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一部被时光埋没的战争片,刘晓庆成清朝花木兰,结尾震撼人心

说电影之前先来段明星轶事吧,现在我们有一种惯用句式“我和XX不得不说的故事”,这个撩人句式的始作俑者好像就是陈国军,他当年出版了一本《我和刘晓庆—不得不说的故事》一时很风靡。陈国军是刘晓庆的第二任丈夫,两人从同居到结婚再到离婚只有短短几年。根据陈国军的回忆,1987年他当导演,妻子刘晓庆当制片人和主演共同在营口拍了一部电影。在电影开机前,有个演员姜某送刘晓庆一直送到营口火车站,然后自己再坐火车回北京。

陈国军说的这部在营口拍摄的电影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大清炮队》,这也是陈国军和刘晓庆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

虽然创作背景有些狗血,但这些绯闻没有影响本片的质量。也许从画面上,《大清炮队》看起来有些粗劣,但富有内涵的故事情节、演员的出色演技和浓浓的民族情怀保证了本片的水准。只是可惜,《大清炮队》不论是从票房还是知名度上都非常惨淡,唯一值得一书的是当年曾在新加坡影展获奖,在网络点评平台打分则是相当一般的6.7分。

笔者认为《大清炮队》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电影,有以下几点理由:

一、 富有张力的故事硬核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硬核,《大清炮队》的硬核就是故事情节。几个沿海村庄的农民为了五十个铜板的赏钱冒充炮队兵丁冒名应卯,不想炮队紧急出发前往前线炮台。这几个农民中,有抽大烟的老头,有太平军的余部,有三代单传怕死的独苗,有未成年的小孩,还有一个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在炮队里,他们还遇到了好色贪财的兵痞,拿神龛当武器的炮台守备,一心为国的千总等人。

这样一个乌合之众一样的炮队,在面对帝国主义的进攻时同仇敌忾慷慨赴死。小孩子偷袭英军失败被火烧死,兵痞夜袭英军舰队被打死,太平军余党被俘将英法联军带入雷区同归于尽,抽大烟的老头在最后的肉搏中被打死,三代单传的独苗求救兵时却被冒功领赏的总兵射死,迷信的守备被炸死,一心为国的千总最后点燃弹药和敌人玉石俱焚。“花木兰”身份暴露却被大家保护,她在大战前夕自愿嫁给全军,在全军覆没之际本已经脱身的她重新杀回敌阵。

大清炮队以全军覆没的方式上演了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炮队里的每个人都有弱点和毛病,但这些都没有阻碍他们成为不知名的民族英雄。可歌可泣却又无比悲壮甚至悲凉,这样的故事内核可算是匠心独具。

二、 简陋却又考究的服化道,荒唐又真实的细节

本片的画面偏暗,说是炮台,其实就是几个夯土台,炮队士兵的号衣又脏又破,大炮看起来粗制滥造的。如果不懂历史的人会觉得这玩意儿也寒碜了。但是,我们通过对比清朝那些老照片可以知道,这其实就是真实的历史面貌。

本片虽然在营口西炮台拍摄,片中炮台名字叫邬口,但根据情节考据,其原型应该是天津的大沽炮台,事件原型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两次大沽口炮台之战,也许还要加上八国联军那次的大沽炮台战斗。本片中那些大片的荒野,盐碱地和沼泽正是大沽口炮台写照,因此本片其实是真实再现了历史面貌。

片中有几个荒唐的细节值得说一下:一个是守备和千总接到圣旨,要求他们不许朝英法联军开炮,同时还不许洋人军队登岸。如此荒唐不符合逻辑的命令其实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并不鲜见,而登峰造极者则是两广总督叶名琛的“不和不战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另一个是片中总兵小妾来信说洋人腿不能弯曲,用棍子一打就倒。这也是真实历史,这话就出在清朝皇帝咸丰的上谕中,荒唐至极。

