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这些你应该知道的福建说唱,其实是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你以为我们要说的是《中国新说唱》吗?

NONONO

今天要讲的此“说唱”非彼“说唱”

这里没有饶舌 没有battle

那么,今天的说唱“skr”啥呢?

是一人一桌

说尽人间百态

唱出红尘万丈

是我们大福建

民族民间艺术的一个门类

今天,福建现代艺术家们

依然用他们的执着付出

延续着这些古老艺术的顽强生命力

一人一桌 福州评话

人们都只知苏州评弹,却少有人知福州评话。一醒木一竹箸一片铙钹,一段评话说古论今,正应了那句“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毛钦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福州评话传承人。16岁时,他师从福州评话“三老”之一的苏宝福,在从事评话说唱的七十年里,毛钦铭熟记近百本传统话本,同时自己还改编创作,因为能说唱武侠公堂青衣等各门类的评话,被人称为演出多面手,真可谓是福州评话界里的“张震岳”。

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娱乐项目越来越多,能静下心来听评话的人少了,从事评话艺术的人自然也不多了。幸好,近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增大,福州市曲艺团定期对毛钦铭的福州评话进行影像存档,也算是为保护评话增添了一分保障。

诉说着岁月的一路风尘,收纳着福州的人文脉络和传统,福州评话在福建民间一直在传续,它们用自己特有的形态,在传诵着那些并不遥远的传说。

泉州南音两世音缘

如果说福州评话注重的是“说”,那么泉州南音注重的便是“唱”了。悠扬的歌唱伴着各种乐器的演奏,咿咿呀呀的调子软软地敲打着听众的心,这便是南音的魅力。

苏统谋,南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十岁拜师学习南音,到如今已是育人之师,他最担心的便是南音的传承,他担心“传承者很少,乱传更糟糕”。

为此,没有任何写作经验的他,在退休之后专门从事南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十几年来出版了《指谱大全》、《弦管指谱大全》等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成为南音爱好者的学习教材,也让世界能够更方便的了解南音和南音文化。

古稀之年的苏统谋依旧在为南音传承保护而努力,新一代的南音人也在不断成长,青年演员庄丽芬就是其中的一员。

庄丽芬十二岁开始学南音,为了纠正自己的家乡口音,变成传统南音演唱的口音,她花了整整六年才做到。她也曾想过放弃,但自己骨子里的倔强和对南音越来越深刻的爱让她坚持了下来。

2009年10月1日,被誉为“中国音乐史活化石”的南音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人说,这是南音传承与发展的新机会,但是当庄丽芬看到台下时常坐着的都是一些年纪比较长的一些观众时,她明白了,传承南音缺少的是年轻的力量。

于是在2015年10月,庄丽芬带着南音新作《凤求凰》归来。这次作品的创新,除了在传统曲牌中做一些改变,也在舞台灯光和舞美方面做了很大突破,音乐和视觉上极具冲击力,使得《凤求凰》成为南音第一个,具有完整剧情的创新力作。

《凤求凰》的创新演出很成功,台下观众里开始出现了许多年轻的面孔,而到校园给孩子们教学南音也成了庄丽芬的日常。

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虽然传承南音的道路并不容易,庄丽芬开了个好头,相信这个美丽的开始一定会结出美好的果实。

繁花似锦 漳州锦歌

泉州南音在创新,而与泉州南音并称为“闽南民间姐妹艺术之花”的漳州锦歌,同样在进行着创新尝试,而这个创新的发起人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锦歌的传承人王素华。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还算是曲艺新秀的王素华,就将锦歌带到新加坡等地演出,让海外华人听到了不一样的锦歌,也让漳州锦歌的声音走向了世界。

但如同其他说唱艺术的现状,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锦歌让王素华很担心。为了让锦歌能引起年轻人的关注,她跟师兄石耀辉、锦歌研究专家沈丽水一起收集整理的锦歌旧曲本,创作新剧本。

《台湾阿婆看女排》《人民心中的110》这些富有漳州时代特色的锦歌曲目,就是王素华创作并带到了全国的舞台上。

王素华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新的传承者会涌现出来,会将古老的锦歌艺术继续发扬光大。而她也会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前行,做每一位传承者身后的一个小小粉丝。

福建各地的说唱艺术

有历史传承 有文化积淀

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同年轻人认知中的“说唱”

或许形式上大不相同

其魅力却不应该被取代

只要多加了解

我们便能感受到

来自福建传统说唱艺术

扣人心弦之美

今晚21:10

《海峡艺术名家之星光璀璨》

带你认识“福建新说唱”

东南卫视官方微信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