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上“漂流”了5000多公里,“游荡”了近一个月,一批来自中国蒙阴的蜜桃,远渡重洋来到国际大都市迪拜。令人惊讶的是,即使经过了远距离长时间运输,这批蒙阴蜜桃,仍然保持着刚被采摘时的新鲜模样儿,散发着迷之魅力
蒙阴蜜桃首次亮相迪拜,就以高价被当地人抢购一空。
这一切,得益于鲁商集团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农产品物流工程中心)研发的果蔬保鲜技术。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时代背景下,此类“保鲜术”等农产品物流技术,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国家农产品物流工程中心开发的果蔬保鲜包装,适用于梨、苹果、樱桃、蓝莓、蜜桃、蒜薹、韭菜、樱桃番茄等果蔬的贮藏保鲜,具有贮藏期长、保鲜效果好、使用方便等显著特点。
它能使黄金梨的贮藏期达到270天,丰水梨的贮藏期达到210天,商品率都在95%以上。该果蔬保鲜包装引入银座超市后,水果和蔬菜的货架期平均延长20%-25%,腐损率降低12%-17%。
从2015年开始,国家农产品物流工程中心便带着一套成熟的农产品跨境物流品控技术进驻蒙阴,来解决当地的农产品保鲜难题。山东省农产品贮运保鲜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农产品物流工程中心品控部部长张长峰便成为此次项目的带头人。
“刚采摘下来的蜜桃通常温度较高,田间热比较大,快速预冷可以使蜜桃迅速降到贮藏保鲜的温度,从而延长保鲜期。”经过多次反复研究,张长峰和团队研究出了一款可以移动、自主供电的快速预冷设备。
张长峰带领团队研发出农产品保鲜技术及水产品冰温无水保活运输关键技术。
在贮运过程中,张长峰带领团队使用全程冷链技术有效衔接各个环节。将预冷后的蜜桃放入移动贮藏设备中,运回工厂驻地,再在低温分拣包装间内分拣加工包装,然后放入保鲜库内暂存。海运冷藏集装箱达到厂区后,装箱就可以远渡重洋了。一只只蒙阴蜜桃就是依靠该“保鲜术”实现了从蒙阴县到几千公里外国家的远游。
随着该项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应用,蒙阴县的蜜桃已经开拓了新加坡、泰国、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市场,最远达坦桑尼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3年来累计出口蜜桃等果品一万余吨,利润增加6000余万元,带动当地就业1000余人,极大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国家农产品物流工程中心在农产品物流领域进行了更多的研发探索。除了农产品保鲜术,还研发出了水产品冰温无水保活运输关键技术。
国家农产品物流工程中心与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公司联合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物流水产品和肉类绿色防腐与安全保鲜技术综合示范”项目,利用福瑞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保鲜剂原料,开发出适用于肉类和水产品的安全、稳定、高效的复合生物保鲜剂产品。
工作人员在操作农产品保鲜的相关设备。
水产品冰温无水保活运输关键技术,是通过逐次降低水温直至接近冰点的方法,使鱼进入休眠状态,然后将其放入特制的透明塑料管中便可运送到各地。只要运输时间控制在3天之内,就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将鱼唤醒,醒来的鱼儿依旧鲜活如初。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大菱鲆、半滑舌鳎、鲤鱼、鲫鱼等多种水产品中得到应用。其中,大菱鲆的无水运输时长可达72小时,唤醒后还可再成活3个月以上。
无水运输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尤其对于空运来说,成本更低。例如空运三文鱼,大约需要9倍于鱼的水,水和鱼是一样的价格。
在陆路运输,从烟台到济南大约7个多小时路程,“无水”运输大菱鲆可降低约30%的成本。
水产品无水保活物流集成技术在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从全国近12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总决赛金奖和最佳带动就业奖,而这也是职业院校首次在该大赛中获得金奖。
纽约时报杂志《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以中国低温业十个里程碑(Ten Landmarks of the Chinese Cryosphere)为标题报道了国家农产品物流工程中心科研人员在水产品无水保活运输技术领域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科技日报》也以“72小时活鱼运输成为现实”为标题进行了报道。
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2009年经科技部批复的我国物流领域第一个国家工程中心,中心依托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鲁商集团),由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运营管理,以粮食、果蔬、畜禽、水产和低温食品五大品类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冷链工程技术,智能信息技术和品质安全工艺技术及供应链管理集成的“三硬一软” 技术体系为支撑,重点针对生鲜农产品在产、加、贮、运、销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构建一二三次产业融合的农产品产销服务体系、物流科技服务体系及食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
2010年以来,该中心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鉴定成果45项、专利140余项。承担国家级课题11项,其中863课题1项,科技支撑计划4项、重点研发计划3项,省部级21项,承担纵向课题超过1.3亿元;牵头、参与起草国标、行标超过20项;培养研究生18人,培训人才超过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