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未来十五年规划和产业布局研究》(上)

《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未来十五年规划和产业布局研究》(上)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排头兵,广东应该集中发挥经济基础优越、人力资源丰富、医疗卫生基础扎实、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等优势,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粤港澳三地合作共建健康大湾区的机遇,积极推进与港澳在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方面的合作,取长补短,与香港、澳门携手,推动包括卫生健康在内的多领域合作全面升级。


以下是深圳市新摩尔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宝民先生分享的大湾区健康产业规划与布局,本文节选(上篇)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未来十五年规划和产业布局研究》(上)

本文来源:深圳市新摩尔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作者:杨宝民


《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未来十五年规划和产业布局研究》(上)



《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未来十五年规划和产业布局研究》(上)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



1、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现在国际上,生物制药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其中美国作为生物制药的发源地,无论是在经费投入、产品开发和研制,还是在产品生产和市场上都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其它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占了全球的90%以上。


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将超过8200亿美元。2018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为1.17万亿美元,预计到2019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将超1.2万亿美元。


2018 年的十大畅销药物中,八种为生物药,其中包括7 种抗体药物,1 种疫苗,该八种生物药的销售收入占2018 年十大畅销药物总销售收入的82.5% 。


凭借生物药卓越的疗效、生物科技的显著发展以及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全球生物药市场在2013 年至2017 年期间实现了快速增长, 预计到2020 年全球生物药市场将进一步增长至3276 亿美元,中国将成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在1970年代,诞生了一批巨型企业,占据了世界生物医药产业链最高端,处于产业链条统治地位。大多数生物医药和抗癌药物知识产权掌握在美国跨国公司手中,美国辉瑞、诺华、默克公司、罗氏公司和塞诺菲公司和葛兰素史克(GSK)占据产业链高端。印度主要是生产了部分仿制抗癌药物,受到了亚洲欢迎。下面举个美国生物医药企业的例子:


美国默克集团(Merck & Co Inc)是世界制药企业的领先者,总部设于美国新泽西州,是一家以科研为本,致力于研究、开发和销售创新医药产品的跨国制药企业。


2005年全球销售额220亿美元。默克制药(股票代码:MRK)公布财报,公告显示公司2018财年全年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62.20亿美元,同比增长159.82%,营业收入为422.94亿美元,13年销售额增长了一倍多。


默克另一款明星产品是宫颈癌疫苗Gardasil 9。随着中国市场巨大需求的释放,Gardasil 9在中国出现一苗难求的景象。未来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苗需求量也是巨大。


表1.TOP10大外企2019年制药板块营收排名情况

《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未来十五年规划和产业布局研究》(上)

(图片信息来自:新康果)


世界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排名前10 的大学位次为,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分列前3。第4-10名是美国的斯坦福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瑞典的卡罗林斯卡学院和英国的伦敦大学学院。


我国在生命科学方向,需要重大加强人才培养。在培养好中医药人才的同时,加大力度培养生物医药人才,包括海洋生物医药人才。


未来,全球生物制药行业将向五大方向发展:


第一:生物制药行业更趋向于提供效率、改善质量和制作成本降低。


第二:为了保持更久的竞争力,下游纯化不可避免。


第三:生物类似药物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第四:生物制药行业中一次性装置的使用需求仍在增长。


第五:中国、印度、韩国和新加坡的生产制造能力增长最快,中国和印度市场也将趋于成熟。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布局在重点城市和沿海地区,主要是借助发达地区的科技力量实现产业目标。


表2.主要城市生物医药产值

《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未来十五年规划和产业布局研究》(上)


上海从事生物医药研发的人员,2014年就达到9600人,每年增加10%左右人员,2019年达到1.54万人以上。2019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达到了3833亿元。


目前,上海正在加强资源整合,汇集创新要素,努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是充分竞争领域,上海市是深圳市重点的赶超对象。


表3.2018年我国生物医药排行榜

排名

企业名称

1

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长春高新极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

信达生物制药

4

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5

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6

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7

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8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9

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0

上海君实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表4.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实力排行榜

排名

公司名称

名次变化

1

江苏恒瑞生物医药

5

2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

信达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

5

4

百奥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

5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

6

齐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5

7

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

8

荣昌生物制药(烟台)有限公司


9

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47

10

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4


江苏恒瑞是我国大型制药企业, 恒瑞在2019年研发投入将达到创纪录的40亿元左右。2018年上海复星医药投入25亿元,2019年研发预计会增长10%。


与美国等大型跨国生物医药公司相比,十家研发就超过1000 亿美元,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相差10 倍左右。上海生物医药企业更要加大研发投入,像重视两弹一星一样重视抗癌药物和生物医药新药研制。


