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我不想为了这样的娱乐圈“赌”上人生

文 | 吴喋喋

编辑 | 何润萱


晁然只是“短暂”地成为了演员一下。


晁然应该属于大众眼中的“美女学霸”,本科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开始当广告模特并创业,机缘巧合开始演戏。


她只拍过三部作品,处女作是被选角导演“骗”到横店演了一个月的贵妃,从此她对做演员产生了兴趣;第二部戏只拍了几天,播出后却迅速让她成名——晁然在2016年播出的高分网剧《最好的我们》里饰演高光角色“洛枳”;此后找上门的剧本几何式增加,但她信心满满接演的第三部戏,却让她经历了可能是影视圈中最为荒诞的拍摄氛围,直接劝退了晁然的演员梦。

许久没拍戏的晁然今年3月入驻B站,发布了一则讨论演艺圈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其中一些句子被转发了上万次:“你能感觉到那是一个极度阶级化的社会,能不能被真诚地对待完全取决于你红不红”、“有些剧本真的写得非常糟糕,你不会想成为里面任何一个角色”、“不专业的剧组会慢慢让这些演员和从业人员都变得很麻木”。

这种热度一方面源于晁然的大胆,她几乎可以说是实名吐槽了娱乐圈乱象。只要对晁然简单的演艺生涯稍加检索,就能对标她口中不专业剧组是哪个剧组,不敬业的导演又是哪些导演。因此不少网友转发时感叹:太敢讲了,她会不会被报复?

另一方面,这段话是可以超越对娱乐圈的“猎奇”心理而引发普世共鸣的。“娱乐圈”只是社会的一个极端化缩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们无往而不在上位者的威压之中,又都渴望身为一个普通人被尊重,渴望自己所在的行业能够尊重智力、变得高效而专业。

但尽管有人会因为对行业乱象感到失望而选择离开,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毫无闪光点。晁然仍然觉得表演是一门令人着迷的艺术,她也目睹众多诚恳的创作者奋斗其中。

如今成为一个网红的晁然经营着两个品牌、当着B站UP主,忙碌到一整年没有假期,但她还在抽空看递到手上的剧本。她说万一呢,“万一有的话,比如说是个特别厉害的导演,我还是会想都不想地去演。”

以下是晁然的自述,整理自毒眸与晁然的对话全文。

“我一直都胆子比较大”

其实说实话,我本来就一直在微博这些平台上说话,所以一开始没有想到那则视频的影响会这么大,录制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而且我也不是这个圈子的人了,所以也没有太担心。另一个是,虽然我外表看上去是这样(柔弱),但我一直都属于胆子比较大的那种

比如小时候学校里有一个同学们都特别讨厌的老师,上课不认真,还总在课堂上讲一些八卦,什么“我以前在哪个学校很厉害,那里的学生怎么样”之类的,有一次这个老师当着全班人的面骂我们班一个同学的家长是泼妇,我就收集了一些证据,站出来跟他对抗。这事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时候反而不敏感,发生在朋友身上就会更生气。

长大之后有在克制自己这一点,但可能我本来就没把自己当成娱乐圈的人,也不像其他演员有经纪公司所以会受到一些限制,就比较自由散漫。


晁然对副导演辱骂道具小哥的画面印象深刻

大概是2013年,大三的时候我有了第一次拍戏的机会。

之前接触到的大部分是广告的组,和影视剧组不太一样,广告的组资金比较充裕,都是一些很大的企业,比如说雀巢啊、法国标致,就是会很正规很高效,摄制组都是很厉害的摄影师,在里面感觉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氛围也很好。

但是我第一次拍戏就被骗了,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那种不是很专业的剧组的氛围。你说我一直在一个比较不错的学校,突然进入社会有点不习惯?可能有这种落差吧,我的确感觉突然进到了一个,在我看来是乌烟瘴气的地方

晁然在视频中叙述自己的初次拍戏经历

“如果我是一个有组织的人”

你或许会有些奇怪,为什么我拍完这个戏之后还想做演员?

