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消息,在全球产业重大调整之际,深圳又有企业利刃出鞘,宣布一批重磅产品和计划:
首先是终结者: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关键的时期,比亚迪召开线上发布会,正式推出全新的磷酸铁锂产品——“刀片电池”,将彻底终结新能源汽车安全痛点,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
第二个是重塑者:华为。在人工智能快速推进中,华为召开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宣布2020年投入2亿美元推动鲲鹏计算产业发展,已有160万华为云开发者,华为将携手全球开发者和产业伙伴,基于鲲鹏处理器多核、高并发的优势,为世界提供充裕且经济的算力,开拓万亿级的计算产业大蓝海,共享数字经济的红利;发布计算视觉计划,持续挑战视觉模型等三大问题;宣布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正式开源,赋能开发者昇腾万里。此外,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向联合国提议对互联网的运作方式进行彻底改变。华为与国有企业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以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T)在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共同提出了核心网络技术的新标准,称为“新IP”。
第三个是开创者:柔宇。在伴随AI、5G、HMI技术驱动的IoT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导下,“一芯一屏”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之际,柔宇发布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携手中兴打造5G时代折叠屏手机新体验。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3月25日,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颁发了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据统计,深圳斩获奖项占全省的22.9%,彰显了深圳科技创新的深厚实力和强劲发展态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创新者们:深圳除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外,一批深圳本土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在获奖名单中尤为亮眼。在技术发明奖类目中,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参与“视频的深度表征与识别技术及应用”获得一等奖;在科技进步奖类目中,来自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团队凭借“三维环境智能感知系统研发及应用”项目,摘得了特等奖。来自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团队,凭借各自项目摘得一等奖。
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
彻底终结新能源汽车安全痛点
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
2020年3月29日,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宣布正式推出“刀片电池”。凭借对行业深刻的战略前瞻,强大的创新能力以及深厚的技术积累,比亚迪交出了“刀片电池”这一答案。“刀片电池”拥有其他动力电池无法企及的安全性,并且兼具长寿命和长续航,它的诞生重新定义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 引领了全球动力电池安全新高度。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刀片电池’体现了比亚迪彻底终结新能源汽车安全痛点的决心,更有能力将引领全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重回正道,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
超级安全 解决新能源车安全痛点
“针刺穿透测试”是行业内公认的对电池电芯安全性最为严苛的检测手段。这一测试要求用钢针将动力电池电芯刺穿,造成电芯内部的大面积短路。比亚迪在发布会当天播放了一段对比三种电池针刺实验的视频回应了之前网络上对于刀片电池超强安全性的质疑。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下,三元锂电池在针刺瞬间出现剧烈的温度变化,表面温度迅速超过500℃,并发生极端的热失控——剧烈燃烧现象,电池表面的鸡蛋被炸飞;传统块状磷酸铁锂电池在被穿刺后无明火,有烟,表面温度达到了200℃~400℃,电池表面的鸡蛋被高温烤焦;比亚迪“刀片电池”在穿透后无明火,无烟,电池表面的温度仅有30-60℃左右,电池表面的鸡蛋无变化,仍处于可流动的液体状态。这一结果足以证明“刀片电池”彻底摆脱了传统动力电池可能会发生的“热失控”的噩梦,其安全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对于比亚迪刀片电池在针刺实验中的表现,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分析指出刀片电池的设计使得它在短路时产热少、散热快,评价刀片电池的表现“非常优异”。