2、中高端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


随全球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长期来看全球范围内医疗器械市场将持续增长。医疗设备一般可分为四类:高附加值医疗消耗品、低成本医疗消耗品、医疗设备和IVD(体外诊断)。


根据使用用途的不同,高价值医疗耗材市场可分九类,包括骨科移植、血管介入、神经外科、眼科、口腔、血液净化、非血管介入、电生理和起搏器和其他。


根据 EvaluateMedTech 统计,2017 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为 4050 亿美元,预计 2024 年将超过 5945 亿美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5.60%。


表5.国际医疗器械主要类别竞争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未来十五年规划和产业布局研究》(上)

《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未来十五年规划和产业布局研究》(上)

《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未来十五年规划和产业布局研究》(上)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约2814.8亿元,进口金额约1848.17亿元,出口金额1980.44亿元,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2682.53亿元。预计2025年达到5000亿元。


我国近年来医疗器械销售市场迅速扩大,医疗器械工业产值迅速增长,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基础薄弱,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医疗器械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特别是在技术密集的高级医疗器械领域,仍然主要被海外进口医疗设备占领,国产医疗器械产业迫切需要掌握更多的高级医疗器械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


3、中高端康养产业发展趋势


伴随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生态环境等问题备受重视,社会康养需求和市场消费急速膨胀,加上国家层面全力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美好生活”建设,康养成为一个热门研究话题,中国康养产业的风口正在逐渐形成。


▌将老年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作为目标消费群体


提到康养,人们普遍认为都觉得老年人群和亚健康人群是目标消费群体,实际上老年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只是康养市场的一部分,从出生后的各个年龄层次、健康到亚健康状态、病患、需要临终关怀的群体,都有着各种程度、类型的康养需求,所以说社会各个群体都属于康养的范围。


▌保险公司正在成为康养产业投资的主力


在政策层面,保险作为养老服务供给方的作用日益体现。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应对老龄化发展要求,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增强养老领域金融服务能力。


国务院办公厅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创办养老服务机构或参与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营,适度拓宽保险资金投资建设养老项目资金来源。


在政策支持和现实需求推动下,保险业正在将视野逐渐从提供单一的保险产品向提供专业养老服务转变。据悉,截至目前,已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光大永明和阳光人寿等保险机构陆续在北京建设养老社区。


其中,泰康人寿燕园、新华人寿莲花池尊享公寓和光大永明汇晨均为医养融合的养老社区,且已有相关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对接。



《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未来十五年规划和产业布局研究》(上)

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



1、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深圳的发展现状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及对外贸易交流的重要窗口,生物医药产业是重要的产业。2019年深圳生物医药产值3000亿元左右。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促成了众多公司上市。据2018年统计,深圳在A股、港股和新三板上市的企业达到45家,其中A股上市15家,港股上市3家,新三板数量最多,达到27家。根据领域划分,其中医疗器械类企业20家,药品类企业17家,医药商业类企业2家。


生物医药人才方面,2018年深圳市引进全职院士10名,“孔雀计划团队”30个,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00名以上。截止到2018年8月底,深圳市生物医药领域授权专利、商标、专著数量总和达到59714个,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公司投资生物医药包括视见医疗(医疗设备)、可思美(生物工程)、韬略生物(医药)、海翔药业(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盛诺基(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普朗医疗(医药)、英科医疗(医疗设备)、丰汇医学(医疗设备)、华大基因、 重庆希尔康、内蒙古蒙药、海辰药业、华大方舟生物、回盛生物、上海丰汇、上海一就生物、微点生物、华峰生物、中科美伦科技、山东潍坊制药、赛金生物医药、北科生物、 广州迪克、丰华生物、贵州汉方、亿胜生物、华拓医药。


2009年6月1日,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中以基金投资了上海赛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广州的发展现状


广州全市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204家,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约1000家,药品生产企业123家,形成覆盖技术研发、临床试验、转化中试、生产制造、上市应用、流通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2018 年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 587.81 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 9.5%。2019年底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1300亿元。


疫情基本控制住之后,广州市鼓励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赶产补产,稳妥有序推动企业员工返穗复岗。广药集团1月27日提前复工复产。各相关单位优化审批流程,支持防疫物资快速注册生产,推动防疫物资相关生产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在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方面,广州的生产速度和产量均为全省第一。


