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低龄教育解读,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新加坡的教育旨在为学生们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不论走那条路,进入到社会时,他们都能正确看待自己,清楚自己的强项,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部介绍新加坡教育制度的纪录片——《无声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读》。作为央视纪录频道出品的精编内容,用以初步了解新加坡教育,还是非常值得参考的。

影片在一开始就引发人们的思考,为什么新加坡作为一个狭小的岛国,面积只有美国洛杉矶的一半,自然资源匮乏,却是全球经济强国?

“许多人认为,新加坡的成功秘诀,在于它的教育制度”

那么,新加坡信奉的教育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革?

片中提到的“这是一个尽量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制度”又是如何实现的?

影片将分为五个部分,一一进行讲解。

1、回顾历史,启迪未来

片中的主要内容,都是通过当年要新加坡小六会考(小升初考试)的两名学生的心路历程为线索,来探讨整个新加坡的教育制度。

那么为什么,新加坡如此重视教育?

这还是要从历史的角度说起。新加坡在最初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并且逐步被发展成为一个国际贸易港口。

后来脱离统治后,加入了当时的马来西亚联邦,然而最终因为避免冲突,新加坡被迫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那时候,当时的新加坡政府已经认识到,作为一个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劳动力资源的能力将直接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

这一点新加坡副总理毫不回避,他提到“我们需要使其它国家的公司相信,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我们是不错的合作伙伴,这就需要新加坡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否则无法吸引外国企业。”

是的,作为一个国际贸易港口,无法吸引外国企业与资本,国际地位自然更加无法保障。

“新加坡重视知识经济,而对于知识经济来说,教育至关重要”

所以,新加坡从政府层面开始就非常重视建立自己的教育体系,以及培养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

新加坡副总理 尚达曼

他们相信“因材施教”,认为所有学生都应该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这样才能发挥每个孩子的不同的潜能,才能最大程度上让每个孩子都具备“学习”的能力。

而为了贯彻这一理念,他们建立了适合新加坡学生的一些列考试和课程,包括各种评估考试以及随堂测试。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跟国内的教学方式极为相似,但本片中也给出了新加坡教育部分如此设置的原因。

新加坡建国之初就决定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研究和制定出了多种评估考试,(比如小六/新加坡剑桥O水准考试/新加坡剑桥A水准考试等)。

通过这些考试,学校和老师会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帮助,而学生也会发现哪种教育更适合自己。这种方式其实大大降低了新加坡学生的辍学率,因为学生可以选择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方式很多。

而辍学,一定程度上并不只是告诉一个孩子你学习的道路已经被“堵死”,更严重的是给孩子的人生带来非常严重的挫败感和无力感。

新加坡国防部长(原新加坡教育部部长)黄先生也提到,“我们不会试图掩盖学生的差异,我们会因材施教”“考试使教育制度更加透明”。

新加坡国防部长(原新加坡教育部长)黄永宏

是的,每个孩子的差异天生存在,难道接受了同样的教育,就会得到同样的发展吗?至少在新加坡,他们并不这样认为。

新加坡副总理同样讲到了这个很现实的情况“有一些国家,人们相信同样的教育,能取得同样的成果。但事实上,当孩子们接受同样的教育时,辍学率会非常高。”这样的观点,是不是听起来真实而且残酷?

新加坡也正是因为了解到了这一点,所以也一直在变革自己的教育制度,让更多的学生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

如果你适合在学术方面有所发展,那么你有属于你的道路,而如果你通过一次次的评估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待在教室里学习”,那么新加坡也将为你提供另外的选择。

2、新加坡总体教育战略的布局

“因材施教”理念的落实

这里先讲一下新加坡教育的总体战略:这项战略主张从小根据学生能力,实施分流教育,帮助他们获得社会地位提升的机会。

回到本片一开始的两个参加新加坡小六(小升初)考试的孩子,其中伊莎贝尔·李是第一次参加这么重要的考试,也更像是我们提到的,适合在学术方面发展的学生,但成绩也并非特别突出。

而另一个则是参加了两次考试但成绩都无法通过的学生。那么对这两种类型的孩子,新加坡是如何“因材施教”呢?被“分流”出去的孩子,代表了放弃吗?

