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广西将推广统一的疫情防控健康码应用

在广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

有许多新科技技术

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当前,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推进

为了避免人员流动带来疫情传播风险

广西将推广统一的疫情防控健康码应用


今天(2月28日)下午,自治区召开广西加强疫情防控科技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对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发布会现场

2月27日0-24时,全区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截至2月27日24时,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52例,出院病例166例,死亡病例2例。现有在院治疗的确诊病例84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危重病例5例。目前重症、危重病例均已集中到综合实力强的定点三级甲等医院隔离治疗。累计确诊病例中,南宁市55例、柳州市24例、桂林市32例、梧州市5例、北海市44例、防城港市19例、钦州市8例、贵港市8例、玉林市11例、百色市3例、贺州市4例、河池市28例、来宾市11例。

27日,全区无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无新增密切接触者,尚有826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自疫情发生以来,崇左市及54个县(市、区)没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报告。全区连续3天确诊、疑似病例零增长。截至2月27日,我区111个县(市、区)中有100个为低风险区、11个为中风险区。治愈出院病例已经达到166例,占65.87%。疑似病例数已由高峰时的396例降至目前的2例,医学观察人数由高峰时的4099人降至826人。从以上数据看,治愈例数明显增加,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例数以及密切接触者人数已大幅减少,防控效果进一步显现。

广西有这些抗“疫”专项项目

Q:疫情爆发以来,自治区科技厅在科研攻关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进展如何?

A:一、主动作为,组织实施疫情应急科技攻关项目。自治区科技厅第一时间启动实施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技攻关专项,围绕疫情监测、病毒传播、快速检测、临床诊断、药物研发等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的技术需求,广泛发动全国、全区(包括东盟国家)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开展有关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开通 “绿色通道”速审速批,简化立项手续,优先支持疫情防控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截至2月27日,共启动4批应急科技攻关专项11个项目,涉及病毒中间宿主、治疗技术、检测技术、中药民族药药方筛选、中药提取技术及新药研发等方面,这些项目正在按研究计划顺利推进,有的项目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如: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发“现场快速检测的试纸条”,采用胶体金法对抗原进行标记实验,筛选出最佳的实验配方和合理的实验工艺,在定点医院进行批量临床样本测试,临床测试结果与核酸检测结果匹配100%。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牵头组织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等6家地市级定点救治医院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病例免疫微环境调控及ECMO新技术救治效果评价”项目,累计完成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诊治145例,治愈出院超过50例,完成广西首例危重病人ECMO救治、3例危重病人长距离转运,并形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ECMO治疗广西方案》,充分体现了“将科研成果落实到广西大地上”。

二、广泛动员,征集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自治区科技厅积极汇聚全社会最广泛的科技智慧,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新产品和新技术,截至27日,已经征集到172项,对征集到的技术方案,正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论证,对效果好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以奖补方式给予资金奖励。

三、集成联动,加强国内外的协同攻关。自治区科技厅于2月3日发布了全国首个国际合作科技专项—“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科技攻关专项国际合作(主要面向东盟国家)项目申报指南”,瞄准已有治愈病例的泰国以及拥有国际领先病毒研究基础的新加坡,结合广西特色中药壮瑶药优势,紧急启动了2个项目。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广西中医药大学、泰国玛希敦大学等联合开展“基于中泰天然药材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究”,目前已成功建立基于新型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的高通量筛选体系,正在进行第二轮的酶活实验复测。同时根据壮医治疗瘴疫的临床经验,筛选出具有潜在抗病毒活性的壮药品种10个,用于后续化学成分分子对接及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预测。南宁市第四医院已同步将部分治疗方案用于临床。

广西中医药大学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广西特色中药壮瑶药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评价及应用研究”,结合广西壮乡瑶寨多瘟痧疫瘴的特点,研制出1种适于痰湿和湿热体质者、有接触传染源但无症状者、素体虚弱易感者等人群使用的预防性茶饮。同时,项目组筛选并制备具有抗病毒活性的54个活性化学成分,下一步进行抗新冠病毒活性测试。

广西首个医用防护口罩获生产许可证

Q:自治区药监局是如何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实施应急审批程序,加快疫情防控急需药品医疗器械发证投产?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助力疫情防控推进企业复产扩产转产?

A:第一,实施应急审批,全力服务疫情防控需要。截至2月27日,已批准7家企业申报的15个紧缺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和生产许可,其中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红外额温计、医用隔离眼罩(医用护目镜)均为广西同类产品首次批准,填补广西防疫产品空白。对3家医疗机构申报的“清肺排毒汤”“麻石清热合剂”等9个品种给予备案。其中“清肺排毒汤”预包装颗粒饮片,捐赠到正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西赴湖北抗疫医疗队”和湖北省新冠肺炎患者服用。

第二,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助力疫情防控促进产业平稳发展。2月14日,出台《自治区药监局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若干措施》,向社会公布实施应急审批、支持企业扩大投产复产转产、优化和简化审批流程、注册检测提速、免收注册费检测费等10条措施。

2月16日,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复工复产十条》文件精神,出台《进一步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平稳运行4条措施的通知》,公布预发注册生产许可证号、注册生产许可并联审批同日发证、一类器械应急备案、免收药品委托检验费等四条措施。

企业积极响应政策,4家企业顺利转产防护类医疗器械并获批准上市,另有36家企业提出转产意向并在筹建当中。10家生产能力富余的药品生产企业顺利转产疫情防控急需的75%乙醇、次氯酸钠消毒液等消毒产品。另外,全区有近30家企业转产口罩、防护服、医用红外额温计。自治区药监局认真落实政策,狠抓应急审批,措施出台10多天,已给予3家企业6个产品发放了注册证书。今天(2月28日)下午,桂林德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广西首个医用防护口罩刚刚获得了生产许可证,随后即可投入疫情防控保障。

