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华尔街之狼》背后,有一个比主角更“狼”的亚洲投资人

2020年10月22日,高盛亚洲收到了一张3.5亿美元的罚单。


这是一张来自香港监管部门的罚单。



与此同时,美国也对高盛喊话:


可以暂时不起诉,但要是想免除刑事责任,高盛需要交29亿美元的和解金。



这还不算什么。


为了免除责罚,高盛已经先后给英国、新加坡、瑞士的罚金,以及马来西亚的和解金,高达70多亿美元,相当于500亿左右人民币。


而高盛2020年前9个月的全部净利润,是70.8亿美元。


也就是说,这家拥有151年悠久历史、作为全球最大规模之一的投资银行,2020年前9个月白干了。


这一切的判罚,都源自高盛参与的一场全球超大金融诈骗案。


最可笑的是,在这起诈骗案中,高盛从头到尾都不是主角,而是一个被利用了的工具人。


精明如高盛,怎么就成为了别人的工具人?


背后的始作俑者,真正的幕后推手,其实是一位不知名的富三代——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刘特佐。



他搭上中东王室,轻松带小李子进出白宫;


他向萧亚轩求过婚,还差点成为米兰达·可儿的未婚夫;


因为他,奥巴马成了50年来,第一个访问马来西亚的美国总统;


不仅如此,他还在马来西亚前总理纳吉布的眼皮子底下,卷走国库数十亿美元,并最终把纳吉布拉下了水。


堂堂一国总理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世界最大投资银行之一成了他的工具人、娱乐圈明星一个个成为他的绯闻女友、手中来往资金高达数十亿美元......


实现这一切时,他才仅仅三十多岁。


本以为刘特佐是“亚洲盖茨比”,结果却是个“马来西亚和珅”。


如今,那些被他利用的人或伏法、或赔钱,而他自己,却仍然逍遥法外,无从追捕。



其实很少有人真正知道,刘特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从2015年开始,就有媒体开始报道刘特佐的消息。但他的故事太过奇特,并不一是一般发展中国家常见的那种贪污丑闻。


而为了将事情整理清楚,华尔街日报的资深调查记者汤姆·莱特和财经记者布莱利·霍普,花了四年时间,到全球十几个国家访问了上百个受访者,潜心梳理整件事的脉络,才写出一本故事相对完整的《鲸吞亿万》。



这本长达18万字的书,将刘特佐摊在了公众面前,揭发了他的种种丑闻,记录了这个大马年轻人如何行骗华尔街和好莱坞,如何掏空国家主权基金,并让高盛宁可犯法也要协助他的过程。


看了刘特佐的故事,有人说这简直是一本金融诈欺教科书;


读完他的一系列传奇经历,就像看了一场好莱坞电影;


连手握万亿资本帝国的比尔盖茨都直呼:太惊人了!


那么这个人,究竟是什么来头?


为什么平平无奇的"小透明",可以凭一己之力,撬动全球这么大的经济案子?


01


可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上名校是一辈子都难以实现的梦想,尤其是世界名校。


但刘特佐则不同,放弃全球排名前十的牛津、剑桥,转而选择了每年学费超过两万美元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只因为这个学校都是身家数十亿的名流同学,自己可以在这样名流云集的环境下结交权贵,在未来有更多施展拳脚的机会。


从小,刘特佐就明白人脉及金钱名誉的重要性。而这一切的源头,来自于他的父亲刘福平。



1952年,刘特佐的父亲刘福平在泰国出生,童年时期随家人移居马来西亚槟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完MBA后,刘福平回到马来西亚接管了家里的生意。


90年代,刘福平所投资的大马综合工业集团,想并购一家加拿大科技公司。


作为此次并购的执行人,刘福平刻意抬高被并购公司的价格,并把中间差价汇入了自己设立的岸外银行账户。


至此,关于金融市场涉及到的灰色地带,刘福平已然心领神会。


财富的提升,大大增加了刘福平的野心,刘氏家族也随之成了槟城这个小岛上数一数二的家族。


而受父亲影响,刘特佐也早早知道,金融业的背后其实是有明面上看不见的灰色地带。


而刘福平也早已把进一步提高家族社会地位的希望,寄托在了刘特佐身上。



在马来西亚,大多数精英都是受英语教育的。


为把孩子送去英国寄宿学校做准备,1994年,刘福平安排13岁的刘特佐转学到槟城国际学校Uplands就读。


1998年,16岁的刘特佐顺利来到英国顶级私校哈罗公学读书,后来又进入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别人上学是为读书,而刘特佐是为投资人脉,并且他确信,这笔投资对自己来说是极其必要的。


