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南接外西湖。占地面积709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印社建筑虽然没有传统的纵横格局,但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
1961年,印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西泠印社被国家批准为正式出版单位。1999年,由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吴昌硕
上任:1913年
吴昌硕(1844-1927年),原名俊,又名俊卿,字仓石,后改昌硕,别号缶庐、苦铁,尊称缶翁,浙江安吉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清末海派画家的杰出代表,在近代绘画史上有重要贡献,又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一代艺术大师缶翁的诗,早年就被他的前辈与同侪们所赞许,尤其是晚年的不少诗作,在文学界与书画界脍炙人口。他的诗中,包括不少题跋,充分体现出他有一种带有禅味的慧悟。如在《夜半过黄河铁桥》中吟道:“铁桥百丈跨黄河,水自天来夜不波。身已御风驰溯漠,心如寒雨对滹沱,山长莽带胭脂色,秋老凄闻敕勒歌。毕竟成仙无我份,邯郸先已梦中过。”
缶翁的书法,擅长石鼓文。他的书体也以“石鼓”为骨。他写行楷以至草书,都有石鼓文的篆意,所以他的书法浑厚雄健,笔笔有力。由于缶翁的书法功底深,其作画无不见他的书法味浑然其中。书法用于画法,使书画相通,形成独特的画风。缶翁的篆刻以钝刀入印,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他的篆书功力不无相关,故而方寸之中显出气旺神清,壮美而有风仪。缶翁艺术、印中寓书画之道。在书法上,又取画意,他的书法,是书家之书,是画家之书,又是篆刻家之书,严整中见流动,流动处见沉雄。
◆ ◆ ◆
作品鉴赏
2.马 衡
上任:1927年
马衡(1881-1955年),字叔平,别署无咎、凡将斋,浙江鄞县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
先生早年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1924年参与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故宫物品。翌岁,故宫博物院成立,当选为理事兼古物馆副馆长。1933年起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保护北京故宫的历史文物、档案资料、宫殿建筑及历代艺术珍品,并进行整理研究、陈列展出、编辑出版等宏大而繁复的工作,业绩炳彰。抗日战争爆发,故宫珍品先期南迁,继而西运入蜀,历尽艰辛,幸保古物无损,马衡先生功绩显著。新中国成立后,先生任全国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1955年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五岁。
马衡先生早年即以学识渊博、精于文物考证鉴别而名闻遐迩。他一生致力于金石考古研究,锲而不舍,许多研究结论至今被国内外金石考古学界视为定识,声誉久享。同时,他还是位富寓才华的艺术家。能诗词,工篆隶,精篆刻,其中尤以治印称名于世。西泠印社草创时期,他已列名社籍,时年三十岁。编有《汉石经集存》、《凡将斋印存》等,著《凡将斋金石论丛》等。
◆ ◆ ◆
作品鉴赏
3.张宗祥
上任:1963年
张宗祥(1882-1965年),原名思曾,十七岁后更名宗祥,字阆声,号冷僧,一署冷生。因得明代铁如意一柄,遂名其斋曰“铁如意馆”,浙江海宁硖石人。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校勘学家、书法家。
先生少有奇才,读书过目不忘,青少年时就读了大量书籍打下深厚基础。早年在海宁开智学堂任教,旋在桐乡相溪学堂任史地教员,稍后又在嘉兴秀水学堂任教,兼嘉兴府中学堂教员。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浙江高等学堂兼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员,不久离开杭州,赴京任大理院推事兼清华学堂教员。辛亥革命后,回杭任教育司教育课课长,兼浙江高等学堂教员。1922年,回杭州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在职期间组织人员并募款,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1925年任温州瓯海道道尹。北伐后,赴汉口任平汉铁路局秘书。抗战期间赴重庆,先后在交通部、中国农民银行任职。兼任文澜阁四库全书保管委员会委员。1949年后,张宗祥先生出任浙江图书馆馆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浙江省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务委员。1963年秋西泠印社建社六十周年,张宗祥先生出任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
擘窠榜书海内无匹,被誉为“真力弥满、吐气如虹”;他的工楷、行草书,代表了北碑雄强一路而开一代风气。相声书法作品流传海内外,其书学、文字学、篆刻学、文献学、金石考古学等无不通达,造诣至深,一生著述宏富,理论新奇,对宏扬我国书法篆刻等传统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著有《沙孟海论书丛稿》、《印学史》、《中国书法史图录》等。
◆ ◆ ◆
作品鉴赏
4.沙孟海
上任:1979年
