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晨露
摄影 / 惠宇
周末,圣安德鲁教堂旁约两公里内,多伦多市中心King St W主干道上,交通管制封锁了来往车辆,这条平日里最繁忙的道路变身步行街道。
熙熙攘攘的人群,聚集在剧院门口、赞助商展台前,谈论着即将或已经看过的电影,或是兴致勃勃地在赞助商专门为影迷准备的照片墙前合影留念。正如官方取名“Festival Village”,多伦多电影节期间的国王西街,完全成了一个封闭的电影天堂。
提到电影节,人们想到的,是戛纳、柏林、威尼斯的星光熠熠和奖项角逐,是明星们在红毯上营业的官方笑容,和对金棕榈金熊金狮奖花落谁家乐此不疲地猜测。而提起北美地区的电影节,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还是并非电影节的奥斯卡。
北美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每年八月下旬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举办的蒙特利尔电影节,和每年九月初在安大略省多伦多举办的多伦多电影节。作为北美唯一被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竞赛类电影节,蒙特利尔电影节1977年始办,虽然已有37年的历史,但一直比较小众,饱受参展作品水平参差不齐、影坛大腕明星缺席、政府财政资助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的困扰。近年来,面临严重的资金问题,政府与影城纷纷撤资,不少员工相继离职,导致蒙特利尔电影节举步维艰,今年更是陷入暂停举办的尴尬局面。
相比之下,势头大好的多伦多电影节,这几年来因为展映片丰富多样,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受全球片商和媒体关注的国际性电影节。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多伦多电影节现在的影响力可以称得上是欧洲三大电影节(柏林、戛纳、威尼斯)之外的第四大,甚至成为同期举办的威尼斯电影节最大的竞争对手。
如果仅仅因为多伦多电影节不像戛纳、柏林等A类电影节一样,设置评奖单元,就忽视它如今的影响力,不解其为何会抢了几乎同期举行的老牌威尼斯电影节的风头,你可能错过的不只是300余部电影的欣赏机会,还有不同于竞赛类电影节的亲民欢乐氛围,和背靠好莱坞的北美重量级电影交易市场。
与民同乐的展映电影节
自1976年创办以来,多伦多电影节已经成为多市每年9月的一道文化大餐。一些多伦多市民每年还会将假期可以安排在9月上旬,以便集中欣赏参展影片。据电影节官方预测,本届电影节预计会有28万人来到Festival village感受电影的魅力。影迷的热情也导致了电影节售票的火爆,预售票期间,热门影片的票就已销售一空,票售罄时的焦虑和刷票时的煎熬,让影迷“痛并快乐着”。
这也是为何Rush Line的影迷长队,已经成为多伦多电影节的特色风景线之一。市中心主干道上,聚集着多伦多最重要的几家剧院和音乐厅,所有的电影展映和红毯全部在这,每个剧院相隔步行不超过5分钟。每一场放映开始前,没有坐满的空位都会留给在rush line排队的观众,先到先得,非常公平。
和rush line的长队遥相呼应的,是另一侧沸腾的影迷区。与其他电影节红毯高冷的姿态不同,多伦多电影节的影迷区就设置在影院门口,每每有明星出席展映活动,影迷区和道路两旁人头攒动,即便是路人也会被这种气氛感染,加入影迷翘首以盼。演员、明星下车后,也不是直奔照片墙,迎接媒体的闪光灯,而是走到影迷区,签名、合照、甚至朋友般亲切地聊上几句。
多伦多电影节亲民的最大体现,应该是其最大奖项观众选择奖(People's Choice Award),奖如其名,不设评审团,完全由参加电影节的观众票选出最高票的电影获得。过去几年观众选择奖的得主基本和当年奥斯卡的最大热门及最佳影片的得主一致,也让其被业界称作奥斯卡“风向标”。
今年的观众选择奖,全称是“高仕啤酒观众选择奖”。是的,多伦多电影节的另一个标志,是大量不违和的花式商业赞助。
从胸针购物袋啤酒签名墙,到法国往返机票,再到各类VR体验活动,甚至电影节主会场Lightbox大楼就是由贝尔公司冠名并是电影节的主赞助商。
区别于一般广告的硬性入侵,赞助商针对电影节的创意广告与活动,会让你感到商业和服务可以结合得如此好。
“暗度陈仓”的电影交易市场
无论对于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北美市场都是全世界最大最重要的市场,这让多伦多电影节的地位无与伦比。作为北美最大的展映电影节,今年为期11天的电影节期间,将展映来自全球300余部电影作品。因为它的大容量,不挑食(柏林、戛纳、威尼斯放过的片它都来者不拒),所以几乎囊括了前九个月所有的好电影。大量针对发行商和媒体的业内放映场次让买家和发行商们能够发现在之前欧洲电影市场的遗珠以及北美独立制片的潜力作品。
