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花钱、作弊进藤校,揭秘那些名校里的百变故事(周末荐读)

魁北客传媒8月27日报道:上周,借着采访李昌钰博士的东风,我顺道也在纽约和波士顿走了一圈。

纽约就不多说,超级大都市,几个热门景点都是人山人海,汗臭体味挤来挤去,用老公的话来说:谁说中国人多?我看北京上海,加一块儿都没这的时代广场人多。

以至于一到了波士顿,顿时有了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尽管天气依然是一样的热,但是人少了,车稀了,餐馆里的海鲜新鲜了,大半夜呼啸而过的警车消防车也基本听不到了,甚至连地铁闻着都不臭了。应该是有人管了,随地大小便的人被限制了?

跟在纽约人人面露警惕,随时都抓着自己手里的包包相比,波士顿人明显在精神上松弛了许多:不仅是路上遛弯的人个个面带微笑,言谈温和,礼让三分……

就连我们在哈佛大学里看到游荡的一只野火鸡,都文质彬彬的走着小方步,俨然是鸡中文化鸡。

可能很大程度是因为,波士顿有着“美国雅典”的美誉,说白了就是文化人多,以哈佛为首的五大名校坐镇,周边还有众多所高等学府……

感觉大街上随手抓一个人,不是硕士就是博士。

于是来波士顿除了享受龙虾海鲜以外,另外一个主要的旅游项目就是去藤校打卡。

在那个著名的约翰哈佛的铜像前面,我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波士顿看到了人头涌动的场面。

据说摸了哈佛先生的鞋子,从此考试就能顺风顺水,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考上哈佛。

不单单是那些怀着朝圣之心的全球学子,就连跟我一样,人到中年的学妈学爸,都忍不住排队想要上去摸上一摸。这辈子摸了,搞不好下辈子也好使呢?于是在这种“摸过就等于读过”的心态下,哈佛先生的鞋子被摸得铮亮……

另外一个有异曲同工之效的,是华尔街的铜牛,不过讲究的是摸牛的蛋蛋,据说在牛蛋开光的手气下,买股票通通都是牛股……

牛:我劝你下手要善良

哈佛先生的鞋子成为网红景点,也算是变相说明了,不只是华裔家庭,憋着一口气天天在家推娃上藤校志向。全世界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卷,为了心中的那个名校梦前赴后继。

可能很多我的同龄人,对哈佛的印象是源于一本叫做《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畅销书。

这本书在2000年前后出版,风靡中国大陆,成为一代家长的教育圣经,也成为了一代孩子的童年噩梦:

书里面不仅规定了孩子多大要会爬,会走,会说话,会26个英文字母表,还要求家长们要在学习上把一切外界对孩子的干扰降到最低。

那时候还没有手机电脑,于是就在仅有的那点儿文具上下功夫,带香味的,花花绿绿的橡皮和铅笔,一律都换成最土最简单的款式,连包书皮的纸都不能用有颜色的挂历纸……

最离谱的是一个所谓的专注力训练,非常的简单粗暴,就是让孩子手里抓着一块大块冰,要用手掌的热度把冰给捏化了才算完。

用书里的话来说,最后孩子的手指都成了紫红色,摸什么都是烫的……

不说抗冻到底跟读哈佛有啥关系,就凭把孩子手冻成这样还不许撒手,这要放在现在,已经算是虐童的范畴了吧。

最让人觉得不齿的是:书里面不仅每时每刻都在强调“我家闺女上的可是哈佛而不是哈尔滨佛教大学”,隔着纸张都能嗅到里面浓浓的凡尔赛感,更是披着“素质教育”的皮,给了广大普通家长们一种“只要我照做了,给孩子踮踮脚,也能上世界名校”的错觉。