新加坡因为对知识和教育的突出重视,培养了大批精英,但是这背后也是严格的考试制度作出的筛选,面对这些考试,学校可以选择学生,学生也可以选择学校。

因此,新加坡人民无比信仰精英教育,只要你足够努力,就可以选择想去的学校,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对于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但是精英主义也带来了强大的压力,不仅是对学生,也是对整个家庭。所以当第一个孩子初次面对小升初考试时,讲到了自己面对的压力。片中甚至提到了,很多家长的困惑“难道我们就任由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而躲进她自己的小世界吗”?

而对此,学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有时候“失败也是课程的一部分”,学校可以保证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并且不断的评估与测试。

在学校看来,是帮助学生和家长认识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学生们“应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这很大程度上会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学生们要么更加努力的学习,要么向别人虚心请教”,通过这样一次次的提升,最终顺利考入适合自己的中学。

那么,如果有的学生,像片中提到的男孩儿那样接连两次都未能通过小升初考试,又该何去何从呢?

影片中,男孩儿加法尔除了表现出不擅长学术方面的能力,却展现出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极强的毅力与领导力。

这样的学生,新加坡政府为他们开设了两所非常有特色的学校,以北烁学校为例,学生如果未通过政府小升初的考试,会收到北烁发出的一封信,邀请你去参加试听课。

北烁实行小班教学,学生的问题老师也都会进行针对性解答。

如果学生可以接受并愿意改变,那么北烁将有机会带你改变自己的人生。

北烁学校的特色到底在哪里呢?

新生正式入学北烁之后,校长提到“我们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重新定义成功,成功有很多含义,他们没有通过小六会考,只是没通过一个重要的考试,并不意味着他们人生的失败。”

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像加法尔这样的学生,初到学校来的时候,会极度缺乏自信和自尊。

而北烁这样的学校要做到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并且可以重新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且树立新的目标。

通过学生在校不断成材,和北烁学校的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北烁的校长认为这反映了一个更深刻的教育理念:

“一个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我们的学生,他们也可以成为社会的栋梁。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精英。而这些人是实干型人才,但没关系,我们确实需要他们,这样的社会才算完整”。

所以回归到这一部分的内容,新加坡的精英教育和因材施教的理念,并不冲突,反而相互补充,使得新加坡社会的人才体系更加完整。

3、当代教育变革之提升学生“软技能”

影片中再次提到,新加坡最初的战略是引进外资,因此势必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高素质劳动力。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加坡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制度,这种以直接的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教育,是时候改变了。

绝大多数人意识到,教育,应该有更深刻的内涵。除了硬技能的具备,教育还应该赋予更多人“软技能”。

硬技能的主要体现

而在这个纪录片中,软技能被定义为“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人际交往技能”,教导孩子要有爱心、同情心,不能被沉重的学业压力压垮,也不要被简单的分数束缚。

所以新加坡政府在除了继续加强和完善现有学校和教育制度的情况下,不断的发展艺术学校,体育学校,数理中学。

不断肯定孩子们的不同的潜能,给他们去提供更多的,不同的机会,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获得更高的薪水以及自主权和选择权。

4、新加坡教育制度的核心

新加坡国防部长提到,“如果我的资源有限,又必须在教育的某个环节投入资源,那么我会选择,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

而新加坡教育制度的核心便是,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

因此,为了吸引大批优秀的教学人才,新加坡政府每年投入大笔教育经费,并且给教师们提供了相应的职业发展,晋升机会,薪资激励制度。

提倡“让教师成为一种职业选择,而不应是一份不得不做的工作”。

新加坡副总理也提到“我们重视对教师的激励,这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这不仅要付给他们与市场其他行业水平相当的薪酬,而且意味着要为他们提供发展机会”。

当然,新加坡对于教育的重视,决定了对于教师的相当高的,从而确保“知识的源头”和“传输知识的人”,是高水平的,且高素质的。

5、社会如何定义“成功”

到了这一部分,影片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该如何定义“成功”,人们又该如何认识到自己的成功。

本片出现的不同“人物”给出了不同的解读。

作为老师,他们认为学生如果可以在她的带领下,欣然的接受任务,并可以找到巧妙地解决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就是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

副总理认为,一个人要拥有一套技能,这在市场上是非常重要的。

而作为家长,他们认为孩子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历上,学术上,而更体现在他们以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但无论如何,“新加坡的教育旨在为学生们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不论走那条路,进入到社会时,他们都能正确看待自己,清楚自己的强项,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这部纪录片中许多看待教育的角度和观点,独特而新颖。无论是否有留学的需要,我们都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一下央视的这部纪录片——《无声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