创新结构 突破磷酸铁锂电池组能量密度瓶颈
比亚迪“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在成组时可以跳过“模组”,大幅提高了体积利用率,最终达成在同样的空间内装入更多电芯的设计目标。相较传统的有模组电池包,“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了高能量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
在大幅提升系统质量能量密度以及体积能量密度的同时,由于去掉了“模组”这一层中间结构,使得电池系统的复杂度大幅下降,由此也带来了更高的产品稳定性和更低的故障率,给消费者带来了兼具高安全以及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兼弗迪电池董事长何龙表示:“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方案,相信大家很快就能看到、听到刀片电池更多精彩的消息。”
强强联手 首发搭载中大型高端轿车比亚迪汉
据王传福先生现场透露,刀片电池只在比亚迪汉纯电车型搭载应用,其他车型暂无规划。比亚迪汉EV作为统领“王朝家族”的旗舰级轿车,其综合工况下的续航里程达到605公里,百公里加速3.9秒,在整车设计特别是内饰部分演绎出全新的家族设计语言,描绘了比亚迪品牌朝向豪华与科技不懈创新的未来。(内容来源:比亚迪)
华为宣布2020年投入2亿美元推动鲲鹏计算产业发展,已有160万华为云开发者
[中国,深圳,2020年3月27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上,华为宣布“沃土计划2.0”的进一步举措,将在2020年投入2亿美元推动鲲鹏计算产业发展,并公布面向高校、初创企业、开发人员及合作伙伴的扶持细则。同时,华为携手腾讯游戏启动在鲲鹏领域的全面合作,并与麒麟软件、普华基础软件、统信软件、中科院软件所共同宣布基于openEuler的商用版本操作系统正式发布,加速鲲鹏相关技术在各行业的落地和应用,为数字经济提供坚实的底座。
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发表主题演讲
进入智能时代,摩尔定律放缓,传统计算模式已无法满足所有应用场景的需求,世界需要异构、云边端协同且无处不在的多样性计算。未来十年是计算架构创新的黄金十年,多样性的计算架构创新需要每一位开发者参与进来。
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在《与全球开发者共成长,共赢计算新时代》主题演讲时表示:“开发者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创新的引擎和产业生态的灵魂。华为去年发布了沃土计划2.0,计划5年内发展500万开发者,目前华为云开发者已经增长到160万。我们将携手全球开发者和产业伙伴,基于鲲鹏处理器多核、高并发的优势,为世界提供充裕且经济的算力,开拓万亿级的计算产业大蓝海,共享数字经济的红利。”
发布基于鲲鹏的开发工具或平台,打造顺畅的开发者体验
为了让每位开发者用上并用好鲲鹏,华为在大会上发布了CloudIDE开发环境服务、鲲鹏加速库和开发者社区:
- CloudIDE:作为华为云DevCloud开发平台组件之一,CloudIDE是轻量化的基于Web的集成开发环境服务,支持鲲鹏原生和多语言,打通了开发态和运行态。目前,已有超过40万用户在DevCloud上开发了超过50万个项目。2020年,CloudIDE对所有鲲鹏实例全年免费。
- 鲲鹏加速库:鲲鹏加速库分为基础,压缩,加解密,存储,多媒体五大类,应用开发者可以在代码修改量不到1%的情况下,将性能提升大于10%甚至在加解密等场景下将性能提升超过100%。
- 鲲鹏开发者社区:汇聚集了全栈软硬件知识、鲲鹏产业资讯、政策发布、认证查询等信息,并提供全天候7x24H的专家在线服务。
携手腾讯游戏等产业伙伴展开在鲲鹏领域的全面合作
在本次大会上,华为宣布了与腾讯游戏的战略合作,基于鲲鹏处理器在端云同构的性能优势等进行联合创新。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马晓轶表示:“我们很高兴和华为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我们将结合双方优势推进在移动云游戏、游戏引擎等方面的合作。在移动云游戏方面,我们打造了腾讯云游戏GameMatrix平台,我们将充分利用华为鲲鹏处理器强大算力,构建行业领先、高质量和低成本移动云游戏解决方案。”
宣布“沃土计划2.0”进一步举措及人才扶持细则,将于2020年投入2亿美元
华为在去年发布了沃土计划2.0,计划五年内投入15亿美元推动产业发展。今天,华为宣布2020年将投入2亿美元,并公布了针对高校,初创企业,开发人员及合作伙伴的人才扶持细则:
- 高校教研扶持:面向高校,提供1亿人民币的扶持金额,包括人才培养,云资源及样机支持,同时华为与教育部签署3年协议投入10亿人民币,共同推进人才的培养。
- 初创企业及开发人员扶持:面向初创企业及个体开发人员,以云资源及线下活动的方式发放1亿人民币的补助,每家初创公司最高可获得75万人民币的云券。
- 合作伙伴发展扶持:面向合作伙伴,提供6亿人民币的扶持总额,其中3亿人民币一次性研发费用补贴,3亿人民币的云资源。