第三,及时服务企业,助力复工扩产转产。目前,广西已批准生产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有3家企业,有生产意向并正在进行车间改造的有28家;批准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有1家企业,有生产意向并正在进行车间改造的有2家;批准生产红外线额温计的有1家企业,有生产意向并正在进行车间改造的有4家。有生产医用N95口罩意向并在试产的有2家企业。

第四,免收注册及检测费用,减轻企业负担。截至2月27日,已累计减免各类收费55万多元。累计接收应急检测349批次;已发出检测报告288批次。还同步开展医疗器械检测能力建设,广西医疗器械检测中心于2月5日顺利通过CMA现场评审,取得了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酒精等防护用品涉及的11个参数、9个标准的检测资质,其中口罩过滤效率填补了广西检测机构能力项目空白。

下一步,自治区药监局将持续做好疫情防护急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服务指导,加快防护产品审批上市,特别是加大力度指导帮助我区特别紧缺的N95医用口罩等扩产。同时,指导好企业做好生产基地布局,协同推进疫情防护类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布局,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服务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保障用药安全

Q:我区药监部门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上市后的质量监管,以确保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特别是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的用药用械安全?

A:为把好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关,我区药监部门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加强疫情防控所需药械的质量监管,特别是加强应急审批药械上市后监管,坚决杜绝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确保疫情防控用药用械安全。

第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防控药械医用物资质量安全。

重点组织对定点企业生产的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等紧急医用物资以及疫情期间应急审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抽检,加强质量监督。组织对获批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简易备案的3家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检查。以疫情防控用药为监管重点,加大对大输液、抗病毒类化药制剂和中成药和医用氧等等重点企业的检查力度。

从检查情况看,目前未发现严重违反药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行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安全总体可控。截至2月27日,自治区药监局及各检查分局共检查疫情防控药品器械生产企业290余家次,下达整改意见书26家次。对企业在产的13批相关疫情防控药品进行抽检,检验结果全部合格。

第二,加强药品医疗器械流通环节监督检查。会同自治区医保局联合出台文件,实施疫情期间零售药店销售发热、咳嗽药品登记报告制度。全区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疫情防控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购进渠道、购销记录、储运条件等内容,督促企业严格遵守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确保经营药械质量安全、可追溯。至今,对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下达责令整改233家次,完成整改169家次。

第三,加强对储备药械医疗物资的监督检查。为自治区采购、征收、海关没收、接收捐赠等方式列入储备的防控药械提供产品技术标准审核、样品快速检验检测和现场验收分类服务。对储备物资进行质量把关,开展储备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检查。期间,送检医用口罩9批次,合格8批,对1批不合格进口医用口罩不予通关。

第四,加大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截至2月27日,全区查处防控药械违法违规企业109家次,南宁、柳州、桂林、贺州、河池、贵港、百色等地查获销售假冒伪劣口罩、“三无”酒精等案件。

广西将推广统一的健康码应用

Q:目前疫情防控进入新的阶段,广西如何利用大数据手段来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A:当前,我区已进入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阶段,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指导全区各地运用大数据技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比如:

南宁市启用“爱南宁健康码”,代替工作证明、复工证明;

柳州市开发出建筑工地疫情防护系统,协助管理人员准确掌握工地疫情防控情况,为保障项目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桂林市上线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大数据服务管理平台,为全市企业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工作提供服务;

北海市推出企业复工审批平台,为企业提供健康实时统计、不见面申报审批等服务。

通过一系列创新应用,既加强了疫情的精准防控,又保障了全区各地复工复产的顺利进行。

为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全力推广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的应用,以网上办、自助办、掌上办、咨询办实现“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过去的1个月,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累计访问量41.63万人次,网上受理办件申请3.68万件、办结2.9万件,办结率78.8%。

自2月25日起,自治区及各地市政务服务中心有序恢复了线下服务,为全区企业、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助力复工复产,服务经济发展。

下一步,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将在全区推广统一的疫情防控健康码应用。健康码作为个人健康信息的电子凭证,实现一次申报,全区甚至全国通用。健康码可在多场景应用推广,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控质量,在保障复工复产的同时,有力避免新一轮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

大数据为抗“疫”提供支撑

Q:广西如何利用大数据,助力政府疫情防控工作?

A:自广西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机制后,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在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联防联控组领导下,与自治区公安厅共同组建疫情大数据分析专班,构建“一库三应用”疫情大数据分析体系,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有效提升联防联控效率,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疫情防控综合数据库,全面汇集疫情基础数据。依托疫情防控综合数据库,汇集从疫区入桂人员及本地的交通、旅游、卫生、车辆等15类数据约2700万条,通过对数据进行清洗、标准化处理,为各市在疫情监测分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基础数据支撑作用。

二是建立疫情防控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分析,并取得较好成效。通过大数据分析快速锁定由鄂入桂重点人群16万人,最后从中发现确诊病例92例;通过与确诊病例的交通、住宿等数据关联分析,分38批次提供2万多名的密切接触者,最后从中发现确诊病例33例;通过与疑似病例的交通、住宿关联分析,分21批次提供3万多名的密切接触者,最后从中发现了确诊病例13例;累计提供其他重点关注人员数据服务500多次;先后9批次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发布了123条确诊病例火车、航班同乘信息。

三是开发部署“桂人助”小程序,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支持下提供自助帮扶服务。为社会各界群众提供疫情线索上报、健康自查上报、寻求服务支援等多项功能,在疫情防控、民生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立体化防控服务体系。截至2月27日,“桂人助”上线医生1477名,受理咨询61327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