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甘肃的主通道不断变化,南向国际打通5年来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关陇-河西通道占据第一通道上千年

  • 汉武帝时期霍去病自漠北出兵,自居延海(现额济纳旗)南下,打通河西走廊,关陇-河西大通道凿通。
  • 汉连续60年对匈奴打击迫使北匈西遁,拒西文于伊犁河谷之西,开拓了西北地缘空间,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 甘肃地理模型在西汉成型,后世以此为基变迁。
  • 以金城为核心的甘肃历史展开,如果中原王朝开拓精神强,金城固若金汤可确保政治中心前进到武威。
  • 如果中原王朝趋于保守,则以金城为界固守河湟,政治中心后撤到陇西,甘肃南北分治。
  • 关陇-河西通道自西汉到隋唐是甘肃唯一大通道。


隋唐打通海藏咽喉,甘肃第二大通道出现

  • 隋炀帝自陇西积石山(今甘肃临夏积石山)、金城西平(今青海西宁)、张掖扁都口出兵驱逐吐谷浑(大致为现青海),海藏通道直达敦煌。
  • 敦煌-柴达木-西宁-兰州-银川-河套-大同-北京通道打开。
  • 这也是今日京兰、兰青通道的走向。
  • 隋炀帝打通西域通道,其在位13年凿通大运河、统一国土、通丝路、开科举,文追周文武效汉武,最大的问题是开科举直接触碰了贵族利益,灭隋者贵族王胄。
  • 唐继承了隋制,吐谷浑依附,主通道还是关陇-河西。


蒙元之后,甘肃形成十字路口,清廷议确定西北战略核心西迁兰州,甘肃军政中心迁往兰州

  • 蒙元为了形成由西向东的碾压之势,置重兵于河湟,促成凉州会谈。
  • 1247年凉州(今甘肃武威)会谈功成,代表蒙、吐蕃纳入中华多民族大家庭。
  • 蒙古对南宋形成地缘碾压之势,自云贵、巴蜀向东横扫,自汉江直出襄阳威逼江汉。
  • 南宋王朝再无腾挪之地,一步步退向大海,海派只能投身于大海。
  • 至此,北京-兰州-西藏,华东-兰州-新疆大十字形成。
  • 西部战略格局,第一次由关陇集团转为甘蜀集团,也是这一次让国际社会认识到甘肃四川集团的强大地缘格局。
  • 西部地区,甘肃、四川开始走向地缘战略核心地位。
  • 1665年清廷议,第一次确立了四川、甘肃区域核心地位。
  • 1666年为经营西北将延绥和西安并为一省,沿用了陕西省名称,陕甘分治,稳住关中也是为了剥离关中。
  • 甘肃省则开始西北战略布局。
  • 由西宁代理青海军政,由银川代理河套军政,分兵西藏、西域。
  • 1748年平定甘青宁藏疆建甘肃总督,同年确定建设迪化(现乌鲁木齐)军政中心,西北地区5个军政、政教中心确立,分别是河套方向的银川,青海西宁,西藏拉萨,新疆乌鲁木齐,总督府驻地兰州。
  • 1759年再次调整,将陕西划归甘肃总督更名为陕甘总督,总督府驻地兰州。建立四川总督,总督府驻地成都。

地理是历史之母,历史是人文生态,西部战略核心转向成都、兰州

  • 清政府上层认识到成都在云贵巴蜀,兰州在甘青藏疆的地缘战略功能。
  •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同样认识到这个格局,成都军区及铁路局,兰州军区及铁路局,沈阳军区及铁路局,广州军区及铁路局,都是区域性军政中心。
  • 五大战区,西部战区机关驻成都,西部战区陆军总部驻兰州,西部战区联勤保障中心驻西宁,这是历史的选择。
  • 兰西与成渝的战略格局决定了交通通道的战略定位,西部南向国际通道确定为与京沪、京广并列的三大南北大通道。
  • 甘肃的三大通道逐渐清晰
  • 京藏通道,北京-兰州-拉萨,一头是东北亚,一头是南亚次大陆。
  • 黄淮谷地通道,上海-兰州-喀什,一头是太平洋海航,一头是中西亚。
  • 2017年9月28日,兰州-重庆-贵阳-南宁-新加坡海铁联运通道打通,西部南向国际通道不断壮大,2022年昆明-万象铁路建成,南向国际向中南半岛挺进。
  • 西部南向国际通道,中南半岛-成渝-兰西-乌鲁木齐-欧亚陆桥。


三大通道排序即将异位

  • 中南半岛、珠三角、长三角经成渝-兰西-乌鲁木齐-欧亚大陆桥的陆海、铁公机海河通道即将上位。
  • 中尼、中巴通道将北京-新德里、上海-孟买通道逐渐提升为联系近30亿人口的国际大动脉。
  • 川藏双线快速铁路建设加速,甘青藏铁路电气化复线即将开工,确保北京-兰州-拉萨-南亚,上海-成都-拉萨-南亚国际通道畅通,京兰新通道、沿江大通道建设加速。
  • 陇海通道的地位逐年降低,落后于南向国际,落后于京兰只是时间问题,途径甘肃的三大通道主次即将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