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取得重大进展
华为坚持以“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策略推动鲲鹏计算产业发展,在产业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取得重大进展。
- 硬件开放:华为聚焦做好处理器、板卡和主板等,使能合作伙伴优先发展自有品牌的计算产品整机。目前全球已经有11家整机厂商基于鲲鹏主板推出自有品牌的服务器及PC产品。
- 软件开源:2019年12月31日,openEuler社区正式上线。今天,openEuler 20.03 LTS版本也正式上线,麒麟软件、普华基础软件、统信软件、中科院软件所宣布发布基于openEuler的商用版本操作系统。
- 使能合作伙伴:截至目前,华为与产业伙伴联合成立了15个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与600多家的ISV伙伴推出了超过1500个通过鲲鹏技术认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金融、政府与公共事业、运营商、能源等行业。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于2020年3月27日-28日通过华为云网上直播,这是华为面向ICT(信息与通信)领域全球开发者的年度顶级旗舰活动。大会旨在搭建一个全球性的交流和实践平台,开放华为30年积累的ICT技术和能力,以“鲲鹏+昇腾”硬核双引擎,为开发者提供澎湃动力,改变世界,变不可能为可能。
华为发布计算视觉计划,持续挑战视觉模型等三大问题
[中国,深圳,2020年3月28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第二天,华为全面分享在计算视觉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全球开发者可通过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开源代码,进一步开展AI的研究、开发和部署。同时,华为发布计算视觉研究计划(以下简称视觉计划),并邀请全球AI专家参与研究。基于华为昇腾AI处理器的Atlas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将为该计划提供强大算力支撑,研究成果将在华为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实现并开源给业界,让全球AI开发者以此为基础持续创新、不断突破边界、共同打造无所不及的智能。
开放华为计算视觉基础研究成果
投资基础研究是华为AI战略的重要部分,华为致力于在计算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决策推理等领域构筑数据高效、能耗高效、安全可信、自动自治的机器学习基础能力。
面向全球开发者,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计算视觉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田奇教授分享了计算视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华为在计算视觉领域围绕数据、知识和模型三大方向,大力投入基础研究,过去两年已在AI顶会CVPR、ICCV、NeurIPS、ICLR等发表80余篇论文,并取得多项业界领先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已通过学术论文和算法代码开源等形式公开给业界,我们欢迎全球AI开发者基于华为已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开展AI的研究、开发和部署”。
发布华为计算视觉研究计划、助力每一位AI开发者
华为计算视觉研究计划
在当前研究基础上,田奇教授发布了华为计算视觉计划,“华为将继续加大投入计算视觉的基础研究,不断挑战计算视觉领域三大问题,包括如何从海量数据中高效挖掘有用的信息、设计高效的万物识别视觉模型,以及表达并存储知识以迈向通用智能“。华为视觉计划围绕三大方向,共有六大子计划,包括:
• 数据冰山计划:以极少量标注数据撬动海量无标注数据,支撑小样本场景下模型训练
• 数据魔方计划:利用多种模态相互辅助、增强模型在实际场景的学习能力
• 模型摸高计划:构建云侧大模型,刷新各类视觉任务性能上限
• 模型瘦身计划:打造端侧高效的计算模型,助力各种芯片完成复杂推理
• 万物预视计划:设计视觉预训练任务,打造视觉通用模型
• 虚实合一计划:在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中,将计算视觉引向真正的人工智能
同时,田奇教授表示,“我们欢迎全球AI研究者加入华为视觉计划,共同创新、探索未来。华为Atlas人工智能计算平台的超强算力将全面加速视觉计划开展,研究成果将在华为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上充分实现并开源给业界,助力每一位AI开发者“。
华为在2018年华为全联接大会上首次发布AI战略,重点投资AI基础研究,并协同全球科研机构和开发者共同构建AI生态。本次开发者大会上,华为系统展示计算视觉领域基础研究成果并发布视觉计划,以AI基础研究和开放创新全面支持全球开发者探索未来,不断突破边界,共同打造无所不及的智能。
华为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正式开源,赋能开发者昇腾万里
