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深圳,人们总是很容易就会联想到华为、腾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的拼搏与奋斗,已如一棵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扎根于此。但是,在仰望这些大树之时,人们也没有忘记,它们脚下的那一片沃土,叫做高交会。1999年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在京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从当年起在深圳举办,每年举办一次。自此,高交会成为了深圳科技创新发展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8年,高交会一号馆。
2008年高交会上的性感机器人展示。
20年前的早春,深圳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叫停已经举办了10多年、已然成为城市名片的“荔枝节”,改之以一个名叫“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的展会。可能当时的深圳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今天,已经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深圳,正在举全市之力投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愈发感受到,20年前那个决定对21世纪深圳的发展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
高交会掀起深圳科技创新潮
30年前,若说一年中哪一个节日最不能错过,很多深圳人可能不会回答“春节”,而是“荔枝节”。在六、七月荔枝飘香的季节,晚风醉人的街头,穿梭于熙熙攘攘的夜市,品尝、购买来自全国各地琳琅满目、物美价廉的土特产,或者流连于公园里、街道边的文艺演出和游园活动中,汇入欢乐的人群中,一起狂欢,那是属于深圳人对荔枝节的特有回忆。
1988年2月3日,深圳市政府决定从当年起,于每年6月28日至7月8日举办一次深圳市荔枝节。荔枝为媒、文艺搭台、经贸唱戏,当时,深圳共有荔枝树8万多亩,举办荔枝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荔枝节以品尝荔枝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活动,其中包括商品展销、工业引进洽谈、科技交流、贸易交往、文化体育活动等各项内容。从1988年到1997年短短10年,荔枝节累计为深圳协议利用外资7.4亿美元、内资22.6亿元,商品成交额84.5亿元。
但是,在1998年,深圳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据媒体报道,1998年深圳市主要领导率队到大连考察,当地正在举办每年一届的“国际服装节”,商贾云集的景象让考察团振奋不已。能否在深圳办一个和经济特区地位相符的盛会?最终,主要领导拍板决定把一年一度的深圳“荔枝节”改为“科技节”。
那个时期,正是知识经济和高科技的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深圳乃至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下,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开始蓬勃发展,但限于体制、机制等原因,当时国内的各种科技展会和技术成果交易市场存在规模小、成效不大等问题。而此时的深圳,伴随着华为、中兴等一批本土企业的崛起,整个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也急需获得更大的展示和交易平台。
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科技节”被具化为“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1999年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在京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定期在深圳市举办,每年举办一次。从此,高交会拉开了深圳科技创新革命的序幕,并开始改写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程和布局。
展会上演一个个传奇故事
“如果你有一项发明,那么就应当跑步来参加高交会;如果你是一家很想尽快有所作为的科技企业,那么就应当在每一届的高交会上有所作为。”有着“世界优盘之父”之称的邓国顺能发出这一番感慨,来源于他在首届高交会上的亲身经历。
1999年金秋十月,首届高交会在深圳开幕。邓国顺刚刚与好朋友成晓华一同从新加坡回国,成立深圳朗科电脑技术有限公司。他们带来了一个只有拇指大小的新玩艺“优盘”——不需外接电源和额外的驱动器,与USB接口即插即用,是世界首款USB快闪电子盘,存贮容量是市面流行的3.5寸软盘的10倍。这使得朗科所在展区爆棚,两天内,他们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参观者、洽谈者,展区电话几乎被打爆。
“目之所及,都是深圳企业在高交会上演绎的财富传奇。”2002年第一次独立参加高交会就迅速打开市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左绍舟感慨良深。每一年,总有相似的传奇故事在高交会上上演着。2001年,康佳在高交会上展出国内第一台自主研制的液晶显示器LC1520,被行业视为当时国内企业自主研发液晶显示器的一个里程碑,国产液晶电视自此在全国风靡;2004年,比亚迪汽车第一次在深圳展出新车型,当年国内唯一达到产业化水平的EF3电动车在高交会上一经亮相,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比亚迪就此名声大噪;2017年,奥比中光科技亮相,以国内唯一可量产的全自主知识产品消费级3D摄像头引起市场关注……
20年来,高交会已成为深圳孕育科技创新企业的一方沃土,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这里播撒,尽情吸收养分、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在高交会的舞台上,无数创新型企业带着高新技术产品亮相世界,腾讯、超美、朗科、迈瑞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科技企业,实现了从一方展台走向世界的腾飞梦想;同时,高交会也为外国企业提供了“走进来”的机会。2018年举行的第20届高交会上,已有来自德国、俄罗斯、加拿大、英国、法国、奥地利等4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61个境外团组参展,微软、IBM、索尼、高通、三星等多家跨国公司先后多次参展。
助推深圳成为“中国硅谷”
20岁的高交会,风华正茂,却已赢得“科技第一展”的盛名。这所谓的“第一”,早已不单单是指展会的规模大、规格高,更是因为它是产业化的里程碑、企业家的助推器、新技术的风向标、反映城市经济实力和城市品位提升的一面镜子。
近年来,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从一流科学家相继到访并在深组建实验室,到苹果、ARM、高通、英特尔等国际巨头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腾讯、华为、大疆、柔宇等本土知名公司拓展国际化布局……深圳正以全球化的视野,加速推动世界一流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流动,并以更优化的方式聚集和发挥顶尖人才的作用。
高交会举办的20年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一路狂飙,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跨越式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871.71亿元,同比增长11.6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296.63亿元,同比增长12.7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继续居全国各大中城市第一,深圳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跃居全国第二。
“高交会的影响已经远超出展会本身。” 深圳市创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钟继业感叹道。1999年首届高交会上,创普就曾凭借在场馆内外提供一整套一次性坐厕圈套解决方案的机会,让公司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回卷式”的自动换套马桶盖一炮而红。在钟继业看来,高交会给深圳市民带来了很好的科普教育。事实上,目前活跃在深圳创新创业大赛上的很多青年创客,不少都是当时跟随父母参观高交会的少年。
宽松、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成为深圳科技产业发展的绝佳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激励着深圳人积极开拓高新技术新疆土。从建特区之初仅有3名工程师到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90.5件,从“三来一补”到“中国硅谷”,不到40年的时间,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变成全球闻名的创新之都,高新技术产业已发展成为深圳经济的第一增长点和第一大支柱产业,挺起了深圳的经济脊梁。
统筹记者|马骥远
采写记者|林菲 摄影 温文锋
来源|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