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4.7、IMDB5.4、超清资源提前一周漫天飞、上映前未做一版国配版预告。
如果用8个字来形容这次迪士尼在《花木兰》上的表现,就是:
生不逢时+发行灾难
太多太多的“场外因素” ,
让投资2亿美元的《花木兰》陷入了种种困境:
A.3月13日,临上映前两周宣布撤档。
成为全球首部倒在新冠疫情面前的A级大片。
B.随着凶猛疫情在北美的全面爆发,迪士尼只得定下200多元人民币的高价,让《花木兰》上流媒体平台Disney+。
不仅得罪了欧洲院线,让法国影院老板怒砸刘亦菲的宣传立牌
也让在家付费看片的用户,感觉被宰了一刀,实在太贵。
C.正式公映时,恰逢中美关系紧张。
两头都不讨好。
IMDB上的美国人吐槽:
迪士尼拍《花木兰》是为了舔中国,毁童年(22年前有同名动画版)
豆瓣上的中国人则觉得:
刘亦菲的这版《花木兰》真人版根本不懂中国文化。
上联: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下联:望天下眷属全是有情人
如何写对联第一课:上联用过的字,下联不能用。
负责对联的道具师相当没有文化。
美术设计是参与《指环王》三部曲的新西兰老外,也没看出来。
如果说上面三点只是生不逢时的话,
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堪称是真正的发行灾难:
9月4日下午,
随着Disney+上线《花木兰》,超高清的盗版资源泄露,开始在全网吸引上百万的下载。
事实上,口袋君早就预料到这场灾难了:
做了10几年的票房报告,
口袋君第一次见到A级大片居然是这么安排窗口期的:
美国流媒体上线时间比内地院线还早了一周。
追根溯源,根本原因就是:
在没有确定内地院线档期前,迪士尼就先自行宣布9月4日的北美流媒体档期。
我们来还原这场悲剧的时间线:
1)8月2日,《八佰》宣布内地定档8月21日,前来救市。
2)8月5日,迪士尼宣布《花木兰》9月4日上北美流媒体
3)8月5日同一天,曾率先曝光中国影院复工时间的大V北票吧暗示:
《花木兰》拿到了8月28日的档期。《信条》9月4日上线。
4)果然!第二天。
华纳就宣布诺兰《信条》9月4日登陆内地院线。
但《花木兰》的中国档期一直没有消息
之后,就是《八佰》上映后票房大爆发。
5)一直等到9月2日,才终于官宣《花木兰》中国档期9月11日。
那张被全网群嘲的海报发布了:
明眼人马上看出问题:
《花木兰》为什么没有拿到8月28日这个极为合理的黄金档期?
口袋君根据时间线来逻辑推理:
1)迪士尼中国很有可能和XX部门达成了口头协议,确定8月28日能上内地档期,才宣布9月4日的北美流媒体档期。
2)XX部门看到《八佰》点映口碑炸裂,以及中美关系日益紧张,最终给了9月11日这样一个让迪士尼无比尴尬的档期。
3)迪士尼忌惮于会员的反弹,不敢延后一周。
一来二去,直接导致《花木兰》的超高清资源全网满天飞。
或许,有杠精马上要怼口袋君了:
《花木兰》豆瓣口碑不行,就是因为她拍的太烂了!
但这位杠精没有搞清楚一件事的定义,豆瓣口碑究竟是怎么来的?
大家还记得,口袋君在《八佰》首轮点映那晚发出的呼吁吗:
如果你今晚看了八佰,并且喜欢的话,一定一定要记得去豆瓣上打五星!
电影的口碑就像股票,多空双方博弈,首轮口碑基调定下来了,后面就是从众心理。
现在,网上乱黑《八佰》的人极多。
今晚,就是《八佰》的豆瓣口碑大决战!
口袋君曾参与过很多商业大片的提前行业场,实在太清楚电影口碑的门道。一般而言,
豆瓣口碑=初始亮分±(0.1到1)
以温子仁的《海王》为例。
当时零点场,有200万DC粉前去观影。
豆瓣亮分8.4。
尘埃落定后,现在《海王》的豆瓣评分是多少呢?7.6分。
这才是最好的亮分节奏。
一个重要问题来了,究竟谁能优先看到片子呢?