可是翻遍整个故事,压根儿就没在书里看到最重要的那几步:比如她是通过关系,拿到了一位负责中美文化交流的重磅美国政府官员的推荐信,才得以成为她进入哈佛的敲门砖。

还有她是借了当时成都外国语中学即将扩招,急需一个学校代言人的东风,想法子得到了体育,音乐等等众多“才艺获奖证书”,甚至还包括了一些影视剧出演的经历证明,才将她在托福分数勉强达标,根本没有SAT成绩的前提下,以“特长生”的身份破格录取的。

更重要的是,她还有一份经过多名英文老师反复润色过的自我介绍书:里面说的是中国的教育是多么的落后,多么急切的需要她将哈佛的先进理念带回去改变其他孩子的未来。

被吞掉了这些紧要内容,《哈佛女孩》与其说是一本励志书,素质教育的宝典,还不如说是一本童话书,五百万的销量,除了给一代孩子的家庭带去了一个所谓的“哈佛梦”,可能就只剩下那些手指头上因为捏冰块而长出来的冻疮了。

她们一家不仅忽悠了万千家庭,也忽悠了哈佛的入学申请官,啥毕业后报效祖国,当然是不存在的……

也许是因为我受过这本书的荼毒,以至于后来听说刘亦婷哈佛毕业以后不仅考研失败,而且还多次创业翻车,开移民皮包公司骗中国人的钱最后被追债……

种种负面新闻时,居然有点幸灾乐祸----谁叫你家当年得瑟成那样。

如果说哈佛女孩主要是沾了当年互联网不普及,信息闭塞的光,可以尽情地给自己贴金,而不被人戳破,那么十多年以后出来的“斯坦福女孩“,可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2017年,一个名叫赵雨思的女孩在“斗鱼”平台上开了一个直播,名字起得非常霸气:

这个斯坦福女孩的鸡汤来得可比之前的哈佛女孩还要猛:在中国考三十分的学渣如何逆袭成为美国高考状元。

但是整个两个多小时的直播下来,除了听她一个劲的让人刷火箭刷飞机打赏以外,却对自己是如何考上斯坦福遮遮掩掩:反正就是美国人学习都不好,我一个中国学渣都可以轻松吊打……

可是到底哪里才是真的“人傻钱多“呢?

一年多以后,著名的美国名校入学舞弊案被曝光,赵雨思因为花了六百五十万美元而名列榜首,买单的,是她爹,曾经的山东首富,步长制药董事长赵涛。

而在这起舞弊案中,还有另外一个中国人学生,名叫郭雪莉,也是用类似的方式,花一百二十万美元进了耶鲁。

而她家的背景则更加雷人:她爹叫郭虎林,是一个上了公安部A级通缉令的红通在逃犯。

而在事情败露以后,这个曾经的内蒙古第一骗,居然还在美国的华人媒体上诉苦,说自己也是被人骗了,不仅一百多万打了水漂,还让女儿的前程尽毁。

中国巨骗最后栽倒在美国骗子手里,不得不感慨,这才是天道好轮回。

那么这个技高一筹的美国骗子到底是何许人也呢?

他叫做William Rick Singer。

就跟很多高明骗子都会给煞费苦心自己,经营出一个人设一样,这个大叔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完全是一副人畜无害,热心公益的样子:

他开了一间咨询公司,专门给那些准备大学入学考试的孩子提供建议,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完善自我简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给他们牵线搭桥找推荐人,或者是请有经验的家教给孩子进行考前辅导。

他在这一行的口碑一直很好,很多家长反馈说,在经过他的一番突击包装以后,不仅孩子的成绩大幅提高,名校录取率也比预想的要高。

尽管手里随时的捏着几百上千个孩子的升学未来,这个Rick大叔平日里却非常的低调朴素:一年四季都是套头衫+运动裤+运动鞋,看上去就跟普通高中校队教练没什么区别。

而他自己年轻时候也的确当过运动员,于是时不时的也会在社区里面的几个学校里面指导孩子们体育训练,和蔼可亲得一塌糊涂。

因为这套行头,以下我就叫他教练叔吧。

而他私下里的另一个暴利生意,也是跟这个教练的工作息息相关。

这儿先来说说有关美国名校招生里头的猫腻。

在这个教练叔眼里,每个常春藤名校其实都开着三个门。

普通家庭的孩子,正正经经通过努力学习,全凭实力给考进去,这属于走正门。

这个门虽然开得最大,但是其实也是最难进的,因为任何一个藤校,都会对ACT或者是SAT成绩有硬性要求,这两个相当于就是美国的高考,题目难度不低,考试强度也很大,对各个学科都有涉猎。

