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10年前,湖南38岁女教师,倒追65岁环卫工,结婚后过得怎样?

钱钟书曾写给杨绛一段很美的文字:“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

爱情最美的样子大概就是如此吧:

遇见你,爱上你,认定你,余生都是你。

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更不需要什么理由。

(陈碧波和黄秀群)

当38岁的女教师黄秀群,在火车上遇见65岁的环卫工人陈碧波,一场不可思议的爱情发生了。

认识仅三个月,黄秀群深情地向陈碧波告白:“除了你,别人都是将就。”

尽管面对很多质疑与争议,但两个人还是勇敢地结婚了。

黄秀群1974年出生,湖南岳阳人。

自幼聪明伶俐,乖巧可爱。

从小学到中学,她一直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家长眼里的乖乖女。

在学习和生活上从来不用家长操心,也从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

初中毕业,她顺利地考进市重点高中。

女儿优秀,父母自然给予她很高的期待。

他们鼓励黄秀群,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要想拼出一个不后悔的未来,现在就要努力学习。

黄秀群果然没让父母失望,也没让自己后悔,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一所师范院校。

进入大学的黄秀群,喜欢阅读偏文艺气息的文学作品,感情上注重精神契合,心灵相通。

所以在感情上,她追求宁缺勿滥。

大学毕业后,黄秀群顺利地进入湖南岳阳汨罗一所小学,担任英语教师。

她年轻漂亮,教学灵活,年年都被评为学校的教学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教师,孩子们都很喜欢她。

刚参加工作时,她认为自己还年轻,没多考虑感情的事。

时间倏忽而过,她已经25岁了,感情上依然没有着落。

看着周围邻居家的孩子一个个陆续结婚,黄秀群的父母有些急了,忍不住话里话外地催促她:

“年纪不小了,有合适的赶紧处一个吧。

女孩子年龄太大,不容易找到合适的。”

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也这样说,黄秀群答应去相亲。

媒人物色到一个和她各方面条件蛮相配的人,男方也是老师,两个人年龄相当。

见过几次面,双方感觉还可以,他们很快确定恋爱关系。

不久之后,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两个人领证结婚。

本以为,这样条件契合的两个人,婚后应该会很幸福。

但事实上,他们的婚姻并不像大家看到的那般美好,而是暗流涌动。

婚后,黄秀群才发现,两个人根本没有共同语言。

除了交流怎么管理学生,说上几句不咸不淡的话。

其他时间,两个人说话最多的就是吵架。

别的不说,就连看电视这件事两个人都看不到一起,常因为看不同的节目而争吵。

有时候,她说的话,丈夫不仅不理解,甚至总是曲解她的意思。

他们常常会因为一句话争论半天,吵个不停。

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两个人都是别人眼中很好的人。

但把这两个“好人”放在一起,他们却成了对方都不待见的人。

有的婚姻像甜橘,剥开哪一瓣都是甜的;有的婚姻像椰子,挺大的壳里边没有多大甜头。

黄秀群感觉,自己的婚姻就是个“大椰子”。

将就了六年之后,两个人都精疲力竭,越过越没心劲。

长痛不如短痛,两个人商量离婚。

尽管双方父母都不同意,但他们还是决绝地斩断了这段痛苦的经历。

很多人不明白,看上去那么般配的人,怎么就过不到一起呢?

其实,还是那句老话:

“婚姻如同鞋子一样,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

婚姻不是外人眼里的风景,而是两个人的柴米油盐。

再好的风景,也抵不过柴米油盐来得踏实。

从第一次并不圆满的婚姻中逃离出来,黄秀群很长时间都是单身状态。

周围的人对她各种议论:

“她婚姻失败了,害怕婚姻了。”

“她需要足够多的时间,去消化失败婚姻的伤痛。”

“她太挑剔,不愿意将就!”