[中国,深圳,2020年3月28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第二天,华为宣布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在码云正式开源,企业级AI应用开发者套件ModelArts Pro在华为云上线,同时展示了各行业合作伙伴基于华为人工智能计算平台Atlas的云边端全场景开发实践。至此,华为在2018年全联接大会上发布的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已面向开发者全面落地。
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正式开源
华为MindSpore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陈雷教授宣布华为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在码云正式开源,并将致力于构筑面向全球的开源社区,持续推动AI软硬件应用开源生态繁荣发展。
华为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正式开源
MindSpore着重提升易用性并降低AI开发者的开发门槛,陈雷教授表示,“MindSpore原生适应每个场景包括端、边缘和云,并能够在按需协同的基础上,通过实现AI算法即代码,使开发态变得更加友好,显著减少模型开发时间,降低模型开发门槛。通过MindSpore自身的技术创新及MindSpore与华为昇腾AI处理器的协同优化,实现了运行态的高效,大大提高了计算性能;MindSpore也支持GPU、CPU等其它处理器”。
发布业界首款企业级AI应用开发专业套件ModelArts Pro
针对行业AI应用开发者,华为云通用AI服务总经理袁晶发布了业界首款企业级AI应用开发专业套件ModelArts Pro。华为云ModelArts Pro定位为企业AI生产力工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行业AI落地方式,将算法专家的积累和行业专家的知识沉淀在相应的套件和行业工作流(workflow)中,真正实现赋能行业AI应用开发者,全面提升行业AI开发效率和落地效果。ModelArts Pro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助力企业构建AI能力,赋能不同行业的应用开发者,让AI变得触手可及。
全面展示合作伙伴基于华为Atlas人工智能计算平台的全场景开发实践
华为Atlas领域数据中心业务总经理张迪煊面向全球AI开发者,分享了各行业合作伙伴基于华为Atlas人工智能计算平台的端边云全场景开发实践,并深度解析了打造高密云侧AI推理方案的性能优化过程、云边协同支持高效边缘推理以及极致低功耗端侧推理的开发经验。华为已与数十家伙伴合作,推动基于华为昇腾AI处理器的Atlas系列模块、板卡、小站、服务器在智慧交通、智慧电力、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数十个行业落地。同时为了进一步丰富华为AI生态、支撑开发者自定义算子,张迪煊
在大会现场启动了高效算子开发工具TBE的正式公测,并计划激励100家以上贡献算子的高校和合作伙伴、充分释放昇腾AI处理器的算力潜能。南开大学李涛教授现场演示了基于Atlas 200 DK的视网膜筛查病变检测的AI应用。依瞳科技李劲博士分享了基于华为Atlas的开发实践,并推出了业内首个支持华为昇腾910处理器的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异构平台。
在2018年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首次发布了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包括芯片、芯片使能、训练和推理框架和应用使能全堆栈方案,可在公有云、私有云、各种边缘计算、物联网行业终端以及消费类终端等全场景部署。本次开发者大会上,华为系统展示了该解决方案的最新进展,尤其是面向开发者的具体落地成果,全面支持全球开发者更好地开发AI应用,让AI真正解决各行各业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价值,也让全球AI产业和生态更加繁荣。(内容来源:华为)
厉害了!华为要重塑互联网,
让世界彻底摆脱美国控制
【导读】新的架构将使尖端技术成为可能,但西方国家担心互联网服务被更多控制。华为表示,新技术的部分内容已经在建设中,这些元素已经准备好进行测试。
近日,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向联合国提议对互联网的运作方式进行彻底改变,该提议声称能够实现全息图和自动驾驶汽车等尖端技术,但批评人士称,这也将把威权主义纳入支撑互联网的架构。华为与国有企业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以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T)在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共同提出了核心网络技术的新标准,称为“新IP”。
华为表示,在多个国家和公司的帮助下,新网络架构的部分技术已经在建设中,但不愿透露参与国家和公司的名字。该公司还表示,这些元素将在2021年初测试完毕。在一份由英国《金融时报》获得的演示文稿和一份官方标准提案中华为将支撑全球网络的现有互联网基础设施——即众所周知的TCP/IP——描述为“不稳定”和“远远不足”,无法满足2030年前数字世界的要求,包括自动驾驶汽车、无处不在的物联网和“全息传感传送”。