我从小到大都还挺喜欢模仿的,小学当过文艺委员,我也很喜欢电影,所以我是有兴趣的。后来拍广告,得到广告导演和广告商的认可以后,我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在那一刻我就想,我也许可以试一试去诠释一个更完整的角色,可能还不错。


晁然拍摄三星note4的广告

所以拍完第一部戏其实更促使了我去签演员经纪公司,那时候我打扮成贵妃的样子,第一次演了一个完整的角色,还是挺兴奋的,倒也没有那么的不愉快。我的想法是,如果我是一个有组织的人,我在一个更专业的公司里做艺人的话,可能就不会遇到这种很“边缘”的事情了,它反而不是一个阻碍。

我从横店回来不久,一个我不认识的师姐找到我说她在一个经纪公司,问我要不要去试一试,我就去了,去了以后当即决定要签约。

对方觉得我形象和气质都很适合,但是在专业上要多学习,要减肥——其实我觉得自己挺瘦的。我当时进到那家公司,看见有些艺人在上台词课,感觉好像挺专业,那个时候我还没有那么强烈的印象,现在知道了,原来那是一个很厉害的经纪公司。

签约时我已经和男朋友老王在一起了,我俩“戏”比较多,签约当天我们俩抱头痛哭,想象了一下以后聚少离多的生活、还可能不能公开之类的。但说实话,经纪公司没有特别要求你不能公开恋情或者怎么样,只是有一次,我有带着男朋友去了剧组,经纪公司就说最好不要这样,比较不专业,只是这么提了下,我觉得也是合理的。

“那种氛围下,我可能会生800次气”

我从签约到解约,花了不到半年。

签约后,因为我还在学校上课,经纪人会偶尔让我去剧组试镜,估计也就十几次,就发现跟我想象的不一样了。我想象中会有很多很棒的剧本,事实上作为一个新人,你都不一定知道剧本是什么样子的,只是给你一个角色,你就去试一试。

在剧组的氛围,让我觉得好像怪怪的。某一些剧组里,人跟人之间不是一个平等的、至少是礼貌的沟通方式,而是很粗鲁,很愚蠢的。其实遇到这些也都没问题,不管哪个行业都会有,更令人不舒服的是他们在试镜中给你的反馈,甚至有点猥琐。

大家可能都以为,我是因为不喜欢被选择,事实上不是这样。拍广告也是一样的试镜,我拍广告可能试镜的次数更多,一个一个去拍,它也是被选择,被观看。但是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它的观看和选择不是出于专业性,我觉得它是一种无效的、不专业的、很愚蠢的那种方式。


广告照片

除了试镜,我们也会去探班一些公司的戏、去到一些片场,就发现有的剧组特别的不专业,包括群演,包括工作人员,是被特别粗鲁地对待,那个是我不太能接受的,我觉得长期在那种氛围下我可能会生800次气。

然而我发现大部分人对此习以为常,大家都会说你就是还小,以后就习惯了,包括经纪人也跟我说,没关系,你要加油,你再熬一熬,红了就好了。

我发这个视频以后,评论说哪个行业都有这样的,我不否认。但我想的是,我不知道我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但是我希望我不要变成那样,所以至少在我能选择的时候,我还是不要跟他们在一起比较好。

“他们说,想看一下演洛枳的是什么样的人”

解约后不久,我接到了《最好的我们》中洛枳这个角色。

跟经纪公司解约以后,我的剧本来源是一些casting导演,有的选角团队既做广告的casting,也做影视的casting,这些人会有一些剧本找到我。

但当时我已经在创业了,就边创业,边拍广告,有剧本找到我,就看一看剧本,没有以成为一个明星为目标。所以我的试镜变成了一个比较自然轻松的状态,去的都是我认可的剧本,我曾经拒绝了很多自己不满意的剧本,被casting导演骂:“你知不知道你是谁,你要干啥?”

