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视界·故事丨中国现代出版业是从上海启航吗?聊一聊1843年开始的上海出版故事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2020/08/31

昨天(31日)上午,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封顶仪式在杨浦区定海社区138地块施工现场举行。

据悉,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共6层,分1个主题馆和5个分馆,涵盖出版机构、少儿读物、声像、艺术设计、印刷技术等内容。建成后的博物馆将以国家一级博物馆为目标,坚持“深耕传统、面向世界、拥抱未来”,以新颖的立意、厚重的实物、多元的手段,展示新闻出版的历史文化和事业成果,集“征集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产业创新”等于一体,打造新闻出版业文献档案中心、文物修复中心、创新发布中心和文创展示中心,填补国内没有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的空白。

追溯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历史,离不开上海的出版业,甚至可以说,一部上海的近现代出版史,就基本涵括了中国的现代出版业发展史。

1897年以3750元资本金组建的商务印书馆1903年在汉口设立了分馆,由此开始了从上海出发向内地安营扎寨的发展道路。1912年成立的中华书局因为创办者有着在商务的经历,也许是从商务的经验中获得启迪或许是急于拓展市场,当年就在北京、天津、奉天(沈阳)、南昌、汉口、广州、杭州、南京、温州开设了9个分局。之后成立的大东书局(1916年)、世界书局(1917年)和开明书店(1926年)都顺着这条路在上海本地站稳脚跟后迅速走上了在内地开店建网的发展道路,使上海这个中国现代书业的大船在各地靠岸建舱,更使图书这一人类文明的结晶因此从上海向内地扩散传播,形成了企业化经营的良性循环态势,获得广阔的市场和利润空间。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上海作为中国现代出版文化中心的地位。

当商务印书馆1903年在汉口建立分馆时,商务其实还刚刚从一家承接印制业务的印书馆向编译出版方向发展,开始出版张元济、高梦旦、蒋维乔、庄百俞、杜亚泉诸君主编的小学教科书。显然,夏瑞芳这位商务的创立者从来就没打算只是在印书上打磨一辈子,1901年力邀张元济、印有模诸君加入,1902年开始自编教材。同样,上海市场与整个内地市场相比,对于商务而言,家门口的市场固然需要努力,但是,率先以汉口这个通商口岸作为跳板进军内地,虽然我们现在已经难以寻找当初决策的依据或原因,但毕竟这是一个可圈可点的案例。

而且,一定是商务从汉口分馆尝到了甜头,1906年相继在奉天、福州、开封、安庆、重庆设分馆,此后商务在国内外建立的分支馆有85处之多,而正常经营在10年以上的应该在40家左右。

中华书局在1912年至1916年短短数年中也迅速在全国设立了40处分支局,1927年增设了香港、新加坡分局。

1916年以三万元资本金创设的大东书局先是从广州、汉口分局开始,其后在北京、辽宁、长沙、汕头、梧州设立分局。1929年设徐州、哈尔滨、成都分局,1930年设南京、天津分局。1931年设立重庆、杭州、开封等三个分局及南昌特约分局,至此,已在各地设立9家分局、7家特约分局、6家特约书店,同行往来遍布二十八个省的二千余家,日本、南洋及欧美也有经售处。有关大东的史料总是一个缺门,它与世界书局一样,解放初被定性为有官僚资本而受军管后与其他社(店)合并,多亏在它成立十五周年时出了一本纪念册以及十多年前储品良前辈整理发表了一些史料。现在,大东的书难觅,大东的史料更是不易见到了。

世界书局的史料依然不多,我们现在只能从《世界杂志增刊》中获得20多家分局的开办资料,虽然世界书局老人朱联保在回忆文章中曾告诉我们,世界书局在各省大城市开设分局有三十余处。据老人在《近现代上海出版业印象记》一书中介绍:“在上海出版文献资料编辑所工作时,奉命编有《世界书局资料汇编》及《世界书局历年大事记》,尚在北京的出版机关审处中。”这段文字写成已有二十多年,老人的文稿究竟有哪些?不知还有何人对此有兴趣?