相反,中国的提议建议国际电联采取“着眼长远”,并“为未来网络承担自上而下的设计责任”。
(来源:蓝血研究,作者:冰川松鼠)
柔宇发布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
携手中兴打造5G时代折叠屏手机新体验
2020年3月25日,柔宇科技举行了“2020年柔宇技术大会暨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此次大会以“柔性视界 折叠未来”为主题,以在线发布的形式面向全球媒体、合作伙伴及广大用户开放。
大会现场,柔宇科技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博士展示了全新升级的柔宇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并重磅宣布与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和智能终端提供商中兴通讯达成战略合作,向中兴提供业界领先的柔性显示技术解决方案,双方将携手推动5G时代全柔性屏在智能终端等领域的快速普及和应用。
全球全柔性屏领域开创者
作为全球第一个推出0.01毫米最薄彩色全柔性显示屏的科技企业,柔宇科技以独特的屏幕和传感技术路线切入市场,被视为全球OLED柔性屏领域的开创者。回顾中国面板产业栉风沐雨的40年发展历程,从CRT显像管、LCD液晶显示屏,到OLED固定曲面屏(被外界也混淆为"柔性屏"),再到当下大热的可折叠OLED全柔性屏,中国面板厂商通过技术攻关、自主创新,完成了从技术追赶到与国外面板龙头企业并驾齐驱的迭代升级。而柔宇更是凭借原创的OLED全柔性屏技术,以及自主建立全球首条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发布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等多个里程碑,正不断助力中国在全球柔性OLED领域实现超越和引领。
万物互联时代到来
当前,伴随AI、5G、HMI技术驱动的IoT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导下,“一芯一屏”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刘自鸿博士在大会上表示,全柔性显示技术打破了传统屏幕固定形态的束缚,实现了在用户手中可靠地自由折叠、卷曲,创造了全新的人与物的交互体验,被视为智慧物联场景下最佳的人机交互方案。在智慧物联生态繁荣生长的当下,全柔性显示技术将催生全新产品,开启全新场景,给人们生活带来全新变革。柔宇将不断进化自主创新的全柔性显示技术,深化"柔性+"战略,不断投入技术研发,致力于为各行各业企业客户提供最佳的柔性解决方案,为广大用户打造更多优质体验的消费产品。
践行自主创新国家战略 开辟独立技术体系
早在2012年,全柔性显示技术还是一片没有航海图的未知海域,技术可行性存在诸多质疑,商业价值尚不明晰。虽然在国际上没有任何经验可循,柔宇凭借对显示技术的深度钻研、市场机会的前瞻性以及果决的行动力,率先成功研发了用于全柔性屏量产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注1]体系,在业界首次实现了全柔性屏的大规模量产和折叠屏手机的上市,开启了全柔性显示产业和下一代智能手机的新篇章。通过开发不同于传统面板厂商的新型材料体系和超低温制程工艺,设计高可靠性的柔性微纳米器件结构、集成电路和模组制程,定制关键生产设备和驱动芯片,柔宇在全柔性显示领域成功开创了崭新的技术路线。
不同于用传统“刚性”或者固定曲面柔性屏的多晶硅(LTPS)[注2]技术来生产制造全柔性屏,柔宇开创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由于采用不同材料体系和不同制程工艺,整体生产流程大为简化,设备投资成本大幅降低,良率显著提高,产品弯折可靠性极强。同时,更低温的工艺环境让材料选择更加广泛、可控性高、技术发展潜力大。除此之外,柔宇还针对自身屏幕技术特点,自主研发了显示电路及显示驱动系统。在这条道路上,柔宇已经掌握了一整套不同于传统工艺的独立全柔性显示技术体系。
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震撼发布
柔宇的创新之路仍在继续,此次公布的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依旧秉承业界最薄厚度,并针对目前全柔性屏应用中的折痕、滑移、弯折后显示失效等主要痛点,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在可靠性、显示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技术升级,多项核心指标达到业界最佳水平。
图:折痕优化,左其他折叠屏,右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
图:膜层分离优化,左优化前,右优化后
在可靠性方面,凭借自主研发的柔宇智能力学仿真模型,可以快速计算测定不同柔性材料、堆叠结构、贴合工艺对全柔性屏性能的影响,还可根据客户需求反向测定符合要求的柔性材料和堆叠结构组合,实现高度定制化生产。在此基础上,柔宇从器件材料、柔性面板和终端整机三个维度,对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进行海量立体多维测试,不仅对近百种膜层材料和完整的显示模组独立进行20万次以上的弯折可靠性实验,还分别对铰链和折叠整机进行极其严苛的可靠性测试,寻找到了全面提升柔性屏可靠性的最佳解决方案,大大改善了折叠屏手机和其他全柔性屏产品的使用体验。
图:各层模组材料经过20万次以上弯折