ACT的总分是36分,藤校要求是至少要达到34分。

而总分1600的SAT,则要考到1500以上才行。

孩子真的很优秀达到了分数线,但是这还仅仅是最基本的一步,下面还要拼各种课外加分项:琴棋书画,辩论表演,运动发明,竞赛得奖,武术跳舞……

反正是能想到能拉出来比的,都要比一比,堪比参加的是一场头脑体力综合性奥运会。

而就算是从这千军万马里面杀出来的一个个小奥特曼,还要面对根本就无法改变的其他项目:

比如大家都听说过的“族裔配额”,也就是每年的录取新生中,必须要以肤色族裔进行分配,来做到表面上的“多元化”。

而在“亚裔”的这个类别里,不仅是有聪明会读书的华人,还有“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韩国人,考不上大学就要切腹谢罪的日本人,一家几十口老小都指望一个的印度人,从幼儿园就卷起来的新加坡人……

简直好比是把孩子们放入了一个角斗场进行一场大乱斗,你死我活一番最后只能有几个人能杀出重围。

相对而言,西裔和非洲裔的竞争明显就少了很多,简直就是坐山观虎斗然后捡了招生政策给的大桃子。

而这几年这个情况不仅没有改变,还反而愈演愈烈,在种族分配上还添加上了LGBTQ的名额,再加上之前就有的贫困名额,身体和心理障碍名额……

真的是要重新投胎一次,才能把这些BUFF都叠上去。

我们这次在哈佛参观的时候,就遇到一个SAT分数1530依然落榜的华裔小伙子,满怀怨念的在哈佛铜像前留影,给自己下次再申请打气。

后来还在网上看到一个考出了1560的孩子,被几家藤校拒收,当然也是亚裔。

如果孩子实在是卷不进去的话,如果父母足够有钱有地位,那么还能想法子把孩子给“捐进去”,这就是教练叔口里的“后门”。

比如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就给哈佛捐款四百五十万美元,让自己的四个子女都读了进去,尽管他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纯为母校做贡献才给的钱,但是看了之前我说的那么苛刻的录取条件就知道,这“一门四佛“的可能性,简直算得上是”万年一遇“。

不过现在看来,四百多万能进四个娃,这简直不要太划算,因为到后来川普女婿库什纳读书那会儿,就涨到了二百五十万一个人了。

而且这个后门也不是给钱就能进,用众多藤校自己的话来说,给学校捐款,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进入学校的几率。

这个几率最高能达到多少呢?校方的说法是15-20%,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来自于一个商界政界有头有脸的大家族,就算是砸下去几百上千万,也会被学校以“暴发户不符合我们的气质内涵”而被拒掉。

也就是说,这个“后门”也不是说进就能进的。

那么除了这两个门,剩下的一个,也就是教练叔说的“偏门”。

偏门说的就是走的是那些“特许招生”的空缺而进去的学生,比如很多大学都有热门的足球篮球橄榄球队,但是也有相对比较冷门的水球,帆船,赛艇,马术队,这些队伍每年也能够多多少少的分上几个招生名额,而给学校充充门面的管乐队什么的,也能在老队员毕业退出以后,空缺出那么一两个位置出来。

相对而言,乐队会对这种“特招生”的实力有硬性要求,混进去一个滥竽充数的家伙总会被发现,但是运动队就好糊弄多了,毕竟人的身体发挥并不稳定,哪怕是万千双眼睛都盯着的热门项目,教练偷偷的在冷板凳上放一个万年替补,也不是不可能。

就更别说帆船和赛艇这样观众寥寥无几的运动了,每年招谁不招谁,都是教练说了算。

而更需要指出的是,什么样的家庭能够让孩子从小就学帆船,学马术?有钱人啊!

