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们说,从来没有人真正认识一片土地,这是因为我们的土地上有着太多的故事需要我们隽永而深刻的表达。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在明代时,人们便以崇武为其名,取崇尚武备之意,因城呈荷花状,城中有莲花石,又称莲城。崇武镇下辖的西沙湾本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地方,却因全世界唯一的一座解放军庙而名扬天下。庙者,求神拜佛之地,但来到解放军庙的络绎不绝人们却不是为了神佛,而是想要一缕清香表达自己对解放军的爱的情怀。武之深情与莲之芬芳因此成为来过这里与生存在这里的人们的公众记忆,口口流传,生生不息。
事情需要从1978年说起,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西沙湾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当时的曾恨已经是一位40多岁的妈妈了,有一天,她对自己的妈妈李面说:“妈妈,我们建一座解放军庙吧!”李面没有说话,拿出了将近一生的积蓄,但也不过是一些零钱。两年后的1980年,李面去世了,临行前,93岁高龄的的她指着自己多年来一直供奉着一面梳妆盒,对女儿曾恨说:“孩子,我们要永远懂得感啊!”梳妆盒其实是一个改成的神龛,里面有一尊用泥塑的解放军像,还用笔画画上红五星和红领章。李面老人一直敬奉着这尊塑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的时间过去,都是老人心中的夙愿:“孩子,妈妈要走了,你将来一定要让他们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啊!”老人走后,曾恨对着泥塑许下重愿:此生要建一座大庙,来供奉当年那些牺牲在西沙湾的解放军。
曾恨1935年出生在新加坡。1948年,她的父亲和三个哥哥相继死于战乱,只有13岁的她和母亲的生活一下子没了着落,孤儿寡母求天天不应、求地地不灵,只得回国投靠亲友。1949年9月17日,距新共和国成立只有14天了,当天上午,挥师入闽解放福州后的解放军第10兵团28军84师251团,部分官兵分乘6艘机帆船在崇武西沙湾集结,进行登陆训练。9时许,6架国军军机突然出现在海湾上空。当时崇武镇正逢集市,百姓们疏散未尽。危急关头,解放军指战员为了掩护群众,当机端起机枪或依船体或卧沙坑对空射击,以吸引飞机,果然飞机掉头回飞轰炸,沙滩上顿时硝烟弥漫。
此时,一个小女孩跟随母亲来挖地瓜,正在沙滩上玩耍,对险情全然不觉。飞机俯冲扫射时,小女孩被吓得不知所措,只顾拼命奔跑。为了救下小女孩,5位解放军战士先后从隐体中冲出扑向小女孩,用血肉之躯为小女孩做掩体。攻击与反击持续了30多分钟,飞机终于离去,沙滩成为一片焦土。待硝烟散去,5名解放军战士都牺牲了。小女孩母亲拉着小女孩一起久久地跪在烈士面前,泪如雨下:“以后你即使喝上一口水,都要记得感恩,你要记得,你的命都是他们给的!”
随后,乡亲们在附近沙地上挖一个大坑,钭在在西沙湾畔牺牲的共24名解放军战士安葬,并按当地风俗在坟墓上搭建起一间12平方米的石屋,石屋正中摆放一块木板牌位,上写“廿四英烈之灵”。被救的小女孩名叫曾阿兴,第二天,母亲李面就带着女儿来石屋上香,并为女儿改名“曾恨”,让女儿永远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永远地记住这被营救的一幕。此后,无论风雨,每天都有妈妈带着女儿来到石屋祭奠英灵,一直到女儿变成了妈妈,妈妈变成了奶奶。1970年前后,石屋被毁,变成了妈妈的女儿就和变成了奶奶的妈妈一起将“解放军”请到了家里,也便有了我们前面说到的梳妆盒神龛。
1993年,曾恨卖掉了个人商店和金银首饰,筹集到了6万元钱,但这些钱依然不能够实现她与母亲的心愿。思来想去,曾恨决定出去“化缘”。她走街串巷,把自己建庙的想法说与镇里的父老乡亲,修建“解放军烈士庙”的消息一传开,大家纷纷响应,踊跃捐款,仅半年时间就募集到了60余万元。
1996年5月,解放军烈士庙顺利动工。当年秋,占地约400多平方米的“解放军烈士庙”、“烈士纪念馆”一并竣工。曾恨把同一天在崇武海域牺牲的另外3位解放军英烈也“请”了进来,与西沙湾牺牲的24位烈士合并祭祀,更名为“廿七君庙”。随后的1997年,人们又在这里集资修建了烈士纪念碑;1998年初,又扩建了烈士纪念馆,完成了解放军烈士庙的配套工程。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片土地一片情。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来参拜解放军庙的人们越来越多,他们有当地的,有外地的,也有港澳台的;有集体组织来的,也有慕名结伴而来的。在庙宇上空整日回荡着《我是一个兵》、《说句心里话》、《我的老班长》、《团结就是力量》等军旅歌曲,但这回荡着的其实不是歌,而是我们的军魂、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人民在这里成了声声不息的伟大歌唱家,一次次地壮丽辉煌着内心深处永恒的爱的表达。(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