刘特佐明白,虽然自己家族也在经营企业。但与那些能轻轻松松在伦敦最繁华的地段,买下数百万英镑房产的同学们相比,这点钱根本不值一提。


于是刘特佐开始想方设法,提升自己在外人眼中的社会地位。


他开始不吝啬铺张的花销,给自己编排了一个“马来西亚王子”的称号,把自家的财富来源解释为祖父通过采矿、酒类交易、投资得来的。


他花了四万美元,给自己庆祝20岁生日,但其实账单是靠分期付款还的;


他租了一辆Lexus SC-430红色敞篷车,每次在学校里开,都告诉同学这辆车是自己买的;


当听见有人叫他马来西亚王子时,刘特佐也并不否认。



为了跻身上层社会,刘特佐从不放弃任何机会彰显自己财力雄厚的形象,而他的套路最终成功赢得了身边权贵的信赖。


渐渐地,刘特佐在学校打响了名声,再加上他出色的口才,他开始与文莱、科威特等地的王室成员混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他和时任马来西亚国防部长纳吉布的继子里扎·阿齐兹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而里扎,也在刘特佐后来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里扎


2003年,还没毕业的刘特佐,拜托几个阿拉伯的同学为他安排一场中东之旅。


这趟旅程的核心意义,是刘特佐想要结识中东最有钱的家族和企业。为此,刘特佐特地休学了一学期,专门拜访当地的政商家族。


在此期间,他去了一趟阿布达比,并通过一个共同的朋友,与当时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外交新秀奥泰巴约了顿饭。


当时,奥泰巴在华盛顿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承担着与外国国安联络的职责。


但刘特佐在了解了这个人后,发现奥泰巴虽然在政治上很出彩,可对于商业却了解甚微。


抓住这个机会后,刘特佐再次通过自己的社交口才,大谈中东与马来西亚的投资机会。


其实这些都是刘特佐瞎掰的,在此之前刘特佐从未做过生意。


可是就凭借着自信的表达,奥泰巴被眼前这位马来西亚的年轻人说服了,信了他所描绘的东南亚交易前景,并打算引领他进入阿布达比。


那顿饭后没多久,奥泰巴就给刘特佐介绍了另一个阿联酋商界人士。


那个人负责运营阿布扎比酋长国的主权基金。


所谓国家主权基金,主要是掌握在一国政府中,用于对外进行市场化投资的基金。


而阿布扎比酋长国主权基金的运营模式,主要是从国际市场筹集资金,并将其投入房地产和半导体等行业。


同时,这一模式也成为了当时许多国家进军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范本。


这让刘特佐突然意识到,马来西亚也有一个主权财富基金“国库控股”,是不是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运用自己的人脉实施一下?


于是刘特佐回到学校,在最后一学期时,在英属维京群岛设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赢噸集团”,想要说服中东金主,通过“赢噸”投资马来西亚。


可尽管他满腔热血,靠自己的力量还是不足以做成,刘特佐需要更强大的靠山帮助自己实现梦想。


而里扎,就是那个靠山。



正巧,不久后,刘特佐听说“国库控股”正在四处寻求合作方,打算一起投资伊斯坎达尔的开发区项目,马来西亚希望把这块地发展成足以和新加坡抗衡的金融中心。


这让刘特佐看到了机会,在那趟中东之旅中,他曾亲眼见证了阿布达比的主权基金掌握的庞大资金。


刘特佐想,如果可以用这种方法顺利成为中间人,就可以赚到大笔佣金。


于是刘特佐看准时机,趁势在2007年6月17日给奥泰巴写了邮件,详细介绍了这个计划。


接着刘特佐又通过里扎的关系,安排了“国库控股”的高管与奥泰巴等人见面,双方迅速达成了合作。


就这样,刘特佐不花一分钱便和这个国家项目产生了关联,还让里扎家人看到了他的价值。


另一边,他也不忘继续抱住里扎大腿,并顺着这根线搭上纳吉布本人与同样有巨大话语权的纳吉布妻子罗斯玛。


刘特佐对外把这次合作的一切功劳都归给了纳吉布,并先后明里暗里地,为里扎和罗斯玛输送钱款,与纳吉布一家维持长久友好的联系。


2007年8月的一次招待晚宴上,罗斯玛公开致辞:


