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特斯拉7月中国销量环比降7成:出口量大增,上海工厂策略生变?

图片来源:IC。

国内风靡一时的特斯拉,如今销量大幅下跌。

8月10日,乘联会发布的中国汽车销量数据显示,7月,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达3.2万辆,出口2.4万辆,仔细计算,只有8621辆留在了国内。

而今年6月时,特斯拉中国销量为33155辆,其中出口5017辆,内销28138辆。也就是说,特斯拉出口量环比增长385%,而内销量环比下跌了69.36%。

特斯拉方面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这是出于全球平均成本优化的考虑,特斯拉已经完成将上海超级工厂作为主要汽车出口中心的转型。记者自知情人士处获悉,如今特斯拉产能有限,先出口销往全球,库存不足的情况下,国内订单延后交货。

“特斯拉的销量数据也属于正常情况,主要是因为最近欧洲市场需求旺盛”,中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欧洲新能源车市场在2020年爆发式增长,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120%,原因在于欧盟法规严格要求,迫使德国和法国等车企不得不大量生产新能源车,实现碳排放的断崖式下降。

崔东树称,随着欧洲市场的新能源进程,中国的新能源车出口表现逐步改善,欧洲市场的新能源车替代传统车成为新的市场蓝海,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除了特斯拉中国,我国其他车企产品也在不断进入欧洲市场。

欧洲需求旺盛特斯拉上海工厂转型

随着7月销量公布,特斯拉内销环比下跌7成的数据引人关注。

8月10日,乘联会发布的中国汽车销量数据显示,7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多元化发力,大集团新能源表现分化,特斯拉中国的批发销量为32968辆,同比增长199%。

值得注意的是,7月新能源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特斯拉中国出口24347辆,展现了中国制造体系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势头。特斯拉方面也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这次特斯拉出口量首次突破2万辆。

然而,由此计算,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的3.2万辆车中,除了出口2.4万辆,只有8621辆留在了国内。

特斯拉方面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特斯拉在7月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中表示,“由于美国本地市场需求强劲,同时出于全球平均成本优化的考虑,特斯拉已经完成将上海超级工厂作为其主要汽车出口中心的转型”,而正是由于这一转型,特斯拉中国的车先销往全球,国内延后交货。

据了解,目前特斯拉中国制造的车型已经销往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

记者在特斯拉官网看到,如今国内想要订购特斯拉Model 3交付时间为4-6周,远超正常时期的1-3周。

“特斯拉的销量数据也属于正常情况,主要是因为最近欧洲市场需求旺盛”,崔东树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欧洲新能源车市场在2020年爆发式增长,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120%,欧盟严格的法规要求,迫使德国和法国等车企不得不大量生产新能源车,实现碳排放的断崖式下降。

“上海超级工厂作为特斯拉主要汽车出口中心的定位,使中国制造新能源车的世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崔东树表示,特斯拉降价的鲇鱼效应对车市发展是巨大的推动,只有加速降成本,才能实现电动化转型,越接近主力消费群体,新能源车的活力越强。而特斯拉价格下探也是对更广大的燃油车市场加速替代,加速了世界新能源车转型的进程。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特斯拉价格不断下探。就在此前不久,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价格下调15000元人民币,调整后的价格为235900元人民币(此为补贴后起售价)。特斯拉表示,此次价格调整反映了成本波动的实际情况。

“目前新能源车的竞争实际已经是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国自主新能源车企是世界范围很优秀的,强大的国内竞争会使我们的世界竞争力更强”,崔东树说。

低碳背景下车企分食欧洲市场

为何特斯拉要加大力度进军欧美市场 ?

崔东树介绍称,根据欧盟排放新规要求,自2020年起,欧洲汽车制造商生产的新车中,95%车辆必须达到平均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95克;2021年,100%的新车必须满足上述标准。如果不达标,每辆车每克二氧化碳罚款95欧元。

崔东树表示,2017年时,欧洲新能源车明显强于美国,2018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新能源车超越欧洲,主要也是特斯拉在美国政策退坡之前形成了高增长态势。

但是到2018年底,特斯拉在美国的全额补贴到期,美国车市的新能源车2019年开始低迷,新能源车销量明显低于欧洲销量。

到了2019年下半年,中国与欧洲的新能源车销量的差距不断缩小,2020年1月份欧洲新能源车销量爆发。如今,欧洲新能源车与中国新能源车已形成正面交锋。

而据白宫官网8月5日消息,拜登政府设定美国到2030年零排放汽车销量达50%的目标,当时,拜登政府邀请了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生产商参与活动,特斯拉没有被邀请。不过,白宫方面随后解释称,这只是因为白宫邀请的是工会注册工人最多的三家企业,他们“欢迎任何意识到电动汽车潜力的车企,特斯拉很明显就是”。

崔东树就此表示,中国乘用车车市场规模达2000万,比欧美市场规模稍大,目前中国占47%市场份额。未来如果美国加速推进新能源车,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份额有一定压力,必然要走出国门实现市场突破。

实际上,在欧美大力推进低碳的背景下,全球车企已经在分食欧美市场。

据崔东树介绍,欧洲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强度高于中国,将成为需求的强力保障,碳排放政策长效护航。欧洲销量排名前六国家中,除挪威、荷兰外均有较大力度的补贴政策以及配套税收优惠政策。

在此背景下,车企纷纷加大汽车电动化转型力度。

记者注意到,戴姆勒集团计划到2022年推出超过10款纯电动汽车。大众集团将在今后5年间,对混合动力、电动出行以及数字化领域投资600亿欧元,到2029年实现累计销售纯电动汽车2600万辆的长期目标。宝马则计划到2025年推出25款混合动力车型和12款纯电动车型。

不仅特斯拉敲定了全球战略,瞄准欧洲市场,国产新能源车也在进军。

崔东树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上汽乘用车等企业出口欧洲销量增长迅猛,欧洲车市已经批量看到中国的插电混动和纯电动乘用车。

他介绍说,如今,中国新能源车出口主要增量是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中,西欧、北欧、中欧等市场都很好。

除此之外,印度市场也出现利好消息。

有消息称,印度方面正在考虑将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下调。对于价值低于4万美元的进口电动汽车(包括汽车的成本、保险和货运),政府正在讨论将税率从目前的60%下调至40%,对于价值超过4万美元的电动汽车,正考虑将税率从100%降至60%。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业务量的增加,意味着在国际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选择和相信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崔东树表示,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自主新能源汽车在价格、性能、售后服务等环节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竞争实力,足以和其他国家的新能源车型掰掰腕子。

此外,崔东树还表示,欧洲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的低迷表现,间接体现了中国车市的充分竞争,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市场已经占据优势,未来在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将有快速突破机会。

崔东树建议,国内车企应该把电动化作为核心目标,实现强力的电动化转型,试图通过更强的智能化去推动电动化的发展,短期看是很难,但“加速电动化是企业转型唯一核心目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