图:显示模组经过20万次以上弯折
图:整机弯折测试
图:左起扭曲测试、刮擦测试
图:左起拉伸测试、摔落测试
在显示性能方面,针对全柔性屏全新的显示形态,柔宇自主定义了新一代智能显示驱动芯片和电路设计,与第二代蝉翼®全柔性屏相比较,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的亮度提高50%,此外,在其他光学参数,包括对比度、色域、响应速度等,都达到了业内领先的色彩显示效果。对比市面上传统OLED屏,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在30°视角下色偏JNCD(Just Noticeable Color Difference)降低至0.6,亮度衰减优越1.5倍,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无论在任何角度、形态下,都能拥有惊艳的画面表现。
全柔性屏不仅承载着用户对色彩的更高追求,还将赋予智能交互端口更多可能,柔宇也展示了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在形态变化上的广阔空间。同时,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能够承受20万次以上弯折,弯折半径最小可达1mm,整机平整度进一步提高至行业最佳水平。
柔宇此前第二代蝉翼®全柔性屏已于2018年开始量产出货,并应用于全球超500家企业客户的解决方案中,同时应用于旗下2019年第一季度已量产出货的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柔派中。目前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已经进入量产阶段。
“柔性+”战略版图再扩充,柔宇携手中兴探索5G时代全柔性屏智能终端新体验
凭借完全独立自主原创的技术体系,柔宇跨越“平面——固定曲面——全柔性”的技术阶梯,在柔性显示领域占得先机,其日益提高的性能、良率、可靠性和量产能力,也正赢得越来越多合作伙伴和客户的认可。
在此次会议上,柔宇宣布与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兴通讯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充分整合柔宇自主产权的全柔性显示屏、全柔性传感器及配套解决方案和中兴的5G技术领先优势、智能终端产品开发技术。未来,双方将共同探索柔性折叠屏手机这一智能手机新品类,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柔性折叠屏手机的进一步普及。
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端到端5G移动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5G先锋,中兴拥有的5G SEP(标准必要专利)稳居全球前三。2018年,中兴推出国内首款折叠双屏手机中兴天机Axon M,开创了双屏折叠手机这一智能手机新品类。2019年,中兴率先推出国内首款正式公开发售的5G手机中兴天机Axon 10 Pro 5G版,并成为北欧和中东的首款商用5G手机。面向5G时代,中兴致力于打造系列化多形态5G终端产品队列,满足运营商、企业用户和消费者对5G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需求,以完整的5G产品队列赋能千行百业,展现端到端领先实力。
刘自鸿博士表示,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拥有全球领先的通讯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市场开拓能力。柔宇与中兴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在柔性屏智能终端应用领域探索前行,为市场带来形态更加丰富、体验更加优越的创新智能终端。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终端事业部总裁徐锋介绍,作为国内首家推出折叠手机的厂商,中兴基于对未来5G视频应用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的洞察,和柔宇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共同探索柔性显示技术在终端领域的创新应用,为用户带来全新升级的产品体验。中兴终端致力于成为人们美好生活和科技社会无微不至的伙伴,最终实现“有连接的地方就有中兴终端”。
随着柔宇与中兴通讯战略合作的开启,柔宇 “柔性+”战略版图得以再次扩充。据悉,除了智能移动设备外,柔宇已积极致力于将柔性显示技术应用在智能交通、文娱传媒、智能家居、运动时尚、办公教育等多个行业,为用户带来革新的人机交互产品体验。目前柔宇已经与全球500余家企业客户共同合作,包括国际知名品牌如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空中客车Airbus、中国移动、李宁、广汽、丰田、Cleer、PSA、罗格朗Legrand、泸州老窖、深圳机场等,陆续推出了众多创新产品应用,展示了全柔性显示技术带来的更多可能。
新一代折叠屏手机FlexPai®2惊喜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会最后,柔宇还为观众准备了一个惊喜彩蛋。刘自鸿博士手持搭载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的新一代折叠手机FlexPai®2出现在镜头前,实机展示了FlexPai® 2的外观和功能。
