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4.55亿接盘新飞,曾经的冰箱巨擘缘何沦落至此?
时代财经APP记者 沈思涵
6月29日上午,新飞电器股权通过网络方式公开进行拍卖,经二次竞价,安徽康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以最高价胜出,成为新飞适格重整投资人,成交价为人民币4.55亿元。
时代财经了解到,河南新飞电器/家电/制冷器具有限公司100%股权从6月28日10时开始至29日上午,在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进行公开拍卖,起拍价为4.5亿元。
作为曾经国内冰箱市场的“四朵金花”之一,新飞品牌一度位列中国工业企业500强、中国信息产业100强的行列,但是面对如今股权拍卖的事实,新飞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新飞的兴衰浮沉
新飞电器的前身是成立于1964年的新乡市无线电设备厂,主营配套生产军用通讯车。1984年,由于经营不善导致亏损严重,这家军工企业开始转型制造冰箱并取名为新飞,直到1994年,经股份制改造设立新飞集团。
与此同时,原无线电设备厂厂长刘炳银正式接手成为新飞集团董事长、总裁,在他的带领下,新飞冰箱的销量得到迅猛提升。1996年,新飞达到辉煌时期,其创下全国冰箱品牌前三强和位列中国冰箱业“四朵金花”的好成绩,市场份额一度直逼20%。
1996年以后,新飞连续8年产销电冰箱突破一百万台,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中国电冰箱行业前列,新飞已经成为国内公认的冰箱巨头。直到2005年,新飞冰箱销量还排名在全国第三,高达300万台。
就在这个期间,新飞经历了一次重大的企业改革,而这一举措也成为了新飞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002年,在国有体质改革的背景下,新飞由政府主导进行国有体制改革,其引进了新加坡企业丰隆集团进行合资。2005年,新乡市政府将新飞集团在新飞电器所持有的39%国有股权作价5.1亿元转让给丰隆亚洲,新加坡丰隆电器的股权达到了90%。至此,中方的经营管理权彻底丧失,“新飞”也成为真正的新加坡品牌。
面对市场竞争和收入下滑的态势,新飞电器在过去数年来持续出现亏损。有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期间,新飞电器的亏损金额总计5.07亿新币,按照当前的汇率换算,亏损额约合24.83亿元人民币。虽然外方股东给予大量的资金和支持,还是无法彻底扭转局面。
2017年11月初,迫于资金链压力,新飞电器发布重整声明,宣布停止生产活动。今年2月份,丰隆亚洲正式成为重整投资人,新飞公司于2月8日恢复部分生产,但是由于丰隆亚洲未能按其承诺注入复产资金,导致新飞公司生产再次全面中断。
引外资得不偿失
“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这是新飞冰箱曾经家喻户晓的广告语,但是实际上,新飞自身对于冰箱行业的把控和理解,却并没有像广告语说得那么自信。
纵观新飞短短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其衰落与外资企业丰隆从合资到收购有着很大的关系。原本引进外资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但对于新飞而言,引进外资却导致了新飞电器完全丧失了对公司的控制权,使得原本的战略方针完全被改变。
“丰隆亚洲收购新飞的目的就不是要把新飞做好,收购的目的只是为了卖得更好,在过去十多年多次传出丰隆亚洲要卖掉新飞的消息。”家电行业观察家刘步尘对此总结。
另外,当地政府对于新飞的过多干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1994年,中国正兴起一场招商引资的大潮,新乡当地政府在潮流到来之际,渴望在当地选出适合引入外资的企业,而新飞就此与外资企业搭上了关系。
也许当地政府的初衷是期待外资的引入能带来国外先进的管理。然而,丰隆亚洲与新飞电器之间的合作并不顺畅,由于外资股方与原管理层不和、战略转型屡屡失误等原因,使得新飞逐步陷入经营困境。
刘步尘指出,“新飞所在的当地政府对新飞企业的决策干预过多,表面上看是政府对当地企业的关心,其实对新飞的发展很不利。”
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对于国内冰箱乃至家电企业而言,在把握好企业的自主决策权的同时,更要看清楚市场的趋势,不能盲目跟随。如今,新飞“卖身”的事实已经摆在眼前。
【更多相关资讯,请移步各应用市场下载“时代财经”APP】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