的确,商业大片的提前场请谁看,极其有讲究。
两类人群。
a.电影行业内人士。
比如影院经理、大V。
总之,都是像口袋君这样真正热爱电影行业的人。
不会乱黑一气,会通盘考虑此片对于行业的长期价值。
b.核心圈层粉丝。
比如《英雄远征》就邀请了百度蜘蛛侠吧的用户。
因此,刘亦菲2亿美元大片究竟是怎么凉的?
答案很清楚了:
《花木兰》流出的首轮版本是全英语配音的
让从小浸淫在古装片文化中的中国人,看的是无比尴尬。
再加上第一批看此片的多是硬核直男影迷。
从硬核直男视角来看,影片的故事主线就是:
刘亦菲一娘们带领甄子丹这样的大老爷们来拯救皇帝李连杰。
妆容又画的那么丑,实在太尬了!
难怪有大V吐槽:
《权游》中的布蕾妮才是他心目中的花木兰。
毋庸置疑,
超高清资源的提前泄露,导致《花木兰》的首轮口碑彻底失控,也让迪士尼在宣发节奏上,搞的是进退维谷。
今天,猫眼专业版给出的内地票房预测是:2.91亿。
作为2020年话题度第一的好莱坞A级大片,业界9个月前对于《花木兰》的中国票房预期是:10亿+。
一下少了7亿票房,实在太惨了!
2
早在5年前,看到自家的童话真人大片越卖越好,迪士尼就动了将《花木兰》改编成真人版的念想。
但仔细想来,
这个历时5年,投资2亿美元的项目充满了坑:
【坑1】性别逻辑硬伤
女扮男装好几年不被发现,动画版还好说,但真人版主演该怎么选?
选的太中性,女性观众没有代入感。
选的太柔美,男性观众觉得不合理。
【坑2】中美文化差异
中国家庭、父权孝道、女性情感、战争打斗。
最适合谁拍?
迪士尼和你英雄所见略同:学贯中西的李安。
然而,当年与环球合作的《绿巨人》,创下了李安导演作品的最差口碑(豆瓣6.7)
迪士尼控制欲十足的合家欢制片体系,显然与李安犀利的猛兽级执导风格格格不入。后者当即回绝。
之后,迪士尼还找了姜文,也未能成功。
最终,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来自新西兰的女导演妮基·卡罗。
【坑3】原版动画情怀
22年前,《花木兰》原版动画以9000万美元的成本,在全球拿下3.04亿美元的票房。在北美,很有群众基础。
比起《狮子王》CG版一五一十地复刻动画版,这部《花木兰》真人版与动画版有着诸多改编。
这也是美国影迷吐槽最多的点。
由艾迪·墨菲担纲声优的逗比话痨角色木须龙,一路为花木兰保驾护航,承包了不少笑点
而这次,守护者则换成了不说话的凤凰,被吐槽为像风筝。
为了符合Metoo运动的政治正确(现实中的性骚扰经常发生在上司和下属之间),木兰不再和李翔将军谈恋爱。
甄子丹饰演的佟勇将军,负责木兰的新兵训练,只是单纯的上司和导师。
安柚鑫饰演的战友陈洪辉,和花木兰不打不相识。
在早期版本中,女导演曾安排了刘亦菲和安柚鑫在桥上的吻别戏,结果制片人江志强觉得“不能剪到正片,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不合适”。
因此,整部电影两人只有暧昧,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爱情桥段。
由于看到歌舞片在中国不太卖座,又将原版动画的诸多唱段统统在真人版去掉。
这样看来,
《花木兰》真人版在制作和决策过程中,非常契合迪士尼童话大片“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气质,对一切有风险的事情,都一一规避。
想要讨好各类群体:
中国观众,欧美影迷、动画粉丝、迪士尼拥趸、MeToo运动发起者。
最终,《花木兰》用西方的审美和价值观,来讲述一个传统的东方故事。
