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曾经提出:向新加坡学习。因为邓小平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赴欧洲留学时途径新加坡,后来在1978年又访问新加坡,对过去新加坡的贫穷落后的状况他记忆犹新,对新加坡的现在这个花园城市感受很深,有比较才有鉴别,所以他提出要向新加坡学习。一时间中国许多党政官员纷纷到新加坡学习,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还专门为中国的党政干部开办了“市长班”,超过一万多名中国官员,来新加坡学习 。
很多人认为,新加坡的成功主要是“地利”,这只是一个方面,马六甲海峡1000多公里长,两边主要都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许多地方都有非常好的条件建设港口,连马六甲海峡的名称,都是来自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市,现在马来西亚开发的皇京港也在马六甲海峡,为什么皇京港当年没有发展起来?还有,世界上以港口为主的城市很多,也没有像新加坡这样快速发展。为什么它们都没有建成著名的港口,国家也没有成为“四小龙”?而新加坡这个小红点成功了。
中国曾经发生“全盘西化”的思潮,有人 误以为新加坡的发展是靠“全盘西化”。所以也有人认为,新加坡的发展是制度优势,是资本主义的制度好,这也是不准确的。新加坡从英国殖民地独立后,东南亚的很多国家都是和新加坡一样的制度,如印度、马来西亚、缅甸等等,原来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实行的也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但是这些国家发展的都不快。
很多新加坡人说不清自己是什么制度,说它是资本主义,但是也有社会主义成分,说它是市场经济,但是也有计划经济。如国家投资的淡马锡集团,在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它的投资,新加坡多年来,也是中国外资来源最多的国家,在中国的苏州、重庆、天津、南京等等地方,都有巨额的投资,以及中国一些大型银行的投资,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收益,可以说新加坡实行的虽然是资本主义,但是并不排斥“社会主义”,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制度的优越性,而巧妙地克服了这两个制度的弊端,所以许多新加坡人说 自己是“实用主义”,也就是“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对新加坡的这些经验,方方面面都谈的很多,见仁见智,笔者近年在新加坡生活感受,觉得新加坡的经验核心就是一个字“和”!也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具体说新加坡:一是认祖归宗;二是化敌为友。
先说“认祖归宗”,也就是以中国的儒家文化为立国之本。新加坡是1965年被马来西亚赶出来了,不得已“被迫”独立。独立不久1966年,中国就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正在批判传统文化,开展了“批林批孔“、”批儒家”、“批四旧”等等运动,使很多古迹毁之一旦,很多文物付之一炬。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 ,正是新加坡快速发展的时候。
中国因为批判千年的传统文化,文革十年倒退十年;新加坡靠发扬传统文化,建国十年腾飞十年!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时,新加坡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了,而亚洲其他的“四小龙”--港台和韩国也是同步发展,日本也是基本上在那个时期,快速发展起来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加坡不如上海,韩国不如朝鲜,日本不如中国,但是,中国由于“文革”批判传统文化而落后了。
人弃我取
新加坡的经验正是中国“丢弃”的,新加坡有一个包公庙,正是中国文革的时候,一个新加坡人,偷偷地把一尊包公像,从大陆带到了新加坡,包公像在中国是“四旧垃圾”,新加坡人却把它当作宝贝,还专门建一座包公庙,把这尊包公像供奉起来。
在新加坡,全国的面积仅仅714平方公里,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庙宇就有264座,这可以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了,每百平方公里内中国庙宇最多!
