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云帆平台六周年庆同题访谈」胡迎建:我与云帆这些年




写在前面

2022年2月8日,是云帆诗友会新媒体平台六周岁生日。平台创建六年以来,云帆始终坚持温度与高度,坚持性情与风骨,坚持和一众诗友风雨同舟。在这里,海内外诗人书写当代,记录人生,拾取四季流光,留下真情如许。这里,是诗人的精神家园,诗词展台,交友桥梁,是独特的渡船、加油站和学校,六年来,有太多的诗词爱好者从这里登堂入室,太多的诗人从这里走向全国、享誉宇内。这里,有太多的故事足以镌刻进当代诗史的年轮,有太多的美好足以令人一生回味,有太多的感动等着我们诉诸笔墨。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云帆平台特推出六周年庆特别企划栏目——《风雨同舟·我与云帆一起走过的日子》,热烈欢迎海内外云帆诗友拿起手中的笔,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细数您与云帆的缘分,分享您通过云帆平台与天南地北的诗友相识相知的故事,回顾您为何在众多诗词平台里选择云帆,记录您眼中云帆成长的步伐,也在云帆成长的痕迹里,找寻您自己曾经的影子,用文字小结您这六年来的成长和收获,更请您为云帆平台今后的提级换挡和可持续发展,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2022,我们继续携手并进,以诗词记录新的一年!

本栏目专属投稿邮箱:yfsyh@qq.com

【风雨同舟】云帆平台六周年庆同题访谈录胡迎建:我与云帆这些年


作者简介

胡迎建,字建之,1953年出生于星子。1985年考入江西师大攻读唐宋文学,获硕士学位。历任江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副主任,江西省社科院赣鄱文化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诗学、江西古文献。《江西诗词》主编,兼省诗词学会会长,《江西诗词》主编,中华诗词学会、云帆诗友会顾问。2006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3年聘为江西省文史馆员,兼《江西文史》主编。2015年评为全省优秀社科普及专家。有文史和诗词类著述数十部。



一、请简介一下您走上旧诗写作之路的历程,并回顾您是何时何地何因与云帆结缘的?是投稿、诗友推荐、云帆主动邀约,还是其他?您与云帆编委会的哪一位或几位有过接触?线下有没有见过面?见过几次面?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答:我作旧体诗始于二十岁时,1973年春我迁调型砂矿劳作,涂鸦几十首,主要是哀叹身世、苦役劳作以及描写鄱阳湖风光之类。我的父亲与舅父徐奠磐均是我进入诗词道路的领路人,使我得以初粗格律与用韵。后来考入九江师专,教写作课的周平迅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他的诗作,可是当我携己作向他请教时,他很认真地告诫,你们年轻人不要做诗,没有什么好处。这也许是他当年倒霉的教训。我后来考上江西师大,师从胡守仁、陶今雁、朱安群三先生学唐宋文学。先生督促学生作诗,教我明白作诗有途径。陶今雁先生教杜甫诗之章法,并说:“若作诗,须从杜诗入。”胡守仁先生教韩诗,他作诗拜倒在韩昌黎、黄山谷两家。朱安群先生讲唐宋诗之比较,使我们明白了宋诗为唐诗一大变,而变之枢纽即在杜甫开创的变调,韩愈为接力棒,力破盛唐余地。近人学诗重在门径,师从某几家。以同光体诗派一些重要人物为例,陈三立师法韩愈、黄庭坚入手,郑孝胥师法韦应物、梅尧臣,而陈衍师法白居易、陆游,陈曾寿师法韩愈、李商隐。有的人以为熟读《唐诗三百诗》即会写诗,我以为不然,真正要想作诗有成就,一定要学有所本,从摹到创,先从一两家入手,如法名帖,打下基础,然后广采诸家。我早年即犯了泛学的毛病。


从杜甫入手是好办法,因为杜诗有章法可循,开后人无数法门。李太白诗飘逸奔放、苏东坡畅快旷放,但李、苏以才气为诗,难以效法。杨万里认为:苏东坡、李太白诗无待于诗法,神明变化不测;杜少陵、黄山谷诗有待于法而又不依赖于法。有门可入,有法可循。(见《诚斋诗话》)


