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鬼子在南海窃取东沙岛收集气象情报,被军统和美国舰队联手干翻

『 二战中围绕东沙岛的谍报战 』追截南海气象情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萨苏】(sasutime)

1937年9月2日,日本海军突然以一艘巡洋舰、两艘驱逐舰为主力,对我国南海诸岛中的东沙岛发动袭击。守岛海军陆战队在观象台台长李景杭少校指挥下奋力抵抗。无奈敌众我寡,经激战我军除牺牲者外大部被俘,东沙岛沦陷。

▲ 东沙岛是抗战前我国在南海诸岛中唯一设防的岛屿

东沙岛周围浅滩密布,水况复杂,本可以坚守更多时间,但由于日军在1930年便借来访之机测量岛外水深,加上清末民初日本曾一度占领东沙岛,对当地水文情况较为熟悉,因此战斗仅持续一天便结束。

此战之后,东沙即落入敌手。但研究抗战的学者们面对此战,难免有一点疑惑——此时,日军在华东、华北和我军激战正酣,兵力并不充裕,为何要分兵攻占东沙这样一个偏远小岛呢?毕竟,东沙守军不过一排,根本不可能对日军构成威胁。

若说这是为日军在南海获取一个立足点,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日军在南海着力建设的真正对华作战后方基地是设在三灶岛的,东沙岛过于狭小,不足以承担充当海军基地的作用。

直到战后,这件事情才真正揭开谜底——发动此战,乃是因为日军急于获得我国南海的气象情报。日军攻占东沙岛缘于其航空兵在淞沪战役前期的失利。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爆发,但素称亚洲最强大的日本海陆军航空兵此时一度根本不能掌握上海上空的制空权。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首先是中国空军的英勇战斗,在一次次空战中给日军造成重大损失;其次则是此时正值台风季节,日军航空兵试图出击上海的时候,遭遇台风而异常艰难。台湾历史学者钟坚教授考证:“抗战初期‘八一四笺桥空战’我军全胜,系因日本海军鹿屋航空队自台北发航参战,费尽浙海飓风尾而不自知之故。也因此日军痛定思痛,战后当即夺取东沙岛我海军观象台,强化南海气候资料之收集。”

当我们谈到情报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想到“气象情报”的重要性。实际上,由于军事行动离不开气象信息的支持,这种情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十分重要。无论诺曼底登陆还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实施时间最终都是军事气象情报决定的。在抗战的中国,气象情报也深受重视。如驻延安美军观察组,除了沟通和交流以外,还有一项任务便是在收集华北气象情报,以便支持盟军航空部队的作战。

而中国南海地区的气象情报,对于日军来说有着特殊意义。这不但关系到日军对我国华南入侵行动的成败,也关系到其发动太平洋战争,夺取东南亚各地的侵略能否顺利开展。

这其中,攻占东沙是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东沙岛扼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进出南海的瓶颈,战前便是南海地区气象情报的收集和发送中心。中国海军此前在东沙岛建有两座30米高无线电通讯金属天线,相隔150米,用1.45MW电台拍发正弦无线电波,通报之气候公开情报服务范围包括新加坡、香港、台北、上海、青岛、北平等无线电接收台,也包括海上航行的在航商轮与舰船。岛上并建有16米高电动闪频式航标灯塔。

▲ 1925年中国东沙观象台施工现场,左侧的高杆为无线电天线,正中的铁架为航标灯塔

日军攻占东沙岛之后,中国军队发现日军很快增强了东沙岛作为气象台站的作用。1938年,日本编成“东沙岛派遣队”常驻该岛,驻防海军陆战队一个小队、通信兵一个小队、气象情报人员一组,以及海军水路部设置的观潮站,受日军马公要港部司令官水户春造海军少将指挥。日占台湾总督府另外派遣劳工数百人登岛,设立海水淡化蒸馏设施、陆上和水上飞机机场、码头等。为了加强气象情报的收集,日军大本营从驻扎在千叶的直属“FB气球联队”抽调人员登岛设站,使用“九八式浓红色20瓦(指气球发报机功率)气球”,每日定时从东沙岛释放空飘,收集高空气候情报,形成“加密高空天气数值”。我方发现日军将南海东沙岛气象资料视为“机密”情报,利用中国海军原有天线拍发加密电文,提供日军在航机舰使用。

▲ 日军使用的探空气球和气球上的标签(从东沙岛缴获)