但我反正无所谓,我是一个局外人的心态,心里想:你又不知道我要干什么,我可是一个老板好吗?我只是把演戏当作兴趣,我也挺忙的,一共也就面试过两三个剧组,其中就有《最好的我们》。


《最好的我们》剧照


这个剧组一看就很靠谱,剧本也很棒,我很兴奋也很努力地去试镜,可能导演也觉得我的气质比较符合吧,运气比较好,一次就通过了。

这是一个很专业,很高效,氛围很好的剧组,大家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很多人说,是不是娱乐圈都是对最红的人才会好,对不红的人不好?也不是这样,我当时就是一个完全的小透明,但进组以后被非常友好地对待。

不管是导演、主演还是其他跟我接触的工作人员,特别是谭松韵,因为他们都在剧组里生活了很久,我只去了几天,也不是很熟悉,比如我胃疼,谭松韵给了我胃药,还告诉我剧组盒饭不好吃,让她的助理帮我点餐什么的,非常友好。


大家也都在专注于把角色塑造好,沉浸在角色里,记得我当时去的时候,好多演员甚至是主演们专门来看我化妆,我就很奇怪,因为我的戏在那个剧里其实是很小很小的部分,我就想他们好热情啊,这是在干嘛?他们说,想看一下演洛枳的是什么样的人——就非常可爱

“我没有被不好地对待,是这个戏被很不好地对待了”

《最好的我们》播出之前,我已经在筹备我现在开的服装店,同时也拍广告,维持着和之前一样的生活,直到这部剧播出。完全没有想到它会那么火,也没想到我演的角色会上热搜,火了之后就有很多经纪公司来找我谈签约,也有很多剧本找到我。


晁然目前经营着服装店


所有的经纪公司我全部拒绝了。因为我还是记得曾经那种不愉快,我希望能对自己负责任,就觉得,虽然火了也挺好,但还是不要签公司了。经纪公司有那么多人要养,不可能说必须遇到一个最好的剧本才去演,就光等着,但我自己可以这样。

我做了一个当时看来无懈可击的选择,就是出演我的第三部戏。我认为自己选了一个非常好的剧本,那个剧本是一个我觉得很有趣、绝对是水准线以上的剧本,我也专门查了制作公司,而且那个戏投资非常大,我也是主演的身份,我觉得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这件事情对我打击才最大:我以为只要你坚持自己、选择好的剧本、好的制片人,就可以坚持出好的作品。然而不是这样的。我没有预期过自己要火,我甚至都无法觉得自己能保证自己在一个靠谱的剧组,这是让我最不能接受的,我不喜欢这么随机的事情。

这部戏的剧本内容原来是很好的,编剧也是一个业内比较有名的编剧,我们一群年轻演员去新加坡拍摄,阵仗很大。你想,投资那么大,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呢?本来大家对这个剧是充满了期待的。

开拍后出现了不好的苗头,我们开始还相互鼓励说,作为演员要专业、要相信导演。但是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开始随便、大量地删改剧本,现场经常一整天只有副导演在拍,他会带着自己的女朋友——一个年纪非常小的女朋友来剧组。

然后在现场有一个群演拿着一个杯子,副导演说这个杯子一看就不像那个角色拿的,就开始骂美术,说你今天要不找到合适的杯子,我们今天就不拍了,所有人都在现场等着,一整天就这样在副导演的冷暴力下过去了。

再说导演——反正我也不是那个圈子的,他应该不会找黑社会来打我吧?导演只有在投资方出现在剧组的时候才会来,然后杀青的时候也有来,一共就没来几天。他每次出现,就是在跟演员套近乎,类似那种“晁然我觉得你超棒的,你以后肯定能火,你火了以后千万不要忘记我”,也不干专业的事情,只是在这里跟你聊闲天。

好多人觉得,我是不是在现场被不好地对待了,所以才生气?其实不是,那个导演对我们特别好,只是因为太不专业了。我们签的片约是三个月,可是三个月后,戏连三分之一都没有拍到。

我就对导演说,继续这样的话,我就不会出现在片场了,这是我能做的所有的努力。结果对方就是打太极,后来变成只要拍我的戏份,导演就在片场,我一天就几场戏,我的戏一结束他就走。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很滑稽?我自己都觉得很滑稽,所以我其实没有被不好地对待,我觉得只是这个戏被很不好地对待了

所以我还是曾经试图改变过的,改变这个小小的生态。我觉得我不迟到,不早退,我也希望大家都按契约走,然后我希望能抗争出结果,但是没有任何作用。但完全不能怪其他人麻木,因为他们有经纪公司,要是我有经纪公司,可能我也没办法这么无所顾忌。