新加坡“被迫”独立后何以立国?李光耀当时就看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不朽价值。 儒家思想是大中华文化圈的精神支柱。李光耀说,中国和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港澳台新等地,基本上都属于大中华文化圈,这个地区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最大,他认为新加坡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
兼容百家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多元种族的国家,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新加坡并不排斥其他文化,做到了兼容百家,真正实现了“百花齐放”。 在新加坡, 不但中国的庙宇多,还有印度庙、伊斯兰庙、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等。不但庙宇多,新加坡可能是世界上公共节日假期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节日放假,马来西亚的、日本的、伊斯兰教的节日都放假,西方的圣诞节,在新加坡也是很隆重的节日,大家对此都习以为常了。
宗教到底是精神鸦片还是“心灵鸡汤”,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认识是不一样的。我原来也以为,庙宇里天天是烧香拜佛香火缭绕, 这不是“封建迷信”吗?还有,西方有人天天在祷告上帝,上帝在哪里呢?但是为什么有人相信?
现在看来,这种“封建迷信”和“信奉上帝”,对“净化“人们的”心灵”是有好处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毫无疑问,信佛教的人肯定不会干坏事;信仰上帝的人一般也充满爱心,,,宗教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谐社会是离不开宗教的和谐。
夜不闭户
在新加坡,每家每户没有防盗门窗,许多单位没有围墙,组屋的门口没有保安,超市没有存包的地方等等。但是,公共厕所里一般都会有免费的手纸、超市一般备有免费的雨伞。我出门时从来不锁门,因为很少有小偷。新加坡的媒体曾经报道过,在新加坡的组屋附近,经常发现人们”丢弃“的LV包和劳力士手表等等物品。
这一方面说明新加坡确实很富裕了,这样好的东西,在公共场所都能捡到,那还担心家里有什么东西被人偷吗?另外一方面,说明新加坡人的“心灵美”,因为新加坡每家每户都有封闭式的垃圾通道,丢弃的人认为,这些“垃圾”还有用,所以没有从封闭式的垃圾通道里扔掉,特地放在组屋附近,就是让这些“垃圾”还能“废物利用”。笔者也曾经有过一次经历,一次乘飞机回中国,上午在转地铁时,发现有一个旅行包丢在公交汽车站了,看时间还来得及,于是又坐公交车返回公交站,旅行包还是在那里,就是放到晚上,也没有人会捡的。
对公共厕所里免费的手纸,对有些国家来说,不是生产能力的问题,不是造不出来,而是“摆不住”,再多的手纸,也禁不住“顺手牵羊”的人拿走。中国人去海外旅游喜欢买奶粉,同样,中国要造出新西兰等国家相同质量的奶粉很容易,大不了收购一家新西兰的奶粉厂就行了,但是,要想做到市场上买不到“假奶粉”就不容易了。
新加坡目前是全世界社会治安和公共设施最好的国家,小女孩深夜没有回家,家长一般都不会担心;从组屋到公共车站,基本上都有走廊连接,公共场所里,基本上都有照明电风扇、以及体育锻炼等等设施,极少有损坏现象发生,这些社会公德,不是说经济上去了,人们的素质就会自然而然也上去了 ,经济发展上去了,人的素质下来了,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对一些国家来说,不是没有能力造出这些设施,而是保护好不易。
在新加坡,各个民族和谐共处,人人都充满爱心,在这里“防人之心不可无”变成了“防人之心可以无”,可能是宗教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民族矛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许多国家内战不断、争吵不休,主要是民族矛盾没有处理好,有的国家领导人,甚至被民族主义的极端分子暗杀而丢掉性命。在处理民族矛盾上,不但中国要向新加坡学习,全世界都应该向新加坡学习。
二是 化敌为友
1945年二战胜利后,世界进入“冷战”阶段,形成东西方两个阵营,一边是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资本主义阵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东风吹战鼓擂 ,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笔者不解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为什么要问谁怕谁?为什么谁要压倒谁?
