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0月1日,《西游记》之“除妖乌鸡国”在央视首播,取得了极好的观众反响。4年后正式播出后,该剧更是斩获了96%的超高收视率,一时间,鲜花与掌声纷至沓来。
然而这部作品的灵魂人物——导演杨洁,却曾在采访中说,“我倒希望《西游记》不那么成功,这部电视剧彻底改变了我对人的看法,对我来说,是一个悲剧。”
为什么这个站在名利中心的女人,会发出这样的慨叹呢?
临危受命
杨洁,新中国第一代电视剧导演,尽管她的从业经历超过一个甲子,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只有《西游记》这一部代表作品。而杨洁的成长经历或许也早已决定了,她是一个正直且执拗的人。
杨洁的父亲是当年震惊全国的“十二桥惨案”中,惨遭迫害的杨伯恺烈士,在父亲的感召下,杨洁从小就是一颗又红又正的苗子,出于对文艺工作的热爱,她最终成为了一名戏剧导演。
在分配工作时,杨洁不巧被分到了戏曲组,她内心更热爱戏剧,多次找台里领导反映,要调到戏剧组,但都没协调下来。正当她准备离开电视台时,她的职业生涯出现了转机。
当时,中央电视台准备筹拍《西游记》,在那之前,神话志怪题材在我国的影视剧市场还是一片空白,考虑到杨洁对电视剧的热情,台里的领导首先就考虑到让她来当这个导演。
在被问及敢不敢接下这个挑战时,杨洁立刻答应,“只要有经费,有什么不敢!”然而只有在真正接下这个担子后,她才明白《西游记》是怎样一个“烫手山芋”。
实景拍摄,本就不易,加上设备有限,全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一个三脚架和一位摄影师,短短二十五集拍摄了整整六年。
这六年间,《西游记》剧组遭受了不亚于“八十一难”的折磨,仅仅是拍摄经费问题,就让这部经典剧差点夭折。
还好,当时饰演蜈蚣精的李鸿昌先生,从中铁十一局拉来了300万的赞助,才让《西游记》勉强拍完。
如果说跋涉奔波和缺钱都是物质上的折磨,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精神摧残,才是杨洁导演真正的“噩梦”!
三换唐僧
如果看过86版《西游记》,一定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唐僧的角色居然是由三位演员饰演的。
这其中的纠葛,恐怕也是杨洁之后“不敢看”《西游记》的原因之一。
第一位唐僧,汪粤,是杨洁亲自去电影学院选的。之所以选他,是因为在杨导心目中,唐僧一定得生得一副风流俊逸的好相貌,这才能有那么多女妖精倾慕于他。
一开始,汪粤演得并不好,台里的领导觉得他“一脸苦相不够大方”,是杨洁力排众议,要给这个年轻的演员一个进步的机会。
后来的汪粤也的确没有辜负杨洁的期待,在“三打白骨精”里,他把唐僧对孙悟空的失望和依依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在杨洁认为,汪粤能继续演好唐僧时,意外出现了。
那时,汪粤接到了一个电影的邀约,他找到杨洁,希望能在拍摄《西游记》之余,参与电影的拍摄。遭到了杨洁的严词拒绝,“这是拍《西游记》,不是让你来打补丁的,电影和电视剧只能选一个!”
于是,对电影更加有感情的汪粤只能带着遗憾,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西游记》剧组。
第二位唐僧是徐少华,他原本是来试镜小白龙的。眼光老辣的杨洁一眼看出来,他是个演唐僧的好苗子,于是他就披上了袈裟,延续了唐僧的取经之路。
但是,这位唐僧也没能走到最后,在拍摄“趣经女儿国”前,徐少华因为大学的入学考试向剧组请了几天假,承诺会尽快回来,完成这场重头戏的拍摄。
令人讶异的是,临到拍摄当天,徐少华竟然失联了。当时,杨洁把电话打到了徐少华学校的教务处,才将人抓回来完成了拍摄。
后来,徐少华认为学业为重,在告别女儿国后,也告别了西游记剧组。
唐僧一角的演员,再次空缺下来。那段时间,杨洁急得嘴角直冒泡,没想到因为一次剪辑工作,“邂逅”了最后一位唐僧。
当时,杨洁刚刚完成剪辑工作,下班后走下楼梯,恰逢一个高大的男子上行,在两人擦身而过的一瞬间,杨洁猛然呼喊,“站住!”
那个男子立刻停住,不知道如何是好,随后杨洁紧步跟上,在从头到尾打量了好几遭后,立刻拍板,“这就是我找的唐僧!”
