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反转!美股熊市后,全球对冲基金买单中国

2018年以来,A股跌跌不休,遭遇自过去十年来最大的跌幅。

每次投资者聊起A股,都唉声叹气,你看人家美股,涨了都十年了,啥时候能活成人家那样啊?

但你或许并不知道,反转其实越来越近了。

据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的一份公开报告,他在美股上的持仓,已经降到三季度末的96.5亿美元。

要知道,桥水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可是超过1600亿美元的呢,这个美股持仓可是相当的小了。

为什么要降低美股仓位呢?

据桥水的首席投资官Greg Jensen表示,经过十年的大涨,目前美股已经处于很危险的状态,尤其是特朗普的减税红利衰竭,美联储又在加息,市场已经越来越脆弱。

是时候撤出,寻找新的价值洼地了。

去哪呢?去中国。

桥水今年最轰动的一件事,就是发行了首只中国私募基金,并且在三季度增仓了两只新兴市场基金。

其实桥水创始人对中国资产的喜爱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他曾经多次在演讲中表示,中国监管层对经济周期、金融周期理解深刻,有能力平稳完成去杠杆。

并且认为,全球资产在美、欧、日、中四个经济体的配置,目前中国占比不到10%,美国占到超过50%。如果未来中国资产的持有程度完全达到应有水平,美国将约占40%,中国则约占30%。

这里面存在着巨大的上升空间。

偷偷买入中国资产的,当然不止桥水。

根据公开报道的统计,目前在中国成立了私募基金的全球资产公司已经有13家,包括桥水、元盛、瑞银资管、贝莱德、富达、富敦、英仕曼、贝莱德、施罗德等。

德意志银行甚至发表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外资流入中国的总规模将达1到1.15万亿美元。

外资看好中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之所以在2018年突然加快脚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在政策上对外资基金的松绑。

比如,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完全放开,承诺允许国际评级机构在中国成立子公司。

还有6月开始A股正式纳入MSCI国际指数,9月敲定纳入富时罗素指数,沪伦通即将上线……2018年A股对外开放的进程快马加鞭。

一方面,A股对外资松绑,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股票又高处不胜寒,A股看起来相当的便宜,经济前景又稳定乐观。

不买你,买谁?

据德意志银行的报告,截至9月底,管理着各种资产的外国主权基金,以及各国的央行,都在快速增持人民币计价的中国股票和债券,总额达到4620亿美元,在过去一年内增加了1225亿美元。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北上资金净买入额合计达到2241.13亿元,同比增长53.60%;从QFII二季度持仓情况来看,新进资金增持个股数量明显。

另外,据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8月,流入新兴市场股市的资金量达到71亿美元,其中有58亿美元资金被中国股市吸引,占比达81.7%!

所以说,美股熊市,外资撤出转战新兴市场,而这个新兴市场基本指的就是中国。

跟中国人对自己的短期悲观看法不同,外国基金作为一群华尔街精英组成的高智商群体,他们更多看的是长期前景。

德银研究主管甘卓亨就表示:

“目前在国外,大家感觉到中国游客已经非常多了,但实际上中国拥有护照的人数只有9%,约91%的中国人没有海外护照,可想而知这背后涉及的相关投资增长空间有多大。”

这就是他们的投资逻辑,关注长期前景,不要被短期的波动所干扰。

而在2018年A股持续下跌,平均估值接近历史最低水平的情况下,唯一要做的就是越跌越买。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在披露2018年半年报的3523家上市公司中,共有271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了QFII的身影,持股数量合计为74.73亿股,持仓市值为1186.30亿元。

进入三季度,QFII机构更是加紧了上市公司调研的脚步,7月份以来,已有85家QFII机构进行了171次上市公司调研,热门公司经常被一堆外资机构围观。

那么,外资主要偏爱什么样的股票呢?

统计显示,外资主要青睐的是具有中国本土优势或特色的产业。

在中国市场,他们具有很强势的地位,无惧跨国公司的竞争,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他们具有持续稳定的发展前景,安全无风险。

简单来说,就是中国的核心资产。

展开来说,主要包括四大板块:食品家电、金融地产、电子通讯、交通运输。

基金的投资取向和散户是不同的,后者会更多追求收益率,但前者更多考虑的是稳定增值的回报,对短期风险其实不会过份关注。

比如贵州茅台、格力电器、海康威视、顺丰控股,这些短期看来,存在下行走势的股票,他们是大笔扫货,越跌越买。

举个例子,顺丰控股

顺丰2018年以来股价跌了超过30%,看起来很多吧?

