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他被新华社誉为"中国的骄傲",提出的定理轰动"国际数学界"

近日,在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西北大学九三社员、著名数学家王戍堂教授被授予"九三楷模"荣誉称号。今年为九三中央第五批"九三楷模"表彰活动,全国共表彰10人,王戍堂先生为陕西九三获此称号的第一人

王戍堂, 国际著名数学家、西北大学数学系教授。195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上世纪50年代以来,王戍堂潜心研究数学,1964年提出了著名的"ωμ-度量化定理",被称为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王氏定理",轰动国际数学界,被新华社誉为"中国的骄傲";1983年,受邀出席第十九届(波兰华沙)国际数学家大会;1984年获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是1986年《新华日报》特别报道的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科技成果的20位科学家之一;王戍堂教授2003年退休后,继续科学研究,坚持义务开设数学公益讲堂十五年。

数学定理,轰动国际数学界

年少时,王戍堂受《科学家奋斗史话》这本书的启迪,暗下初心,立志献身科学事业。1951年,他考入西北大学数学系,师从数学家杨永芳教授。四年学满毕业后,他留校从教直至2003年退休。

1962年,一篇在波兰数学界权威刊物《数学基础》上发表的拓扑学论文,引起了王戍堂的关注。他利用两个月的学校假期,潜心探究其中未解决的度量化问题。终于提出了"ωμ—度量化定理"。1964年,31岁的王戍堂发表论文《ωμ—可加拓扑空间》,这篇论文标志着波兰科学学院院士西科尔斯基早在1950年就提出,却在14年间悬而未决的"ωμ—距离化"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引起当时国际数学界轰动,被称为"王氏定理"。这个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定理在当时的数学界绝无仅有地凸显了"中国的骄傲"。此后的20余年间,这一定理被美、匈、日、捷、奥地利、加拿大等国著名拓扑学家广泛引用和发展。

获得巨大成功后,王戍堂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将研究视野投射到广袤浩瀚的宇宙,聚焦在数学、物理学交叉领域,开始致力于研究揭示神秘宇宙的科学真相。1979年,他在《中国科学》数学专辑上发表《广义数及其应用》一文,首次提出"广义数系统",开创了广义数域分析学"广义数系统"理论,充分解释论证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光子静质量问题以及量子力学中δ函数与传统数学的矛盾。1991年,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斯纪念文辑》将《广义数及其应用》一文收录。

1988年,王戍堂的事迹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收入《国际知识名人录》。

坐轮椅给学生作报告

王戍堂有两大快乐:一是研究数学;二是培养数学人才。自1955年毕业留校任教至2003年退休,王戍堂在西北大学执教了近半个世纪。

2003年退休当年,王戍堂主动提出开办一个义务性质的"讨论班":授课对象没有限制,只要是想来学习的,都可以参与这个课堂。在问及他义务授课的年数时,他说道:"只有十多年,只有十多年……"

王戍堂始终坚持着那句"科学就是奉献",风雨无阻,迈着已有些颤巍巍的脚步,在周三与周日的下午两点至四点,在太白校区思想所二层的数学室里,带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面孔,共同遨游在科学的海洋。研讨班每周两次,直到他2018年摔伤后为止,开办了十五年未曾中断。

2018年10月,85岁高龄的王戍堂因摔伤后无法行走,便坐着轮椅,插着导尿管,给西北大学师生做"我的数学之路""什么是广义数"的报告。后来,因为王戍堂年迈行动不便,近些年"义务讲堂"就移至西北大学新村他的家中继续进行,他也被誉为"新村里的大师"。

王戍堂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央视新闻网、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文明网、西部网、《西安日报》等媒体报道宣传。受感于王戍堂的奉献精神,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邓益民教授特为他创作写意水墨画——"著名数学家王戍堂教授画像",此画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我希望通过教学,把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和过去时代年轻人的治学精神传递给如今的学生",生命不息,步履不停,王戍堂忘我追求科学,耄耋暮年依然诲人不倦献身于学术事业的精神,深深地激励感染着后学之人。

关注"西北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西北大学新闻网、九三学社中国委员会官网、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