教练叔于是就火眼金睛地发现了这里面的巨大商机:他劝说自己手里那些家境富裕,但是学习成绩又无法达标的家庭,将孩子包装成一个体育健将,然后牵线给藤校的运动队教练,让家长们用给运动队捐款的名义,一次性的砸进去几十上百万,换取那些藤校里面的“体育生”名额。

可是问题来了,很多时候,孩子自身条件在那儿,不是说能够轻易包装得出来的:比如这个孩子身高还不到一米七,硬往篮球队里塞……

或者上面那个巨骗的女儿,一看就是细皮嫩肉,弱不禁风,却要说她是一个在球场上日晒雨淋经验丰富的女足队长。

缸通家的闺女


真正的女足姑姑们

为了不被人一眼看出来穿帮,教练叔决定:实力不够, PS来凑!

他用换头、摆拍、假背景的方式,给那些孩子们做出了一份又一份以假乱真的简历,一路蒙混过关。

看上面这张水球运动员的照片,实际上是站在水里拍的,后面的观众,水花,队友,还有手里的那颗球,都是后期给P上去的!

前面说的那个斯坦福女孩赵思雨,以帆船运动员的身份入学,结果后来被她的中学同学爆料说,她连游泳都不会……

这样明目张胆的作假,怎么看怎么都是纸包不住火是吧?

NO!教练叔只负责把人给送进去,这些“运动员”一旦成为了名校学生,很快就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出一份“伤病证明”,然后就可以舒舒服服的以“养伤”为名混到毕业,别说是参加比赛了,就连日常训练都不用露面。

不过即使是运动员特招入学,其实大学还是对他们的文化课成绩有一定要求的:总分36分的ACT,即使是达不到普通学生的34,但是少也要能达到31分,SAT也能考到1450+才能入学。

但是万一那些富豪的孩子们,连这个分数都达不到怎么办呢?

其实教练叔也有办法:他会让孩子的父母,想办法去找医生开出一份“学习障碍”的证明出来,这个证明尽管不能够让学校降分录取他们,但是却能够延长他们的考试时间,以及多给一张空白的答题卡。

然后就是这起舞弊案中最让人不可思议的一幕了:

教练叔会安排这家孩子,在一个非常偏僻的考场进行考试,里面常常除了这个考生,就只有另外一个人在考试。

在三个多小时的考试时间结束以后,孩子交卷走出考场,但是因为有那张“学习障碍证明”的加持,所以实际上还依然有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于是考场里面的另一个人,就会趁这个机会,把他的卷子再取回来,修改完错误的答案以后,重新誊写在那张多出来的答题卡上。

这一系列的操作,除了要买通考场,监考人员以外,这个代考的人其实也非常的重要,他名叫Mark Riddell,一个真正的职业做题家。

这个案件中其实不涉及泄题,考生能够超水平考出高分的背后,就是这个学霸大神在代笔,用他的话来说,闭着眼睛都能轻松SAT1500分。

学霸叔当年可是凭自己的实力一举考入了哈佛,但是似乎人生的高光也就到此为止了,他哈佛毕业以后,工作一直不如意,带着自己“考神”的光环开过一个补习中心,但是却因为表达能力不佳,肚里有货但是倒不出来,于是很快也倒闭了。

直到他遇到了教练叔,两人一拍即合,开发了收钱代考的项目:一场考试十万块,一年少说都能考七八回,学霸叔轻轻松松的就让家人步入中产。

所以真的不要再嘲笑什么小镇做题家,只会考试啥都不会了……

有一颗超强大脑,怎么都能想法子变现。

这么考试+教练一条龙服务下来,教练叔能赚多少呢?其实这个还真的没有定论,用他的话来说,这个是因人因学校因家长的财力而论。

但是家长们在孩子的学习上,总是会拼尽全力,不遗余力的掏钱,这一点是一定的。

还是拿那个山东首富家的闺女为例,案发以后,供出来的金额是六百五十万。斯坦福大学承认,收到过一笔五十万的捐款,再打点了,代考和考场的人以后,估计余下至少五百万,都进了教练大叔的腰包。

