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 星期五

海外网评:嫦娥揽月回是“全球科学界数十年的期盼”

海外网评:嫦娥揽月回是“全球科学界数十年的期盼”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12月17日凌晨,伴随一道闪光划破天际,完成探月之旅的嫦娥五号怀抱月球“土特产”顺利归来。在23天的行程中,嫦娥五号闯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个难关,首次实现了中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完成了一趟兼具突破与创新的伟大行程。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人类探索太空的新里程碑。嫦娥五号刚一回家,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任务部门高级官员托马斯·楚比兴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国际科学界祝贺嫦娥五号成功完成任务。”

自古以来,月球便寄托着人类无限的好奇与梦想。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蕴藏着中国人对月球的无限想象,也激发着人们探索月球的雄心壮志。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迈出了中国深空探月的第一步。如今,作为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接过中国人民探月梦想的接力棒,成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实现了中国探月工程“六战六捷”。

尽管2020年遭遇百年未有之大疫情的冲击,中国探月步伐始终坚定前行。法国《世界报》在报道中表示,中国正以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地登上通往月球的阶梯。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发表文章说,中国过去几十年取得的经济成就为其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中国的举国体制也助推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的成功。

月球与地球相距40万公里漫长旅途,面对复杂多变的地月空间环境,嫦娥五号的每一步都代表着蕴含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在23个漫长昼夜里,嫦娥五号完成了一次对接、六次分离,两种方式采样、五次样品转移,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从月面精准着陆,到钻探取样,再到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每项技术都代表着当今世界的前沿水平。俄罗斯科学院航天研究所核行星学科室主任伊戈尔·米特罗法诺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 嫦娥五号’的任务是创新型的,并不是其他国家以前完成的项目的重复。”美国《纽约时报》刊文指出,这突显了中国在太空中不断发展的能力和雄心壮志。《南华早报》在刊发的评论中表示,虽然中国在空间科技方面入局较晚,但嫦娥五号折射出中国正在这方面大踏步前进。

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嫦娥五号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月球采样,时隔40多年再创人类“挖土”壮举,不仅让国人自豪,也带给世界“惊喜”。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报道中表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收集月球岩石的国家。法国洛林大学的行星地质学家杰西卡·弗拉豪特表示,这项任务的重要性对科学界如此之大,科学界一直在等待数十年来获取更多样本。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此前的报道中指出,“以往采集到的月壤样本有着超过30亿年的历史,而嫦娥五号采集到的样本形成时间不超过13亿年,将为推算月球地质年龄提供全新数据支撑”。美联社报道,嫦娥五号携带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后,华盛顿大学麦克唐奈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布拉德·乔利夫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这些样本的年龄将有助于填补大约30亿年前至10亿年前月球历史的知识空白。

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嫦娥五号满载而归映照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铿锵步履,也激励着人类共同探索宇宙奥秘。在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的历程中,中国将与世界一起,共同书写人类新的荣光。(孟庆川)

来源:海外网

上一篇新闻

昔有阳刚嫦娥 今有雷人祝语 新加坡唐人街中秋灯饰又挨批

下一篇新闻

参考日历|“嫦娥”这一年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