对于别人的猜测,黄秀群不予理会。

她不是惧怕婚姻,而是在离婚后,对婚姻有了自己的理解。

她认为,婚姻中那些外在的条件其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两个人有话说,精神上有共鸣,心灵能相通,三观一致。

(黄秀群)

她要是再结婚,一定要找这样的人。

其他的什么长相、工作、有钱没钱等,都不在考虑范围内。

如果遇不到这样的人,她宁愿单身,也绝不将就。

所以,面对周围人的劝说,她不为所动。

直到38岁,她还在寻找心中的理想爱人。

爱情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你苦苦追寻,可就是找不到那个人。

而有时候,不经意间地邂逅,爱情就来了。

2012年5月,学校要派老师去北京参加研讨会。

离婚后,一心扑在事业上的黄秀群,工作表现更突出,这个机会落在她的头上。

5月15日,她踏上湖南岳阳开往北京的T146次列车。

此时,她的命中缘分正不知不觉地悄然而来。

黄秀群买的上铺,她想把带着的大包放上去,试着往上举了一次,无奈力气不够。

看看周围,她没好意思找人帮忙,就先把大包随意放在下铺床上。

她计划先上去整理下床铺再说,于是,她爬到上铺。

(陈碧波)

随后,一个男人浑厚的声音响起:“这是谁的包啊?”

黄秀群往下一看,发现一个60多岁的男人,正指着自己放在下铺的包。

她连忙答到:“对不起啊,是我的包。”

她赶紧从上铺小心翼翼地爬下来,又吃力地举起自己的包,准备往上铺放。

男人见此情况,说:“我来吧,女同志力气不够大。”

边说边从黄秀群手里接过包,很轻松地放到了上铺。

自己的包占了人家的位置,人家还帮自己放包,心存感激的黄秀群不由得和男人多聊了几句。

听对方的口音,很是熟悉。

于是,黄秀群问:“你是岳阳人?”

“是啊,不会……你也是吧?”男人笑着反问。

一说目的地,都是到北京。

旅途中遇到老乡,而且还是到同一个地方,两个人都觉得有缘分,话越聊越多。

人都是这样,当你感知到对方是真诚的,就愿意敞开心扉。

一路上,男人把半生的经历都说了出来。

男人叫陈碧波,已经65岁了,看上去身体硬朗,当时是一名环卫工人。

去北京是因为自己官司的事,接受相关部门的约谈。

陈碧波的话,让黄秀群对这件事颇感兴趣,竖着耳朵听起来。

原来,在做环卫工人之前,陈碧波曾经是个大老板。

年轻的时候流行“铁饭碗”,陈碧波有幸成了其中一员,然后娶了第一任老婆。

他们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但其中一个夭折,只留下来一个。

后来,两人因为感情不和离了婚,他带着儿子生活。

到了9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热火朝天的时候。

那时候,国家鼓励有能力的人下海经商,很多人开始发家致富。

陈碧波是一个不甘落后又有能力的人,这样的机会,他自然不想放过。

他勇敢地辞职,开了一家贸易公司。

他很幸运,经商才几年,身家就达到数十万。

有钱了,他又结婚了。

娶了一个比自己小16岁,而且在当地有名的大美人为妻。

这次,他们又生了一对双胞胎。

生活美满,事业大顺,他也买上了轿车,早早地步入有车一族。

他在老家购置了一块地皮,建了一幢高达5层的小洋楼,家用电器全换成最新、功能最全的。

他脑子活,不但生意做得好,还兼顾搞发明,有一项发明还申请了国家专利。

那时的他,家庭事业都美满,他也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然而,他却不经意间卷入一场官司,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陈碧波事件新闻报道)

1993年,他和朋友合办企业。

他们去河南新安县购煤,签好合同并留下11万元的押金。

可是对方不仅没有按预订时间发货,甚至连押金也没有退还 。

几次交涉无果后,陈碧波只好通过法律解决,一纸诉状将对方告上法庭。

法院判决对方应该退回押金11万,并且支付诉讼费。

那时候的11万,可不是小数目,保守估计,相当于现在的110万元。

但是,对方一直没有执行。

陈碧波为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继续讨要这笔钱。

然而,令陈碧波没想到的是,这么一桩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事,维权却是如此艰难。

不仅耗费了他生命中最宝贵的20年时间,也让他变得一贫如洗。

妻子过惯了好日子,哪儿过得了贫穷的日子,因此和他离了婚,留下双胞胎儿子走了。

就这样,一场官司让陈碧波的风光人生跌入低谷。

他也从一个家财万贯的老板,沦为一个辛苦的环卫工。

即使这样,陈碧波始终觉得自己没有做错。

(陈碧波)

他一个人靠着微薄的收入,将孩子们送进大学,也都找到了工作。

这次去北京,他依然不知道面临什么样的结果。

但他说,不解决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听完陈碧波的经历,看着眼前的男人,不知为什么,黄秀群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同情,欣赏,敬佩……各种感情混杂在一起。

这种没有来由的感觉,让她不由得想靠近他。

临下车时,她情不自禁地要了陈碧波的电话,并给他留了自己的电话。

这一举动,让陈碧波有些诧异,但双方还是愉快地交换了电话号码。

在北京学习结束,回到湖南的黄秀群继续按部就班地教学生活。

工作之余,黄秀娟不时地想起在车上遇到的陈碧波。

他知识丰富,说话风趣,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

而且,她也想知道,他去北京上访的事怎么样了。

就在这时,她接到了陈碧波的电话。

聊了几句后,她忍不住问:“你上次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说法?”

