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铁骨铮铮女汉子,豪杰不失巾帼情

铁骨铮铮女汉子,豪杰不失巾帼情 (原创 李茂春) (一):铁骨铮铮女汉子

1:对抗世俗,反对裹脚

在封建时期,女人都要裹小脚,整个社会都是以三寸金莲为美。那个时代如果不裹小脚甚至找不到婆家,找到了也是被嫌弃的命。但是在民国初期,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因一双大脚而结缘,历经众多变故,但是还是携手到最后,并且都为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1879年,何香凝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她的母亲想要将她培养成一个温婉贤淑的女子,可以进入上流社会。而那个封建礼制的时代,进入上流社会女子就必须有着一双小脚。自然,何香凝的母亲也开始让她裹脚。

何香凝生性倔强,并且曾经听过女兵的勇敢善战,心中甚是向往。所以在母亲要为她缠足时,何香凝百般不愿,哪有女兵是小脚的,母亲白天为她缠好裹脚布,晚上她就偷偷剪掉,她的母亲最后实在拗不过她,只能让放弃为何香凝裹脚。

图片来源网络

1877年,廖仲恺在出生在美国的华工家庭,从小接受的就是西方开放的教育。他对国人对小脚的迷恋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一种病态,并不是什么美感。1893年,廖仲恺父亲在美病逝后,他随母亲一起回了广州,投奔正任清政府招商局总办的叔父廖志岗。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廖仲恺看到了国土被侵犯,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在此之后,他努力学习西方知识,并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看上去并不相关的两个人,交集就出现在这两位主人公都到了适婚的年龄。

廖仲恺到了要成家的年龄,廖仲恺的叔父想要他尽快成家,但是廖仲恺一定要娶一位没有裹脚的女性来当自己的妻子,在当时女性人人缠足的年代,这样的女性实在是难以寻找。何香凝此时也到了适婚的年纪,但是因为何香凝的一双大脚,没有人愿意娶她,何家为之焦头烂额,正巧听说廖仲恺要娶一位没有缠足的小姐,何香凝的父亲连忙托人去问,这桩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何香凝廖仲恺全家福

2:女权运动,解放妇女

1905年,何香凝、廖仲恺加入中国同盟会,逐渐成为同盟会的“女管家”。辛亥革命胜利后,何香凝协助孙中山致力于中华民国的创立与统一。参加了讨袁运动和护法运动及重组中华革命党的工作。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中央执委,主管妇女工作。她忠实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坚决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在丈夫被害后,继续忠诚于三民主义,拒绝担任蒋介石与宋美龄的证婚人。抗战期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何香凝宋庆龄 图片来源网络

何香凝撰文提倡女权主义,是早期宣传妇女解放屈指可数的作品之一;

确立了妇女在社会各方面平等合法地位的原则,举行中国第一个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开展广东妇女运动,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到妇女解放和国民革命的洪流中;

成立中央妇女部,进一步领导华中地区的妇女运动,奔赴北伐战争各伤兵医院开展救护工作;培养一批积极参加北伐战争从事反帝反封建斗争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学员

(二):豪杰不失巾帼情

1:一生为革命,不断绘画情

1897年,何香凝廖仲恺两人成婚,居住在一栋青砖石脚二层小楼里。刚刚新婚的人并没有想像中的如胶如漆,但是慢慢接触下来,何香凝发现自己的丈夫非常好学,思想也非常上进,而廖仲恺也发现何香凝虽然文化水平一般,但是却有着一颗求知好学的心,并开始指导她学习绘画、作诗等。后面两人恩爱非常,何香凝更是写出了“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这样的诗句,更为自己取号“双清楼主”。

于1911年毕业于女子美术大学。她与丈夫廖仲恺一起来日留学,在女子美术大学习日本画,后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为革命的需要绘制和刺绣军旗、符号、告示和军用票图案等。辛亥革命后在广州受岭南派影响,作 水墨山水画 。1925年以后,为革命奔波斗争,一段时间无法作画。20年代末常画寒冬不谢的梅菊和百岁长青的松。在上海、香港举办画展。

何香凝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

陷后到桂林,以卖画为生。光复后重回香港。1949年以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务。作为中国革命的元老级人物,何香凝一直没有放下画笔,早期作品有浓厚的日本画风格,她以梅花和老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享誉海内外。她擅作花鸟,偶作山水,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擅长中国画。作品有《狮》《梅花》《高松图》等。

何香凝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

2:救过救民,卖画办学

上世纪20年代,何香凝创办仲恺农工学校,期以实现通过培育农工子弟达到救国救民、服务社会的目的。为筹措办学经费,她辞去了国民党中央及政府的所有职务,自己作画也搜集友人画作,到国内外卖画筹款。

何香凝作画 图片来源网络

1929年9月18日,何香凝带着字画由上海取道香港出国卖画筹款,由菲律宾卖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她举办的书画展卖会,因得到广大华侨和外国友好人士的支持而收入颇丰。当年,仲恺农工学校先后收到何香凝卖画筹款10余万元;学校利用这笔款项扩建了校舍,还添置了一批图书、仪器、家具,从而使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与科研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仲恺学校后来能在改良蚕种和培育我国农业与蚕丝业中等技术人才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这与校长何香凝的大力扶助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