迟重瑞相貌堂堂,气质温文尔雅,虽然有点胖但却方面大耳、颇有佛相。他作为第三位唐僧,也是最坚决、最忠诚的唐僧,陪着《西游记》走完了最后的取经路。
后来回忆起拍摄过程,杨洁提到最多的就是“凑合”二字,凑合的特效、凑合的道具、凑合的选角。恐怕唯一不凑合的,就是那颗一定要把西游记拍好的初心吧。
被师徒四人踢出剧组
1986年,历时六年才拍摄完成的《西游记》终于登上荧幕,一经播出,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万人空巷看电视的奇景。
参演这部电视剧的人们,也收获了空前的名和利。但导演杨洁却似乎是一个例外,她是一个对艺术极其执著的人,拍摄期间,因为对工作人员苛刻的要求,她得罪了许多人。
一次,西游剧组受邀前往新加坡商演,或许是受了杨洁太多的“窝囊气”,或许是初获名利的意气风发,师徒四人撂下狠话,“杨洁去,我们都不去!”
连主题曲的演唱者蒋大为都看不下去,“你们四个不能这么不义气!”后来,师徒四人依旧是抛下导演悄悄前往新加坡商演,从此,他们与杨洁的关系一度跌到了冰点。
直到1998年,杨洁为了弥补缺憾,打算以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拍完《西游记》,师徒四人为了能继续出演原来的角色,登门道歉,几人的关系才得以缓和。
无怪杨洁说,“对我来说是悲剧,十年了,一看到电视里播《西游记》就拧台。”她似乎挑起了这个作品最重的担子,其中苦楚却难有人能感同身受。
龙驹,命运相似结局更悲
在《西游记》还有一位“演员”,它与杨洁导演从某方面讲,有着相似的命运,那就是饰演小白龙的那匹白马,全身心地付出之后,它却得不到善终。
一开始剧组是不打算买马的,因为需要全国各地的跑,养马会带来高昂的成本,经费本就不足,于是杨洁拍板,“到一个地方,找一匹白马。”
看似合理的决策,落实起来并不容易,有的地方没有白色的马,还能涂上颜料凑合,有的地方压根儿就没有马,找马、涂马带来的经济消耗甚至更大。
为了不耽误拍摄,杨洁这才下定决心,“要买一匹白马!”这时候,剧组随着拍摄进度来到了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小白龙也在这时候“从天而降”。
那时,小白龙还是一匹军马,隶属于当时的兵团长桑杰扎布。军马对战士来讲不是一头牲畜,而是最亲密的战友。虽然杨洁导演多番恳求,桑杰团长都不肯想让。
或许,后来是感念于剧组的不易,桑杰团长还是开除了小白龙的军籍,以800元的价格贱卖给了《西游记》剧组。当时只有四岁的小白龙不会知道,它将再也无法回到草原,再也无法和它的伙伴们尽情奔跑了。
没有辜负杨洁的期望,小白龙不仅能随着剧组天南海北地奔波,甚至还能完成与演员的对戏。
《西游记》中,有一处是小白龙和猪八戒的对手戏,由于饰演真人小白龙的演员临时不在,杨洁大胆地尝试让马儿出演。
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灵性的马儿配合着杨洁的指令,点头、摇头,用嘴扯住猪八戒的衣服,完成了拍摄。在场的工作人员都讶异于小白龙的灵性。
这匹马也是86版西游记中,最任劳任怨的演员,它陪伴剧组走完了接下来的5年。期间它曾经历了多次摔伤,甚至掉落瀑布下险些丧命。但更可悲凄凉的,是它的晚景。
在1986年,《西游记》完成拍摄后,小白龙和那些没有生命的布景道具一起被弄到了无锡。马儿被当做卖钱的工具,马厩前竖了一个牌子,上书“西游记白龙马”,合影多少钱、乘骑多少钱,跑一圈多少钱。
得知小白龙的境遇后,杨洁闹到无锡影视城,对管理者们大呼,“《西游记》有它的血汗啊!”,可无济于事。直到1996年,拍摄《西施》,杨洁再次去马厩找到它。
那时的小白龙,早已矮小瘦弱得不成样子,它同其他马儿关在一起,已经老迈的它,根本挤不到马槽前,连一口吃食都抢不到。
一年后,小白龙终于永远地故去,不知被埋葬在何处。杨洁说,“虽然小白龙不会说话,但它能用目光表达感情,它是我最勤恳勇敢,永不背叛的伙伴。”
结语
2004年,《西游记》剧组再度聚首,在演播室,杨洁导演朗诵了一首普希金的小诗,“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曾经的过往,故去的战友、人与人之间的恩怨,都随着岁月远去了,唯一沉淀下来的,是这部作品,是作品中告诉我们的那些朴素的道理。
用杨洁的话来讲,“留下来的,都是创造的快乐。”2017年,这位杰出的女导演永远离开了她热爱的戏剧艺术,曾经的恩怨纠葛也已经逝去,唯独留下这部《西游记》,不知道还将成为多少人儿时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