“我要感谢刘特佐为马来西亚带来中东的投资。”


这句话,代表纳吉布一家彻底信任了刘特佐。



当时,整个马来西亚都在关注伊斯坎达尔开发区计划,因为根据设计的发展蓝图来看,这一区域很快将会开发很多房子、购物中心和工业区,建筑商们都在暗处虎视眈眈地想要从中分一杯羹。


刘特佐就更不用说,他听说有两家建设公司打算脱手,他立马想到,为什么不低价买下这两家公司,然后利用这两家公司,争取伊斯坎达尔开发区的开发案呢?


但那时他还是个小透明,刘特佐明白,要拿下这两家公司就需要从银行贷款,要想从银行贷出款,必须得有大人物为自己撑腰。


于是再一次地,刘特佐决定运用套路,瞒天过海。


他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了一个空壳建筑公司——阿布达比科威特大马投资公司。


并向奥泰巴和马来西亚的小贵族们免费赠送股票,这么做,是要使外界相信这家公司大有来头。


果然,刘特佐顺利地骗过马来西亚银行,轻松贷出数千万美元。


接着,刘特佐又花了几千美元,在非洲塞舌尔注册了两家空壳公司,让这两家公司在先前建立的空壳建筑公司中占有部分股份。


这一下,更让潜在的商业伙伴相信,刘特佐有背靠中东皇室的实力。


那时,刘特佐不过才27岁,大学毕业才三年。


他的大部分同学都在08年的金融危机中沉沦,而刘特佐靠着这些骗局,已经坐拥比同龄人多了不知多少倍的财富。



02


人在“顺境”的时候,好事一波接着一波。


就连刘特佐也没想到,自己之前一直巴结的里扎的父亲纳吉布,竟在2009年4月成功当选了马来西亚总理。


就任总理之后,纳吉布与刘特佐往来更加密切了。


刘特佐也试图说服纳吉布,应该将投资重心放在中东,且纳吉布也相信他手上确实有打通中东资金的钥匙。


刘特佐自然而然成为了纳吉布的非官方助理,以及纳吉布新成立的马来西亚主权财富基金1MDB(也称“一马公司”)的非官方顾问


在旁观者眼中,刘特佐无异于马来西亚的投资部长。


而纳吉布的成功当选,也让刘特佐动了更多的歪心思。



其实一马公司成立的初衷,是用来投资绿色能源事业和旅游业,为所有马来西亚人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但刘特佐的心里只有赚钱。


表面上为一马公司忙前忙后,牵线纳吉布和沙特王子达成交易,实则他们双方都被刘特佐蒙在鼓里。


刘特佐承诺通过一马公司,为王子的沙特石油公司提供10亿美元的资金,用来开发一个巨大的近海油田。


但与此同时,他已经匆忙在瑞士注册了一个新公司Good Star,并私下串通几个伙伴,通过在瑞士的私人账户,在这笔巨额资金往来中侵占了七亿美元。



刘特佐如愿以偿拿到一笔巨款,把钱分给同伙后,自己手里仍有巨额财富。


为了让这些侵吞资金的操作更加掩人耳目,刘特佐在一家名为BSI的瑞士银行,开通了数十个个人和公司账户。


2011年6月28日,刘特佐收到一笔来自Good Star瑞士银行汇出的5500万美元。


同一天,他又从这笔钱里转出了5475万美元,到父亲刘福平的BSI账户里。


几个小时后,刘福平的账户又转出三千万美元,到刘特佐另一家公司的账户名下。


通过复杂的资金汇入汇出,掩盖最原始的资金源头,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洗钱手段,刘特佐运用的炉火纯青。


而整个过程,BSI不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帮忙联系了一家金融公司,帮刘特佐设计了一个结构复杂的基金运作模式,做起了洗脏钱的勾当。


到了2011年夏天,里扎此前创立的电影公司,投资的影片《华尔街之狼》,总预算被确定为一亿美元。


这些钱原本是要从一马公司支的,但一马公司的钱早就被刘特佐他们转移了。


为了不被里扎发现,刘特佐必须堵住这个漏洞。


情急之下,刘特佐想起自己在以前的一次收购交易中,认识的规模达700亿美元的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石油投资公司(简称IPIC)的董事总经理Khadem Al Qubaisi,他希望IPIC能够为一马公司提供担保,堵住这个漏洞。