今年也有来自中国的6部作品参加了多伦多电影节展映。由娄烨执导,巩俐、赵又廷主演的新片《兰心大剧院》在本届电影节的“特别展映”单元迎来北美首映。王小帅执导、此前已在柏林电影节斩获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两个重头奖项的《地久天长》,刁亦男导演的《南方车站的聚会》,以及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新片《气球》都入列“当代世界电影”单元并进行北美首映。此外,观众们还可看到邱阳的短片《南方女孩》,以及迎来全球首映的陈为军的纪录片《城市梦》。
刚刚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最佳剧本奖的港产动画片《继园台七号》也亮相本届电影节。新加坡与台湾合拍的《热带雨》,以及台湾电影《阳光普照》均在多伦多迎来了全球首映。
非华语影片中也不乏中国元素。比如,美中合拍的动画片《雪人奇缘》也进行了全球首映。
和其他电影节以电影公司各自为单位设置展台不同,多伦多电影市场官方场地并不大,集中在凯悦酒店二层,是按国家和地区划分的,且多是电影节推广或者电影取景地推广等,整个市场展厅的规模和面积也难以和戛纳、柏林的电影市场相媲美。实际上,这里的电影市场“形大于质”。对于想来这里一窥电影市场真面目的市场新手来说,大概要败兴而归了。
据业内人士透露,多伦多电影节期间,大部分市场谈判和交易,其实是在官方场地之外,各大发行公司自己所在的酒店、影院旁咖啡馆、餐厅里“默默”进行的。
今年的市场还未结束,就已传来好消息不断。据Variety报道,Bryce Dallas Howard的纪录片《父亲》卖给了苹果,Bleecker Street 拿下了《军人的妻子》,Fox Searchlight买走了阿尔曼多·伊安努奇(《斯大林之死》《灵通人士》)执导的个人第3部电影《大卫·科波菲尔的个人史》(The Personal History of David Copperfield)……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满载而归的,不只影迷。
电影节背后的城市支撑
如果只是对于粉丝和市民友好,多伦多电影节如今不会有风头盖过老牌电影节的影响力。更大范围的原因在于,多伦多这个城市的多元、包容和开放,给与了全球电影人创作与成长的沃土。
事实上,电影和电视制作一直是推动多伦多经济的“三大产业”之一。多伦多有近3万人在电影业工作,这一行业每年为城市带来约19亿加元的收入。
为了进一步促进当地影视行业的发展,加拿大政府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据悉,今年安大略省向电影节提供了150万的支助。9月初安省政府还宣布,将拨35万补助金,支持电影训练中心和学校,与这19亿元的行业共同成长。安省政府在2018年,支助电视及电影制作,比2017年增加17%,同时也增加了4300职位。
除了补助金的支持,安大略省政府还推出各种优惠措施,吸引外来公司入驻或拍片。多伦多等城市遍布几个人到几十个人的小型和中小型企业,主要为好莱坞提供诸如器材租赁、道具准备、后期特效等服务。
因为利好的政策(补贴、退税等),很多影视公司纷纷入驻。早在2017年,视频巨头Netflix就宣布要在未来5年投入5亿美金,用来支持加拿大方面的影视制作。2019年初,更是传出Netflix将会在多伦多建立内容制作中心的消息。据路透社报道,Netflix将在当地租下电影工作室Cinespace Studios,它有16.4万平方英尺(约1.5万平方米)的空间,包括4个摄影棚、办公区、支持空间,另外,Netflix还会租下Pinewood Toronto Studios,面积84850平方英尺(约7900平方米),预计每年能为当地创造1850个就业机会。2018年,美国广播公司CBS也宣布将在大多地区开设制作部门。
除了提供制作服务外,因为政府开出的诱人优惠税收政策,包括反馈电影拍摄期间高达21.5%的人工成本,对于电影人来说,加拿大如今成为了一个拍电影的好去处。根据多伦多市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多伦多为700部影视作品提供了拍摄支持。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芝加哥》(少数标志性外景在芝加哥取景,其他均在多伦多拍成)、《贱女孩》、《发胶》、《圣诞故事》等电影都是在多伦多取景。
(《水形物语》取景于多伦多著名的梅西剧院)
第44届多伦多电影节已经接近尾声,人们在期待“人民选择奖”归属的同时,也记住了开放、多元、商业、活力,这些多伦多电影节得以成功的标签,也是多伦多这座城市和加拿大电影人向全世界递出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