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璧山:走在前列 勇创先行 谱写高质量发展华彩乐章

文化艺术中心 摄/曾清龙

湖光绿漪两相合,灵气袭人宛如画中游;穿梭跨越,老城新区华丽转身,大城市骨架悄然拉开……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起航的关键节点,近距离感受璧山这座蝶变之城,犹如打开一幅壮丽画卷,尽展这片热土的理想和抱负。

近年来,璧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遵循“儒雅璧山·田园都市”愿景,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谋划融入新发展格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突破了许多长期制约发展的瓶颈,办成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全区各领域各方面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变化。

抚今追昔,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儒雅璧山”坚持革故鼎新、创新驱动,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产业转型渐显成效,创新动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加速提升;“田园璧山”坚持瞄点聚焦、多点突破,全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城乡面貌不断改善,美丽家园共建共享;“幸福璧山”坚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用心用情对接民生冷暖,努力释放发展红利,逐步实现从“七有”到“七好”的转变,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展望未来,璧山更凝聚起打造重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同步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力量,正昂首踏上创新驱动、奋力跨越的崭新征程。

在革故鼎新中实现新跨越

回望发展来路,坚定新发展理念是推动璧山跨越发展的重要法宝、强大动力。

站在时间的两端,数据的对比令人惊叹。2015年璧山地区生产总值370亿元,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0亿元,实现了近一倍的增长,经济总量连续5年保持全市一梯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从8350美元突破到1.4万美元,实现翻越式提升……5年发展的急行,璧山收获的不仅仅是跳跃的数据,更是叠加的品质。

这几年,璧山迎来了发展水平的决定性转变,创新正成为第一动力。创新生态系统加速构建,“1 3 N”科技创新体系日臻完善,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贯通,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专业技术平台、“政产学研”融合平台示范效应初步显现,“科技璧山、创新璧山”正成为新名片,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这几年,璧山迎来了产业发展的根本性变革,以有限空间成就无限发展。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力度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业,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如今,全区三次产业比优化调整为5:52:4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达59.7%,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近三成。

这几年,璧山迎来了对外开放的长远性提升。数年的不断努力,在这里结出了累累硕果,通过不断加大开放力度,璧山高新区、服务业发展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引领辐射功能不断增强,比亚迪、康佳、重庆中医药大学、TOD大型城市综合体、新加坡国际社区、非遗小镇等项目相继落地建设,标志性的大企业、大项目已经越来越多。

这几年,璧山迎来了协调发展的关键性突破。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遇,与川渝多个区县达成合作事项,同城化步伐加快,以8个产业生态区为支撑的区域产业版图轮廓初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得到纵深推进……

发展成就跨越。立志于打造重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的璧山,已扛起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先行区的大旗,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与时俱进中扮靓新形象

观音塘湿地公园、秀湖公园、东岳体育公园、秀湖汽车露营地公园、枫香湖儿童公园……有着32座城市公园的璧山,将“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过去旅游休闲要出区,现在就在家门口。现在璧山优越的自然条件,再加上每个公园各具特色、面积广阔、不收费用等,这里快成‘景区’了。”面对城市变化,如今璧山人点赞又自豪。

依托公园城市建设,这里铸就美好生活,更成生态之地,居民从“走出去”到“迎客来”,这样的变化只是璧山城市环境面貌蜕变的一个缩影。

这一个个变化的背后,是近年来璧山打造主城“西大门”“迎客厅”城市第一形象,坚守生态第一底线,全力改善城乡面貌,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的坚实步伐。

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按照百万级中心城区人口城市规模,璧山在城市建设上一直坚持全域协调发展理念,不断推进城市的高品质发展。如今早已突破原有城市瓶颈,形成了“南延、西进、北控、中优”的联动发展空间布局。