作为担保的回报,刘特佐表示,IPIC将以优惠的价格,收购马来西亚在海外的燃煤电厂。


就在这时,高盛登场了。


金融危机刚刚重创美国和欧洲市场,于是高盛开始将目光对准了亚洲,高盛的负责人莱斯纳的工作,是靠着与高层政商人脉维持良好关系来争取生意。


有时候为了与重要人物搭上线,莱斯纳会付钱聘请有门路的中间人进行引荐。


刘特佐,就是最佳的中间人。


刘特佐有门路,莱斯纳想做大生意,俩人在暗地里展开了合作。


刘特佐告诉他有关IPIC的相关事宜,通过刘特佐的关系,莱斯纳见到了身价高达四百亿、当时地表最有钱的人之一——阿布扎比的曼苏尔亲王。


要知道,即使是非常重量级的投资家,要想和曼苏尔亲王一起坐下来开会都是不可能的事,但刘特佐却做到了,并帮助莱斯纳顺利拿下了项目。


原本马来西亚在高盛眼中是没什么搞头的国家,但因为这件事,马来西亚却成为了高盛全球最重要的获利来源。


这让莱斯纳心里,更不愿放弃与刘特佐共同合作的机会。


之后,一马公司想要收购某发电厂,规模高达17.5亿美元,并在中东发债募资。


高盛听闻这项业务已然按捺不住,一心想向刘特佐争取。


刘特佐也毫不客气地提出了条件:


“项目可以给高盛,但是需要从里面套出钱,来贿赂一下马来和阿布扎比的官员。虽然有点冒险,但是高盛可以获得约10%的佣金。“


这个要求,明显不合法。


但为了利益,高盛同意了。


于是在2012年和2013年,业务遍及各国的高盛帮助一马公司向投资者发行债券,筹集了65亿美元,并通过这几次交易,在短短12个月里赚取了近6亿美元的佣金,是正常交易费用的两百倍!



不过,此时的高盛并不知道,自己日后会为这区区几亿美元的利益付出70多亿美元(约合500亿人民币)的代价。


但无论如何,刘特佐靠着这些操作赚得盆满钵满,那几年的刘特佐,根本就是挥金如土。


他飞赴美国,在纽约、拉斯维加斯等城市挥金如土,举办极尽奢靡的派对。


有数据统计,从2009年10月底,到2010年6月,仅仅8个月时间,刘特佐就和他的随行人员花掉了8500万美元!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在情场上努力。


2010年,刘特佐盯上了名媛帕里斯·希尔顿。


为了吸引希尔顿的到来,他办了很多场party。除了颜值不够,活脱脱一个“亚洲盖茨比”。


没想到真的打动了美人的芳心——希尔顿来了,刘特佐一出手就是180万英镑的天价香槟,而且还是拿来玩的。



另一边,在刘特佐与希尔顿的艳照还在满天飞的时候,他的目光已经转回亚洲,看上了当时风头正盛的歌后萧亚轩。


刘特佐包下苹果日报的整版,给萧亚轩写求爱信。


还为了扶持萧亚轩的事业,特意创办了Red Spring音乐制作公司。


付了几百万美元给美国优秀的音乐制作人,只为能让这位华语女歌手,也能在美国大红大紫。


2011年,刘特佐在迪拜向萧亚轩求婚,场面十分浪漫。


光现场布置就花了上千万,用直升机送珠宝,买了顶级的乐团伴奏和浪漫烟花秀。


一套下来,花费了3200万,萧亚轩十分感动然后表示:我只拿你当弟弟。



后来,刘特佐听闻了顶级超模米兰达·可儿与前夫离婚的消息。


于是抓住这个空档,发出了猛烈的金钱攻势。



没想到竟然成功了。


两人在一起时,刘特佐前前后后给可儿送了800万美元的珠宝首饰。


12克拉的心形大钻戒、11克拉的钻石耳环、9克拉的吊坠......数不胜数。


还因为可儿喜欢音乐,他专门从荷兰音乐水晶公司买了一架透明钢琴。



为了二人世界,刘特佐还特意打造了“平静号”游艇。



可惜,最终也没能抱得美人归。


精明如刘特佐,虽不能和美人长长久久,但可以利用美人,让自己的钱越用越有。


通过希尔顿,刘特佐认识了她的朋友制作人、演员Joey McFarland。


又一次因为刘特佐的引荐,里扎和Joey McFarland注册了电影公司Red Granite Pictures,也就是投资电影《华尔街之狼》的那个公司,以此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和往常一样,刘特佐虽然从未在台面上挂名,但通过里扎和Joey McFarland,他已经成功把一只脚踏入了好莱坞。