直播中能够清晰的看到展开后的FlexPai® 2拥有约8英寸4:3超大全柔性屏,而折叠后也比一代产品更加纤薄美观。此外, FlexPai®2采用创新全闭合线性转轴(Super Seamless & Stepless Hinge,简称3S™转轴)[注3]设计,不仅更精致、更耐磨、抗冲击性更强,而且支持0-180°任意角度弯折驻停,可以随心调整折叠角度,屏幕折叠后,转轴实现完全无缝贴合。
在性能方面, FlexPai® 2也拥有旗舰配置,搭载高通骁龙865旗舰平台,支持5G双模和9个频段,实现全球多区域的覆盖包括中国、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并配备最新一代LPDDR5低功耗内存和UFS 3.0高性能闪存。
新一代全柔性屏、新增的重量级战略合作伙伴、新一代折叠屏手机,柔宇科技在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上,正不断竖起新的里程碑。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柔性+”平台的扩展,柔宇科技将进入发展快车道,在产业链和消费市场中展现全柔性屏的更多价值,让更多大众感受柔性显示带来的全新体验,并助力中国和世界全柔性OLED产业的快速发展。
注1: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全称“Ultra Low Temperature Non-Silicon Semiconductor Process”,是柔宇主导开发的基于非硅材料的一种全柔性屏新技术,是针对全柔性显示技术产业进行的创新突破,它可以使用精简的工艺制程和极低的温度,做到全柔性屏优越的弯折可靠性、高良率和低成本投入,是国际业界第一个成功实现了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出货的技术。
注2:低温多晶硅(LTPS)全称“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Silicon”,是多晶硅技术的一个分支,它被广泛应用于传统的LCD液晶显示屏和固定曲面AMOLED屏产业中,其工艺基于硅材料较为复杂,工艺温度在450度以上,单条产线设备投资成本通常高达数百亿。
注3:全闭合线性转轴(Super Seamless & Stepless Hinge,简称3S™转轴)是为配备全柔性屏应用而研发的柔性转轴,采用柔宇科技独有的无级悬停和展平自锁及折叠后无缝闭合的专利技术,具有轻、薄、平整、无缝闭合、任意角度悬停等多项优势。
(内容来源:柔宇科技)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出炉!
深圳高校和企业摘下多个大奖!
3月25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颁发了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大会颁发了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2项,二等奖12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5项;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9项,二等奖105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批来自深圳的科技创新身影在获奖名单中尤为亮眼。特别是在三大类目里含金量最高的特等奖、一等奖当中,都能看到来自深圳高校或企业的团队。据统计,深圳斩获奖项占全省的22.9%,彰显了深圳科技创新的深厚实力和强劲发展态势。
在自然科学奖类目中,来自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团队凭借“高安全性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研究”项目,摘得一等奖。
在技术发明奖类目中,来自深圳大学的多位学者参与的“重大基础设施结构形变精密三维测量技术与装备”项目,摘得一等奖。还有参与“视频的深度表征与识别技术及应用”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一等奖。据悉,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乔宇团队牵头完成的“视频的深度表征与识别技术及应用”项目,在短视频运动语义抽取、视频长时序列建模、内容识别理解等方面发明创新技术,赋予AI既能“看得懂”,又能“认得准”,同时还能“算得快”的能力,实现对复杂、海量视频的高精度识别及快速处理。
该项目成果在智慧城市、智能终端等领域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应用,在全国以及新加坡、中东等海外市场落地。
在科技进步奖类目中,来自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团队凭借“三维环境智能感知系统研发及应用”项目,摘得了特等奖。来自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团队,凭借各自项目摘得一等奖。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DJI 大疆创新获科技进步特等奖
DJI 大疆创新凭借“三维环境智能感知系统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殊荣。这个备受关注的奖项,在过去几届分别由华为、腾讯与港珠澳大桥项目获得。
