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21绝对是CES创立以来最为特别的一届,没有了线下展览展示以及丰富多彩的高峰论坛以及CEO们的线下脱口秀,总感觉少了一点精彩,但在这看似平淡的背后,科技产业领域前行的脚步依旧不停歇,相反,在疫情的冲击和衍生影响下,全球市场对于科技产品以及科技制造、新型材料的需求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今年,在线上CES 2021进行的同时,我们有幸再次走近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 默克(专注于医药健康、生命科学及高性能材料三大领域),与其高性能材料业务首席执行官 毕康明博士 (Kai Beckmann)针对当下的科技浪潮以及科技材料研发进行了一番探讨。
毕康明
Kai Beckmann
默克执行董事会成员
默克高性能材料业务首席执行官(CEO)
毕康明1965年出生于德国哈瑙,2011年4月加入默克执行董事会。他从2017年9月1日起出任高性能材料业务首席执行官。同时,他担任默克在德国的发言人,负责相关的公众决策事宜。在此之前,他是默克的首席行政官,负责众多集团职能部门的管理,包括集团人力资源、商业技术、采购、公司内咨询、园区管理、默克商业服务以及环境、健康、安全、保全和质量等等。2007年,他成为了默克的第一位首席信息官,负责企业信息服务。2004年至2007年曾任默克新加坡、马来西亚分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在此之前,1999年至2004年,曾任信息管理及咨询部的高管。1989年,毕康明以信息技术系统顾问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默克生涯。1984年至1989年,毕康明在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于1998年工作期间获得博士学位。
默克公司简介
默克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专注于医药健康、生命科学及高性能材料三大领域。全球超过56000名员工服务于默克,他们致力于推动技术进步,改善人们的生活,从应对癌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的生物疗法、应用于科学研究和生产的尖端系统,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视的液晶材料。
默克创建于1668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医药化工企业。默克家族作为公司的创始者至今仍持有默克大部分的股份。位于达姆施塔特的默克在全球拥有"默克"这一名称和品牌的所有权。仅有的例外是在加拿大和美国,默克在这两个国家使用的名称是EMD Serono,MilliporeSigma和EMD Performance Materials。默克在中国已经有86年发展历史,目前有近4000名员工,在北京、上海、香港、无锡、苏州和南通有20个注册公司。
电脑报:关于消费科技产品趋势: CES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展,有科技界"春晚"一称,但由于疫情影响,今年CES也首次改为完全在线形式。请问您认为此次全球疫情对电子市场究竟影响如何?后疫情时代,全球科技产品的发展方向?2021哪些产品未来值得期待?
毕康明 (Kai Beckmann):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仍有诸多变数,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新一轮数字化浪潮正在全球范围加速到来。此次CES改为全部线上举办也是"新常态"下的例证之一。 作为为各类电子设备和芯片提供显示和半导体材料的供应商,默克可以说是"公司背后的公司",线上CES这类数字场景的背后,都有默克材料的身影。
当前数字化进程加速首先就集中体现在数据的爆炸式增长。结合相关行业的研究,我们预计疫情之下,全球范围内数据产生量比平时增长了至少20%,而且全球数据量在未来几年内还将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递增。在电子行业,所有跟数据存储、传输、处理、交互等相关的领域都将迎来一轮增长 -- 譬如5G通讯、数据中心服务、交互式显示、传感技术等等。
电子信息产业是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总体而言,未来的电子产品,无论是消费类产品还是企业级电子设备,都将更多围绕数据来进行演变和创新,电子科技正加速迈入"数据驱动" 时代。
在中国,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在疫情爆发之初开始引导和加快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等一系列的"新基建",这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相信中国在后疫情时代的电子信息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加速发展与创新。
电脑报:默克作为一家材料科技公司,你们是如何参与CES的?此次CES改为线上举行,对默克是否有影响?此次全球疫情冲击下,默克的业务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2021年的前景如何?