乡村振兴活力迸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明显,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以“都市花园”“四季果园”“绿色菜园”为特色,完成了8个示范点、22条示范线整治,全力推进乡村面貌“大变样”……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生动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近年来,璧山多向多式开放通道更加完备,特别是地铁1号线尖璧段、九永高速、渝蓉高速等交通干线相继投运,“云巴”示范线全球首发,更让这里进入了全新的“快进快出时代”。

如今,每一位居民都能切身感受到这座现代化都市的变化:交通顺畅了,绿色变多了,环境更美了……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建设、一系列城市功能的完善,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了城乡品位的明显提升。

实打实的举措落地推行,更以破竹之势,推动着璧山城乡面貌改善不断向纵深迈进,一个环境更优、生态更美的和谐璧山呼之欲出。

在砥砺奋进中为民谋福祉

改变不止于此。回望过去,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也在眼前徐徐展开。近几年,璧山以人民为本,以民生为重,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过去几年来,璧山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建设“一老一小”友好城,促进民生优质均衡发展,滚动实施重点民生实事,幼儿园普惠率达89.3%,中小学校量质齐升,健康共同体“三通” “信息通”加速完善,区人民医院迈进“三甲”序列,社会保障覆盖全体居民,逐步实现从“七有”到“七好”的转变。

过去几年来,璧山切实兜住民生底线,强化就业创业扶持,落实“双创”政策,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7万人;着力实施惠民工程,已累计建成多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开展区福利院“公建民营”试点,探索建设社区“孝心食堂”,建成30个区级示范“儿童之家”。

过去几年来,璧山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公共安全隐患排查,积极推进大数据应用与社会治理融合,全区刑事立案实现了逐年下降,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责任体系,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实现零增长,全面推开“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试点“党建引领、水价治理”,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过去几年来,璧山扎实开展脱贫攻坚行动,在就业、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开展立体式扶贫,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清零,3个市级贫困村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过去几年来,璧山坚持守护好生态红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水环境治理,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的环保问题,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区等殊荣,绿色成为这里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一项项惠民举措实实在在,群众看得见、享得到。璧山用行动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民为本”“公平共享”的宗旨,凝聚起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

数说gt;gt;gt;

回望“十三五”成绩

创新发展形成新格局

“1 3 N”科技创新体系日臻完善,全区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8%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238家、增长6.4倍。

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

以8个产业生态区为支撑的区域产业版图轮廓初显,“三权分置”、“三变”改革、“三社”融合等改革推进有力,集体经济稳步壮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升至62%。

绿色发展展现新作为

累计关闭污染企业437家,“三乱”问题基本杜绝,“三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预计增加到313天;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深入实施,森林面积增加近7万亩,建成区绿地率达42%。

开放发展迈出新步伐

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0%,累计利用外资8.5亿美元。

共享发展取得新成就

民生支出超过财政总支出的6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4%。

从严治党呈现新气象

累计提拔和重用333人次,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党管人才机制不断完善,累计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2000余名,“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初步形成。

展望“十四五”新局总目标

“十四五”时期,璧山将以重庆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全力打造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健康产业集聚区、航空门户枢纽,最大化发挥主城都市区“迎客厅”的引领、集聚、创新、示范等多样化功能作用,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发挥“三个作用”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确保产业升级引领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实现新突破、改革开放试验田建设取得重要成果、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建设展现新成效、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高、治理效能达到更高水平,确保到2035年与全国、全市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未来将重点抓好12项工作

1.更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科技璧山、创新璧山

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建设、厚植科技创新优良生态、建好用好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构建闭环创新链。

2.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数字经济。

3.依托强大国内市场,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主动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促进消费升级、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4.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全方位加强战略合作、推动与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5.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有序拓展城市建成区、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构建区域产业版图、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6.更深层次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融入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7.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发展新体系

畅通对外开放大通道、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8.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9.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璧山

切实筑牢生态屏障、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资源高效利用。

10.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促进更加充分就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1.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安全发展底线

改革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国防动员体系和后备力量建设。

12.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持续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确保“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落到实处。

王琳琳 龙搏 苏成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