陈碧波告诉黄秀群:“还和以前一样,又是无功而返。”

不过,他表示,自己不会放弃,还会继续上访讨回公道,对方必须补偿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损失。

语气里满是失望、无奈,还有不甘心。

黄秀群在电话里对他贴心地安慰和鼓励,两个人又聊了很多。

放下电话,彼此都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尽管他们只见了一次面,但却好像认识多年的朋友,交流起来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

(陈碧波和黄秀群)

有时候遇到不开心的事,黄秀群也会打电话给陈碧波。

人生经历丰富的陈碧波,总是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黄秀群从低迷的情绪里走出来,转而心情明亮。

黄秀群还利用休息的时间去看陈碧波,陈碧波回请她吃饭。

来往日渐频繁,他们对彼此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黄秀群发现,自己越来越依恋陈碧波。

认识三个月,黄秀群向陈碧波表白心迹,承认对他有种“放不下的感觉”。

没想到,陈碧波对她也有同样的感觉。

但是,陈碧波很理性。

他知道自己比黄秀群大27岁,从年龄上看,做她的父亲都绰绰有余。

他的身体不好,这么多年奔波导致留下一身毛病。

而黄秀群年轻漂亮,又有正式工作,她应该找一个更适合她的伴侣。

更重要的是,自己还欠着几十万元的外债。

所以,他即使心动,也不敢行动。

(黄秀群)

然而,黄秀群却很执着。

确定自己爱上陈碧波后,她像个怀春少女一样,抑制不住地向情人表达自己炽热的感情。

她给陈碧波一封又一封地写情意绵绵的情书,表达自己的爱意。

其中有一封她这样写道:

我多想每天睡前对你说声:“宝贝,我爱你,晚安!”

每天早上起来对你说声:“亲爱的,祝你有开心快乐的一天!”

这样的情话,陈碧波几十年都没听过,他怎么能不动心?

但他还是迟疑地不敢接受。

两任妻子都因为他变穷离开了,他不敢再轻易相信爱情和婚姻。

黄秀群告诉陈碧波,杨振宁82岁时,还娶了28岁的翁帆为妻。

中间年龄跨越54岁,他们27岁的年龄差又算什么?

陈碧波反驳说,自己不是大学教授,也没有什么财力,到底有什么能吸引对方的爱呢?

黄秀群直言不讳地告诉他:

“不图金钱,不惧年龄,只因为彼此吸引,我爱的是你这个人本身。”

陈碧波还是没有答应。

他对黄秀群说:“就算咱们俩有情有义,可年龄差距却无法忽略,我比你整整大了27岁。”

陈碧波一再拒绝,黄秀群步步紧逼。

她坚持自己的想法,告诉陈碧波“除了你,别人都是将就”。

(陈碧波和黄秀群)

陈碧波感动了,他的心渐渐地接受了这段忘年恋。

每天,他都会不由自主地得拿出黄秀群写给自己的情书,反复读,反复品尝爱情的滋味。

“亲爱的,我希望更多的听到你说‘你多么需要我,不要离开我’之类的话,这会让我感觉到自己在你心中的重要。我们的感情纽带才不会松弛。”

那天看到这里,他忍不住提笔回复:

“我很需要你,很爱你。让时间来见证我们的爱情吧!”

他们终于冲破彼此的心理障碍,确认了关系。

黄秀群每到周末就会去陈碧波那里,给他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帮陈碧波做按摩。

晚饭后,两个人手挽手一起出去遛弯,沉浸在你侬我侬的甜蜜爱情里。

陈碧波在她的照顾和爱情的滋润下,精气神十足,每天笑容挂在脸上。

然而,一个38岁的女教师和一个65岁的环卫工谈恋爱。

而且还是女教师倒追老头,许多人都不能接受,这几乎超出了普通人的认知范围。

她们的爱情故事也被当地报纸刊登出来,一时间热议不断,各种猜测都有:

没见过男人,找一个老头恋爱 ?