当时的新加坡处于西方的阵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报纸上,经常有打到美英帝国主义的走狗--李光耀;新加坡是美帝国主义的帮凶等文章。那时,新加坡与中国大陆是敌对的,没有外交关系。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所谓“改革”,就是“纠错”,没有错也就不存在“改”。“错”就是“错”批了传统文化,“革了文化的命”;所谓“开放”,朋友之间是不存在开放的,其实就是对“西方”的开放,也就是对“敌人”的开放,开放的目的就是“化敌为友” 。如果说改革40多年了,文革还否定不了;开放40多年了,“敌人”还是“一个不少”,那就要考虑考虑改革开放的“成效”了。
化敌为友
在“化敌为友”方面,新加坡做的很成功,是全世界极少的没有一个“敌人”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免签证最多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是中美的好朋友;也是海峡两边的好朋友;同时也是穆斯林阿拉伯伊斯兰和以色列等等方面的好朋友。
在新加坡,有英国殖民者莱佛士塑像,同时也有新中国领导人之一的邓小平塑像;有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故居;还有以蒋介石名字命名的中正中学 ;这些看起来“不共戴天”的人,都在新加坡河边上沐浴同一个太阳、观赏同一个月亮。
在新加坡,不但有孔子学院, 以英国殖民者莱佛士命名的莱佛士学院、以英国女皇命名的伊丽莎白学校,还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在新加坡开办的学校等等,不同国籍的老师和学生,都在认真地上课。
在新加坡,中国城(牛车水)和“小印度”(印度人居住的地方)亲如一家 ;中国人命名的道路,李白道和杜甫路与洋人命名的道路互相交错;日本文化的“星辰园”和中国文化的“裕华园”睦邻友好,,,
在新加坡,随处可见以西方和东方人物,以及中国传统的名人命名的单位。东风西风在新加坡都化为“和风”,不需要谁压倒谁。原来不共戴天的“封资修社”的各个“主义”,在这里也可以“和平共处”实现“共赢”。都为了一个目标—追求人民的幸福生活。
和平过度
新加坡对殖民地和侵略者的看法与大陆是截然不同的,新加坡曾经是一个“双料”的殖民地,二战前100多年里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二战中一度是日本的殖民地,按照中国人的理解,新加坡应该对英国和日本恨之入骨,恰恰相反,李光耀多次说过:感谢英国;原谅日本。
几个值得商榷的观点:
一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些小国家都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解放,都必须要经过流血战争,打败侵略者推翻殖民统治等等。而新加坡的政权是“和平过度”的,没有流一滴血,不死一个人。1959年,英国殖民者把政权和平移交给新加坡人。新加坡独立后,英国人想撤军,新加坡多次挽留英国军队,结果英国不得已推迟了几年以后才撤军。原英国的殖民地,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等等,基本上都是和平过渡独立的。
二是殖民者残酷剥削压迫人民,人民反抗不断。但是在新加坡殖民者与人民非常和谐。在新加坡的公共场所,你找不到一个李光耀的塑像,在市中心的新加坡河边上,却树立有英国殖民者莱佛士的塑像;很多人都知道,新加坡的国父是李光耀;很少人知道新加坡还有一个国父--莱佛士。把侵略者、殖民者当作国父,岂不是认贼作父了,而新加坡许多人认为这很正常。
在国际上,许多原来的殖民地,现在有的富裕程度远远超过了宗主国,新加坡的富裕程度和公共设施都远远超过了英国。人民普遍也比宗主国富裕了,如香港的李嘉诚富可敌国,在新加坡也造了很多房子,在英国购买了许多资产,最近还准备在英国再造一个“香港城”。国际上甚至出现个别国家,宗主国给他独立就是不独立,情愿当殖民地的现象。
三是 落后就要挨打,东德比西德落后,朝鲜比韩国落后,落后者并没有“挨打”,反而赤脚不怕穿鞋的,韩国怕朝鲜的核武器。
