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8日 星期二

广西家长被逼“退群”事件上热搜:这是在变相行贿

广西家长被逼“退群”事件上热搜:这是在变相行贿

慷他人之慨,为自己挣脸面……


临近教师节,那些积极且躁动的家长们又开始整活了。

广西柳州,一个家长群因此事被爆上了热搜。

起因是,群里的家委会成员动员家长凑钱给老师买化妆品礼盒,其中一名家长表示不参加后,被要求退出家长群。

相关聊天记录被曝光后,在网络引发巨大争议。


按理说,这本该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出自愿不能勉强。


但是,当一位家长明确表示“我不参加”后,却被群内家长群起围攻,并逼迫其退群。


广西家长被逼“退群”事件上热搜:这是在变相行贿

有的家长直接表示:“鉴于您不愿意参加,没必要一直在群里受我们打扰了,礼貌地请你退群。”

广西家长被逼“退群”事件上热搜:这是在变相行贿

有的家长指责道:“大多数人都随大流,我们这个群就是方便大家交流参加活动的,如果不随大流,请自己退群吧。”

广西家长被逼“退群”事件上热搜:这是在变相行贿

这位家长觉得此事太离谱,在朋友圈吐槽之后,没想到便冲上了热搜。

原来,这个班级集资给老师买礼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去年还买了300多块钱的保温杯,一次买了好几个,她觉得这种做法不妥当。

其实,大家都是成年人,这点人情世故谁都明白。

说是家长们集体送礼,但是礼物送上去,按照基本逻辑老师通常只会记住两个人:带头组织送礼的人;不合群不送礼的人。

其实,在这种情况之下,敢于站出来直接说不,确实应该为这样敢于蔑视潜规则的家长点赞。

与那些“花别人的钱买自己的好”的人相比,这样的家长或许才应该被选入家委会。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热议后,很多人也开始疑惑,家委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难不成就是组团讨好老师?

带头的家长爱表现要送礼就自己送吧,不应该干预别人,尤其是不应该近乎裹挟的来绑架别人。

用网友的话说这是:劣币驱逐良币。

广西家长被逼“退群”事件上热搜:这是在变相行贿

当然,也有部分人认为:分摊下来每人就几十块钱给就给吧,不然的话孩子在学校容易被孤立和受歧视。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大讨论,恰恰说明它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同时事件背后也折射出三种人。

一种是带头家长。

爱张罗拿着别人的钱,给自己捞人情挣印象分的精明家长。

一种是随波逐流。

随大流向潜规则屈服的家长。

还有一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老师和校领导。

他们将社会性腐败那一套延伸到校园里,去腐蚀教书育人的老师。

这三种人,真的无法判定谁更让人不耻。

对这件事,柳州的教育局公开表示:教职员工违反廉洁从教规定,假借各种名义巧立名目收受礼金礼品破坏清廉清爽家校关系的行为是决不允许的,呼吁家委会主动抵制请客送礼的歪风邪气。

人们常说教师是天底下最令人敬佩最光辉的职业,不应该让这份光辉被社会上的不良习气玷污,家长们的行为认知和老师的职业操守同样重要,要知道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尊师重教是我们千百年来沿袭的传统,教师节的一份礼物的两端,是学生感谢师恩的心意,更是老师对职业的那份自我认同和自豪感。

诚然,是有相关规定禁止教师收受礼品,但是基本的制度和单纯的道德约束,似乎很难战胜主流性的“潜规则”。

每逢教师节,这就陷入到了某种困境,家长不知道该不该送更不知该送点啥,而原则性极强的老师则疲于拒绝和应付家长们的一份份厚礼。

在教师节前这件事被曝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好事,社会上的各学校似乎有必要知会家委会或家长群体,明确家委会和其他任何组织的机构,都不应该集资送礼,破坏家校关系。

其实关于“给老师表达心意”这件事,我们不妨参考一下新加坡的做法。

清廉指数位居全球第四常年稳居亚洲第一的新加坡,对老师有严格的规定,严令禁止收受贵重礼物,比如50元以上的礼物要向教育部申报,而50元以下的礼物则要在校内进行记录。

他们规定,学生给老师送礼品表达心意,价值只能在2-3元新币,我们也不妨将送礼的上限,明确为一张贺卡或一束鲜花。

规矩有人立,更要有人维护和遵守。

我们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人民教师都是对自身职业操守和道德有一定底线的。

但也不可否认教师队伍中肯定存在害群之马,再加上个别家长带头腐蚀,他们足以带坏一个班集体,影响整个班级甚至学校的孩子。

我们绝不能允许,纯粹的校园变成受贿行贿索贿的名利场。

我们绝不能任由,单纯的孩子将来变成让人不齿的大人。

我们绝不能放任,社会的歪风邪气将学校变成染缸。

上一篇新闻

外媒:好莱坞喜剧凸显亚裔在西方国家面临的身份冲突

下一篇新闻

专访拳王徐灿:四百天没比赛,评级掉了半颗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