但要看跟谁比了,跟那些垃圾股动不动就腰斩,跌个70%、80%的相比,这个跌幅就算小的了。

这就是核心资产的魅力。

是的,由于中国经济的放缓,顺丰的业绩也受到了影响,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业绩预告:

预计2018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36,000.00万元-526,00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变动:-8.61%至10.26%。

再不济一年也有四五十亿元的利润,即使经济危机也有扛下去的资本。

那些小公司又能扛多久呢?

对于一家年营收近千亿元的大公司来说,这种速度是很难得的。

一旦去杠杆政策结束,流动性紧张对杀估值的预期反转,股价的反弹就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就是持有核心资产的好处,再跌也跌不了多少,而增长前景是看得到的。

那么顺丰的增长逻辑是什么呢?

一句话总结:以创新科技构筑的护城河几乎不可动摇,在重货物流、生鲜冷链、国际化三大业务上实现了快速增长

一直以来,顺丰都是中国交通运输行业中另类的高科技军团。

从早年引入巴枪开始,后来引入GPS导航的物流车、全自动化的分拣线,到现在布局自有的飞机机队、机场,科技护城河不断升级。

可以说,在护城河深度这个层面,顺丰在业内是没有对手的。

而在业务拓展层面,2018年的顺丰也是动作频频:

3月,收购广东新邦物流,建立独立品牌顺心捷达,发力重货快运业务。

4月,参与美国流服务平台Flexport新一轮的融资,加码国际业务。

8月,与美国夏晖集团一起成立了合资公司新夏晖,加码冷链业务。

8月,中铁顺丰国际快运有限公司成立,推动快递运输公铁多式联运。

10月,收购DHL在大中华的供应链业务,整合中国内地、澳门和香港的供应链管理业务。

总结起来就是,一方面整合行业资源,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拓展颇具前景的新业务,打造更大的体量。

比如重货业务,这是个有十几万亿空间的超级大市场,过去行业很分散,存在着整合的机会。

顺丰进入时间不长,但增长数据表现出色。

截至今年中,顺丰已拥有约900个重货网点,整体重货场地面积近90万平方米,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291个主要城市及地区,车辆1万余台。

得益于不断完善的重货服务网络和领先行业的时效质量水平,顺丰2018年前三季度重货业务同比增长90%左右。

这块业务,去年的营收是44亿元,今年预计将高达70多到80亿元的样子,可谓迅猛。

要知道,这个行业的平均增速只有10%左右,顺丰如果能够保持这样的成长势头,到2020年之后就将实现在物流领域再造一个“顺丰”的体量。

根据中报披露的信息,除重货业务外,顺丰的冷运、同城配、国际业务增速也分别达到了48%、159和41%,发展强劲。

事实上,以顺丰这样的成长能力,在A股的大公司中是不多见的。

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顺丰也很有可能在近期超过日本的雅玛多,成为仅次于DHL、UPS和FedEx的第四大快递公司。

对于这种优质的中国核心资产,外资又怎么会放过呢?

根据彭博社披露的股东信息,目前持有顺丰的外资机构包括:

来自新加坡的主权投资基金,阿拉伯国家的主权基金,北欧国家的中央银行、国家养老基金,欧洲著名的金融控股集团,美国的顶级投资银行、著名私募基金,美国及加拿大的退休养老基金等。

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对顺丰的最新评级分别为A-、A3和A-,和腾讯同样是A级。

周期天王周金涛曾说,

40岁以上的人,人生第一次机会在2008年,第二次机会在2019年。

因为这两个年份,所有的中国资产都处于极度低估的状态,能够抓住一次就能够成为中产阶级,这就是人生发财靠康波的道理。

读到这里,也许你会想,“这家公司我能投吗”?

这不是一个拍拍脑袋就能轻易做出的决定,因为除了基本面的机会分析,还需要对财务风险、业绩确定性、业务竞争格局等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关注“君临”获取。

作者:君临团队.

更多成长股分析、行业解读尽在“中国新一代投资研究服务机构”——君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