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武则天都无法撼动的李氏家族与陇西的不解情缘

永徽六年(655年),大唐帝国的政局因一个女人而变得动荡不安。唐高宗李治废王皇后为庶人,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虽然这仅仅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结果,但在朝堂之上早已掀起了血雨腥风。以许敬宗和李义府为代表的庶族势力,公开挑战李唐王朝的开国元勋关陇集团。当然,历史的结局我们已然知晓。朝廷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均因为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而遭到贬逐或清算。

然而,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士族与庶族的斗争还在继续。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勒令回收焚毁太宗时编修的《氏族志》,重新编纂一本《姓氏录》并该书亲自写序。李氏皇族仍居首位,皇后家族武氏也被列入一等。一切无实际官职的门阀士族,特别是关陇集团的世家皆被降级。自此,叱咤中国历史二百余年的关陇集团分崩离析,仅存的李唐皇室一家独大。此刻,真正意义上的门阀士族只剩下了陇西李氏一家。而身为皇族的陇西李氏,任凭武则天“折腾”到死,各种去“李”立“武”,也未能撼动得了它的地位。

陇西郡与陇西李氏的情缘

门阀士族掌控下的政治,始于两汉,兴于魏晋南北朝,衰于隋唐,纵横中国历史近800年。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五姓七家”——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其中,李姓、崔姓各两家,地位最为显赫。也有不少人传言,李唐王朝本是赵郡李氏,只是附会于陇西李氏罢了。殊不知赵郡李氏本就与陇西李氏同属一脉,本是同根。故后世有“天下李氏出陇西”、“言李者皆称陇西”之说。

谈及李氏与陇西的渊源,那就不得不到李氏文化博览馆(陇西县博物馆)中一探究竟。博物馆一楼的李氏族谱陈列展,为你梳理李氏一族的树大根深与枝繁叶茂。博物馆二楼的陇西历史文明展,带你一眼千年开启陇西穿越之旅。若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懂一座城、认识一家姓,相应的博物馆是寻找答案最为便捷且精准的所在。

陇山以西之地早在八千年前,就有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的遗存。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星罗棋布、依次闪耀。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从部落联盟到阶级分化,史前时代无文字记载可供考证。即便我们并不清楚在陇山之西的大地上曾经具体发生过什么,但我们依旧可以通过考古证据来遥想,当年这里一定是人类繁衍生息的一片沃土。特别是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艺术独树一帜。变形的鸟纹化作漩涡,引领你步入历史的迷雾,去探寻陇西的秘密。

战国末年,秦灭义渠国,于其地置陇西郡,因其在陇山以西而得名。由于陇西郡地理位置极为特殊,右拒西羌、左护咸阳,乃兵家必争之地。故而秦人在此修筑长城抵御外族入侵。有趣的是,秦国置陇西郡的第一任郡守便是秦国的司徒李昙的长子李崇,即陇西李氏的始祖,是自得姓始祖李利贞算起的第19世。可以说陇西郡与陇西李氏是相伴而生的。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陇西郡仍是其中之一。

汉承秦制,陇西郡依然延续着它的辉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著名的神射手飞将军李广就出自陇西李氏,是李氏家族的第26世。《史记》记载:“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虽说成纪现归属于天水境内,但到汉武帝元鼎三年才将陇西郡的一部分划出,始置天水郡。有些无畏的争吵其实是可以说得清、辩得明的。总之,两汉时期的陇西依靠着丝绸之路的地利之优,人才济济、物阜民丰、百业兴旺。陇西的汉代古墓葬及出土文物数量为历代各朝之冠。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分裂割据。陇西之地是通向西域的咽喉要道,更是保卫关中之地的有效屏障。各家军阀你争我夺,陇西之地频繁易主已成为家常便饭。一会儿是曹家的,一会儿又是刘家的。竟因此流传至今一句当地俗语,叫做“曹的刘的”。这意思是说“你的我的”。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就更加混乱了。曹的还是刘的?你的还是我的?谁也说不清楚。

