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那些潮汕人输出国外的庙类文化

1.柔佛古庙位于马来西亚新山,至今已超过百年历史,是新山古老的建筑物之一。古庙建筑有着浓厚的潮州建筑风格。这是一座由潮州人所建的具有潮州建筑风格的庙宇,开放给各帮华人膜拜的百年古庙。

柔佛古庙

大马潮州人所建的世界文化遗产知名历史建筑柔佛古庙。当新山最大籍贯的潮州帮以宽大襟怀献出潮州人创办的柔佛古庙,并与闽、客、粤、琼联合一起庆祝游神时,不得不佩服潮人的眼光及宽宏的襟怀,也使到柔佛古庙文化具有这个最大的特色。

柔佛古庙数万人参与,声势浩大,盛况热烈。它的特色是,以潮、闽、客、粤、琼五帮共和庆祝游神。大家各自拥有自己所属的神明及队伍,各帮抬着所属神明的轿子,一路绕境游行。其中两个最突出的文化现象就是,潮州大锣鼓表演最精致,福州大锣鼓则是在新山被创造出来的。原来后者原本是福州舞龙队的表演音乐,当与潮州大锣鼓相遇时,一些有心人就仿效潮州大锣鼓而创出福州大锣鼓,就是增加锣和钹的数量,由几个增加到数十个。就这样福州大锣鼓在新山这个地方诞生了。

当福州舞龙锣鼓遇到潮州大锣鼓时,就擦出“驳枝”火花。前者模仿后者而结交出新的结晶品。文化本来就是通过交流、结交、交融、融和,或传播、流传、传承而生死变化。

游神的队伍里,舞龙舞狮特别多。柔佛是世界龙狮比赛冠军的诞生地,这里的龙狮表演艺术高居国际水平,而且经常会见到不一样的舞龙出现。如气球龙、风车龙、灯泡龙等等,花样百出。

2

粤海清庙

粤海清庙(Yueh Hai Ching Temple),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寺庙之一,始建于1826年,最初由潮州籍人士合资创建。潮州人早期建庙的目的是为维系南来谋生的潮州同乡之间关系,保佑那些南来北归的航海者能安然抵达目的地,同时为自身及家人在异乡祈求平安 。粤海清庙以潮州建筑的风格和传统形式建成,由左右两间连接的祠庙构成,左祠是天后宫,供奉天后圣母(妈祖),右祠是上帝宫,供奉玄天上帝。

新加坡出现的第一所潮人古庙,是在乾隆初年由林泮所建的“粤海清庙”,初时只是一亚答屋。昔日初抵移民必到庙礼拜天后圣母,以答神恩。19世纪20年代,又被当时在暹罗、新加坡之间从事航运的王钦、王丰顺等改建为庙。随着移民的日增,天后圣母信仰在新加坡迅速传播开来,香火也愈来愈盛。

粤海清庙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庙宇内极为精美的潮州木雕和嵌瓷,还在于它是一座少见的“双神庙”。右边的庙是“天后宫”,供奉妈祖,左边的庙供奉“玄天上帝”,也即潮州人口中的“老爷”。也因为这样,庙所在的菲利普街(Philip Street),也被称为“大老爷宫头”,而广府人则称之为“孖庙街”。孖,乃双生之意。

粤海清庙虽然是潮州庙,但其影响早就超越了潮州人这个方言族群。十九世纪中叶,潮州人、广府人、客家人和海南人每年都要在当时的“大坡”举行大游行,从当时的报道看,和现在潮汕地区的“营老爷”的风俗非常相似。而游行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粤海清庙。大游行早已不限于特定的方言族群,而成为了包括马来人印度人欧亚人在内的各种族的大联欢。

3.泰国现有潮汕俗神三山国王、宋大峰祖师、龙尾爷等庙宇多达几百座,仅祀潮人先贤翁万达的“英勇大帝庙”就超过40座。这些多由移居泰国潮人从家乡带去香火立庙。还有当地人民为潮人先贤立庙,如湄南河畔的“郑皇庙”(祀郑达信)和北大年的“灵慈圣宫”(祀林姑娘),常年香火不断。特别是“灵慈圣宫”,号称“泰国华人第一圣庙”。

