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全称为新加坡共和国(英语: Republic of Singapore),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除新加坡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
14世纪,新加坡属于拜里米苏拉建立的马六甲苏丹王朝。19世纪初被英国占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侵略的日军占领。1965年,新加坡正式独立。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促进种族和谐是政府治国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公元14世纪,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乘船前往小岛环游,看见岸边有一头异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他认为这是一个吉兆,于是决定建设这个地方。新加坡“Singapura"是梵语“狮城”之谐音,早期的居民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新加坡一直使用“新嘉坡”作为其独立初期的通用中文国名。由于受到当地华侨所带来的方言习惯影响,早期也出现许多衍生的名称,例如“息辣”、“石叻”、“叻埠”等,还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而外界也普遍以“星国”或“狮城”来描述新加坡。
想必各位都会想起“狮头鱼身”的建筑物,那各位看官知不知道这个“狮头鱼身”的来历和相关的传说呢?如果不知道也不要紧,“你不知道的亚洲”就是带你见识你不知道的事情,所以我们今天“你不知道的亚洲”主角就是新加坡著名雕像:鱼尾狮。这个鱼尾狮就是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所看到的神兽。王子认为是一个吉兆,就在命名时使用了狮子命名,并且希望狮子的勇猛、雄健能够保护这个地方。而真正的鱼尾狮是由当时的 Van Kleef 水族馆馆长,Fraser Brunner 先生所设计的。狮头寓意着狮城的别名,鱼尾象征着新加坡未被小王子发现前的淡马锡 (Temasek),并代表新加坡是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经过历史的迁徙,慢慢的鱼尾狮雕像就成为了新加坡的标志。
现在新加坡有着七座鱼尾狮的塑像,而最大的鱼尾狮坐落于新加坡河畔,这座塑像高8.6米,重70吨,狮口中能够喷出一股清泉。这一座鱼尾狮是由雕塑家,林浪新先生和他的两个孩子日以继夜不辞劳苦的打造,在1972年5月完成,事后林浪新先生并没有邀功,而是只是对外称只是把这座塑像当作一样商品在完成。在这座塑像旁有一只小型鱼尾狮塑像也是林浪新先生的作品。大的鱼尾狮狮身由混凝土制作,表面覆盖上陶瓷鳞片,而眼睛则是红色的小茶杯。
这座鱼尾狮塑像初期是建立在离现址120米远的海滨公园桥旁的鱼尾狮公园。鱼尾狮公园也因为鱼尾狮塑像的坐落,成为了世界各地游客喜爱的旅游景点, 1972年9月15日,由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先生为鱼尾狮公园主持开幕仪式,并且为了纪念这项盛事,制定了一块铜匾在旁,铜匾上刻着“鱼尾狮是新加坡迎宾好客的象征”。
鱼尾狮后来搬至新居,新居以水为主题,配上了灯光效果,营造出鱼尾狮浮立在碧波之上的生动壮观的视觉效果。四周空地可供各种户外表演所用。连接鱼尾狮和看台的阶梯不仅可让游人靠近水边,也可让游人以阶梯席地而坐。新居看台可容纳300人。游客可近距离地和鱼尾狮合影。并且鱼尾狮的背景就是新加坡有名的浮尔顿酒店、滨海公园侧影等市区金融中心建筑物。
新加坡为什么那么多的华人?
新加坡多中国人(华人),有两个原因:
一、1819年,英国政府为了发展新加坡的经济,从海外招收了bai大量劳工,其中中国广东、福建的劳工占了很大的比重。
二、1963年,由巫统、马华和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党参加新加坡州选举失利;1964年9月,新加坡又发生了严重的种族暴乱。“马来人至上”的观念也逐渐走向了舞台的中心。当时的马来西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担心华人会主宰马来西亚的政治及经济环境,决定将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独立出去,以保证马来族的统治。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国会紧急通过修改宪法,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大批华人随之从马来亚的马六甲、柔佛等地迁入新加坡。
新加坡公民主要由4大族群构成:华人占总人口的74.2%,还有马来族(13.3%)、印度裔(9.1%)和欧亚裔/混血(3.4%)等公民。大多数新加坡华人的祖先源自于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还有峇峇、娘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