当然,即便是这样的乱世也无法湮灭陇西李氏的光芒。北朝的五胡十六国时期,李氏家族第42世的李暠在敦煌称“凉公”。其建立的政权史称西凉,而后迁都酒泉。极盛之时,西凉下辖有今甘肃西部酒泉、敦煌一带,西抵新疆葱岭。即便西凉国祚短暂仅有22年,但仍为李氏一族跻身门阀士族奠定了强大的基础。西凉国主李暠的第五代孙李虎,位列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太尉,封爵唐国公,便是李唐皇室的直系先祖——唐太祖。

李氏家族第49世的李渊起兵自立,隋亡唐兴,陇西李氏纵身一跃从世家成为皇族。唐太宗李世民在陇西李氏的祖源之地建立皇室宗祠,并御笔亲书“李家龙宫”匾额。更是命人编修《氏族志》,将李氏置于各个门阀士族姓氏之首。《氏族志》在奠定了陇西李氏地位的同时,也将曾经一起征战沙场的小伙伴们——关陇集团再次带向了权利的巅峰。借用陈寅恪先生的话说,关陇集团的世家大族“融汇关陇胡汉民族之武力才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正是如长孙无忌那样的世家权贵。但无奈好景不长,于是乎便出现了开篇的那一幕,新旧势力之间的朝堂之争。

从唐高宗李治到唐玄宗李隆基,几代帝王为免遭重臣元老及兄弟子侄的掣肘,为确立大权独揽的专制皇权,而不惜“自毁长城”。政治斗争的屠戮与安史之乱的爆发,令李唐皇室的子孙与权势日益凋零。皇帝培植的庶族势力,通过科举制度或战绩功勋完全掌握了朝堂的话语权。门阀士族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更巧的是,唐玄宗之子唐肃宗在乾元元年(758年),改陇西郡为渭州,陇西郡之名从此消失。这也令人不得不感叹,陇西郡与陇西李氏之间,同兴衰共命运的莫名缘分。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

虽说至此陇西李氏已不再如太阳一般夺目,但却仍如群星一般璀璨,依旧人才辈出,焕发着生机与活力。我们所熟悉的中国历史上的诗词大家,李白、李商隐、李煜皆出自陇西李氏。陇西李氏在有唐一朝,更是出了10位宰相。其中也不乏唐太宗李世民对“有功之臣遍赐李姓”的功劳。就这样一群本不姓李的人,纷纷改姓了李。以至于到2010年时,全国户籍人口统计分析显示:中国李姓人口有1.0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9%。

李姓不仅仅是中国的第一大姓氏,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氏一族走出了国际范儿。陇西一时间成为了天下李姓人共同的根。无论是来自全国各省市及港澳台地区的李氏后人,还是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的李姓后裔,都不远千里万里来到陇西寻根问祖。李氏文化博览馆(陇西县博物馆)的历史族谱陈列展中展出了众多的李氏家谱。其中还不乏重量级的文物——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杨妃所出)吴王李恪一支的家谱。

在博物馆中穿越古今,聆听陇西与李氏的故事。谁曾想到,就连武则天都无法撼动却“自毁长城”的陇西李氏,绵延千载竟成为天下第一大姓。历史就是这样没有什么道理,充满了惊喜与意外。历史需要这样追本溯源、寻根究底,世上从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沧桑变幻的世道之下,喧闹拥挤的人群之中,不变的是同一条根的血脉联系。

作者简介

自媒体人、博物馆导师,历史系90后森女。搜狐旅游金牌作者、乐途专栏作家、驴妈妈旅游达人、途牛大玩家。

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长按右边二维码关注“陇西旅游” 获取更多好玩的资讯

投稿邮箱:longxitang@qq.com

陇西李氏文化网站:http://www.lxlsw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