达安基因、万孚生物、和信健康等3家企业的检测试剂盒获国家注册审批并获得欧盟CE认证。其中,达安基因进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名录;万孚生物的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成为全国首批获证的2个抗体检测试剂之一。


截至2020年8月底,金域医学公司累计投入1800余名专业人员,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获授权陆续开展发热门诊、复工复学及入境等相关人员的核酸检测,累计检测超过1600万例,占全国核酸检测总量近十分之一。


此外,广州市充分发挥人才聚集和产业创新优势,组织全市顶尖科学家、一流研究机构、高水平科技创新企业在生物医药领域加快协同创新,取得一批丰硕成果。


金域医学与腾讯、舜宇光学科技共同研发的智能显微镜成为国内首个获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的临床用智能显微镜产品。


在疫情抗击方面,广东省承担的5大项国家科研应急项目,全部由广州地区单位牵头;广东省向联合国推荐并获全球推广的磷酸氯喹、连花清瘟、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防控医用智能机器人4个项目,均为广州地区的科研攻关成果。


其中生物岛实验室联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康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将CT阅片时间从15分钟到30分钟减少至20秒以内,该系统已在全国线上推广使用,并已有美国、巴西、英国、伊朗、伊拉克、厄瓜多尔、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用户在云端使用。


广州微远基因、恩宝生物在参加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创新创业专业赛的1032家企业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决赛的二等奖和三等奖,广州市获奖企业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广州生物医药科研现状


2015-2018年期间,广州学者在4种国际主要药物化学杂志发表论文数占全国10%,居于全国领先位置,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肿瘤研究中心等进入世界自然指数200强。


2018年,广州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医药领域重点专项项目数量达17项,居全国第三位。


近10年广州生物医药领域发明专利呈高增长态势,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广州共有生物医药方面的发明专利申请27000余件,发明授权7920余件,平均增速19.6%,特别是在单克隆抗体和抗肿瘤药领域专利分布较多,显示广州生物药研发的巨大潜力。


截至2019年5月,广州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专利申请数为895件,位居全国第一。


香港的发展现状


▌科研人才优势


在生物医药人才与科研领域,香港政府一方面大力引进生物医药产业各个领域的带头人,通过政策推动吸引人才落户,另一方面,为了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在香港的发展,政府积极的培养生物医药产业的科研人才。


根据相关新闻报道,今年香港的HKDSE(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又称“香港高考”),12个状元中有10个填报了医学专业,可见医学这个领域在香港非常吃香。


为了打造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高地,香港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从全球视角出发,对外密切扩大与德国狄德罗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奥克兰大学等全球高等学府的合作关系;对内促进香港的大学与内陆湾区里的其他大学以及政府机构共同打造国家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及创新型的孵化器。


▌香港科学院在生物制药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在生物制药方面,香港科学院在高端医疗仪器研发、分子诊断、干细胞疗法、再生药物、中草药及先进疗法等领域,目前已吸引了超过100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而广东省内同样表现不俗,涌现了一大批上市公司,如:广州医药、白云山医药、海普瑞药业、丽珠医药、华润三九医药、华大基因、迈瑞生物医疗、康美药业、联邦制药等,另外还吸引了德国拜耳集团等知名的外资企业,不仅如此,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暨南大学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中心和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中心等,也已相序在广州建立了研发和测试基地,为未来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锚定了重要方向。


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内,只要通过产业整合,优势互补,打造一个双向流动的信息共享平台。未来的生物医药领域,香港足以拔得头筹。


▌香港是内地生物医药企业上市的首选之地


相较美国资本市场,港股的投资者对国内相关法规与市场状况有更好的理解,这两者也是评估药品研发的重要指标。相较纳斯达克而言,港股另一大优势是,与沪深两市的密切关联使得大陆的投资者可以购买国内生物医药科技公司的股票。类似平安好医生、药明生物这样的公司,会越来越倾向将香港作为首选上市地。


2、大湾区中高端医疗器械的发展现状


2019年,大湾区医疗器械产值规模达1254.83亿元,同比增长17.9%;现有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企业95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73家;主板上市企业1家,科创板企业1家,创业板企业13家,中小企业板企业3家。


表6.大湾区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名单

《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未来十五年规划和产业布局研究》(上)

数据来源: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


▌生产企业


截止2019年底,粤港澳大湾区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计2783家;其中:可生产一类产品的企业1665家,可生产二类产品的企业1541家,可生产三类产品的企业218家。


数量排名前三的是:广州市923家、深圳市871家、佛山市387家。


图1粤港澳大湾区生产企业分布区域

《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未来十五年规划和产业布局研究》(上)