沙孟海(1906-1992年),原名文若,后以字行,号石荒、沙村、兰沙,浙江鄞县人。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书法篆刻家。先生幼承庭训,日习篆法,耽玩翰墨,出自天禀。曾就读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敬业藏修,课余常与同窗好友切磋诗文,研讨书艺,以学业超群被誉为“甬上四才子”之一。毕业后,从冯君木、陈天婴两先生游,学为诗古文辞。1922年赴沪谋食,得冯、陈两先生引荐,拜谒康有为、吴昌硕、章太炎、况蕙风等文坛耆宿,并执弟子礼,研书法篆刻。1928年,发表《近三百年的书学》、《印学概论》两篇论文,引起学术界强烈反映。1929年应广州中山大学之聘,担任该校预科教授。越二年,改任南京中央大学秘书,旋即步入文化界,前后几达二十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沙孟海先生受聘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因浙大院系调整,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主管全省考古调查与发掘。浙江考古事业之开创,实赖先生之筹划,参与浙江省文物考古和博物馆事业,成绩卓越。1981年因年事过高,先生改任为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
沙孟海擘窠榜书海内无匹,被誉为“真力弥满、吐气如虹”;他的工楷、行草书,代表了北碑雄强一路而开一代风气。相声书法作品流传海内外,其书学、文字学、篆刻学、文献学、金石考古学等无不通达,造诣至深,一生著述宏富,理论新奇,对宏扬我国书法篆刻等传统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著有《沙孟海论书丛稿》、《印学史》、《中国书法史图录》等。
◆ ◆ ◆
作品鉴赏
5.赵朴初
上任:1993年
赵朴初(1907-2000年)安徽太湖人。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宗教活动家、书法家。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诗词及书法。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长期从事佛教和社会救济工作。1952年发起并参与组建中国佛教协会,并一直担任协会的领导工作。赵朴初先生业余勤于诗词书法活动。60年代初,曾因发表《某公三哭》曲,誉扬海内外,一时洛阳纸贵。书法作品亦被行家视为珍宝。长期以来,在宗教、史学、文物考古、书法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能独树一帜。
◆ ◆ ◆
作品鉴赏
6.启 功
上任:2002年
张启功(1912-2005年),姓爱新觉罗,字元白,满族,历任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先生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执教六十余年来,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人才,设立了励耘奖学金。启功先生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诗坛,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自80年代初,他的书画专集、诗词专集陆续出版,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好评。近几年,又先后赴日本、新加坡、韩国和香港、澳门举办书画展,取得了很大成功,为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启功先生还是我国的文物鉴赏家和鉴定家,对于古代书画和碑帖的鉴定尤为专精,独具慧眼,识见非凡。他曾受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主持鉴定小组,与其他几位专家一起,对收藏在全国各大城市博物馆的国家级古书画珍品,进行了全面鉴定和甄别,为国家整理、保存了大量古文物精品。
◆ ◆ ◆
作品鉴赏
7.饶宗颐
上任:2012年
2012年1日,95岁高龄的饶宗颐接过聘书,正式成为出缺六年之久的西泠印社社长。
饶宗颐(1917-),字固庵,又字伯濂,伯子。号选堂,生于广东潮安。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七年,应中山大学之聘任广东通志馆专任纂修。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一年协助叶恭绰编“全清词抄”。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任无锡国专教授。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出任汕头华南大学文史系教授兼“潮州志”总编纂。饶教授是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的学者。他知识渊博,精通多种外语。六十多年来,孜孜不倦,在文学,语言学,古文字学,敦煌学,宗教学及华侨史料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除了专著六十多种外,尚有发表在世界各大学术期刊及各大书刊上的论文,短文和杂文约有四百篇。饶教授为国际汉学界及海内海外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 ◆
作品鉴赏
- end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书法屋
总监丨冯错
主编 | 凌晨
编辑 | 土曾 小君 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