龙莲寺

龙莲寺,又被称为“龙莲禅寺”,位于泰国的首都曼谷之县的石龙军路,属大乘佛教的佛寺。它在1871年建立,整年香火不绝。属汉人移民在曼谷最早建立的佛寺。龙莲寺的开山祖师续行是广东潮州人,少年时受戒为僧, 精研佛法,因仰慕暹罗为著名佛邦,于清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南渡。初驻曼谷耀华力路谷斗巷观音宫(现改为永福寺),宣扬中华禅宗,善信日众,名声大噪,引起了暹罗五世皇朱拉隆功陛下的赞赏和重视。西元1863年续行大师根据华侨的意愿提出按中国传统禅院式样在唐人街石龙军旁修建龙莲寺的计划,得到朱拉隆功陛下的支援并拨地建寺。

这个寺庙为什么叫做龙莲寺呢? 原来,这与华侨的开埠有很大的关系。 传说,早在清朝初年的红头船时代, 广东潮汕澄海县程洋岗的龙莲(双心莲子),已是远销泰国的物品之一, 它既可治小孩惊风腹泻,又可抑制血压、软化血管,更可作品尝的清甜高级饮料。原来寺庙的位置上,就是聚集售卖龙莲子的地方。 后来,由于曼谷不断扩大,市场逐渐外移,商贩的购售点也分散了。 华侨先辈们选中这个地方建立寺庙,就命名为龙莲寺了。

4

本头公庙

美国德州本头公庙占地面积相当大。我们到达时,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四柱三层花岗岩牌楼,红色琉璃瓦屋顶,上面用黑色大理石镌刻着四个金色大字“潮州会馆”,四根方形石柱柱身自右至左分别刻有:“福庇侨民事业旺,潮澜壮阔菁英会联敦谊,州际广扬鸿图馆聚乡亲,德延子孙吉祥兴”。牌楼背面刻写的是“本头公庙”,柱身自右至左镌刻着“公德绵延乡民纳福,本源佑庶公显神德,头绪保民庙昭昌祥,庙宇端庄黎庶安康”,显然是以“本头公庙”作为冠首的两副对联。走过牌楼,面前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中央,大殿前面,有一个用汉白玉砌成的圆型小池,中间是一尊汉白玉观音塑像,四周则是十二生肖和四大天王,每尊塑像正面都有一块方形小石碑,刻写着塑像及其捐建人的名字。广场右侧立着一些艺术石雕,上面也刻写着捐建人的名字。其中有一大型九龙石雕,颇引人注目。迎面五座相连的宫殿式建筑群,红瓦白墙,高低起伏:从左起是佛藏殿思宗祠、中山中文学校、本头公庙、耆乐互助中心、德州潮州会馆。中间的本头公庙是最大最高的建筑物,左右两端次之,中山中文学校和耆乐互助中心则最小最矮。据会馆负责人说,整座建筑群是专门从潮州请工程队来建造的,红色琉璃瓦的屋顶、金漆木雕镶嵌的神座、潮绣装扮的神殿供桌、富丽堂皇的大殿,无不体现出潮式神庙建筑的特点。

德州本头公庙大殿正中供奉的本头公塑像,是一慈祥老人,笑容可掬,几缕胡子长及胸前,左手拿着元宝,左手扶着如意,端坐于用金漆木雕装饰的神座中。神座上书“德老”二字;左右有对联:“福泽广披万众心,德惠齐颂人间情”,均是潮州顾绣品。两侧还供奉着玉皇大帝、武财神、太岁星君、济公活佛、齐天大圣、玄天上帝、天后圣母、福德正神、观音菩萨、注生娘娘、惠德夫人、广泽尊王、文财神等神明。环顾其中,颇感这里的神明真是体恤民众,集体坐班,一站式办事,方便各方善信诉求。


20世纪70年代,因印支难民潮而移居到欧美的潮州人,也把佛教带到了欧美地区。来到美国南加州的潮州乡亲,行李甫卸,家居稍安,就忙着张罗建立佛学明月居士林,设立观音精舍,以满足大家礼佛之需。从印支来到法国的潮州人,专门在潮州会馆和华裔互助社中设立佛堂,供乡亲做佛事。法国潮州会馆的礼佛组,不但主持佛堂的佛事活动,还先后请来中国大陆、台湾和新加坡、泰国等地的佛教名师到法国弘法。1994年,潮州会馆与中国佛教协会、欧洲时报社、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共同在法国巴黎主办中国佛教文化展,成为轰动法国的一件盛事。澳大利亚悉尼的潮州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建造了雪梨佛光山南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