数据来源: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


3、大湾区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


▌香港老龄化在加深


2016年香港65岁以上老年人(长者)达116.3万,较2006年增36.4%;80岁及以上人士的数目过去10年增长了66.7%。香港2046年人口老龄化程度将加深至34%


▌澳门老龄化程度在加深


2019年,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增加3.2万人,占澳门总人数的比例增加将近4%。医疗行业的数据显示,2019年澳门当地各类医疗服务使用者中,老龄人口的比例均在15%至30%之间。澳门的绿色康养产业市场需求巨大,前景广阔。


《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未来十五年规划和产业布局研究》(上)

图2 澳门老龄人口情况(2013年至2019年)


▌广东老龄化


2019 年末,广东全省常住人口主要年龄段人数分别为:0~14 周 岁 1875.62 万人、15~64 周岁 8608.49 万人、65 周岁及以上 1036.89 万人,分别占常住人口总量的 16.28%、74.72%和9.00%。从人口年龄结构看,仍然表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明显特征。


保利健康集团借助多年发展的优势,将广东作为康养产业的发展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未来十五年规划和产业布局研究》(上)

重点企业在大湾区大健康产业的布局特点



1、华润集团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


大健康,是华润集团重大业务板块之一,也是华润集团今后的重点资源配置方向。到去年底,华润集团旗下的大健康板块的营业额达到1750亿港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28%;总资产达1,700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的12%。


目前,华润集团的健康产业板块已拥有医药产销、医疗服务、康养服务、健康食品、产业创新基金、健康教育等多个业态,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未来,华润健康将以“医疗服务”和“康养服务”(“医养结合”)为其主营业务的发展方向,搭建投资运营、健康小镇、健康基金和健康教育四大业务平台。


2、泰康集团布局的大湾区健康产业


2019年12月25日,泰康成功竞得深圳大鹏新区龙岐湾康养设施建设用地,泰康第16家高品质养老社区——泰康之家 ·鹏园正式落地 。


泰康之家·鹏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坐拥优越海景与海滩资源,被誉为深圳最后的“桃花源”,是休闲度假、养老养生的上佳宝地;土地面积5.37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10.75万平方米,计划未来投资20亿资金,打造成为大规模、全功能、国际标准的高品质医养结合社区。


2019年12月11日,泰康与深圳市前海开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通过挂牌方式成功竞得深圳市前海医疗卫生用地,双方计划投入约45亿资金,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打造具有国际标准的高品质三级综合医院——泰康前海国际医院。


作为泰康在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医养布局的旗舰项目,建成后可提供超1000张床位。未来,医院将引入美国排名前十的顶级国际医疗资源,联合国内优质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与泰康之家·鹏园、粤园充分联动,为深圳当地、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高端客户提供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全人全程全链条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满足市场医养结合需要,服务及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健康湾区”的目标规划。


3、 腾讯布局大健康产业


自2012年开始,依托微信等众多产品,腾讯持续、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领域,先后在全国数千家医院推出了微信预约挂号、缴费、候诊等服务。


目前,腾讯已经通过自建、合作、投资三种手段连接了患者、医生、医院这三大医疗主体,并布局了慢病管理、智慧医院、在线问诊、智能硬件、医美、运动健身、基因检测、保险、医生社区、护理、大数据、急救、医疗服务、众筹公益等14个医疗服务细分领域,试图介入医疗环节的各个领域。


截至2018年初期,腾讯在医疗领域共投资35家企业,投资总额超200亿元。据健康点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在腾讯投资的35个项目中,24个为国内项目,11个为海外项目(其中9个为美国项目,2个为印度项目)。并且,在这些被投项目中,有多个项目是被腾讯持续投资的,比如医联、微医集团、企鹅医生等。


腾讯的AI产品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能够做的事情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


完成就医流程线上化。办理电子就诊卡、预约挂号、缴费、预约检查、取报告等就医全流程几乎都可以在微信上解决;


运用智能技术,解决分诊、导诊、候诊排队、智能导航、智能科普、智能随访等患者管理流程,如最新推出基于AI和大数据的“腾讯睿知”在智能分诊上的应用;


为优化医院门诊安排、精细化管理患者、再造服务流程提供数据依据和平台;


运用腾讯觅影等AI医学解决方案,辅助医生诊断。


《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未来十五年规划和产业布局研究》(上)


//来源:深圳新摩尔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作者:杨宝民

//编辑:天相(Drscoolest014)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上一篇新闻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Enstoa编制国际项目管理手册

下一篇新闻

人福医药大举剥离“杰士邦”资产,高瓴资本入局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