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阴霾还未消散!
另一危险病毒又在悄悄靠近
它就是——登革热
日前,岑溪市人民政府因当地9月6日~10日共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5例,决定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Ⅳ级响应。每年高温潮湿天气,广西均存在发生“登革热”疫情的风险,大家务必做好个人防护!
据了解,岑溪市人民政府于9月10日发布公告称,截至当日13时,今年该市共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5例(5例均为9月6日~10日报告),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Ⅳ级响应。为了防止疫情蔓延,该地已经成立以岑溪市政府为主导,以卫生、疾控、医疗机构为技术核心,多部门联防联控的应急响应小组。
在此期间,有关部门将根据《登革热媒介伊蚊控制指南》在疫点开展清除伊蚊孳生地、应急灭蚊等工作;严格执行病例管理,确保病例得到防蚊隔离治疗,避免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做好重点场所的环境卫生整顿与清理;并根据需要邀请上级疾控中心专家参与防控指导。
据了解,梧州市疾控中心在本月初发布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中,已经判断该市存在因病例输入导致本地传播或发生小规模聚集性疫情的风险。
医务人员同时提醒市民,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要在黄昏等“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到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要及时开展卫生运动,通过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
资料图:现场关员对进出境旅客进行卫生检疫(池兆恩 摄)
1月,广西口岸今年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出现
2020年1月8日,记者从南宁吴圩机场海关获悉,日前,在入境的航班查验中,该海关检出并处置了2020年广西口岸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一旅客从南宁出发,经泰国曼谷转机,前往印度班加罗尔旅游后出现发热等症状。
7-11月为登革热疫情高发期
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和港澳台等地区曾暴发登革热,7-11月为疫情高发期;近年以输入病例为主,主要由东南亚国家输入,尤其是柬埔寨,2019年占我国输入病例的80%。本地病例主要发生在广东、云南、浙江、福建和海南等省。去年的新闻报道显示,2019年9月26日,广西卫健委通报广西登革热疫情的相关情况,截至2019年9月22日,全区共报告登革热75例,无死亡病例。
临近国庆长假,疾控专家提醒,前往东南亚国家及广东、湖南、云南等疫情较严重的地区,一定要注意防蚊。
新加坡遭遇史上最严重登革热疫情,已有20人死亡
据新华社报道,新加坡国家环境局8月5日更新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4日,该国每周新增登革热病例连续8周超过1000例,新加坡今年已出现22403例登革热病例,已超过2013年全年22170例的历史最高纪录。
据当地媒体报道,截至8月2日,今年新加坡因感染登革热病毒死亡人数已达20人。此前新加坡因登革热死亡人数最高纪录出现在2005年,有25人死亡。
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暴发登革热,4500多人感染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的登革热疫情不断恶化,西努沙登加拉省的新闻发言人杰拉姆当地时间4月2日表示,根据卫生部门的数字统计,当地总共有4518人感染,截至4月1日已经有48人死亡。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
就大家关心的登革热相关问题
进行了权威答疑
专家答疑
Q
什么是登革热?
A: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热带国家和地区流行严重。
Q
登革热有哪些症状?
A:典型的症状表现有:起病急,高热,发热时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骨关节肌肉痛,早期颜、颈、胸皮肤潮红,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病程5至7天出现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一般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可有皮肤黏膜出血等。
Q
得了登革热危险吗?
A:登革热为自限性传染病,并发症不常见,病死率较低,一般无后遗症。但登革热容易传播,多次感染后易引起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而导致死亡,应引起人们足够程度的重视。
Q
登革热会在人和人之间直接传播吗?
A:不会。但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复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从而导致登革热的广泛传播。
Q
登革热有没有疫苗或特效药?
A:目前国内尚无上市疫苗预防,对登革热也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只能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发病时及时就医。
Q
公众怎样预防登革热?
A:伊蚊是登革热的唯一传播媒介,因此,减少伊蚊数量或避免伊蚊叮咬是预防控制登革热传播的关键。
公众可通过:①保持环境卫生清洁,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可积水的容器,种养水生植物应定期换水洗瓶等清除蚊媒孳生环境;②家庭可使用纱门纱窗和蚊帐等驱蚊装备,还可用杀虫喷雾剂、灭蚊电器等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③个人可在衣服上施用驱蚊剂驱蚊,在户外活动时着浅色长袖衫、长裤,不要使用带有气味的化妆品、香水等,避免伊蚊叮咬预防登革热。
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
特殊时期
日报哥提醒大家
一定要注意身体,多留个心眼!
来源丨广西头条NEWS、梧州发布、新华网、央视新闻客户端、广西疾控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