毕康明 (Kai Beckmann): 作为一家为电子产品提供材料的公司,我们处于产业链上游,但却也跟电子行业最新趋势息息相关。这就是默克每年都非常关注CES的原因。在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我个人感觉有今年CES 2021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新常态下的远程办公与协作;二是健康与安全相关的电子科技产品,三是新兴的计算力和算法,以及在其推动下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新阶段和新应用。其中,量子计算和神经形态计算的发展尤其值得关注,因为在未来的5G和大数据时代,对数据处理和计算的需求和要求正在迅速提升。
以上三点背后还有一个共同的推手,那就是材料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将在未来数字化进程、以及整个电子行业的演进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我们预计未来的的电子行业对新材料的"质"和"量"都会快速攀升,这一点在半导体芯片领域和中国市场将尤为突出。
在2020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中国更是连续多年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生产国。在默克,我们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正迎来发展成长的"黄金发展机遇期",中国大陆的晶圆厂产能未来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预计将高达约13-15%,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随之而来的,将是对各类高纯度、高性能的材料、化学品和气体的持续增加,整个电子材料领域的发展也会有力支持和推动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当前,默克目前为全国100多家芯片制造企业供应着超过150余种材料产品,覆盖其晶圆加工工艺的每一个环节。在2020年,我们在中国的运营没有受到太多疫情的冲击,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我们的半导体材料相关业务成为默克公司去年在中国市场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之一。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在2020年进博会期间,默克正式宣布将在中国投资建设其最新、产品覆盖最广的综合性电子科技中心,进一步战略性布局电子材料领域和投资中国市场,并重点关注半导体领域。目前该材料实验室(默克电子科技中国中心)的建设正在公司的上海金桥基地以"中国速度"推进,将于2021年底完成基本建设,并将开始陆续安装和调试相关设备,预计于2022年一季度能投入使用。
电脑报:关于显示和半导体: 默克在显示材料和半导体材料领域均有非常完整的产品线,能否从上游材料供应和创新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下2021年以及未来2-3年内,在显示面板和芯片领域,我们有哪些值得期待的趋势和创新?毕康明 (Kai Beckmann): 从整个电子行业来看,无论是显示面板领域,还是半导体芯片领域,"技术融合"未来将成为值得关注和期待的一大趋势。
近年来,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各类电子设备,无论是消费类电子产品,还是企业和工业领域的设备,都在加速往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方向发展,这背后是芯片、传感、显示技术的融合演进。譬如,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MR)技术已经在消费电子激发了极大的热情,未来随着各类5G应用的推出,我们预计半导体芯片和显示面板两大行业将进一步不断融合发展、互相推动和演进。融合将会是电子行业创新的一大方向。此外,半导体芯片一直是推进电子行业演进的核心动力之一,从芯片制造技术路线图来看,"3D"结构将会是大势所趋。不管是逻辑芯片,还是存储芯片,晶体管结构都将往3D结构发展,从而克服摩尔定律效应的放缓,让未来的芯片变得更小、更强、更快,以更好地适应服务大量数据运算处理,更多地应用于未来数据驱动型的电子设备。同样在芯片封装领域和材料领域,3D也将是趋势。值得一提的是,从材料入手,寻求芯片微型化生产工艺和更高的良率未来也会有很多想象空间 -- 自对齐、 自组装和自限定材料未来十年内将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影响和推动。
电脑报:关于芯片半导体供应链: 近期,手机、汽车等行业芯片供应紧张的消息频现,这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全球范围内芯片加工和供应链的情况如何? 默克在半导体材料的全球生产供应方面是否也出现异常波动?在全球疫情和中美博弈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中国芯片半导体行业在2021年的发展前景。
毕康明 (Kai Beckmann): 确实如此。从我们上游半导体材料供应也可以感受到这一波供应链的波动。当前芯片加工和供应不仅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紧张。这是"成长的烦恼",而且未来这一趋势预计还至少在2021年仍将持续。
除去各类不稳定因素,最直接的芯片需求推动还是在疫情之下全球范围内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对电子设备需求的增加。即使疫情过去,许多消费者和企业的由此养成的数字化行为和习惯很可能并不会消退,而会持续成为数字化新常态,这一点我们在中国市场已经得以验证了。
所以,当前和未来加速并长期维持的数字化进程将对各行各业都将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大家都应该未雨绸缪。以默克为例,长期以来我们是一家传统的制药和化工企业,但近年来我们的材料和化学品已经广泛在电子产业,尤其是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对默克而言,这是转型和增长的机遇,我们因此也正从传统化工企业迅速成长成为一家领先的电子材料供应商,百年化工这类传统行业也可以最新一轮全球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的活力。
从默克的实践来看,在数字化浪潮中,大家很多都在关注数字科技的终端设备和一些应用,而没有太多了解和重视驱动许多数字技术和数字转型背后后大量基础性的原料、材料和化学品的研发和创新。近期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上海近期正式揭牌了"电子化学品专区",为电子行业,尤其是集成电路制造,提供基础材料支撑。
默克也在积极行动,我们在上海正在建设中的默克电子科技中国中心,就是围绕电子化学品设立的综合性材料实验室,希望能够为更好地服务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制造,赋能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也为后疫情时代中国更为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作出"幕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