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政府民间合力 南安文物建筑修缮进行时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底线、红线、生命线。今年5月,罗东黄卿礼宅、金淘后坑杨氏宗祠等10处文物建筑抢救性修缮补助单位被确定为2022年南安市为民办实事项目。

记者了解到,目前,2处文物建筑已完成抢险加固,3处正在施工,1处已编制完成修缮方案,还有4处正在编制修缮方案。

政府民间合力 南安文物建筑修缮进行时

位于罗东镇的黄卿礼宅。

众人拾柴

黄卿礼宅的10年抢修之路

黄卿礼宅是南安市2022年的文物建筑抢救性修缮补助单位。黄卿礼是南安罗东人,清代四品同知,诰授奉政大夫。黄卿礼宅建于180多年前,为前低后高的“下山虎”三进三落格局,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共有大厝18间。

在外游子无论走多远,心中都有着对家乡的牵挂,罗东黄氏宗亲把这份牵挂寄托在了祖厝的保护和修缮当中。黄治平是黄卿礼宅的业主之一,他告诉记者,目前家族有100多名宗亲在海外定居生活,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这些在外游子也和国内的宗亲一样,每年积极捐款修缮黄卿礼宅。

10年前,黄卿礼宅年久失修,屋顶出现多处漏雨,因为没有铺地砖,脚踩下去,满是淤泥。2012年,黄卿礼宅迎来首次大修,而后被南安市政府公布为市级不可移动文物。

10年来,每逢正月初一,黄治平都会组织返乡的宗亲到黄卿礼宅泡茶叙旧,一起检查古厝并沟通接下来的保护事宜。在黄治平的带动下,宗亲们积极捐款,每年投入5万元左右,对古厝不同位置进行保护、加固及抢救性修缮。

2021年,黄卿礼宅再次迎来大修。在此次修缮中,左右及后面的三面土墙被改成更加坚固的砖墙,也为屋顶提供了更好的支撑。为了美观,内墙被白灰粉刷一新,新铺设的地砖也让古厝更显干净。

据了解,罗东镇有专业的古建筑文物修缮师傅,并形成专业的团队。每年,黄治平都会“货比三家”,将修缮工程承包给专业团队,但由于懂得古建筑修缮的人才较少,人工成本也较高。

“去年的大修,动用了我们累积两年的资金。”黄治平介绍,这几年遇上疫情,大家克服困难,筹资修缮祖厝,“古建筑文物保护非常不容易,多亏了宗亲和政府的支持”。

今年4月,连日的雨水让黄卿礼宅的一个房间屋顶面临塌落风险,宗亲们赶紧请来专业团队,为即将开裂的横梁进行加固,并修缮屋面瓦片。如今,加固后的黄卿礼宅整体外观完整,推门入内便是天井,整座古厝朴实厚重,最为亮眼的是高悬正门门楣上的石雕匾额,左右两位飞天惟妙惟肖,手持写有“霞云”二字的卷轴,正下方还刻有龙头。

“保护古建筑是为了留住民族文化的根。”作为黄卿礼宅的业主之一,黄鸿枝说,有了政府的拨款支持,他们准备将黄卿礼宅打造成罗东文化艺术中心,并作为周边学校学生研学传统历史文化的基地。

专业规划

助力后坑杨氏宗祠活化利用

金淘后坑杨氏宗祠是另一处文物建筑抢救性修缮补助单位。它的年代更为久远,始建于明正德年间,于清代重建,祀北宋杨延昭。为了保护宗祠,杨氏宗亲们采取一年一换的方式轮值,于每月农历月初、月中,安排人员打扫宗祠、整理周边环境。有了专人护理,加上常态化巡查,任何文物的损坏都会被及时发现并处理。

本月,后坑杨氏宗亲委托泉州市亘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完成了《后坑杨氏宗祠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的编制。

据了解,南安市推进文物建筑抢救性修缮项目分抢险加固和保护修缮两种类别。其中,抢险加固属于紧急加固防护措施,可同步编制方案,业主自筹资金第一时间进行抢险加固,市文体旅局根据验收情况对其拨款补助;保护修缮则在市文体旅局的指导下,相关单位根据批复的修缮方案组织保护修缮,项目验收后获得资金补助。

“有了文物专家的科学论证和政府的拨款支持,让我们对文物的价值更加自信。”后坑杨氏宗祠其中一位业主表示,有了政府提供的启动资金,将会带动更多群众出钱出力,参与文物保护的实际工作。

目前,后坑杨氏宗祠每年都会在中元节、冬至、春节、元宵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平时杨氏宗族新婚、新丁入族也会进行祭拜。业主们还计划将通往此处的狭窄山路拓宽成1.5米的步道,并在两旁种上绿植,通过改善周边环境,吸引更多群众参观,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伴随着为民办实事——推进文物建筑抢救性修缮项目的进行,南安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着力借助“世遗”契机,放大“世遗”效应,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活化利用。(记者 朱晓西 李想 文/图)

来源:海丝商报

上一篇新闻

节之大者与家国情怀

下一篇新闻

【情人节】国外的情人节都是怎么过的?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