六年前,曹初阳创办《云帆》公众号,我很高兴。曹初阳是星子人,他家族中有清乾隆间的著名诗人曹龙树,是我崇拜的诗人之一。我在星子编县志时就读过曹龙树的诗文。虽说我的祖籍是都昌,但我出生于星子,可说是与曹初阳是老乡。不过认识他也只是在他创办云帆之后,是在一次诗词研讨会期间。他不多言,但踏实,干练。我为这位青年人高兴,有眼光,有事业心。抓住了新媒体,锐意精进。随着云帆在全国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也为之欣喜,觉得也为江西人争了光。自他将我拉入云帆群之后,我也有时投稿,有时直接投给他。不过,我投稿次数不多,因为怕占据了版面,更多机会让其他云帆诗友发表作品。还认识一位云帆编委、女诗人璐雨,并未见过面,只知道她是瑞昌人,在九江工作。曹初阳有时安排她负责我的作品的编排,其认真态度让我敬佩。


二、请简介您的作品(诗词曲赋联)和理论文章在云帆平台发表的情况,有哪些作品在云帆发表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反响?这些反响是否对您的作品风格和创作热情有正向影响?云帆有句广告词: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诗词,有诗词的地方就有云帆,从这个意义上说:与云帆相伴的日子也就是与诗词为伴的日子,您是否认同?过去的六年,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反映网络诗词生态最重要的一扇窗口,您认为,这六年来,诗词创作生态、您个人创作风格和兴趣有哪些变化?您怎么分析这种变化?


答:我在云帆上发表诗词赋不算多,未发表过散曲。理论文章占用版面多,应让当代更多诗论家发表,所以我未投过理论文章。我在创作方面成就也不高,估计也没有什么反响,我的主要精力在古籍整理与研究专著方面。不过,云帆的每一辑我还是关注的,高手如林,不少是我熟悉的诗友,读其作品,如晤其人。我认同这一提法,“过去的六年,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反映网络诗词生态最重要的一扇窗口”。快捷,直观,是相陪伴的最好工具。其影响在微博、网站之上。至于说到这六年来,诗词创作生态、个人创作风格和兴趣的变化还谈不上,不过,我由于退休后空闲时间多了些,近些年来用更多精力于诗词创作方面,自觉还是有些进步,活到老,学到老。对于诗词发生发展的一些理论问题,对于诗词经典体会更多了些。


三、您认为当代旧诗的写作存在哪些圈子、流派和风格?都有哪些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品?您自己属于这当中的哪一类人?旧诗作者是否呈现出职业和年龄上的特征?旧诗主要的读者对象是哪些人?云帆定位于专业服务于旧体诗词创作和理论研究者的小众平台,您认为云帆平台在目标受众的精准传播上做的怎么样?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答:旧体诗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圈子,并互相交叉着。有人游走于多个圈子中,也有的只恪守在一个圈子中。中国最大的诗词组织方阵中华诗词学会及其各省诗词学会是最大的的圈子。有人认为这些学会是老干部为主体,真是大误会。学会多年来,网罗了中国大多数能手,高手。还有一些民间性的诗词社团,有的得到爱好诗词的大款在财力上的支持。还有克隆版的学会如中华诗词协会之类。这类组织,要么阳春白雪,要么泥沙俱下。从诗词体式来看,除综纳诗词曲内容的诗词社团外,还有专门以词或曲创作为主的组织,如江苏武进南风词社、山西黄河散曲社。现在写散曲的人也多了起来,各省均成立了散曲工作委员会,统属于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从年龄段来看,全国有不少省市老年诗词社团,多设置于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如上海的枫林诗词社、云南老干部诗词学会,办有《老兵诗刊》,后改《春城诗词》。长春老年大学有胜春诗社;江西老年大学有枫叶文学社。多成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海外诗词社团,与国内诗词社团的联谊,作为外部因素起过促进诗词复兴的作用。如美国四海诗社、泰国泰华诗学社、马来西亚槟城诗社、新加坡新声诗社,他们纷纷与国内诗词社团建立联系。新加坡新声诗社后来建立全球汉诗总会,但随着张济川先生物故,主要活动基地转移至深圳。我因为也担任了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前年十月到了澳大利亚,真切感受到海外华人对诗词的热爱,他们也迫切希望与国内诗人组织建立联系。