曾经行骗敛财多年的郭家,估计更会杀价,硬生生的讲成了一百二十五万,但是教练叔却也有自己的路子省钱,对口的耶鲁大学说一分钱捐款没有收到,纯属他们的女足教练卖了他一个人情……

教练叔的客户涵盖了影视界,商界,政界,体育界的无数有头有脸的人物,总计超过三百人,而这也仅仅只是他交代出来的一批,也许还不到他实际客户的十分之一。

在大热美剧《绝望主妇》里面饰演了林内特的Felicity Huffman,以及《欢乐满屋》的主演Lori Loughlin,都是教练叔的客户。

比较过分的是,后来教练叔自己承认说,这里面有些孩子真的天资聪颖,通过考试其实是可以进入名校的,但是却被他以“孩子这个成绩肯定考不上,必须要找代考才行”,硬生生的给忽悠进了自己的这个造假入学的计划里。

可能看到这儿,很多人会跟我一样,有这样一个疑问:这些人这么有钱,又这么出名,家里的孩子可不是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这辈子学不学都可以衣食无忧,为啥还要不惜一切代价的往名校里挤。

我觉得这里面的原因应该挺多,除了父母那辈缺啥就一定要在孩子身上找回来的怨念以外,其实更重要的是,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并不是因为学生们能够从里面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是因为学校的高门槛,从一开始就淘掉了社会金字塔下面绝大多数的人群,能进去的都是已知的精英阶层家的孩子。

说白了,读名校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打通人脉,从而做到真正的阶级跃迁。

在那些有好几代财富积累的老钱眼里,哪怕有钱有名有颜如贝克汉姆夫妇,一样是暴发户+戏子,儿子哪怕是入赘豪门,都要被富豪老丈人一家明里暗里看不上的……

一旦去名校镀了一层金,情况就会有所不同,老钱们尽管可能心里依然不以为然,但是面子上还是要维持一下:毕竟跟文化人过不去,多少有点有失体面。

比如我一开始提到的那个哈佛女孩,尽管毕业以后做啥啥失败,但是并不影响她嫁给了自己在哈佛时候的一个同学,过上了中产阶级主妇的殷实生活。

进名校不仅是跳板,还能是今后几代人的杠杆:藤校招生的时候,总会对昔日校友的子女多加关照。

有数据显示,父母兄弟姐妹如果进过同一间名校,那么这个考生相比其他人,会增加25%的录取率。

也就是说,不管是短线还是长线,投资孩子进名校,都是一笔好生意。

也许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教练叔才会如此是无忌惮的拼命敛财:他还以成立了一个叫做Key(钥匙)的基金会,打着捐助贫困儿童上学的幌子,把钱源源不断的分散到了全球几十个国家。

有了这个基金会,那些家长们的贿赂也变得更加的堂而皇之:比如山东首富的老婆就不止一次的在媒体上表示,自己给的那六百多万美元,根本就不是通过教练叔把女儿买进斯坦福,而是在做慈善,给非洲小孩子受教育用的……

而教练叔的另外一个优势是,家长们和他都是单线联系,很多交易都是你知我知,而由于害怕事情暴露会影响孩子的前程,所有人都会守口如瓶,绝对不会走漏风声。

甚至有的父母为了担心孩子会不小心说出去,还会精心的设计,把他们一起蒙在鼓里,比如摆拍运动照片,会骗他们说是给杂志做宣传,比如为什么要专门跑那么远去考试,会说是因为那儿环境清净,考试的时候不会有外面的噪音干扰……