东沙岛的气象情报,在日本海军南线作战中起了重要作用。

而日军控制这一要点,便意味着盟军方面丧失了对于南海军事气象情报的获得渠道。俗语道卧榻之侧其容他人安睡,早在双方开战前,驻菲美军对东沙方面的日军气象站便如芒刺在背。这也成为中美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秘密情报合作的重要猎取目标。

根据钟坚教授所述,中国方面对东沙日军气象情报的截集,是由军统局实施的。军统局在1938年聘请著名密码专家亚德利(Herbert O. Yardley)建立侦察电台和密电组,执行对日电讯情报破译任务,表面上亚德利与我国的合作是个人的,实际上则有中美秘密情报交流的条件,美方要求于中方的任务之一便是获取东沙岛发出的南海北部气象情报。

▲ 密码天才亚德利

亚德利与中国方面的合作并不十分成功,他后来返回美国,写了一部虽然有名但内行看了基本视为小说的书描述在中国的经历,这就是《中国密室》。

▲ 亚德利所著《中国密室》

他在《中国密室》中描写了主人公与一位日军收买的汉奸“独臂大盗”斗智斗勇的故事。今天看来,其中情节应是杜撰,但未必没有一点影子。因为中国方面开始实施对东沙日军气象情报的电子侦察和破译不久,日军便提高了情报的密级,使我方对其破译最终功亏一篑。这背后或许便有日本间谍的通风报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合作在东南沿海设立了156个气象站,建立了卓有成效的气象情报网,这也是美国海军情报署和中国情报机构进行合作的首要使命,这些气象站所搜集的气象情报经过汇总整理,可以准确预报西太平洋上大部分地区的气象情况,对于盟军在西太平洋上的作战至关重要,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1944年以后的历次战役都离不开中美合作获得的气象情报。

有意思的是,在1941年至1944年间,中方向盟军方面提供了大量基于日军东沙气象台的南海气象情报。要知道气象情报与其它情报不同,有着明显的时效性,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难道在东沙岛的日军中有中国特工人员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钟坚教授在他的著作中披露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中国方面注意到,由于电讯能力有限,东沙岛日军除了用电文发报方式向上级发送简明气象情报外,更通过整理,以周报、月报等形式,制成纸本文件,以最快速度用军用机自东沙岛送至日占台湾的马公要港部,而后配发日军各部。得知这一消息后,我方即由闽粤遴派台语、客家话流利的情报人员,在台北、基隆、淡水、高雄、左营、马公等处“运用爱国志士及反日份子”截取日军配发的纸面情报,并用各种手段传回。东沙的气象情报,几乎是日军拿到同时,中国方面也能拿到,枉费了东沙日军加密工作的殚精竭虑。

这种“滚动式敌后情报”让盟军颇为惊异,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一方面,日军在台湾已经盘踞四十余年,自认根深蒂固,防备比较松懈。在当地日军共21万余人中,只有800名兼管情报的宪兵人员,而搞笑的是他们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为日军南洋各部征发转运慰安妇,所以对中方的情报战防御不足;另一方面,军统台湾站的站长是大名鼎鼎的军统王牌间谍林顶立,此时便隐藏在日军特高课内部,有这样一个飞来石大小的“内鬼”在那儿,日军能打赢这场情报战才怪了。

▲ 貌似温文尔雅,还有个日本名字的林顶立因镇压台湾二·二八运动中“血债累累”而被台湾很多本土人士恨之入骨,但他在抗战中忠于国家,不畏艰险,可说是最优秀的地下工作人员之一

林顶立原本被认为是抗战中军统与日军经济战的重要暗子,近年来发现他所做的远不止此。随着档案披露越来越多,不知道有多少老日本会做了林顶立的小纸人拿针来扎。

1944年后,我国在破译日方气象密码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美军军官Theodore J. Wildman和Daniel W. Heagy在其中有一定贡献),而日军因作战损失,密码人员素质大幅下降,基本可以直接侦破东沙岛的气象情报,倒不再需要从台湾转手了。但军统台湾站也没有闲着。美国战略情报据(OSS)协助中国情报人员在台北及高雄两地设立了秘密侦通台,就近监听,破译和回传以下三条线路上的日军加密电文——

日本海军佐世保到高雄线路

日本海军上海到高雄线路

日本陆军东京到台北线路

这样一来,不要说东沙的气象情报,连东京、冲绳、琉璜岛的也如数收下了。

战后,美国海军部如是评价中国所获气象情报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意义,称这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和在中国沿海的美军潜艇攻击敌海军的惟一气象情报来源”。

【完】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萨苏】(sasu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