在台湾,据《中国时报》1992年6月18日报导,全岛保持活动的诗社有560个,但这个数量有可能夸大。1998年,花莲诗学社举行全岛联吟大会。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老一代诗人的陆续去世,海外诗坛反而消歇了许多。不过,我认为有独特风格带有地域特色的诗词群体与流派尚有待形成。诗史研究者一般认为,流派的构成,不外是三大条件:负有众望的领袖人物;相近诗风的群体,或在某一地域、楬橥艺术倾向的宣言式的选本或总集。目前虽有流派的雏形,但未见什么影响。诗坛的繁荣,必须是多种流派形成之时,所以,我们还必须呼唤、催生流派的出现。


四、微信公众号在网络诗词论坛日渐式微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当代诗词在网络传播最重要的载体。但短视频异军突起,网络生态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深阅读的诗词如何与快时尚的即时交互式短视频创造性有机衔接,是摆在每一个诗词类微信公众平台面前共同的难题,对此,您怎么看?您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答:这方面我缺乏认识与研究。


五、过去六年云帆组织了一系列的诗词雅集、采风、诗旅研学活动,您认为有哪些优缺点?未来线下交流要做到更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您是否愿意参加我们这样的线下活动?如果可以,请展开来谈一谈。


答:这方面云帆如何运作,我了解不多。


六、云帆有许多自办栏目,请您指出您最喜欢的三个栏目?为什么?您觉得云帆还可以办哪些自办栏目?


答:云帆中的诗词年鉴、云帆荐读、风雨同舟等栏目办得不错。


七、您怎么看待云帆的公益性?云帆对当代诗词以艺术的眼光甄选和推广,对90后、00后诗人的挖掘和扶持,对诗友创作水平的提升,以及对诗词的普及和高频、精准传播,做了一些工作,上述各项,您最看重的是哪点?能展开来谈谈吗?云帆正在招募更多的诗词导师,以线上和线下多种个性化的方式推进“诗词六进”,您是否愿意成为云帆平台的诗词导师团成员?


答:我最看重的是:云帆对诗友创作水平的提升,以及对诗词的普及和高频、精准传播。限于年老,以及主编两个刊物《江西诗词》《江西文史》,已是够忙了,没有时间作导师团成员。


八、有人说云帆是桥梁是纽带是渡船,通过云帆平台您认识了哪些新的诗友,您有哪些新的收获、新的发现?未来在云帆平台在以诗会友等诸方面,您认为还有哪些有待提升的地方?


答:我以前对江西本省的诗友认识比较多,通过云帆,认识了全国更多的诗友,还有的是海外诗友。



九、您的作品具有哪些特质?能否结合一两首具体作品做一番自我解读?


答:我力争不说套话,力避陈词滥调。追求雅而不涩,贵情真而不滞实,贵新意。前年我的《中秋夜望月》:“出门仰望玉盘移,遍洒清光慰别离。神秘面纱全揭露,冰寒坑窟莫猜疑。不妨妙境滋情永,早有飞船载客窥。多少星球如芥末,无边宇宙更探奇。”会昌诗词学会会长戴石金说:“以前所见望月诗几乎都是写离愁别绪,而君此律角度新颖,重点放在神秘,继而拓展到宇宙之奇奥。”今年所作《中秋青山湖畔赏月二首》第一首:“湖山寂寂隐忧煎,桂影冰轮惜渐偏。中夜何人寻路远,清辉沐我祛心寒。疫情更毒惊犹峻,列国围攻枕未眠。月镜如能照妖现,消灾迎得福无边。”由清辉普照全世界,联系到疫情与国际形势。第二首:“家分离夜月团圞,皎皎当空大玉盘。碧宇澄清云汉邈,平湖辉映水痕残。为人慈母聊殚力,逢此良辰未共观。能有视频如咫尺,关山千里得心安。”内人在沪照料外孙女。写个人家庭的分离,因月圆而伤感。诸家评说:“情怀高远,忧国忧民。”还有人说:“才子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造境亦是境,十分贴切感人。”“浓浓的家国情怀溢于字里行间,感佩殊深。”“忧国念家,情怀深厚,令人敬佩!”“中秋月夜,家国情深。清辉逸韵,醉眼沁心。”“情景逼真!忧国思亲之心,跃然纸上!师母不在身边,只能在视频中相慰!”“佳作分享。明明是美美的一幅湖山寂寂赏月图画,却浸透着诗人赤子般的浓浓酽酽的家国情怀。疫情,国情,亲情,儿女情,与中秋明月的诗情画意融合得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这种融合功力非大师级诗家不能为也!”“意境深沉,忧民胸臆溢于行间,当我辈学习。”“两首皆佳,之一特有新意,之二写实,情深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