四是小国就要“受欺负”。小国也不一定就受人欺负,东盟中人口最少的国家是文莱。没有国家“欺负”它。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是大趋势,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没有一个兵,也没有人侵略它。欧洲一些小国家,有的是城中国,如梵蒂冈;有的是袖珍国,如安道尔、卢森堡等,也没有人欺负他们。
在自然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新加坡就是一个“小虾”,生存下来非常不容易。新加坡虽然不想打战,但是没有制止战争的主动权,怎么才能“化干戈为玉帛”,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了,一句话也能把人说跳了。从新加坡建国五十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次战争,可见新加坡非常高超的外交平衡技巧。
记恩不记仇
李光耀说过的“感谢英国;原谅日本。”说到底,还是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记恩不记仇”。化敌为友得到好处不但是对方,最大的好处就是自己,新加坡的高速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
大家都认为,新加坡的成功主要经验就是 “英国的制度、中国的文化”,其实这只是一部分。新加坡还有一个主要的经验就是“日本的管理”,这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但是长期以来,对新加坡学习“日本的管理”这一点,宣传的很少,所以知道的人也很少。
英国人自1819年统治新加坡,到1959年新加坡独立,时间长达140年(其中三年为日本人统治时期);日本人自1942-1945年统治新加坡三年时间。一个统治了130多年时间。一个统治了3年多时间,说没有矛盾,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记仇”的话,新加坡有一万个理由与英国和日本搞不好关系;但是如果“记恩”的话,同样,新加坡也有一千个理由与英国和日本搞好关系。新加坡小国“大肚量”,一切向前看。
难道新加坡在英国和日本殖民期间没有“仇恨”吗?非也,关键还是新加坡对日本“ 记恩不记仇”。
在亚洲甚至全世界来看,日本在亚洲“恶贯满盈”,是挑起“二次世界大战”罪魁祸首之一,是“人民公敌”,许多国家与它有着“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当时亚洲许多国家都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新加坡也不例外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人占领新加坡后,居然把新加坡的名称都改了,改为昭南市,时区改为东京时区“东九区”,教育也全部采用日语教学。新加坡成为了日本的一个市了。在日本人统治时期,李光耀也差一点丢掉性命, 李光耀也曾经因为检查证件时,差一点被逮捕,侥幸脱离。
新加坡树立“日占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其目的并非是号召人们反对日本,而是告诫大家,不要忘记这一段历史教训,防止今后再次发生战争。
所以新加坡在二战独立后,并没有多么人“恨”日本,反过来还向日本“侵略者”学习管理经验,在中国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李光耀不但说过原谅日本,还对日本的严格管理还赞赏有加,在他的回忆录中还明确写道,
在日本人占领新加坡期间,由于日本人的管理严厉,新加坡的小偷很少,社会治安也很安全,管理的也很好,也是新加坡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之一。学习日本的严格管理,后来成为新加坡的治国方略之一。
新加坡至今还保留“二战时期”在新加坡的死亡的日本人墓地,在新加坡西部地区还有专门为日本文化修建的公园--星辰园。在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还大量引进日本的投资,日本许多大公司都在新加坡有分公司,日本的投资,这也是新加坡经济腾飞的一个主要因素,加快了新加坡的发展,使新加坡成为了亚洲的四小龙之一。
“ 记恩不记仇”的结果必然是:记恩者得恩,记仇者得仇!
