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前交叉病友自述:“瓷娃娃”的非典型康复之路

沈阳术康诊所前些日子接诊了一位做前交叉术后康复的病友毛女士,她“一碰就肿,一掰就疼”的炎症体质使治疗过程受到了严重阻挠。诊所的医生急忙联合香港,新加坡的专家会诊,制定了一条冒险但最有效的康复方案。

如今,在毛女士和术康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她受伤的膝盖已经开始逐渐恢复。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康复经历,同时也为了鼓励更多的病友,毛女士记录下了自己从受伤到康复的这段心路历程。

我,康复界的豌豆公主,百里都挑不出一的瓷娃娃。特殊的体质,典型的手术,非典型康复案例,记录与康复师一起经历的痛苦与开心,希望给大家一些参考,也希望健康的你们永远用不上。

受伤与手术

雪山“嘭”的一声响,公主手术室里躺。

2018年雪季开板第二滑,瓷娃娃把自己摔碎了。踩着双板摔在了雪山上,右膝里面嘭的一声,加上救援人员的失误,自己的逞强导致多次二次伤害。5天后去医院核磁结果出来,前交叉完全断裂,半月板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完美地完成了一个典型膝关节三联征。

两天后手术,术前大量甘露醇消肿打到低血压晕倒。进手术室时心跳不足60,血压勉强60/90,护士长反复确认术前指标,我说没事,遗传心跳缓、低血压,而且之前有良好的运动习惯。

那么开心地进了手术室,以为一觉醒来我就能重新满山飞了,事实上我低估了自己伤情,也高估了自己身体承受力。可能那时候我的瓷娃娃体质已经准备好给我设置各种难关了。现在手术过去5个月了,我依然在康复中心。

手术后重复的日子过得久了就渐渐忘了时间,时常觉得生活好像静止了一样,每天就是卧室,书房,餐厅,厕所的循环。打开公司的邮件,手上几个疑难杂症来来回回的项目,半年了也一直没有谈下来,看看腿,你也快半年了,我也还没有把你弄明白。

前期康复很成功,也很失败

翻看了我的治疗记录:

经典自体前交叉重建,半月板内侧后角一针,外侧体部桶柄样撕裂缝合四针。术中止血带使用3小时,术后一直肿到脚趾的皮肤都发亮。术后一周有持续37.5以下的低烧,血液检查无异样,没有特意使用消炎药。

这是第一次身体明显提示我:你和一般人不一样,你要小心喽。

但并没有放在心上。

主刀医生指示6周内以支具固定,弯腿不超出45度,每周改变一个固定角度并垫起大腿让胫骨平台位自然下垂避免新韧带受力。因为半月板愈合期较长,取消了内侧副韧带的缝合计划。

术后第三天,我终于能感知到自己的脚踝在哪里,开始尝试做踝泵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但医生没有规定数量,也没有太走心地做。

一个依从性很好的患者会很好地执行主刀医生的指示,就这样轻松愉悦地过了6周休养生息的生活。

第7周拆掉了支具开始弯腿,两天到了90度,开始找大量的国内外康复的文献学习;

第8周开始一个线上康复指导,练习负重和重心转移;

第67天直接脱双拐,步态良好,并且每天在膝盖完全不见消肿迹象中,坚持痛到挠床地练弯腿。

第78天才第一次完成直抬腿并伴随严重的髌腱疼痛;

第100天左右,完成了2到10公斤压直的全过程,无痛达到被动过伸……

之所以不提这段时间的角度,是因为它是失败的。疼痛和肿胀限制了所有关于进角度的幻想。髌骨从初期的略微有活动到后来完全一动不动,除了继续推我不知道还能做点什么。并且因为膑腱挛缩出现了低位髌骨,角度每增加5到10度,就要卡住一周到两周完全不动。

拍摄于3月28日,第二次康复治疗评估时

成功的走路,失败的弯腿,我决定北上去线下康复中心。

遇见

转机出现在和叉友的一次闲聊,他说沈阳开了第一家叫“术康诊所”的专业康复机构,刚刚挂牌还在试营业。于是我果断预约在去北京前进行评估,然后见到了我现在的康复师——杨景翔医生。



第一次见面,对方台湾口音让我有了安全感和希望。了解过康复的人都知道台湾的康复水平很高,只是自己没敢相信在沈阳会遇见台湾的康复师。

评估结果意料之中。

自己从事医药行业,生理学解剖学大体也懂,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什么。叉友们都知道接近4个月"主动不足70,被动不足120"意味着什么。

是的,艰难地下角度,超乎想象的疼痛,松解手术的威胁。

自诩忍痛力超强的我欣然接受了杨医生的康复计划。不是因为病急乱投医,而是杨医生详细的讲解,合理的分析让人信服。

他不会承诺很轻松地下角度,而是告诉你要做好所有应对疼痛的准备;他不会信口开河说能让你恢复到从前,而是这个伤不可逆,你要知道怎么去保护自己。

态度谦和,语言简洁严谨又易懂。

再次康复

等到开始真正下角度,才知道疼痛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尽管有辅助的方法减轻疼痛,但肌肉保护在刺激下依然会本能地全身收紧,与康复师的每一次努力做对抗。而更可怕的是,我的精神上也出现了恐惧,理智无法抗拒的恐惧。

这时候,适时的心理疏导是很重要的。杨医生最常说,医者仁心,我们不能做掰腿的刽子手。

经过两次治疗,更严重的反应出现: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阻止的肿胀,时有时无的发烧,活动度变差的髌骨,哪怕一个简单的热敷都红肿不消的皮肤。

我身体出现的种种情况都在提醒杨医生一个预期外的状况:我可能是非常少见,甚至是一直以来只存在于书本中的炎症体质。疼痛比平常人来的更巨大,轻微的活动就会迅速导致关节灵活性变差,一点点的伤害于我都是毁灭性的。

就这样,我得到了瓷娃娃的称号。

杨医生紧急联系新加坡,香港的专家会诊,彻底改变治疗方案,停止下角度,集中消肿消炎。

非典型案例开始了非常规的治疗方案,无疑是冒险的,又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就这样开始了与杨医生新一轮的配合。

信任,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你要相信医生,他不是神,你不能要求他百分之百完美应对一切未知,但是他竭尽全力在想办法,他了解你的情况下有这个医术能够保证你不会受到伤害,他每个操作,每个建议都经过认真思考,他有心有能力,他正在全力拯救你。

进步

治疗有多辛苦,看见进步的时候就有多感动。那么多叉友群里,几乎没有人相信现在5个月的我还可以稳稳的下角度,坊间那么多传说3个月不全角就要松解,导致那么多激进的人松叉。

而我,经历这么多以后终于也可以达到了和健腿一致135度。

从左到右时间拍摄分别为:3月28日、4月11日、5月

在术康的康复情况

康复间歇逃离掰腿的痛苦后是轻松愉快的。和杨医生一起聊台湾和大陆,还有世界各地的医疗体制,旅游,美食,学生时代的轶事。因为专业相近共同话题也总会多一些。有时也会和其他叉友一起分享听来的遇见的其他患者案例,或感慨他人的进步,或为重症叹息。

杨医生的灯箱上总是放着患者的影像,他说有空我就会盯着这些重症的影像看,总希望哪个瞬间给我一些治疗的灵感。而你看着他认真虔诚的表情,会知道他抱着对患者和医学最大的尊重,是在用心看而不只是眼睛。

我们离康复有多远,我愿意相信,我和康复之间的距离只有一个术康诊所。

文:来源于病友自述

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