为什么孩子最后的成绩会比预期的高那么多,他们也会说是因为教练叔联系的家教有能力,外加孩子考试的时候运气好,超常发挥……

也就是在这些家长全力以赴的掩护下,教练叔平平安安的经营了十几年的招生作弊/造假生意,源源不断的把学生通过这个“偏门”送入了各大名校,自己也赚得盆满钵满。

结果没想到,最后却扑通一声栽倒在了自己人手上:

翻车的这个人叫做Rudy Meredith,是耶鲁的足球教练,也就是把那个郭大骗子的闺女走后门给塞进去的主要经手人。

他跟教练叔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给的价格也相对较低,很多出不起大价钱的家长,多半都是往他管理的足球队里面硬塞。

可是也许人的贪欲永远是无限的,这人在2018年被抓到故意破坏学校的监控设备,偷盗体育用品变卖换钱,为了保住自己不要坐牢,他非常主动的供出了教练叔的招生舞弊行为。

而教练叔则做得更绝,他在警察找上门以后,不仅把手上那些家长和孩子的信息全部都交了出去,还提出可以配合警察钓鱼取证,用电话录音,随身携带监听设备的方式,去家长那边套话,让他们承认掏钱把孩子买入名校。

这种做法,让办案的警察都不免有些鄙夷:尽管买卖双方都不是什么好货,但是这人也太自私,太无耻了吧!不仅落井下石,还要专门挑块最大的砸!

结果在近三个月的调查取证之后,警察通过教练叔,逮捕了超过四百人,并对其中五十多人提出了欺诈,贿赂等等指控,不仅是家长们,代考学霸,考点监考,所有经手过的教练,一个都没能逃过。


而那些通过欺诈入学的学生,包括前面提到的斯坦福女孩赵雨思,巨骗之女郭雪莉,都被学校第一时间开除。

主犯教练叔因为检举有功,所以最后仅以几项轻罪认罪,因为疫情导致的无限期延后开庭,所以他具体刑期到现在都没定下来,只知道他目前依然出于一个保释状态,在佛罗里达享受着阳光沙滩。

包括绝望主妇在内的多名家长,也都被判入狱,少则几周,多则两年,结结实实的吃上了牢饭……

令人多少有些唏嘘的是,这些被判刑的家长,很多都是一人抗下了所有的罪名,坚持此事和孩子完全无关,他们也是蒙在鼓里的受害者。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惜的是,有的事,一旦一开始错了,就一直会错下去。

他们口口声声的说送孩子读名校是为了孩子好,为前途和将来着想,但是孩子们却根本不领情。

比如Oliva Jade是一个在油管上,坐拥一百八十万订阅的网红,她对母亲花钱将自己送入南加大嗤之以鼻,她说自己讨厌读书,高中毕业以后一天学都不想上,这下被学校开除了反而是好事,从此可以尽情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

甚至在提到母亲时候,说这就是她自作自受,活该因此坐牢。

无独有偶,那个斯坦福女孩赵雨思,在被除名回国以后,在父母依然持续的砸钱下,参加了大牌卡地亚的发布会,一身珠光宝气,在一众明星的加持下,打算从娱乐圈C位出道……


也许有钱,真的就是可以轻轻松松从头再来的吧。

而更不可思议的是,深陷丑闻的哈佛和斯坦福等各大名校,居然在这个事件以后,报考人数不降反增,达到了创校以来的新高。

原因是,很多人在看完了新闻以后脑子里会有这么一个念头:名人明星都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孩子送进去的学校,就更应该要把自己家的孩子给卷进去/捐进去……

甚至有一名匿名的中国富豪,在丑闻爆出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哈佛的招生办,要用一千万美元,把自己的儿子给买进去,扬言说钱我有的是,但是哈佛可就这么一所……

最后插播一个小花絮,这次在去哈佛玩的时候,买了一个印有校徽的杯子当纪念品,上面是哈佛的校训,只有一个词:

Veritas

这是一个拉丁文,意思是:真理/真相/真实。

在写完了这个故事以后,再看见这个杯子,心里多少有点五味杂陈:能用钱买来的真实,还有多少是值得追求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