动口不动手
“战场”就是“谈判桌”。新加坡长期地处在反华的包围圈中,周边的环境及其复杂,一些国家,把新加坡误以为是“第三个中国”,一些美国人居然把新加坡当成一个中国的城市。
前越南总理范文同曾经说,越南的华人,我们对他们再好,他们的心都是向着中国的。因为他们的祖先,已经把他们身上烙上“中国印”。新加坡的一些周边国家,经常因为对中国的仇恨而迁怒新加坡,如何处理好与“邻居”的关系,新加坡的原则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要文斗不要武斗,“战场”就是“谈判桌”!世界上没有谈判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没有必须要经过战争才能解决的问题。“谈判桌”上解决不了,可以经过国际仲裁或者法院判决,可以说仲裁或者法院是“谈判”的最高形式,反正就是不能发生战争。好战必亡、不战为胜!说到底,新加坡的这些经验都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新加坡独立后,也曾经与周边国家关系紧张,如在一些岛屿问题上,与马来西亚产生冲突。在军事实力上,有人说新加坡是东方的以色列,面对一些纠纷,新加坡完全有实力用军事来解决,新加坡的军费开支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装备一流。武力拿下有争议的小岛如探囊取物,但是新加坡就是“不动武”,坚持用谈判解决问题,双方如果谈不拢,就请“国际裁判”,即使判决对新加坡不利,新加坡也完全遵守执行,新马对于有争议的小岛,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解决的。
还有新马铁路,分家后留下许多“后遗症”,谈了几十年,有些问题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那就不着急慢慢谈。为了防止纠纷,双方谈判的协议,有的还报联合国备案,如新马双方的供水协议,就报联合国备案,如果发生争议,就请联合国来仲裁。
新加坡也曾经发生过一件事,一位印度尼西亚公民在新加坡挑起民族矛盾,在新加坡闹事,新加坡果断判处该人死刑。印度尼西亚进行“抗议”。并且把军舰开到新加坡的家门口进行“威胁”,新加坡坚持原则,对该犯执行死刑,事后,李光耀亲自去印度尼西亚“访问”,冰释前嫌。
对强国美国,也不是没有原则的“一味讨好”,美国虽然在新加坡有驻军,但是如果美国人违反了新加坡的法律,也要绳之以法。曾经美国一家著名的媒体,报道说新加坡有“家天下”的“嫌疑”,新加坡果断把美国媒体告上法庭,结果美国媒体败诉赔款道歉。还有一位美国人,在新加坡的一辆汽车上“涂鸦”,被判处“鞭刑”,美国总统来求情也不行,照样鞭刑。
不靠金钱买朋友,对东盟中的军事强国越南,也是“亲兄弟、明算账”,君子之交淡如水。越南总理范文同,曾经“要挟”李光耀说,新加坡在越南与美国的战争中发了“横财”,现在越南搞建设,新加坡责无旁贷要无偿援助越南。李光耀明确回答,无偿援助不可能,正常的经济往来可以。因为友谊不是建立在“给钱”上,所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现在新越两国的关系也很好。
朋友的敌人也是朋友。在新加坡,中国投资的企业与美国的驻军井水不犯河水;蒋介石名字命名的学校和邓小平的塑像同在;台湾国民党的领导人和新中国的领导人在这里握手,海峡两岸多次会谈在新加坡进行。因为朋友的“敌人”也是朋友。所以新加坡做到了在全世界没有“敌人”。
让新加坡充满爱。新加坡一大部分是中国人,还有小部分的马来西亚人和印度人,印度人的皮肤比较黑,可以说介于黄种人和黑人之间。不同的人种之间,基本上没有民族矛盾,只有友爱。在新加坡的街头很少看到警察,小区看不到保安,单位没有门卫,大学基本上没有围墙、没有群体上访、没有要饭的人;在公共场所,经常可见国家领导人和普通老百姓一样,住组屋、排队购物、乘坐公交、游玩公园,,,
在这里, 人们分不清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黄种人和黑人、白人都是一家人,全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 。
今天在新加坡,封资社(主义)共建花园城市;黄白黑(人)同享白云蓝天。真正实现了和谐社会这个目标。
在前三十年,新加坡一直被看作“英美帝国主义在亚洲的代言人”、“美英帝国主义的走狗”;在后三十年,新加坡又成为了“中西文化结合的典范”、“中国学习的楷模”。
其实,不论前三十年后三十年,新加坡都没有改变,邓小平当年号召中国向新加坡学习没有错,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也没有“新意”,港台和新加坡都差不多,她们都是四小龙之一。新加坡的经验说到底就是一句话:和为贵!李光耀有句语重心长的话,我们都是从广东、福建下南洋的中国人,新加坡能够做到的,中国一定也能做到,肯定会比新加坡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