还有一个就是迷信的守备大人,他让部下把马桶等脏东西弄到炮台上辟邪阻止洋人的火炮,历史上干出这事的人叫杨芳,是清朝著名将领。

片中还有个颇具讽刺和黑色幽默的片段,总兵大人号称给他八千绿营就能扫平欧罗巴,这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确实有人吹过。而总兵冒功领赏说击沉敌舰十五艘,这种吹大牛谎报战功的事儿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可谓是比比皆是。咸丰皇帝经常是看到大捷的奏报一篇接一篇,然后看着看着忽然来了个彻底大败,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本片中最忠于职守壮烈牺牲的千总杨成孝,其原型应该有关天培和罗荣光的影子。

三、 演技出色的演员

本片演员中比较知名的就两位,一位是女主角刘晓庆,她扮演的是花木兰这个角色。从怯懦、胆小到主动发炮攻击敌舰,再到最后冒死前去搬救兵,刘晓庆在本片中的表演可谓可圈可点。尤其是她自愿嫁给全军的那段,虽然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虚幻色彩,但从整体上看倒不失为绝妙的一笔。

另外一名知名演员则是葛优的父亲葛存壮,他扮演的迷信守备在本片中承担了少有的几个笑点。一个是公布逃兵处理条例时,他的手下却宣读了吃空饷的条例,妥妥打脸。另一个是他和千总两人为了是否出战问题引经据典舌战场面。还有一个则是上级公布的赏格是二百两,这位贪财的大人转脸公布是二十两,马上就被千总打脸。

四、 几个震撼人心的画面

笔者在观看本片时对几个画面可谓是二十年难忘。

一个是太平军余部狗剩被俘后,他带着英法联军走进雷区,他跪地大呼让千总点火:“杨成孝,你点火啊,你还欠俺一碗酒呢。”熟悉吗?像不像《亮剑》里秀芹的视死如归。

另一个是抽大烟的老头,他在炮台临近陷落时带领剩余兵勇冲出炮台展开肉搏。负伤的他被洋人将枪管伸进了嘴里。他临死前嘟囔着:“只要让我再抽一口大烟,我就把你们全都弄死。”

三代单传的独苗李有财被派去搬救兵,这也是千总大人给他留的一条活路。李有财被总兵府撵出去后没有逃跑而是继续想办法,最终他在掩护花木兰时被乱箭射死。他临时前的话还是那句口头禅:“我们家三代单传。。。”

最震撼人心的则是结尾,受重伤的千总杨成孝和两位下属聚集在火药堆上,一个士兵悲愤的哭诉:“二十年后咱们真能成一条好汉吗?后世的人能记得咱们吗?我们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杨成孝在炮台陷落时点燃了火药堆,他临终前大呼:“皇上啊,我泱泱大国,怎么就打不过几个洋毛子啊。”

如今看来,依然让人震撼而无言。

五、 借鉴的经典

《大清炮队》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来引起的关注度都非常低,不过由于其优秀的故事内核和出色的人物设计却被其他人借鉴并拍成经典。

这个人就是冯小宁,他在他的电影中多次借鉴过《大清炮队》的细节。比如大炮打不响,《北洋水师》,脱离战场回家的士兵返回炮台参战,也是《北洋水师》。

最多的借鉴则是《战争子午线》,对比之下,《战争子午线》中的几个主要角色,他们同样是没有真实姓名,同样是各有各的问题,同样是每一个人的死亡都是一幕悲壮的画面,同样是有一个老是唠叨的角色(我家三代单传VS我爸爸说等打完仗到杨村接我),男主角同样是在战斗的最后一瞬和敌人同归于尽。

应该说《战争子午线》的故事设计和《大清炮台》有异曲同工之处,说是借鉴也不过分。但悲催的是在网络评分中《战争子午线》高达8.4分,《大清炮台》虽有刘晓庆葛存壮加盟却只有6.7分。

笔者在其他场合唯一一次听到有人提起这部电影居然还是一个小品,郭达蔡明和蒋小涵的《假爸爸,真爸爸》中的这一幕,蔡明的台词:“大清炮队都上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