下一年,刘特佐在奢华派对中,认识了奥巴马的重要筹款人之一Frank White Jr.。


此人的姐妹嫁给了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表兄弟,算是奥巴马的远房亲戚。


而为了进一步套近乎,刘特佐动用一马公司的资金,给他转了1000万美元。


又通过一家离岸公司转账2000万美元,其中120万美元,被捐给一个叫Black Men Vote的组织,用以支持奥巴马的竞选活动。


收到钱后,Frank White Jr.马上安排了一次奥巴马和里扎电影公司高管的会面机会。


《华尔街之狼》上映几天后,刘特佐就安排了电影主演小李子、导演斯科塞斯、里扎一行人,去白宫以送电影DVD的名义见了奥巴马,给电影造了一波势。


2014年4月27日,奥巴马成了过去五十年来首位访问马来西亚的美国总统。


而《华尔街之狼》也提名了各大主流奖项,入围奥斯卡。


可惜的是,小李子最终并没捧上小金人奖杯。


但刘特佐花了60万美元,给未能得奖的小李子买了个一模一样的奥斯卡小金人,当做给他的38岁生日礼物,听说那奖杯的原主人是马龙·白兰度。



同时,为了拴住自己的摇钱树,刘特佐仍不忘通过走公司账的形式,频频为里扎和其母亲的巨额消费买单,数千万美元的珠宝和豪宅通通不在话下。


但刘特佐这么“精明”的人,已然为自己留好了后路——


那些消费虽然纸面上是刘特佐公司的名字,但实际使用人皆是纳吉布的家人。


03


不过,因为刘特佐动辄千万的资金情况,马来西亚一家名叫《边缘》的媒体,早早对此产生了怀疑,由此而来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


可刘特佐始终相信,凭借自己身边数不清的名流朋友,和口袋里的巨额财富,就算外界有质疑的声音,也没人敢动他。


如此招摇的生活,让刘特佐的合作伙伴们有些坐不住了。


奥泰巴并不希望自己与马来西亚之间的生意往来曝光,在给朋友的电子邮件中写道:


“他最好低调一点,别再搞那么多派对了!”


纳吉布也觉得,刘特佐应该为自己打造一个更为严肃的形象,希望他能加入几个重要的政府顾问圈,而不是整天花天酒地。


刘特佐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并针对此前媒体关于自己挥霍无度的质疑,接受了马来西亚一家英文报《The Star》的专访。


在访问中,刘特佐虚构了自己的一个又一个故事:


他说赢噸公司是自己和沃顿商学院的几个豪门同学一起,合资两千五百万美元成立的,如今资产已经超过了十亿美元;


他声称那些派对的惊人花销,都是中东的有钱朋友花的,他只是负责帮朋友安排派对而已;


包括此前他曾说自己是马来西亚王子,但接受专业媒体的采访,他口中含糊的“新身世”又使他自相矛盾。


虽然表面上记者并没说什么,但已经有几家媒体在背后窃窃私语了。



一个叫Clare Rewcastle-Brown的英国女记者,也发现了问题。


2014年,她联系到2011年被赶出沙特石油公司的前雇员Xavier Justo,这人手中握有一份沙特石油公司计算机服务器的副本,包含五十万份电子邮件。


其中,刘特佐等人的违法操作被记录得清清楚楚。


Clare Rewcastle-Brown找到了《边缘》报纸,《边缘》用200万美元买了这个服务器副本。


接下来的一个月,包括《边缘》在内的多家媒体,对一马公司展开了炮火猛烈的攻击。


警方也开始突袭大马银行,马来西亚央行在对账目进行梳理后,发现2011年至2014年期间,转入纳吉布个人账户的款项达过了10亿美元。


这不是一笔小数目,纳吉布开始采取一些令人胆寒的手段:


2015年6月,泰国武警抓了正在度假的Xavier Justo,没收了他所有的电脑和文件,逼着他签了一份“供词”,内容是向沙特石油公司道歉;


之后,《边缘》的几个记者也经历了短暂的拘留;


