外,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来配合自由贸易港战略,是非常重要的。在政策的制定方面,要吸取全世界专家的意见。新加坡政府除了有国外的专家顾问,同时也会咨询本地一些商会的意见,把他们引入到决策中,这样才能保证政策是前瞻的,才能反映经济发展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当政策出来之后,执行非常重要,新加坡建立了法定机构。法定机构的执行非常有力,因为它有专业性,又专注,建好法定机构对整个战略和政策的执行立下了汗马功劳。
3
新加坡对海南建设自贸港的借鉴意义
要从全世界投资者和人才的角度来设计政策
海南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区位优势也非常明显,可是海南发展自由贸易港的基础仍显薄弱。因此海南首先要做的就是大规模的学习,大规模的借鉴全世界和中国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没有这样一种学习,没有知识,没有战略视野,就找不到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要发展海南,海南必须要具有比较优势,有些比较优势是天然的,但是大量的比较优势是后天培育的。谁来起这个作用呢?政府、人民、企业、协会要一起来培养海南的比较优势。我认为海南最大的优势就是创新,可以利用中央给的政策做政策创新,也可以利用最新的科技进行一些发展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这种政策洼地形成的各种层面的创新必须是全世界最佳的,因为海南的目标是对标全世界,吸引全世界的投资和人才。因此必须要从全世界的投资者和全球人才的角度来设计政策,进行各种创新。
还要强调的是,要善于借外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不断地把国际、国内人士带到海南来参观、考察,向世人证明海南的魅力以及海南的治理水平。要让别人看到海南的治理水平是非常突出的,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只有思想和人才进来了,才有办法,才有思路,投资才会过来。博鳌亚洲论坛非常好,为海南发展带来智慧和理念的力量。要发展数十个这样的论坛,就会对海南的发展起到一个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很关键的一点,整个海南要做前瞻性的规划,要把规划有系统地和整个海南的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和整个中国的改革发展联系在一起,和世界的发展趋势联系在一起。比如说“一带一路”,比如说陆海新通道,一定要反映全球发展的愿景和态势。
我相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一定会成功。
个人简介
顾清扬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中国高级管理培训项目主任。自1982年起,先后在中国华中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全职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城市发展与城市政策、公共政策与战略、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建设、新加坡公共政策等。
“海南首先要做的就是大规模的学习,大规模的借鉴全世界和中国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没有这样一种学习,没有知识,没有战略视野,就找不到发展的方向”;“要从全世界的投资者和全球人才的角度来设计自贸港政策”;“要善于借外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地把国际、国内人士带到海南来参观、考察,向世人证明海南的魅力以及海南的治理水平”……日前,就如何借鉴新加坡自由贸易港经验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接受了三亚日报记者采访,谈了很多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