01 大疆获奖技术 “眼观多路”保障安全
安全可靠、灵活高效、容易操作是衡量无人机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而灵敏、精准、全方位的环境感知,则是提高安全的前提。
大疆此次获奖的“三维环境智能感知系统研发及应用”技术,攻克了无人系统自主导航过程中的跟踪、定位与避障难题,降低了无人机的操作难度,保证了飞行安全。
这项技术的核心,包括多视觉传感器信息融合的三维图像获取、精准视觉测距、障碍物的检测与躲避、场景语义分割、三维环境视觉建图、路径规划与自主导航等技术创新。
通过传感器、相机、卫星定位系统等协同工作,能够提供实时图像和定位等信息,构建无人机周围的三维地图。这意味着它可以“看见”多个方向,不用人为操作就能自主躲避建筑、树木等障碍物,还可以规避飞行前方的障碍,提前防止碰撞的发生。
一直以来,大疆在稳定系统、飞控设计、智能电池、自动返航、电子围栏等系统上不断深化技术,帮助每位渴望体验飞行乐趣的创作者降低操作门槛。而在智能感知领域的关键突破,进一步完善了大疆的飞行安全体系。
02全球应用 赋能多地硬核抗疫
目 前,大疆创新旗下的主力无人机产品均能实现三维环境智能感知。随着大疆产品在各地的广泛使用,这项技术成果也被普及至北美、南美、欧洲、日本、东南亚等 地。场景语义分割技术,提升了无人机在极限工作条件下的可靠性,极大地拓展了无人机的作业场景,实现了无人机边缘计算的突破;灵活高效的神经网络推理框 架,完成了智能无人系统边缘计算的AI部署。
技术算法的提升,在航拍、巡检、喷药,乃至电力、测绘、建筑、消防、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专业应用场景中,让不同岗位的技术人员都能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安全和便捷。
面对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使用无人机进行科技抗疫的经验在世界各地也得到推广。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美国等地,开始使用大疆无人机巡逻街道、公园等公共场所,协助执法人员喊话宣导、科普防疫知识、疏散聚集人群。
无人机抗疫方案创新可行,不仅大幅提升了巡查效率,同时有效避免了防疫工作者与居民交叉感染的风险。
03 深耕多年 以创新实力霸榜
大疆一直坚持创新和实干,在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领域深耕多年,此次获奖的智能感知系统已获得 36 件发明专利授权,形成了核心专利技术壁垒。
近年来,大疆的工程师们不断突破技术难题,凭各类科研成果和应用实力霸榜。
Fast Company 曾将大疆创新评为消费电子行业全球十大最具创新力企业之一,居谷歌、特斯拉之后,位列第三。2019 年,大疆创新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入选中国人工智能 50 强榜单,成为首批四家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之一。同年,大疆荣获 2019 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这也是中国企业在国际机器人学术顶级荣誉上的全新突破。(内容来源:DJI大疆创新 )
奥比中光获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奥比中光申报项目“3D视觉芯片及全平台兼容的高分辨率光学测量系统”,获得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D视觉芯片及全平台兼容的高分辨率光学测量系统”涉及光学、视觉、算法软件、硬件、互联网等多个领域。此次获颁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对奥比中光3D感知核心技术在自主研发和产业应用上取得的国际领先地位的充分肯定。该获奖技术打破了欧美在商业化3D传感技术上的垄断,填补了国内3D传感器产业的空白,对于促进我国自主核心算法芯片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
△ 奥比中光3D视觉传感器系统架构图
项目研发期间,奥比中光完成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奥比中光自主研制出了基于SoC结构内置3D视觉芯片的高分辨率传感系统,该技术利用前沿的单晶片系统(SoC)技术,将硬件的控制器、微处理器、图像信号处理模块以及外部设备接口都集成在同一个芯片中,真正做到3D视觉专用SoC芯片通用化。另外,奥比中光自主研发出一种能够实现高精度、高稳定性深度图像视频输出的算法,该算法攻克结构光散斑算法设计难题,研究高分辨率、低功耗、高精度深度计算方法和三维成像算法,并将该算法固化到芯片内部,有效提升运算速度,降低功耗。除此之外,奥比中光还开发出一套3D传感系统SDK和中间件,通过自主研发3D传感器SDK算法和中间件算法,使得中远距离的RGB-D深度图像精度大幅度提高,从而有助于实现移动终端更精确的3D环境感知功能。
△ 奥比中光微型化嵌入式3D测量模组
奥比中光自主研发的AI 3D视觉技术,让智能终端能够像人一样真正感知外界,实时获取高精度三维信息,是万物互联时代AI产业的关键性技术。成立7年时间,奥比中光掌握了3D感知全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目前,该领域全球专利申请量近700件,和微软、英特尔共列行业全球前三。(内容来源:奥比中光)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