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新加坡人自述爱上北京城:日新月异 富有创意

来源:参考消息网

外媒称,1996年,花艺师林玲娟随着丈夫和6岁的女儿离开新加坡,来到陌生且当时并不十分国际化的北京,开启了一家人新的生活。20多年来,他们见证了北京的成长、中国的崛起,也看着一波接一波的新加坡朋友来了又离开。是什么原因让这一家人坚持留在北京打拼?他们在北京生活遇到了哪些挑战?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29日报道,春季的周末早晨,北京郊外的平谷山区在艳阳下飘着细雪,张家一家三口如常从北京顺义区的住家驱车两小时来到他们位于山区的周末休闲度假屋。57岁的爸爸张清发正在给屋里的壁炉添柴添枝,53岁的妈妈林玲娟和28岁的女儿张嘉也刚吃过西式早餐、喝过浓浓的南洋咖啡,盘腿坐在壁炉前的沙发上边取暖、边刷手机闲聊。

报道称,林玲娟原是广告公司创意总监,1996年随丈夫来到北京工作、定居。她曾为新加坡旅游局拍摄面向中国市场的旅游广告,也在伦敦、纽约等广告节中获得多个奖项。转眼间,林玲娟一家已在北京超过20年。

她说:“很多朋友来了、也走了,我们可能是极少数在这里逗留那么久的新加坡人。”她坦言,初到北京,生活环境确实很艰苦,空气特别干燥,饮食方面也很不习惯。那个年代的物质不像现在那么丰裕,得重新适应“低科技”生活。但尽管如此,一家人还是咬紧牙关挺了过去,并且渐渐爱上了这片神州大地。

林玲娟说:“我一直都很喜欢大自然。所以,当时还没真正开发、‘原生态’的北京对我其实很有吸引力。周末开着吉普车到怀柔、密云郊区,那里没有高楼大厦,我们随便在一条小溪旁停车,一家人戏水、野餐,或静下来放空、画画。”

张嘉亦还没上小学就随父母来到了中国,她说,自己是“跟北京一起成长的”。如今,一家人在北京有了自己的生意,在郊区也建起了自己的周末度假屋,事业和生活都在北京深深扎了根。

报道称,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传统行业也焕发新生。汇丰银行去年10月发布的“全球移居人士年度调查”报告就显示,中国大陆作为移居目的地,职业发展机会排名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受访外籍人士都表示,他们移居中国后职业前景更广阔,有更多机会获得新技能,可支配收入也增加了。

林玲娟鼓励新加坡年轻一代抓住中国的机遇。她说:“先不要计较能得到什么回报,先不要急于去批评,而是问问自己,你能为这个地方做些什么?”

报道称,她希望新加坡人亲身来体验中国,亲眼看看中国的发展,自然会打消对中国的种种误解,对中国的职场文化及处事方式也会有更多理解和包容。

从事室内设计的张清发曾雇用过来自新马泰等不同国家的实习生。他发现,初来者的第一年往往是关键期,经历了一年后,一部分人受不了就“哭着回家”,“但如果你坚持三年,我觉得你肯定会留下来”。

他说:“我们能在这里住那么久,也是因为中国天天都有变化、天天都有新鲜事。虽然不像新加坡生活那么舒服,但这里却更有活力和创意。”

不过张嘉亦说:“我始终还是新加坡人,有些东西是改不掉的,包括口音,但同时我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很深。所以如果你问我我的家在哪儿,我想要贪心一点——我想说,新加坡和中国都是我的家。”

报道称,林玲娟是个十足的园艺迷,一直向往远离城市喧嚣的幽静田园生活,离开广告公司后,她把更多时间投入打造自己的世外桃源。一家人花了两年时间,终于在2012年租下平谷一处四面环山的地块,开始修建周末度假屋。自从有了石屋后,他们出外旅游的时间大幅缩减,稍有闲暇就到山上“度假”。

报道称,张家回归田园的生活,正好响应了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

林玲娟表示,现代生活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急躁,更多人会向往一个可以放慢脚步、放松身心的环境。城市人回归乡村,必将成为大趋势。

上一篇新闻

华文媒体走进世界级绿道 赞“江湖”武汉名副其实

下一篇新闻

“菜肥麦熟养蚕忙”——周武忠《新乡村主义》读后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