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镇竟然有2座图书馆,还是两大家族互相斗气建起来的
在华语影坛,王家卫是一个很特别的符号。《阿飞正传》、《重庆森林》、《花样年华》……无一不是色彩浓郁、饱含情愫,让人忍不住一看再看。
而要说他最好的作品,当属2013年的《一代宗师》。
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代宗师》以武学为主线,人物命运为副线,讲述了一出深刻的江湖梦。甚至对于章子怡来说,《一代宗师》中的宫二堪称她演艺生涯的巅峰。
若你们有看过《一代宗师》,除了影片故事本身,必然还会对其中的场景设计印象深刻。实际上,《一代宗师》的取景地,可不是什么特效或者影棚里搭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叫做赤坎古镇。
赤坎古镇位于广东开平,开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就是《让子弹飞》的取景地,那个很多碉楼的地方,其实《让子弹飞》也有在赤坎取景。
通常能被称之为古镇,都至少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并且大部分建筑至今还要保存完好。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而有着很多底蕴深厚的古镇,大多都在江南和西南地区。
随着古镇的名气传播越广,旅游行业也越加兴起。
诚然,旅游业能带来一定的收入,但与此同时,也会给古镇带来一定的压力。如何在旅游开发之余,还能做到保护古镇,是当下一个十分严峻的话题。
之前我去到赤坎古镇的时候,正赶上古镇在拆迁,所以很多地方都封闭了不能进入,只能走走外围或者隔河相望。
即便如此,我也远远感受了一把赤坎古镇的风情。
赤坎沿潭江而建,面积只有三平方公里。南岸是乡村,北岸则是城市,分割很是明显。潭江及其支流水系牢牢地包裹着古镇,因而还有些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温柔。
平静澄澈的水面,就像一块上好的璞玉,镶嵌在古镇的一端。几棵繁茂的绿树,向着水面探出枝丫,好似身姿妖娆的女子在临水照影。
一座石桥横跨在水面上,沧桑的外观浓缩了它曾经经历过的风吹雨打。
靠近水面的建筑,不知为何总让人联想到十里洋场这样的场景。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矗立在岸边,奇怪的是一点不显得突兀,好似这里本就该是如此国际、摩登。
细细看来,一家巴黎大酒店十分醒目。招牌金光闪闪,大概在过去的时候,这就算是最顶尖的酒店了吧。
隔着石桥遥望古镇,你会感觉自己在步入一个百年之前的梦。梦里有落花、有繁树、有富丽的建筑、有迟迟归家的故人。
于是,你知晓了,这里的故事既美且长。
随意走走,你会发现赤坎古镇最大的特色,是这些挤挤挨挨的建筑。即使外墙已经剥落,但还隐约看出昔日的辉煌。
这是骑楼。赤坎古镇的全镇共有三公里、约六百座骑楼,尤以堤西路一带最壮观。堤西路也被称为欧陆风情街。
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骑楼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这种建筑形式连接各家店屋的脚基,使之成为连续的走廊,从街道的一端一直通到另一端。
这样的设计可以挡避风雨,遮蔽炎阳,打造一个凉爽环境。
十九世纪初,新加坡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运用了这样的形式。
1849年,海口市的四牌楼街建起了第一座骑楼。慢慢地,骑楼文化风靡到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甚至曾经成为了有些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
赤坎古镇的骑楼以淡黄、暗红色的外墙为主,很多都有精致的浮雕、阳台栏杆还带着些“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痕迹。
只是破碎的窗户、老化的柱子提醒你,这里正在经历大变样。曾经喧闹的店铺也不再开门,只留下搬迁的指示,告诉那些老主顾们,如何找到新店。
看这一座骑楼,比周围的二层骑楼还要多出一层,精致程度也更多一些。尤其是三层,拱券结合罗马柱,顷刻间浓浓的欧式风情就洋溢了出来。
这里正在拆迁,仅剩几户迟迟不愿搬走的。不知是谁家,用一根斜伸的竹竿在晾晒咸鱼,油亮油亮的,十分诱人。
继续往前,远远地看到了一座钟楼建筑,上面写着关族图书馆。
赤坎古镇原先有两大家族,其一就是这关族,另外则是司徒族。关氏族人来自福建,大约是北宋中后期时,第六世祖迁入赤坎镇;司徒族来自河北邯郸,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司徒族人的先祖南迁至南粤,第七世祖定居赤坎。
两大家族都是历史悠久、根基深厚。在赤坎,两家一直明争暗斗。
1920年,司徒族人率先开设阅览室。1925年,司徒氏图书馆大楼落成,馆内藏书超过万册。一年后,他们又在图书馆大楼上放置了一只美国产的机械大钟,上链一次大钟运转一周。
不甘示弱的关族马上也效仿,于1929年建成关族图书馆,正好与司徒氏图书馆遥遥相望。并且,关族的图书馆也设置了大钟,只是没有选美国产的,而是用了德国产的。
不得不说,这两家也太像小孩子斗气了。但幸运的是,正是因为他们的互相争斗,才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宝贵的建筑和无数的图书、字画。
走完赤坎古镇,依稀觉得可惜。若不是正在拆迁,应该可以看到一个更加清丽、耀眼的古镇。下次再来,这座“中国第五名古镇”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了。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青云计划月度优质账号、CFP/携程签约摄影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知名旅游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签约自媒体、秒拍达人、微博旅行视频博主、乐途旅游网专栏作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