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重塑|无用之大用

24HOURS|RE-USE

“我觉得一件衣服代表一个人,有太多不可视的东西,一般人看不见,但是它已经在里面了,人身上不同的味道、气息和经历,包括不同的历史阶段。衣服是我们的社会皮肤。”

——尹秀珍

昨日看到推送,北京的前波画廊正举行《筷道:十八岁》展览,由尹秀珍与宋冬夫妻两人联袂呈现。此次也是2002年起他们以旧衣服和二手家具呈现出自己对时间流逝、文化符号思考的十八年后,在“筷道”这个主题上的第四次合作。

提及尹秀珍,多数人会想到的,是她以那些破旧衣服为材料制作的艺术作品。旧衣服布料中暗含的记忆与过往,也一直是最能触动她创作心弦的特别物件。

虽然我还未看过这次的《筷道:十八岁》,但仍清楚记得,去年看过她的展览《以始为终》。尽管办展的佩斯画廊已经成为历史,但那展览中仍有难以忘怀的展品至今长留脑海--入口可见的巨大《木马》,与尹秀珍之前的作品一样,构架庞大“木马“使用的只有大量废弃衣服和固定钢架。

尹秀珍的女儿是这次创作的模特,作品具象描绘了人在飞机失重瞬间身体蜷缩的动态,生动的视觉语言,饱含张力的演绎,加上夸张的尺寸,表现出在这个飞速时代下存活的人们心底无法避免的慌措与忐忑。

尹秀珍《木马》

寻常人眼中的破旧衣物,在尹秀珍看来却宛若多年的挚友,铭刻着过往自我的点滴印记;生活岁月里的悲喜交织、阴晴雨雪,都恍惚在这陪伴多年的破旧衣物中有迹可循。

和尹秀珍相仿,很多艺术家也同样钟爱着用弃物创造艺术。因为这些艺术家的存在,那些废旧的生活用品、机械零件、轮胎甚至酒瓶,在被投入分类垃圾箱之前都有幸抵达了它们焕发新生的起点之处,当它们的生命痕迹即将消泯之时,却突而被注入了新的感情与诉诸,再度回到世间,并多半得到了更多的目光与爱意。

特别是上世纪中旬,在西方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垃圾自然也被大量产生出来,彼时的艺术家们便纷纷将目光瞄准于各形各色的废弃之物,这个时期被人们称作为“Junk art”,但这个名词不仅属于那个年代,这点从以Junk art为主题的艺术展几乎从未停止过就可见一斑,前断时间甚至有同名桌游风靡一时,足以证明Junk art一直没被遗忘。若不严谨划类,尹秀珍的艺术便是Junk art的一种承接。

尹秀珍《酥油-1》

当然,热爱再利用和重塑的艺术家可以回溯到更早的年代,其中最出名的,该是毕加索了吧,他那个用废旧车把与车座作出的的“公牛”自不必说,此外他曾多次用废旧铁棍、弹簧和钢架制作雕塑,还用处理的木头片描绘过爱人的脸庞,可谓是十足的不滞于物。

不滞于物的人,当然不仅仅是艺术家,多行业的人们都有着对重塑、再造的追求,他们都是有着足以挥洒的创造力,对解构与再生充满意愿的创作者。

比如,日本最知名的建筑设计师隈研吾就曾和某家知名咖啡品牌合作,在台湾花莲以废旧集装箱为材料设计了一栋咖啡厅建筑,和他一向推崇的就地取材相比,“回收取材”仿佛更具风格,且这绝不是为了表达概念的刻意之作,隈研吾巧妙设计改造了集装箱内部空间和相互排列的方式,让内里空间呈现出想象外的舒适和安逸。

当然,这位“材料大师”更早在做杭州民艺博物馆项目时候,也有过旧物利用的想法:他想用当地老建筑回收的废旧瓦片来重组新建筑的外墙。只可惜,实验之后觉得瓦片太小,且颜色形态并不均匀,只得将这个回收计划作罢,专门为新建筑烧制了一大批新瓦片。

国美民艺博物馆

看来外来的和尚也并非总是好念经,因为同类的事情,国内的建筑大师王澍早已做到淋漓尽致,和隈研吾四处奔走做项目相比,王澍仅凭借着大部分他最熟悉的江浙沪地区的项目,就获得了普立兹克奖,真是有点建筑界贾樟柯的意思。

王澍格外地钟情于传统房屋元素对新建筑的重塑,最好的例子是,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项目设计期间,他在周边各省的房屋拆除场地收集了三百多万片废旧瓦片,并且顺带回收了大量旧石板与旧砖,这些本来运走都让人烦恼的“建筑垃圾”,却在他手中焕发了朴拙又闪亮的新生,他不仅在美学上对曾经的建筑文化进行了致敬,而且也用最为人文的角度连接了本地几代人的情感。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王澍相仿创造哲学下的建筑作品还有几处,包括矗于闹市间却自成一态的宁波博物馆,在此不再赘述。这些利用旧物回收去呈现的建筑被人们推崇,原因也来自于那些废弃物的处理确实让一贯让人们头疼。