开明书店的分店约有20多家,在1950年2月《开明书店请求与国家合营呈文》中披露:

“一九三七年以前,本店在北京、沈阳、南京、汉口、武昌、长沙、广州、杭州各地,均设有分店。及日寇侵入,以上各地先后沦陷,分店即行迁移后方,上海总办事处迁移桂林,先后设立分店多处,如广西之桂林、柳州、宜山、平乐、昭平、八步,四川之重庆、成都、万县、乐山,广东之曲江、梅县、连县,湖南之衡阳、常德、零陵,浙江之金华、江山,福建之南平、永安、长汀、崇安,江西之南昌、吉安、宁都、赣县,贵州之贵阳、独山、都匀、遵义,陕西之西安,云南之昆明,远至西康之西昌等地,均曾设店,供应图书。但常因战事之转移,裁撤合并,屡有变更。胜利以后,复将沈阳、北京、南京、汉口、长沙、广州、杭州各地分店,重新设立,并在福州及台北新设分店。其在内地,仅留重庆、成都、昆明、贵阳、西安、桂林等处,其余均经裁撤。沈阳分店在解放以前被迫停业。解放以后,又在天津添设分店,北京除原有琉璃厂分店外,最近又在八面槽新设东城发行所。目前除上海总店外,共有分店十七处。”

开明书店创办人章锡琛

特别要提示的,开明是所有大店中第一个在台北开设分店的书店,1946年在台北开了第一家大陆书店的分店之后,在台北才相继出现了中华、世界、正中、商务等分馆(店)。

商务、中华、大东、世界、开明这五家大书店在内地纷纷设立分支馆并从中品尝着贏利果实的同时,距商务首开分馆三十多年后,出现了一匹“黑马”。生活书店1938、1939两年内在全国建立了庞大的发行网。当时的生活书店决定“迅速在各省市重要城镇建立分支店,并尽可能深入内地和邻近战区地带,以便普遍供应人民迫切需要的精神文化食粮。”

在经理徐伯听的负责筹划下,两年内建立了分支店及办事处52个,临时营业处3个。此外还有9个流动供应所。这些发行据点,遍及后方十四个省份,除新疆、西藏、青海、宁夏四省外,都有生活书店分支店或办事处,为大众供应精神文化食粮。分支店的分布情况是:

分店20个:汉口、广州、上海、西安、重庆、长沙、成都、衡阳、桂林、兰州、贵阳、昆明、常德、曲江、南昌、赣州、金华(后改为办事处)、梧州、香港、新加坡。

支店27个:万县、梅县、吉安、沅陵、丽水、柳州、南宁、广州湾、遂川、恩施、南平、零陵、百色、桂平、乐山、福州、屯溪、余姚、云岭、立煌、开江、丰都、天水、甘谷、南城、邵阳、罗定。

办事处5个:六安、南郑、宜昌、巴东、玉林。

临时营业处3个:于潜、天目山、宜川。

流动供应所9个:海门、宜山、泾县、青岩、平乐、八步、贺县、那坡、四会。

这样宏大的全国发行网,除上海、汉口、广州三个分店是抗战前建立外,其他52个都是在抗战开始后两年间建立的。

1948年,成立三联书店

与此同时,上海杂志公司、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等也在各地开办了不少分支机构。相对而言,这些书店开办的分支机构存活的时间大都不长,一般仅存两年左右。

1937年的抗战和随之而来的解放战争,各家书店的分支店撤撤并并成为常事。1949年的政权更迭,商务、中华发行所合并成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大东、世界书局被军管分拆,开明书店的合并,使从上海出发数十年的各地分支机构或歇业或并入新华书店或成为以后公私合营的对象,这数十年走过的路算是走完了。

《1843年开始的上海出版故事》

汪耀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4年6月

1937~1943年商务、中华等五家大书店及正中书局、上海龙门联合书局、上海杂志公司等从上海向武汉、桂林直至重庆挺进,纷纷将重心从上海移至汉口直达重庆。只是,随着战局的变化,1945年以后,这些书店又开始“复员”回上海了。

今天的人们已经对此淡忘,虽然我的一位朋友曾对上海福州路上海书城对面的商务印书馆专卖店大加赞扬。我发现,这类被现在称为连锁店的经营方式其实有着存在的价值,只是我们认识太浅、时代发展太快。况且,相关的史料留存太少,我们还得重新开始摸索,重新制造新闻。

(本文摘自《1843年开始的上海出版故事》,汪耀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