9月,马来西亚司法部负责调查纳吉布案的副检察长Kevin Morais,被人追踪并杀害,凶手抛尸沼泽地。


这一系列行为,令人惊恐。



2015年起,美国FBI也开始关注一马公司案。


美国司法部长Loretta Lynch在司法部办公室宣布,在马来西亚反贪委员会,与其他暗中与联邦调查局练习的官员的协助下,美国终于破获史上规模最大的贪污案:


至少有35亿美元在刘特佐、里扎等人的非法转移下消失,也就是说,每年都有10亿美元以上被盗走。


纳吉布原本以为,自己曾和奥巴马多次打高尔夫球,多次在联合国发表演讲,起码美国能稍微放放水。


但他没想到,美国司法部这么快就来到了自己家门口。



2018年5月10日,纳吉布在马来西亚大选中惨败。


几天后,他和妻子罗斯玛试图乘坐私人飞机逃往印度尼西亚,但在被人泄密后,被新总理马哈蒂尔阻止。


去年4月,纳吉布受审时拒不承认自己贪污的罪名。还通过代理律师表示,自己对所有一马公司窃取国家财产的事情毫不知情,完全是被刘特佐和他的同伙骗了。


而接下来的几天,警方突袭了纳吉布家族的吉隆坡公寓。查出了价值2.74亿美元的物品,包括12000件珠宝、567个手提包和423只手表,以及2800万美元的现金。


光是理清数目,就花了150个工作人员,36天的时间。



而堂堂世界最大投资银行之一的高盛,被各个国家约谈、处罚,为了解决这些处罚,更是付出了500亿人民币的代价。


另一边的刘特佐呢?当然也受到了一定的的惩罚。


他的豪宅、画作、私人飞机全部被冻结,只剩下他在海上的那艘平静号游艇,因为不在美国的管辖范围内,因此没有被查扣。


但即便如此,刘特佐依然过得有滋有味。


他仍有近十亿美元遍布在世界的各个秘密账户中,甚至在2016年底、2017年初的时候,刘特佐和女友还有了自己的孩子。


不敢露面的刘特佐辩称,自己只是一马公司案的“中间人”, 负有更大责任者另有其人。并愿意提供7亿美元的赔偿资产,和美国政府达成和解。


但他一口咬定自己是无辜的,并表示:“这并不代表任何一种形式的认罪。”


时至今日,刘特佐的行踪依旧是谜。


此前,新加坡《海峡时报》对刘特佐进行了电邮采访,他自称已于去年8月获得欧洲某国的庇护,但他拒绝透露自己目前身在哪个国家。



尾声


至今,刘特佐还没抓到,不过不少人和机构,却因为他的消失,跟着倒了霉。


米兰达交回了价值连城的珠宝;


小李子把小金人奖杯退了回来;


《华尔街之狼》的所有收益也充了公;


停在巴厘岛的平静号游艇,也被马来西亚给要回去了......


但所有这些东西,跟一马公司的债务一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马来西亚也被搞得焦头烂额,据说当年大马城项目想卖给中国,就是要填补一马公司留下的亏空。


在四国政府的通缉下,有人猜测,刘特佐已经更名换姓、改头换面。



只要刘特佐还有一天在逃亡,便只能过着这样隐姓埋名、提心吊胆的生活。


但凡有一天被抓到,他都大概率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20多岁,从不知名富三代,到成为结交各国政要名流的顶级富豪,刘特佐聪明、善于交际。


或许有人在惋惜,一个聪明的人,却为何在最好的年纪,变成了多国通缉的犯人?


当然,故事还有另外一种解读方式:刘特佐并非主角。


就像温度计只能反映温度高度,从来不能决定温度变化。刘特佐,只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支温度计。


或许我们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货币战争》中争议已久的“阴谋论”了:


近200年来,控制世界的不是独裁者,不是总统们,而是那些纵横于全球、没有国界的资本家族、联盟。


他们以地球为猎场,以各国政治、舆论、经济政策为工具,制造和利用一切漏洞,无限攫取利润。


刘特佐虽然手段高明,也只是舞台上的工具人。而那些助推刘特佐成就全球大案的资本,也早已渗透进中国。比如,高盛。


金钱永不眠。就算刘特佐落网,还会出现更多的王特佐、张特佐……


刘特佐的故事,离我们并不远。而我们要防范的也绝不仅仅是刘特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