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诞辰日指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为夏历八月廿七或西历9月28日,全称孔子诞辰纪念日,为历代儒客信众祭拜孔子的节日。
中国古代祭孔,都以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作为孔子诞辰。民国期间,政府曾定夏历8月27日作为教师节,后又把它换算为西元9月28日,现在全世界祭孔的日期和台湾的教师节都定于9月28日,即源于此。
祭孔活动最早始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卒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开始对孔子的祭祀。
真正意义上的祭孔大典始于公元前195年,当时汉高祖刘邦过鲁,首次以“太牢”(即皇帝祭天大典)祭祀孔子,开孔子祭祀活动升为祭孔大典即国之大典的先河。“祭孔”也从此与“祭天”“祭黄”一起成为封建时代的“三大国祭”。
1948年,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离开孔府,大陆祭孔大典就此中断。2004年以前,大陆祭孔一直处于民间状态,直到2004年曲阜市政府介入,才成为政府公祭。
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使祭孔成为规模空前的盛会。曲阜孔庙大成殿为主会场,云南、甘肃、天津、上海、浙江、台北、香港等地以及日本、韩国、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国的华人共襄盛举。
静下来思考一下:孔子为什么在两千多年后仍被尊崇,今日崇拜的是孔子本人,还是孔子身后的儒家文化呢?同样,诸子学说为什么在几千年后,所受的的关注、研究、崇敬要远高于当时的诸侯列王?
答案应该就是——文化的生命力。
中华传统文化能维持四五千年,历经危难而屹然长在,向外能扩展,向内能充实,已用不争的事实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如果用文化的生命来审视历史和人类,就如同纵目平野,有朝生夕死的小草,有春荣冬萎的花卉,亦有几十年的树木,亦有几百年以上的老松与古柏,长长短短,进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