“等我以后成了有钱人,我要带资进组”

但我觉得敬业的人在演艺圈里面还是很多。

我的一些演员朋友是很专注在这件事上。有人就说你受不了,为什么他们能受的了呢?我觉得他们可能是更专注自己做的事情,不去看外面的世界,他的成就感、他的快乐,来自于他能演好那个角色,而不来自于我所谓的内心秩序,这也是另一种我很认可的方式,只是我没有办法做到而已。

我现在在家看那种特别好的电影、电视剧的时候,还是会憧憬,要是我也能够是他们的一员,我也能参与就好了。之前看过于正的一个节目叫《演技派》,看了以后觉得,哇,我真的很憧憬跟这样专业的剧组合作,业内肯定还是有很多厉害,很努力的人。其中有一个导师张颂文,我好佩服他,如果我能跟他交流,听一听他对演技的看法都觉得很幸运。


《演技派》中的张颂文

我一开始不喜欢于正这个人,之前也有副导演拿着于正的剧本找到过我,一看是他,算了,不去了,现在我超后悔。你看他们拍那种戏,对道具的要求那么高、对光的要求那么高,是因为能赚钱吗?不完全是,所以,我相信这个娱乐圈一定有很多这种又很热爱,又很专注的人,以至于他们可以为此忍受我忍受不了的东西。

我离开了演艺圈,但有时候也有些羡慕。比如我的朋友变得特别红,我会觉得好羡慕,他们如果现在开始从商,肯定比我简单一些;然后更多的方面是我看到很好的戏,很好的剧本的时候,就想如果我还在这个行业,我就可以去争取一下,有可能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我现在的想法是,等我以后成了一个很有钱的人,一个很厉害的商人以后,我要带资进组

现在虽然也还是有剧本找我,但是你知道,我不是一个有经纪公司的人,所以不会有那么多很好的剧本找到你。而且即使有这样的剧本,也要求你签约什么的,现在找到我的剧本都没有那么打动我。而且自从上次那个剧以后,我会更谨慎一些,毕竟那可是五个月,时间多宝贵啊,我不想去赌我的人生。

“蘑菇可遇而不可求”

我太忙了,做演员的时候是我最闲的时候。自从有了现在的品牌,每一分钟都非常的宝贵,我去年一整年连一天假期都没有。

当时看到你的问题说,我告别演员身份变成一个网红,你说得比较客气,其实很多人觉得在娱乐圈混不下去的人就会去做网红。

我就突然想到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里有一个故事,一个小镇青年去大城市去追寻他音乐的梦想,后来失败受挫了,他就打电话给他卖鱼的爸爸说,如果我在音乐这行还是没有办法继续下去的话,就回来跟你卖鱼,他爸爸就很生气,说卖鱼不是那种你做不好音乐回来随便做一做,就可以做好的事情。

其实在我们现在看到的网红里,最厉害的网红除了长的好看,一定有很多别的特质,努力是其中基础的特质。网红也有它的门槛,只是门槛和艺人不太一样而已,去做网红的演员多了,最后有多少个在网络上被大家认可呢?其实没有多少。


我现在过得非常开心,唯一的苦恼可能就是被说蹭“洛枳”热度这件事。

这个身份变成了某一种小小的偏见。本来你作为一个博主,内容做的好了,被说你好棒。但是当我去做了一个不错的内容的时候,大家第一反应是你在蹭热度;我以前自己也创业得到的可能都是好的评论,但是我现在做护肤品,找以前创业时认识的很厉害的合伙人去做,但是大家都会认为这是“网红自制”。

当然这只是我的吐槽,现在这个戏的热度也过去了,我想它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我不想去回避它,当然也不会消费它,它是我很美好的一部分,还是感谢这个剧给我带来的那些好的东西,毕竟因此喜欢我的人其实更多。

如果打一个比方,做演员这件事有点像我去山上要砍树,如果我在艰难的上山路上偶尔看到了几朵很漂亮的蘑菇,也可以采一采,但蘑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最好的我们》,它有可能突然就冒出来了,你路过它,就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