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割裂,若再加上英语原声台词,导致观影时的文化冲突感非常明显:
“四两拨千斤”在英语剧本中,被直译成了Four Ounces can move 1000 pounds。
真的是越想越别扭。秦始皇的棺材盖压不住了。
此片的本质,就是迪士尼想要借架空历史的中国风,打造一部通杀东西方影市的女权童话大片。
若你是一位经常看古装题材、喜欢考据历史细节的成熟男影迷,口袋君就不推荐此片了。
毕竟是老外拍的,《花木兰》中,各种不符合史实的细节很多,“保皇”的重头戏绝对能让你抓狂。
但是,
若你是一位年轻女生或者喜欢年轻女生的男生,口袋君很推荐你们约会去影院看《花木兰》的国配版。
因为,这是一部给予女生力量和勇气的童话大片。
平心而论,豆瓣4.7的评分实在太低了。
若不纠结历史细节,《花木兰》是一部极为工整而称职的迪士尼商业爆米花大片。
场面很大,剧情流畅,“忠、勇、真、孝”的四字女权主题清晰。
女主角刘亦菲一路成长、万丈光芒地历经四阶段
1)Girl
对未来迷茫、遵从三从四德的年轻女孩
2)Soldier
伪装成男人、替父从军的传奇女战士
3)Leader
用聪明才智和好功夫,拯救国家免遭匈奴入侵的女领袖
4)Legend
拒绝皇帝重赏册封,回家尽孝道的传奇。
特别在表现“真”的段落,尤其感人。
整个木兰从军的故事,起始于一个“冒充父亲”的谎言,让身在军营的花木兰始终存在道德上的瑕疵
在面对凶狠的匈奴军队之际,刘亦菲头发一甩,不再为“自己不是儿子”而愧疚,第一次亮出她是女人的真实身份,然后大杀四方,拯救队友。
显然,这样的桥段是在告诉所有女生:
从小求学,长大成家,到有了自己的孩子
很多女生都在扮演好女儿/好学生/好员工/好女友/好老婆/好妈妈的各种角色,讨好这个男权主导的社会,但唯独缺失一个最重要的角色:真实的自己。
但我们穷其一生,其实就在追求一个终极哲学问题“我是谁”,因此,找寻到真实的自己尤其重要。
这一剧情改动,便是整部《花木兰》的真正主题,极其有时代特色的女权意识觉醒。
正如,刘亦菲在《花木兰》主题曲《自己》中所唱的那样:
我 眼中的自己/每一天 都相信/活得越来越像我爱的自己
3
回顾近20年以来,想要同时讨好中美两大影市的好莱坞商业大片,
《花木兰》豆瓣4.7、《长城》豆瓣4.9、《环太平洋2》豆瓣5.5、《功夫之王》豆瓣5.6、《巨齿鲨》豆瓣5.7、《摘金奇缘》豆瓣6.1
各位看出来了吗?
好莱坞真人大片拍摄华人文化题材+中国脸说英语,是个无法挽救的口碑巨坑。
究其根本,
就是美国人对华裔文化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先不说充满西方白人中心论调调的“亚裔(Asian American)”,仅仅在华人圈中,就分成:
美籍华人ABC、中国大陆人、新加坡人、中国香港人、中国台湾人、马来西亚人等太多族群。
无论语言、生活环境、家族历史、历史包袱,都各不相同。
当一部好莱坞真人大片触碰“亚裔/华裔”这样极端复杂的文化敏感带时,就像在摸老虎屁股,一摸下去,中美两边的反弹都特别厉害。
按照这样的逻辑判断:
下一部跨文化大片的口碑悲剧,很有可能是漫威的《尚气》。
离2021年5月7日还有9个月,豆瓣短评区就已吵翻天了,真的上映后,那还得了!
口袋君已经脑补出《尚气》豆瓣评论区,一水的一星二星了。
一言以蔽之,
当“触碰文化敏感带”的《花木兰》,遭遇“生不逢时”的时局,和“超高清资源疯狂泄露”的发行灾难,“首轮观影群体”的错配 这四重打击后,
刘亦菲2亿美元大片的口碑和票房,就这么彻底凉了!
实在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