是不是从小缺少父爱?

一个女老师竟然倒追一个环卫老头,要说没什么企图,谁信?

在所有的言论中,很少有人相信,他们之间真的是因为爱情。

(陈碧波和黄秀群)

尽管做好了被人议论的准备,但是,当舆论铺天盖地而来,他们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黄秀群的父母不同意她和陈碧波在一起。

她的父亲只比陈碧波大一岁,让父母怎么接受?

黄秀群的舅舅更是强烈地反对他们在一起,直言这场恋爱是骗局。

并且,舅舅还找来记者,自以为是地揭开事情的真相,说黄秀群是为了钱才跟陈碧波在一起的。

黄秀群在没恋爱前,一直住在舅舅家照顾舅舅。

舅舅说,黄秀群曾经告诉过自己,她在火车上遇到一个老头,非常有钱,别人欠了他260万元。

他曾经问过黄秀群,看到欠条没有?黄秀群说看到了。

所以,他认为,陈碧波告诉外甥女这些事情,其实就是骗婚。

而外甥女也是听信这个,认为陈碧波有钱,才会跟他在一起。

(陈碧波)

记者问陈碧波有没有这笔钱,陈碧波说没有。

他承认,打官司确实要求对方赔偿260万。

但对方没有给,只付给他11万,已经收到。

他认为,可能就是因为这种情况,才会传出他有260万元。

就在记者采访期间,还有债主听说陈碧波有钱了,冲到他家去要账。

在镜头前,陈碧波坦白,刚才来要账的那个人,他其实欠他的是最少的,只有两万。

而自己的外债,还有几十万都没还上。

一个有正式工作,又年轻又漂亮的女教师,非要嫁给一个年纪大,身体不好,还有几十万外债的环卫工人,确实很难理解。

采访的记者也不由得问出这个问题。

黄秀群没有犹豫地回答,爱情不需要理由,也没有理由,就是因为爱,所以想和他在一起。

她说,她要为陈碧波生个孩子。

这样,他们的关系才会更稳定,联结也会更紧密。

至于很多人不看好他们的爱情,说他们不配,且长久不了。

她根本不在意,她说时间会给出答案。

黄秀群解释了自己所理解的般配:

“世俗中的对等说的是门当户对,说的是郎才女貌。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对等,两个人要在精神层面达到一致,这样一来婚姻才能走得更长久。

我和老陈的感情,完全符合我对感情的需要,他是我的灵魂伴侣!”

此时,内心还有些顾虑的陈碧波,听见黄秀群说的这样斩钉截铁,他也不再犹疑。

(陈碧波和黄秀群)

但是,他没有答应黄秀群马上去办理结婚登记。

他考虑的非常周到,怕黄秀群只是因为一时的意乱情迷,而产生冲动。

他希望两个人再交往一年,等感情稳定了 ,看看黄秀群是不是依然选择自己,然后再做决定是否去领证。

黄秀群的父亲虽然不赞同女儿和陈碧波交往,但是,他不想因为此事伤了亲情。

用他的话说,那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他希望她开心快乐,只要是她选择的,他尊重她的选择。

2014年春节前夕,陈碧波和黄秀群正式领了结婚证,成为合法夫妻。

当他们手挽手走在大街上,总会被误认为是一对父女。

每当此时,陈碧波常常幸福地笑着说:“这是我的老婆。”

2021年9月的一天,有网友看到陈碧波和黄秀群一起在菜市场买菜。

陈碧波已经74岁了,身体看上去依然那么硬朗,而黄秀群还是那么年轻。

买完菜,两个人依然是手牵着手走在回家的路上。

看得出来,他们的感情一如既往。

(陈碧波和黄秀群)

曾经,一个是38岁的年轻女教师,一个是65岁的环卫老头。

任谁看了,两个人都不相配。

但如今,10年过去了,两个人坚定地走在一起,且过得很幸福。

这恰好证明,真爱是不设限的 ,无关年龄、职业、贫富、身份、距离……

没有什么能阻挡双向奔赴的爱情。

相信爱,才能遇到爱。

勇敢爱,就能收获爱。

不论是祝福还是诋毁,对于他们,都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真爱的力量,足以抵挡一切流言蜚语。


作者:朱小鹿&三燕公子


关注我@朱小鹿,阅读更多百万级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

用动人的笔触,写走心的真实故事。

关注我@朱小鹿。或者点赞、评论、私信我,互相探讨学习,一起努力蜕变,成为更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