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健力宝,是一代人的回忆,也是一代人的痛

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家喻户晓的汽水品牌“可口可乐”,可谓是一家独大,而就在那个时代,在中国本土,一位改变饮料行业历史轨迹的人物登场。

大家好,我是何同学,今天咱们聊聊,在我儿时的饮料“健力宝”

奠定中国饮料基调的人

当时36岁的李经纬正在被仕途“阻挠”,并给他安排在一个市值只有130万,面临倒闭的小酒厂担任厂长,但李经纬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跑到广州寻找新的商机,经过多次的婉转反折,李经纬认识了广东体和研究所的研发人员欧阳笑,两人也顺势达成了合作,由欧阳笑负责配方研究,李经纬负责生产营销,随后在经历了百余次实验后,一款新型饮料成功诞生。

1984年被称为中国公司起飞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有很多影响中国商业的公司成立了,例如联想,海尔和万科等公司相继成立。与这些明星公司相比,此时的“广州健力宝公司”还是一个孩子。

为了让公众接受这种运动饮料,李经纬决定将其目标锁定亚足联在广州的会议上。此刻,他手中的饮料还没有投放市场。甚至没有确定使用什么包装和商标。当时工厂有一个名为“湘江”的品牌,但李经纬并不满意,他想出了一个新的名字,“健力宝”。

当时,中国没有一家罐头生产企业,李经纬硬说服了香港的公司,说起来很巧,这家香港公司实际上也没有成形的生产线,它是通过深圳百事可乐公司的生产线秘密完成的。为了不泄密,饮料首先在三水厂配好,然后将其拉到深圳装瓶。

就这样李经纬在亚足联在广州开会的时候力排众议,将200箱健力宝免费送到了亚足联的会议桌上,同时他还请了一位记者守在旁边随时观察亚足联主席,只要他拿起健力宝来喝,便迅速拍下照片。随后便开启健力宝在李经伟的带领下迎来了十年发展的黄金期。

1988年,健力宝的年销售额超过了三亿元,1990年,健力宝成为了亚运会最大的赞助商,1994年,健力宝的年销售额达到了18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产品牌第一饮料,1997年是健力宝的巅峰时期,年销售额超过50亿。

健力宝,走向世界,不忘初心

在1984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奥运代表团实现了首次勇夺15枚金牌的壮举,作为中国代表团首选饮料,健力宝出尽风头,就连国际举重联合会主席都公开表示,建议全世界运动员都喝健力宝,不仅安全健康,口感还相当不错。不久后,健力宝在中国掀起了一波汽水浪潮。

在巅峰时期,健力宝贡献了三水市近50%的税收,占整个三水市工业总产值的45%。在企业用地分配和各种优惠政策上,改组划分并批准了所有批次的决定中,健力宝成为地方明星公司。

在广州举行的全国运动会,可口可乐看到体育比赛带来的广告收益,并愿意投资100万赞助,但李经纬一口气将价格提到250万,并赠送10万元健力宝饮料,彼时,在新建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从大到墙壁,小到垃圾桶,处处印有健力宝广告。

健力宝的迅速崛起给中国饮料市场带来了春天。一群企业家涌入了饮料和食品领域,在珠江三角洲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饮料厂。同时吃“流量”红利的健力宝开始努力进行营销。

健力宝的衰落

尽管健力宝引起了很多关注,但李经纬与三水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综上所述,健力宝在那个时代可以触底反弹的原因,改革开放初期广东被时代推向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包括电视,冰箱和啤酒饮料等轻工业迅速崛起,运动饮料当时在市场空间无限,他带领健力宝克服困难,并持续提高健力宝的曝光率,从奥运会和全运会,到命名体育赛事,电视广告,拉环奖等营销方法,哪里有广告,健力宝就在哪里。

从1984年开始,健力宝的销售额屡创新高。健力宝的身份是一家国有控股公司,大股东为三水政府,而李经纬只是企业经营者。

1997年,想摆脱三水县“掌控”的李经纬计划在广州投资超过10亿资金建设建力宝大厦,并将其总部迁出三水县,而健力宝想要寻求更好的的发展,必须在港股上市。但是,他被管理层发现并遭到强烈反对。

2000年健力宝的销售额迎来了断崖式的下降,上缴的税收只有2000多万元,但这并没有让企业管理层引起重视,高层依旧在持续内斗。李经纬再次试图让健力宝在香港上市,三水政府还是拒绝了,健力宝的上市计划也流产了,随之而来的是,创始人李经纬被无情的踢出了局,他也被抛弃在了那个时代的漩涡中。

之后,三水政府对健力宝的资金管理权开始收紧,该公司开发的新产品必须经政府批准才能分配资金,投资和吸引资本也必须得到政府的同意。三水政府其他公司陆续完成了制改工作,只剩下大户健力宝。看不到经营出路的三水政府,也开始动摇其运营决心,并打算出售健力宝。

2001年7月,三水政府召开了一次转制会议来探讨健力宝将来。管理层首先找到了新加坡第一食品集团,再次找到了娃哈哈,但是在张海这个江湖骗子的“鼓捣”下,娃哈哈最终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管理层此时也开始松口,并与张海团队达成协议,称在7天内筹集了4.5亿,就将健力宝将出售给张海团队。

之后张海,“大刀阔斧”内部改革,丢失了健力宝的核心业务,推出的休闲饮料“第五季”,“爆果汽”等品牌,也没有给健力宝带来任何生机。

健力宝集团在2004年爆发了资本危机,债务达到30亿。一年后,张海因涉嫌虚假投资,做伪账和挪用公司资金而被内部报道,并获得刑罚10年。

2015年走投无路的健力宝被统一集团收购,次年,统一表示健力宝的品牌定位与自身不符,并将股权转让给了纯信资本。在前后攻击中,公司无法逃脱被时代抛弃的命运。

它为中国饮料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企业创新提供了思维参考。之后,国内饮料品牌遍地开花,民族企业也开始出国,拥有与国际品牌的同台竞技资本,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

写到这里,作者其实心里很伤感。在5-6岁的时候,就缠着妈妈买给我着喝,那时好像一瓶2块吧,还是5块,我忘了,在那个时代挺贵的,也是一代的人回忆了;同时也因为健力宝和现在的好多家企业相比,它是彻头彻尾的民族企业,真的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品牌。

本期完

(作者何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