说起来,另有一个会造成大量浪费的行业--餐饮,往往越为高级的餐厅为了追求接近极致的食物质素,浪费比例越为夸张。去割烹烧肉店看过主厨切割和牛的食客都知道,价格高昂和牛相当数量的边角都会被丢进垃圾箱;而Fine dining餐厅中蔬菜的一半纤维和表皮也会被完全扔掉。长此以往,有些具备思考力的主厨们便开始考虑使用这些厨房废弃的边角食材,创造出依旧绝品的料理。

停业许久的Andre中留存着很多难忘

比如曾经新加坡Andre的主厨江振诚(Andre),在他八角哲学的套餐内的那道“Memory”,有时会呈现出一道独特的冬阴功汤,这道看上去优雅美丽的菜品,便尝试过用根茎类菜品被舍弃的外边为部分原料,其滋味亦丰雅迷人,饱含味觉层次,完全不会将其联想到差点被弃用的可怜食材;

而曾经获得亚洲第二的餐厅--东京Florilége的川手宽康,也在意着高级餐厅大规模浪费食材的常态,遂而在一道菜品中使用了十几岁年龄的经产牛--这是此级别的餐厅中鲜见的品种,主厨称其为“可持续性”。一口下去,经产牛肉呈现了分外的鲜嫩,且在品味之间更有一丝跳脱野性,这足以让已经吃惯顶尖级别牛肉的食客们收获惊喜。

Florilége的经产牛

用被废弃的食材去创作,并非是为了环保便退而求其次的妥协之道,而是可以贯彻自我另态创作理念的再生之道,在现实的意义之外,这样的过程更是在维系着一种情感的不迭传递,也是另一种的“以始为终”,“用旧”,是更高级的“得新”。

除了如上所述的这些创作者,具备号召力的品牌同样从未忘记彰显重造之美。比如ABSOLUT. 绝对伏特加,便始终提倡着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最近,ABSOLUT. 绝对伏特加的#百城绝对重造计划#正在如火如荼中,这也是ABSOLUT. 绝对伏特加每年最重要的一场活动,今年,已经是跨年计划的第三年。此次,依旧将从不同的城市中征集海量跨年计划,并从中选出100个最具创造力和魅力的方案:

或许是将摇滚演出直接搬进俱乐部的舞池中央,在极致的派对气氛里点亮城市的暗夜之光,而在当晚派对上所使用的所有酒杯、酒瓶、饮料瓶甚至洗手液瓶等等都会被集结起来,在征集创意后进行重造;

或者是鼓励来到派对现场的观众,将家中废弃不用的闲置物品带到现场,统一收集后捐献给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在热舞派对中提出禁止使用一次性杯具的口号,并设计出相应环保图案印刷在上衣上,宣传再造精神与环保理念;

截止此刻,已经有1874个重造计划出现在这次活动之中,而它们的支持者们也在踊跃地投票,最终票数前100的策划者将每人获得一万元的奖励。之后,ABSOLUT. 绝对伏特加也将从这一百人中再次选拔,最终找出那个荣当“百里挑一”的玩家,并额外发放五万元的奖金。

而你,是否也同样跃跃欲试,想要说出心中有关重造的创意想法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该带着此刻最具创造力的酷想法,共同参与到这场#百城绝对重造计划#,或许,比你想象中更大范围的地方,都在期待着那个你心中的计划。

这计划最终如何?决定权便在你手。所以,在这个年末,一切只看你是否能重造已然厌倦的糟粕与一成不变,探索身边仍存的可能性,有时候,那些闪烁的东西,总是会被不经意地忽略,或执着地藏在某处。希望在期待明年来到的日子里,你已经将那些激动人心的想法从心中挖掘出来,并且全部换成了拥戴、快乐、信念和奖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绝对

除了激动人心的活动,ABSOLUT. 绝对伏特加在自身产品上也从未失去对重造的执着,最近,品牌全新推出了“绝对重造伏特加ABSOLUT. COMEBACK年度限量版”,瓶身材料的41%均使用了回收利用的再生玻璃,完全贯彻着“万物重造”的理念,将可持续性的精神融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为了创造出一个更为开放、多元的世界。这样的方式,并非潮流化的活动,41%也绝非一个简单的数字,也关乎着ABSOLUT. 绝对伏特加品牌的责任与承诺。

就像尹秀珍对旧衣服重新剪裁,隈研吾在集装箱上打开天窗引入阳光,Andre把废弃的食材推到盘中世界的中央,ABSOLUT. 绝对伏特加意图探寻着被废弃玻璃中的能量,将其再度组合,给予二度生命,让它盛满品牌引以为傲的伏特加酒体,并且最终出现在那些热爱美酒人们的手中。

此时,酒瓶比起以往更具有迷人的艺术性和无可复制的美感,这便是“重造”的力量。这个过程,除了表现出品牌对于地球资源的保护与在意,更是志在找出废旧品中未被察觉的美丽与真意,就如Junk art的艺术家们将自我哲思放入作品一般。

撰文|Narcissus

部分图片拍摄|Rinka

首图来自尹秀珍《种植》

参与ABSOLUT. 绝对伏特加的#百城绝对重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